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速垒球 规则.docx_第1页
慢速垒球 规则.docx_第2页
慢速垒球 规则.docx_第3页
慢速垒球 规则.docx_第4页
慢速垒球 规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常用到的慢速垒球专有名词,按照英文字母先后顺序逐一解说。1.改造球棒(Altered Bat):参阅第三章第1点 当合格球棒的结构被改变之后,即成为改造球棒。2.促请裁决(Appeal Play):参阅第八章第8点促请裁决在比赛进行中,或是死球状况时,都可以提出。促请裁决是指有一些特殊状况,依规则不由裁判主动判定,而必须由对方球队的经理、教练或球员先提出后,再由裁判决定如何判决。提出促请裁决的球员,必须在内野区。促请裁决提出的时机,要在投手投出下一球之前,合法及违规投球都算。如果促请裁决时机是在攻守交换时,或是比赛结束时刻,必须在所有守备队员离开界内区以前提出。3.四坏球(Base On Balls):参阅第八章第5点当击球员获得四坏球时,可安全上一垒。如果投手要故意给予击球员四坏球,可以由投手直接向主审表示,称为故意四坏球。4.垒道(Base Path):参阅第八章第8点连接邻近垒包或垒板的直线,其左右两侧各一公尺(三尺),假想各有一平行线,此区域内称为垒道。5.击出之球(Batted Ball):参阅第七章第8点投出之球,经球棒碰触或击出后,无论落在界内或界外区,都成为击出之球。除防守球员以外,任何人不可故意去碰触击出之球。 6.击球区(Batters Box):参阅第二章第4点击球区是供击球员打击进攻的区域,左右各一,在本垒板两侧。各条围线都视为区域之内。投手投球前,击球员的双脚要在击球区之内。7.击球跑垒员(Batter-Runner):参阅第八章第2点简称击跑员。击球员刚完成打击任务,在尚未出局也尚未到达一垒前,称为击跑员。8.打击顺序(Batting Order):参阅第七章第2点进攻球队必须按照攻守名单上的顺序轮流打击。名单上同时记载球员守备位置,背号及预备球员。9.障碍球(Blocked Ball):参阅第三章第7点当击出或传出之球,被非参与比赛的人碰触、停止或是控制时,或者碰触到非正式比赛器材,或场地内任何物体时,都成为障碍球,比赛暂停。10.触击(Bunt):参阅第七章第11点没有挥棒动作,只是故意以球棒,将球触成内野缓慢滚地球,称为触击。触击将被宣告出局,比赛暂停。11.接住(Catch):参阅第八章第5点第4项当防守球员用手掌或手套,合法接住击出或传出之球时,称为接住。如果仅只是用手臂夹住,或是以身体某些部位、配件、衣服等物件,将球控制着以防止掉落,代表尚未完成接住动作,要等到用手掌或手套确实抓牢,才算是接住。当 接触飞球同时,因为碰撞到其他球员或围栏,或是跌倒而造成掉球,就不算接住球。除了接住动作确实之外,防守球员要有足够的持球时间,用以证实下一动作,是在确实掌握球之后才做的。因此,接住球之后的传球动作,即使滑落球,并不影响原来接住球的确认。飞行之球,击中防守球员以外的任何人及事物,都视同该球已落地。12.捕手区(Catchers Box):参阅第二章第4点捕手必须停留于捕手区内,直到投出之球被击中、触地,或触本垒板,或是到达捕手区时,方可离开该区。所有围线均被视为捕手区的部份。 13.面授机宜(Charged Conference):参阅第五章第7点攻守双方必要时可以向裁判要求暂停,施行教练团对球员的紧急会谈,称为面授机宜。(1)防守面授机宜:防守球队,基于适当理由,可以申请暂停,由场边的一位教练团代表人员进入场内,让裁判员明察,他是对投手下达指令,此称为防守面授机宜。如果教练团代表入场,是为了换投手,不构成对新投手的面授机宜,但是构成对被换下的投手的一次面授机宜。如果该代表换投手时,并未入场内,并不算一次防守面授机宜。利用进攻面授机宜时授意投手,并且时间不长于对方,不视为一次防守面授机宜。(2)进攻面授机宜:当进攻球队的教练团代表,要对击球员或跑垒员下达指令时,可以申请暂停,称为进攻面授机宜。投手担任跑垒员时要求穿夹克,或是利用防守面授机宜时聚会授意,而时间并不长于对方,均不视为进攻面授机宜。14.砍击球(Chopped Ball):参阅第七章第11点击球员用球棒以砍击的动作,由上向下将球击中,而且高高弹起时,该球成为砍击球。