K200D使用手动头的一些经验.doc_第1页
K200D使用手动头的一些经验.doc_第2页
K200D使用手动头的一些经验.doc_第3页
K200D使用手动头的一些经验.doc_第4页
K200D使用手动头的一些经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宾德K200D使用手动头的一些经验一、 首先机身调焦模式设为MF档,机顶转盘拍摄模式选择M档。按menu键进入菜单,选择c自动模式并打开,将使用S镜头时的F1设定为2;再有就是将使用光圈环设为2;ok退出即可正常使用了。在按快门前需要按AE-L按钮测光,合焦后取景器内会有绿灯提示并发出提示音。此外,机身设置完成后还可用A档进行陷阱对焦。即将模式放在A档,测光,对焦,相机合焦后快门自动开启。二、 设置菜单中选择允许使用光圈环,机身模式转盘选择M档 自行选择光圈 按绿建(km中实AV键)测光,手动聚焦拍摄。1开机会提示选择焦距,选择好当前镜头的xxmm;2调至m档;3手动转动光圈环选择想要的光圈值;4对好目标按绿色按键(km中实AV键)测光得到合适快门;5半按快门转动调焦环;6取景框看到目标清晰并听到合焦声(合焦后连续唧唧声音提醒说明已对上焦,而一声的不一定对上)按下快门M42罗口,PK口手动头(包括Pentax M、K、A头)应用到Pentax数码机身的测光与使用方法对比:1.使用M42镜头,或者装上机身后仍能随镜头光圈设定值实时收缩光圈的镜头,即不能全开光圈取景的镜头:可以使用P、AV、TV、M。;使用P、AV、TV时均相当于AV档。光圈在镜头设定,机身按照镜头实际光圈测光、不需要按AE-L按钮(若按下AE-L按钮则为曝光锁定)、可使用曝光补偿,机身“电子转盘”不单独起作用。;当使用M档时,光圈在镜头设定,机身“电子转盘”可单独工作。按AE-L按钮,机身按照镜头实际光圈测光并给出正确的快门速度,不可使用曝光补偿,此时使用机身“电子转盘”调节快门速度以达到快速曝光补偿的效果。2.使用K、M镜头:可以使用P、AV、TV、M。使用P、AV、TV时均相当于AV档。无论光圈在镜头设定为多少,机身按照镜头最大光圈测光和拍摄、不需要按AE-L按钮(若按下AE-L按钮则为曝光锁定)、可使用曝光补偿,机身“电子转盘”不单独起作用。当使用M档时,光圈在镜头设定,机身“电子转盘”可单独工作。按AE-L按钮,光圈收缩,机身按照镜头实际光圈测光并给出正确的快门速度,不可使用曝光补偿,此时使用机身“电子转盘”调节快门速度以达到快速曝光补偿的效果。3.使用SMC A头,也是手动对焦头,但支持自动光圈,也就是光圈优先,Av模式。使用上很类似于M42罗口头,但可以在机身上设置光圈。三、 M42和SMC A系列镜头可以在P、AV、TV、M档下使用各档光圈,而K、M头仅能在M档下使用各档光圈,在其他档下只能使用最大光圈。使用M档时,M42和K、M头的差异就是是否全开光圈取景和按AE-L按钮时是否收缩光圈。一关于接环按产地分,M42接环有宾德原厂的,日产的,俄产的和国产(包括台湾产的)的几种,价格差异较大。宾德原厂的最好用也较贵(200300)按结构分,M42接环有带法兰环和不带法兰环的两种。、带法兰环的无限远不能合焦,但装卸方便。、不带法兰环的无限远能合焦,但装卸不方便。俺用无限远能合焦的M42接环,一次外出要么全带PK口的头,要么全带口的头,这样外出前就可装好接环,装卸方不方便也就无所谓了,换头时拧上去就行了。至于转接环,当然原厂的好(要200300),还有一种转接环,日本kindai带挡板的最好,比原厂的还贵,更好用。因为有些老头没有A/M转换开关,不封顶针只能开最大光圈使用,用了这个带挡板的转接环就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价格上也比原厂的还要贵。俄罗斯的转接环便宜,买的好的话,接的够紧。但是太紧的话,就容易掉铁屑下来。觉得有点恶心。接圈的结构差不多的,但是精度可能有很大差别,总之。能接的牢的就是好接圈。不过接的牢的接圈,取的时候也麻烦啊。台湾生产的接圈 65RMB。(到底是不是台湾做的,从无晓得。不过质量比俄罗斯的接圈好很多。)拆、装都很方便。 黄铜材料。 别人评价说和原厂的接圈质感差不多。 原厂的没用过。 不过这个接圈很值得。 