击球员被宣告出局。15.指导员(Coach):参阅第二章第4点进攻球队,在指导区内担任跑垒指导的成员,称为指导员。每队可以有两位指导员。为了记录及登载,指导员可以携带记录簿、笔以及计球器。不得使用通讯器具。16.死球(Dead Ball):参阅第九章第1点死球就是比赛停止球。要等到投手持球立于投手板,主审宣告比赛开始,比赛才继续进行。17.死球线(Dead Ball Line):参阅第九章第1点死球线,或称为球场界线(Fielding Territory),是一条起自左外野全垒打围栏,向本垒方向围绕,绕经捕手区后方,再向右外野全垒打围栏续绕的一条线。死球线对左右两条界内界外线近似平行,距离约79公尺,视场地大小来设定。在死球线 以内发生的行为是有效的,而当比赛球到达死球线以外时,后续的行为均无效,直到主审宣告比赛开始时,才成为比赛进行中。死球线的划定比较有弹性,不像界内界外线那样严格要求,但是一经划线,即成为决定比赛球是否属于进行中的一项依据。状况:跑垒员经过三垒,因离心力太大,在冲向本垒时,该跑垒员曾超越出了死球线,应该如何处置?解答:没有任何处罚,比赛进行中。说明:死球线是告知可以安全攻防的球场界线。因为慢垒球场通常不像棒球场的硬体设施完善,所以视安全距离的宽窄,划定死球线,指示双方球员在线内安全攻防。死球线是一条善意的保护线,而不是裁判用来处罚跑垒员的法规。只要跑垒员不是故意离开比赛场地,其得分或出局是由自己的行为来决定。在该跑垒员因离心力而超出死球线时,就裁决他出局,是绝对的错误。18.防守球队(Defensive Team):参阅第五章第5点在场内担任防守任务的球队。19.延迟死球(Delayed Dead Ball):参阅第九章第3点简称迟死球。为了维持比赛顺畅的进行,对于某些状况,并不当场宣告暂停,造成过程中断,因此仅由裁判比出迟死球手势,有时加上适当的宣告,提醒攻守双方,在状况告一段落时,视情形发展,也许将宣告比赛暂停加以适当判决,也许将维持比赛继续进行中。20.被移位垒包(Dislodged Base):参阅第八章第1点第3项因受到碰触及撞击而离开正常位置的垒包。21.双杀行为(Double Play):参阅第八章第8点第18项在一连串行为中,防守队将两位进攻队员合法的刺杀出局,即形成双杀行为。22.驱逐出场(Ejection From The Game):参阅第五章第3点球员发生严重犯规,裁判员依规则命令他退出比赛,并且离开比赛场地,不可以担任其他任务,称为驱逐出场。23.增额球员(Extra Player):参阅第四章第3点除了使用十位球员担任防守任务外,在进攻时,可以选择是否额外使用一位球员,担任打击、跑垒等任务,而形成十一人进攻,十人防守。这位额外增加的球员,称为增额球员()。24.界内球(Fair Ball):参阅第七章第8点合法击出之球,合于下列六点其中之一者,为界内球。(1)内野球:滚动或静止在本垒一垒连线以及本垒三垒连线所形成的界内区内。(2)反弹球:在通过一、三垒包时已经反弹,并且在通过一、三垒包瞬间是在界内区之内或上空。 (3)触垒球:指包括触到一、二、三垒包的球。(4)触人球:在界内区或上空,碰触到任何裁判员或球员的身体或衣物的球。(5)飞球:飞越一、三垒包而第一次落点在界内区的球。(6)全垒打球:在界内区上空,直接飞越全垒打围栏的球。飞球是否判为界内球,要以野手接触球的那一点,是否在界内区上方来决定,与野手触球瞬间,脚站立的位置无关系。反弹及滚地球,在碰触到界外区外物,成为界外球以前,不论在界内或界外如何行进,都有可能形成界内球。25.界内区(Fair Territory):参阅第二章第4点界内区是比赛场地的一部份,自本垒板起,分别向一、三垒延伸,直到右、左外 野末端的围栏为止,包含这两条线、内部的地面以及向上垂直空间都是界内区。26.假触杀(Fake Tag):参阅第八章第5点假触杀是属于对跑垒员的一种阻碍跑垒行为。当跑垒员前进到达或后退到达某垒包时,防守球员未持球,或并未迎接来球,却阻止了跑垒员行进的行为,称为假触杀。为求安全及避免无谓的伤害,跑垒员碰到垒上阻碍时,不要急停或滑垒。垒上阻碍,即使仅造成跑垒员减速,已构成阻碍跑垒。27.防守球员(Fielder):参阅第四章第2点在场内担任守备的球员,称为防守球员,也称为守备员,或简称野手。28.野手选择(Fielders Choice):参阅第十二章第3点第3项由于防守球员对其他的跑垒员进行防守动作,或是具有其他的企图心,而使得击跑员可以安全上一垒,或是跑垒员可以前进垒的状况,统称为野手选择。29.飞球(Fly Ball):参阅第七章第8点当投出之球被击中,飞入空中,称为飞球。30.封杀出局(Force Out):参阅第八章第8点当击球员成为击跑员,必须抢占一垒时,垒上跑垒员,如果因为被迫挤垒,而失去原有垒包占有权时,该跑垒员成为封杀状况。封杀状况在击跑员出局,或后位跑垒员出局时,可以解除。防守球员只需要触垒,即完成封杀出局。31.封杀线(Force Out Line):参阅第二章第4点简称4.5米线。这是一条台湾地区慢垒协会积极推广的辅助线,是一条本垒板攻守行为保护线。在三、本垒之间,自本垒板算起4.5公尺处,加划一条垂直于三、本垒连线,长度约一公尺的辅助线。通过本线的跑垒行为视同封杀,攻守双方各取有利的本垒板角度,以避免直接冲撞。也因为封杀行为的确立,跑垒员当然不能回返三垒跑垒。封杀线的认定及判决,是属于裁判的自由心证,不得抗议。裁判员要明了封杀线的保护良意,不可矫枉过正,造成跑垒员的无谓出局。不具冲撞性的常态跑 垒及夹杀行为等状况,封杀线视同不存在。是否使用封杀线,目前建议由各赛会自行抉择。32.界外球(Foul Ball):参阅第七章第9点合法击出之球,合于下列六点其中之一者,为界外球。(1)内野球:未超过一、三垒时,滚动或静止在两边的界外区上。(2)反弹球:在通过一、三垒时是是在界外区或其上空。(3)飞球:超越一、三垒包的飞球,在界外区,直接落地或被防守球员碰触。(4)接触的球:在界外区或上空,碰到裁判员或球员的身体或衣物的球,或是碰到其他外物的球,都是界外球。(5)触打者的球:在击球区内,碰到击球员的击出之球。(6)再触棒的球:击球员在击球区内,击出之球,经地面或本垒板反弹后,再次触到球棒,也是界外球。33.擦棒被捕球(Foul Tip):参阅第七章第6点合法击出之球,同时合于以下要点者,为擦棒被捕球。(1)擦棒之后,直接进入捕手手套中。(2)飞行高度不高于击球员头部。(3)捕手的接捕合法。擦棒球未接住,判为界外球,所以接住与否,均为一好球。如果并非由捕手的手掌或手套率先触球,而是先经由外物触球,再反弹至捕手之手或手套中,不算接住,也不算擦棒被捕球。34.主队(Home Team):参阅第五章第3点即是地主队,是依照惯例担任先防守后攻击的球队。在中立球场比赛时,依竞赛规定或掷铜币决定攻守先后,后攻队依惯例称为主队。35.违规球棒(Illegal Bat):参阅第三章第1点球棒的结构体并没有被改造,但是尺寸、重量、用途及制造方式不合规定者,称为违规球棒。36.违规击球(Illegally Batted Ball):参阅第七章第1点下列情形造成违规击球。(1)当击球员击出界内、界外或死球线外球时,其击中球瞬间,有一整只脚是完全踏在击球区外的地面上。 (2)击球员持违规或改造球棒进入击球区内。违规击球规则是一条保护规则。对于进垒角度不佳的投球,击球员不可以勉强打击。勉强打击会造成投手无法闪避强力打者的负担、裁判及观众被平飞界外球击中的风险、击球员违背生理及力学原理的击球伤害,以及其他多项不利因素。比赛中,击球区的划线有时会模糊不清,主审应谨记规则保护的良意,避免因为过度引用本规则,而造成击球员因击球脚步略微跨出就被判出局。37.违规接球(Illegally Caught Ball):参阅第八章第5点当防守球员用帽子、手套或是制服中任何一部分,离开正常部位,去接捕击出球或传出球,不能算是接住,仅构成违规接球。38.违规投球(Illegally Pitch):参阅第六章第7点合法投球的规定,含防守球员位置正确,投手装备合格,投球动作、高度、速度正规等。只要在投球行为中,违反任何一项规定,即形成违规投球。39.违规投手(Illegal Pitcher):参阅第六章第9点是指防守球员,只可以在场上担任一般任务,不可以担任投手,其原因是:(1)在同一局内,因两次面授机宜,而被裁判或教练换下来的原任投手。(2)警告一次后,投手仍投出速度太快的投球,因而遭到裁判判定不可再担任投手。40.违规球员(Illegal Player):参阅第四章第6点在场上比赛,却没有向主审报准的球员,称为违规球员。如果违规的球队,主动向主审补报告,则违规消失。如果由被侵犯的球队,在违规球员上场,投手已投出次一合法或违规投球后,向主审提出抗议,则处分该违规球员,本场比赛不得再上场,成为失格球员。使用违规球员的行为,也就是违规替补。41.