小弹片是钢做的。 取下来都不要1秒。 精度很好。二机身设置除了手动头的正常设置外,机身配置中的“允许镜头”打勾后,才有合焦提示。三陷阱对焦问题好多M42镜头陷阱对焦法失效了,机身打在上,任何时候都能按下快门。俺有一只斑马的却可以用陷阱对焦法。究其原因是在镜头上的触点上。短接机身上的触点就能陷阱对焦了,方法是,找一卷铝箔胶带,粘适当的一段在镜头的屁股后面,当把镜头拧上机身的时候就可以了,先拧上转接环,在拧上机身,估计到那排触点的位置,再拿下镜头,往那位置贴上铝箔就行了。四一些使用体会、用档,曝光补偿得到,否则欠曝,用档按测光很准。最近都用M42的头,越用越体会到M42口的方便,可以用档是最大的方便处,简直就和用头一样。你可以专心的对焦和构图。、机身配置中的“允许镜头”打勾后,有合焦提示、陷阱法不能用了,机身打在上,任何时候都能按下快门。用短接机身上的触点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换镜头麻烦多了,要旋好多圈才能卸下镜头来。接环还不算难取。但不适合野外作业。、老的M42镜头上没有AM档,只能全开光圈拍摄。此时用502封死光圈顶针,光圈就能用光圈环收缩了,或者用日本kindai带挡板的接环、用小光圈,取景器好暗。如果是带AM档的镜头,可以定好光圈,把开关打在A档对焦,拍摄时打回档。、有的M42镜头不带带档,但有景深预测按钮(俺的CZJ20/4和MEYER100/2.8黑铁就是这样)。把这个景深预测按钮按下去,光圈就会收缩到光圈环上设定的大小后,放开它,光圈就全开了。这种头也很方便,定好光圈,对焦(此时是最大光圈,取景器明亮),对好焦,按下景深预测按钮拍照。缺点是拍夜景上脚架的话,用小光圈(10秒长曝光,手指还得按着,难免不抖)不方便。/还有些老的M42头即无AM档也没有光圈顶针,光圈随光圈环收缩(相当于档),这类头用小光圈拍照就不太好对焦。取景器好暗。俺一般用最大光圈对焦,然后再调光圈。家的大苦马做工相当好,手感也特棒,值的收藏。收集M42头还有一个好处,不怕换系统,用接环的话几乎所有系统都能用。即使将来要出手的话,口的头比口好出些。关于用镜头,测光总是欠的问题,俺觉得无忌SHENCH DX的解释较合理:首先得知道数码机器不装镜头的情况下, 默认最大光圈值是多少(F1, F1.4?). 手动老头上数码不认, 就等于没装镜头. 这时候用Av, 机内测光曲线是按照最大光圈(F1或F1.4)开始的. 如果镜头最大光圈是2.8, 机器Av按照F1或F1.4来暴光, 那出来的片片就欠了。M42头后面的电子触点不是为你目前的单发机身准备的。所以机身是读不到镜头的光圈信息的。你就只能在镜头上调整光圈值了。另外提醒一点:将镜头上的A/M档切换到M档;否则始终是最大光圈拍照。举个例子,现在的DSLR通过机身控制光圈的大小时,光圈的分档远远比镜头本身的刻度要细的多,如2.8,3.2,3.5,4.5,5.0,6.3,7.1.这些在镜头A档以外的刻度是没有的。其相对应的快门速度也和以往的胶片机大不一样了,出现了13,25,40,50,80,100,160这样的速度值。当转接罗口头时,机身就无法调节光圈大小了,只能镜头调,那么此时DSLR的测光系统就不能完全匹配了,出现偏差就在所难免了。其实用PK口头也一样会出现偏差,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在胶片机器上转接螺口测光无误,因为手动自动测光一样。而数码单反则不同。也可以说现在的数码单反只是大概兼容手动头测光。宾得数字单反在兼容老头方面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它的防抖并没有使用转接而失效,它的合焦提示也一样有效,有了这两件武器,玩手动才有理由啊!过去的胶片单反,使用转接镜头合焦提示就没有了。这可是很大的进步了。1、首先明确,这里说的收缩镜头光圈的意思是手动旋转光圈环改变光圈,应该可以看到手动头内部孔径的变化。2、这里说的是数码单反,对数码单反来说,确实存在一个机器内部的“默认最大光圈”。3、我们平时用自动头时一般情况下都是不收缩镜头内部的实际光圈来测光的,我们调整机身的光圈值后,镜头内部的孔径并不变化而是一直处于最大实际光圈,所以机器可以就按照这个最大光圈来测光,测好后再按照我们机身设定的光圈值折算过去得到正确的快门。4、接上手动头后机身无从得知镜头的最大光圈,只好按“默认最大光圈”来测光,还有一点很重要,此时机身不但无法得知镜头的最大光圈,而且也无从得知此时镜头的光圈被设定到了哪一档,因此也就不会再做上面提到的“折算”这一步。假设宾得K20D的“默认最大光圈”是F2.8,我们就先把手动头的光圈转在这个F2.8上,此时机器给出的快门是1/250,机身不用也不会折算,曝光准确。然后我们把手动头的光圈环转到F4,机身仍只能按F2.8来测光,但是由于此时孔径缩小光线减弱了,所以机身给出的快门是1/80,也不可能再折算,此时机身根本无从得知我们把镜头光圈转到了F4上。问题出现了,我们会疑惑,光圈缩小了一档,机器的快门自动拉长了,似乎是对的啊其实不对,因为此时应该给出1/125的快门才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测光曲线”如其名称所示,是一条“曲线”而不是线性的,至于这条曲线到底是对数型的还是指数型的,或者部分是对数型部分是指数型,依据机身内部用于测光的感光原件的不同是不一样的,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也解释了为何不同品牌甚至同样是宾得数码相机的不同型号,为何有些是小光圈过曝,有些是小光圈欠曝,程度也各有不同。5、由于测光曲线的存在,手动头除非固定在恰好是自己机器上的“默认最大光圈”下使用Av模式,其他光圈值是休想准确测光的。即便依据实际拍摄的出片情况做测试自己评估,然后记下常用的几档光圈各自的曝光补偿,实际使用时在使用不同光圈时设置不同的补偿,但是当环境光线不同于测试时的情况时,仍然是有偏差的,实用价值实在不高。6、手动头要想懒一点仍然依赖Av而又想获得准确的曝光,我认为可以这样:首先实测,F1.4、F2、F2.8的每一档光圈均在不同环境光线下拍摄多张,找出自己的相机到底“默认最大光圈”是多少(也就是所有环境下曝光均基本准确的那一档光圈)。实际使用时,当选用的光圈就是“默认最大光圈”时,直接随便拍,当要用其他光圈时,要用全手动M模式,先把光圈环转在“默认最大光圈”,按绿色按钮测光,此时机器给出的快门是准确的,记住这个值,然后把光圈转到需要的值,自己做一下乘除运算,把快门调到算好后的值即可。这个方法在实用时,按一下绿色测光按钮并没什么麻烦,简单的乘除运算也没什么,主要是过于频繁地旋转光圈环不好,当然若在同一地点光线变化不大时拍摄多张的话做一次也就行了。7、其实即便是自动头能准确测光,当被摄物光线情况复杂时也是不准的,况且还有什么“偏重中心点测光”、“中心点测光”等的选择。因此以我看来,要玩手动头还不如索性省去所有这些麻烦事,一心练好自己眼睛的测光直接用M档好。8、根据我测试的结果,我认为K20D的“默认最大光圈”应该是F2.8 。但是考虑到宾得机身普遍的欠曝风格,F2也是可能的。只不过我觉得F2.8时仍稍有一点点过曝,而F2时则欠曝得多了一点。让我们看看一个自动光圈镜头的卡口。1、先看非线性光圈收缩拨杆(stopping-down non-linear operating lever)是如何工作的。设定镜头为f8并且拨动拨杆到另一端,我们看到光圈张开了;放开拨杆,光圈又回到f8。然后,设定镜头为最小光圈,现在拨杆需要移动一个更长的距离,但是作用是一样的。请注意下面几点:拨杆只在“全开”和“设定的光圈”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所以当镜头设定在最大光圈时,此拨杆是不动的,这是对的,因为“全开”和“设定的光圈”实际是等同的。 所有的镜头,不管它的最大光圈是多少,当它光圈全开时此拨杆的位置是完全一致的。 镜头的光圈环同样变动一档,在大光圈位置变动和在小光圈位置变动,此拨杆的移动量是不同的的。 2、再看光圈耦合杆的作用。它在内部与光圈环相连,并且随之移动。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镜头(不管其最大光圈多大)光圈全开时,此耦合杆的位置相对镜头卡口而言是完全一致的。在拧动镜头的过程中,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已经完成:机身上的光圈收缩拨杆拨动镜头的非线性光圈收缩拨杆,使其移动到另一端的尽头,不管此时光圈环设定了哪一档光圈,镜头都保持光圈全开。 镜头的光圈耦合环推动机身上的模拟量光圈耦合环,使其偏转一个适当的角度,告诉了机身,镜头设定的光圈与最大光圈相差多少。 现在,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机身通过镜头全开光圈测光,得到一个快门速度,然后考虑光圈在实际曝光时将要收缩几档,减去这个量,就是正确的快门速度。为了完成曝光,需完成下列步骤:机身上的光圈收缩拨杆移开,松开光圈耦合环,使光圈收缩到设定档位,反光镜上翻; 快门打开; 延时; 快门关闭; 反光镜落下,光圈收缩拨杆回到使镜头保持光圈全开的初始位置。 在有景深预视功能的机身上,按下预视按钮可带动光圈收缩拨杆动作(即按下按钮可使使光圈得以收缩到设定档位)。KF 卡口AF控制模块被装在机身内,而AF马达则是在镜头内的。George de Fockert 通过试验发现:各触点的说明如下:1、当镜头电源接通,其中镜身上某个对焦按钮被按下时,这个稍稍凹陷的触点激活相机的测光和对焦检测模块。与半按快门释放钮的效果是一样的。短接此触点和镜头卡口的金属可激活相机的测光和对焦检测模块;2、似乎没有用(镜头上没有对应的触点);3、提供一个低电压,使镜头向无穷远方向对焦;4、提供一个低电压,使镜头向镜头最近对焦处对焦,1.2米;5、似乎没有用(镜头上没有对应的触点)。 手动头的基本使用方法将相机拨到M档。调整好光圈环。对着被摄物体按AE-L键测光,这个时候光圈会根据光圈环的数值缩小,便于机器内的测光感应器测光。得出快门值。根据测光场景,心算曝光补偿,用滚轮调整快门值。转动对焦环对焦。焦点合实后,按快门完成拍摄。 手动头就必须全手动,因为机器无法从镜头得到光圈信息,所以AV和TV模式就都用不了了。无法得到光圈信息,测光系统就按照一个默认的比较大的光圈进行测光计算,有人说这个默认光圈是1.4,还有人说是1.0,不管多少,这样测出来的曝光,一般是有点欠曝。而且K100D在这些档,曝光瞬间光圈也不能缩小,等于是一直使用最大光圈。一、使用手动头的几大优势: 1、最大光圈对焦。用过46的奥林巴斯的手动头,光圈环拨到小光圈档,取景窗就暗了,甚至裂像屏都无法对焦了。只能用最大光圈对焦,然后对好后,小心拨的小光圈拍摄。而K100D就不是,即使将光圈环拨到小光圈,也依然用最大光圈对焦,取景窗明亮。只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光圈缩小,完成曝光。这个优点让46羡慕不已。 2、机身提供合焦提示。即使使用手动功能,机身也能提供合焦提示。有对焦点的红点、声音提示,下面状态栏还有持续的合焦提示。如果不发烧,基本不需要裂像屏之类。 3、陷阱对焦。在使用手动头的时候,将机身对焦选择拨到AF,对准陷阱按下快门(按实)。这个时候机器是不会启动快门拍摄的。因为在AF模式下,机器要合焦了才能拍摄。如果这个时候有物体忽然闯入镜头,导致镜头合焦,机器就会立刻启动快门拍下画面。从机器感觉到合焦到启动快门是挺快的,但是具体时滞是多少不知道,是否实用也还不知道。很多人为了手动对焦能快些,使用AF,快门按到底。然后转对焦环,对焦瞬间,快门启动拍摄。这个方法我试过,不好,对焦环转得稍微快些画面就虚了。因为:一、启动快门的瞬间,对焦环还在旋转,在大光圈浅景深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跑焦了。二、快门启动很突然,人来不及准备,产生很大振动。三、要避免上面两点,就要小心旋转对焦环,结果,呵呵,比不用这方法来得还慢。 4、抓拍。用了手动头,就很容易设置超焦距。由于MF档可以不用对焦直接按快门,因此可以在设置成超焦距的情况下,举手就拍,有很高的成功率。而AF状态下,有一个对焦的时滞,感觉时机上面就抓得差了些,而且如果对角点不正确,更郁闷。二、四点使用心得: 1、手动头闪光灯的使用。使用闪光灯的时候,除了高速闪光同步(K100D还不支持),照片的曝光取决于光圈、闪光灯和ISO,和快门的关系反而不大。因此,可以尽量提高快门获得清晰的画面,或者故意放慢快门获得较多的背景自然光。K100D自带的闪光灯是一个智能闪光灯,在能获取镜头光圈的时候,它能在最高闪光指数1/5到最高闪光指数之间自动调节,很容易获得正确的曝光。但是在使用手动头的时候,机器就无法获得光圈的信息,闪光灯也就无法自动调节。这个时候,它就以最大的闪光指数闪光。所以,在用手动头的时候使用闪光灯,一定要牢记闪光灯在各个ISO下的闪光指数,然后根据距离(对上焦后,看对焦环),算出适当的光圈值曝光。 2、巧用陷阱对焦。在使用手动头的时候,使用AF对焦方式。半按快门对焦(不是按到底),旋动对焦环。当焦点对上的时候按下快门,完成曝光。使用AF是为了防止对上焦了,结果因为景深浅或其他原因很快跑焦了,取景器中下面状态栏中的合焦提示没了,这个时候,按下快门也不会曝光。以提示你注意这个情况。如果使用MF,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其实焦点是没对上,但在机器上看不出来,其实是废片。 3、用心感觉测光。由于手动头的测光和对焦是分开的,而且对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这样给拍摄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一般情况下,在光线变化不大的环境下,测光结果基本都一样。到了一个环境,可以先对一个典型的物体测光,后续拍摄的时候根据感觉调整快门,能节省测光时间,效果还不错。 4、从远的地方开始对焦。使用对焦环的时候,从焦点远的地方,向焦点近的方向拧对焦环对焦。因为后景深大于前景深,这样对焦,即使焦点稍过,也仍然可以获得清晰可用的照片。如果相反,成功率会降低。三、两点有待提高之处: 1、测光模式。使用手动头后,K100D只能使用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而无法使用平时拍摄中成功率较高的机器自动分区测光。 2、对焦点。使用手动头,K100D只能使用中心点对焦。而不能选择使用11点对焦。宾得K10D与手动镜头的玩法学习由于宾德K100D和K10D向下兼容所有PK口的原厂,副厂镜头,加转接环可使用所有M42罗口的原厂,副厂镜头,又由于手动镜头价格相对低廉,国产俄产德产日产仿造的等等品种齐全,数量众多,使得手动镜头的玩家有丰富的资源来挖,一大批P家粉丝纷纷尝试,更有部分宾友达到痴迷程度,手动头风靡2007年。 镜头等器材的价格也被JS们趁机抄作的翻倍。 一、用手动头时K10D与K100D相机的一般设置:K10D的一般设置为1.测光模式设为中央重点测光或重点测光;2.自动对焦点切换转盘选为居中;3.模式转盘设置为M档;4.对焦模式杆设置在MF位置;5.不上三角架的情况下防抖一直打开,并进入MENU主菜单抖动补偿项设置相应的使用的焦距;6.进入C自定菜单AF锁定时的AE-L选项设为2开启;7.进入C自定菜单Tav&M下的绿色按钮选项设为2Tv偏移;8.进入C自定菜单使用光圈环选项设为允许。 K100D的一般设置为1.进入记录模式菜单中的自动暴光测光选项将测光模式设为中央重点测光或重点测光;2.进入记录模式菜单中的对焦点切换选项将对焦点切换选为居中;3.模式转盘设置为M档;4.对焦模式杆设置在MF位置;5.不上三角架的情况下防抖一直打开,并进入MENU主菜单抖动补偿项设置相应的使用的焦距;6.进入C自定菜单AF锁定时的AE-L选项设为2开启;7.进入C自定菜单Tav&M下的绿色按钮选项设为2Tv偏移;8.进入C自定菜单使用光圈环选项设为允许;9.进入C自定菜单使用S镜头时的FI选项设为可利用。二、使用手动镜头的有关注意事项1.K10D的手动M档按说明书是不能做EV曝光补偿的;而k100d可以方便的用按EV键+后电子转盘调节。(K10D说明书P161“曝光模式设为(绿色)模式、M(超级手动)模式、B(长时间曝光)模式或X(闪光灯同步速度)模式时,曝光补偿无效。)K10D的补救调整方法:在M档,手动拨到需要的光圈值;构图;用按绿色键测光,这时可以得到配合的快门值参考值;不改变构图,拨手动速度拨盘或拨镜头光圈环,根据需要(要自己判断)用适量增加和减少快门速度与适量放大和缩小光圈的方法来调整曝光量。在C自定菜单Tav&M下的绿色按钮选项设为1程序线的情况下,给的是光圈与快门的参考值,二项都需要重新设定。按上述步骤7的方法可以避免光圈的重新设置。说明书上说绿色按钮是重设曝光设定并在M模式中自动调节正确的曝光值,而AL-L按钮是锁定拍摄之前的曝光值,在这里说明书对绿色按钮与按AE-L按钮的作用描述不直接,其实按绿色按钮是手动时给出曝光(光圈与快门)参考值;按AE-L按钮,则是表示在程序等几种模式下锁定曝光主体,再行构图,按快门。即M档下按AE-L就收缩光圈测光并锁定快门速度了。 2.当合焦指示和目视清晰度不统一的时候,以自己目测的为准。 3.对于手动标头,用点测好些,根据图片的要求,以高光与暗光处点测(手动时相机自动转换到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包括接环手动头都没有11点对焦可用,只有中点对焦功能可用。 4.用最大光圈出的图片一般都肉,不锐。一般的手动头与自动头一样在F4-F8范围内效果最好。 5.手动标头对焦不容易。换裂像屏,加用取景放大器,或者直角取景器会好一些。 6.手动对焦时是不存在对焦锁定这个说法的,只有AF时有。相机有合焦提示表示当前主题的焦准确了,合焦点稍一偏离即需要重新对焦。 7.手动对焦合焦时与按快门的配合要协调,否则或多或少有脱焦(虚焦)现象。 8.手动对焦尤其是近点对焦时,若以机身合焦提示或自动对焦为准而不是以眼睛为准,会得出镜头有焦点位移的结论。实际原因往往是由于自动对焦或合焦提示不可靠引起的。也可能是机身取景框和CCD之间存在着视差造成的,或者是镜头和宾得机身的配合问题,而不一定是镜头问题。镜头的物理焦距一般是准确的。 9.反接标头近距离微距拍摄时,景深很浅,稳定性很重要,一般要用三角架。 10.手动标头去掉镜头光圈拨杆后,可以直接使用AV,但曝光不准确,没有改动的手动标头对焦模式设在AF.S,对焦有时也有合焦信息,但是相当不准,尤其是小光圈时。即使是改动过的手动标头由于其光圈拨杆进行光圈调整时存在拨杆间隙,光圈收缩拨杆非线性等问题,给出的曝光组合也不一定准确。 11.手动标头在K10D、K100D可以使用陷阱对焦,“陷阱对焦”与“焦点预设”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其区别是: 焦点预设:先确定焦距,在这个焦点上不论有无情况快门都可以释放(AF镜头也可以)。这是在手动年代,为了达到快速拍摄的要求,摄影师经常将镜头焦距预先设定到某个距离,以便随时拍摄。比如拍摄跨栏比赛,预先将焦点对到运动员要过某栏杆线一点,运动员一到此点跨栏,直接按动快门。 陷阱对焦:AF模式,预先将焦点设定到某个距离,并且按下快门,但是快门并不释放;只有当拍摄物进入合焦位置时,快门才自动释放。“陷阱”对焦方式实际上是按焦点优先方式工作的,即对焦不准时是不能释放快门的。其实现步骤是:(1) 按上述K10D与K100D使用手动镜头的一般步骤设置好相机;(2) 把第4项机身“对焦模式”切换成“AF.S”;(3) 按下快门释放钮(一直按住,但此时快门释放钮在相机不合焦的情况下是不起作用的);(4) 调整对焦环或前后调整机位,或二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调整。前一种相机相对固定调整对焦环的方法是被动的,是挖坑等猎物自己跳进去;后一种焦距相对固定而人与相机要前后左右移动的方法是主动的,是人背着陷阱找猎物装进去;(5) 当合焦时快门会自动释放,不合焦快门就没有动作。(6) 合焦后快门自动释放的很快,很突然,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感。(7) 陷阱对焦合焦后快门动作的时候,合焦点往往已经转过了一点点,这要求手动对焦时要缓慢进行,否则对焦点会比实际焦点前后移动些。(8) “焦点预设”在过去的手动时期是一种技术,要求摄影师有一定的技术,只要是手动相机,或者AF相机放到手动挡都可以使用。“陷阱对焦”是一种功能。有的机器有,有的则没有。在这一点上宾得考虑的很周到,顾及到了众多的手动头与功能的延续性,非常人性化。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