违规再上场(Illegal Re-Entry):参阅第四章第4点被其他球员替补下场后,又再次上场,担任攻击或防守任务的球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称为违规再上场。(1)先发球员第三次上场。(2)预备球员或增额球员第二次上场。(3)再上场球员,打击顺序与原来的顺序不一样。(4)增额球员去担任防守任务。42.违规替补(Illegal Substitute):参阅第四章第6点使用违规球员,就是违规替补,也就是替补球员违规,也就是代表未向主审报准的替补行为。43.失格球员(Ineligible Player):参阅第四章第6点被主审或垒审判决不得再上场比赛的球员,称为失格球员。使用失格球员上场比赛,将被判没收比赛。44.飞行状态(In Flight):参阅第七章第8点击出、传出或投出的球,在未触地或触及防守球员以外之物体前的飞行状况中, 都称为飞行状态。45.负险(In Jeopardy):参阅第八章第3点比赛进行中,进攻球员有出局的可能,显示出当时为负险时机。46.内野区(Infield):参阅第二章第3点内野区是界内区的一部份,内野手正当防守范围的界内区,即称为内野区。47.内野高飞球(Infield Fly):参阅第八章第7点第10项在二人出局以前,一、二垒有跑垒员或一、二、三垒有跑垒员时,击球员击出界内高飞球(不含平飞球),而内野手在正常守备下可以接住该球时,称该球为内野高飞球。投手、捕手及趋前至内野区防守的外野手,都视同内野手。当击出之球,明显的成为内野高飞球时,主审应适时宣告内野高飞球,界内球击跑员出局(Infield fly, if fair, the batter is out.)内野高飞球状况为比赛进行中,跑垒员踏垒及前进的原则,与一般高飞球接住的准则相同。如果内野高飞球形成界外球,视同界外球状况处理。内野高飞球未经碰触,掉落地面形成反弹球时,依界内界外球的判断准则来判定该球,判定为界内球时,内野高飞球规则适用,也就是表示击跑员已出局。48.局(Inning):参阅第五章第3点每一局是属于比赛的一个单位。在每一局中,两队各有一次进攻及防守的机会, 而攻守交换是以三人出局为准则。前一局结束后,立刻进入下一局。49.妨碍守备(Interference):参阅第八章第8点第12项当进攻球员或进攻队其他成员的行为,妨碍或困扰了一位防守球员试图执行的守备行为时,即构成妨碍守备。50.违规离垒(Leave Illegally):参阅第八章第8点第6项违规离垒是棒垒球通用的常用名词。当击出飞球(含平飞球),尚未被防守球员碰触前,已经离垒的行为,称为违规离垒。51.提早离垒(Leave Too Soon):参阅第八章第8点第20项提早离垒是垒球专用的名词,慢速垒球与快速垒球又略微不同。当投手投出合法投球,而尚未到达本垒板之前,跑垒员提早离垒时,裁判要宣告投球无效(No Pitch),并判该跑垒员出局。52.合法触杀(Legal Touth):参阅第八章第8点跑垒员或击跑员未踏到垒包时,被确实掌握球的防守球员触杀成功,称为合法触杀。如果球在手套中跳动,或被跑垒员、击跑员碰落,则表示防守球员未能确实掌握球。确实掌握的球才可以使跑垒员、击跑员出局。但是故意冲撞防守球员的持球,将造成妨碍守备。53.合法接住(Legally Caught Ball):参阅第八章第5点并非借助帽子或其他外物,而直接接住击出或传出之球,并且确实掌控在手掌或手套中,称为合法接住。54.平飞球(Line Drive):参阅第七章第8点击出之球又直又快,直接飞向场内,称为平飞球。55.阻碍(Obstruction):参阅第八章第5点阻碍的行为包含:(1)阻碍打击:防守球员或成员的行为,遮住击球员视线,或者阻止了击球员顺利击球。(2)阻碍跑垒:防守球员在未持球,非处理击出球,或非迎接传来之球时,阻碍到跑垒员或击跑员的正常跑垒。56.进攻球队(Offensive Team):参阅第五章第3点担任攻击的球队即进攻球队。57.外野区(Outfield):参阅第二章第4点外野区是界内区的一部份,扣除内野区之外,其他部份的界内区即为外野区。外野手正常防守范围的界内区,即是外野区。58.滑垒离位(Overslide):参阅第八章第8点第2项跑垒员在滑垒时因为动能过大而超越垒包成为负险状况,称为滑垒离位。击跑员滑过一垒垒包,依规则不成为负险。59.传出场外(Overthrow):参阅第八章第5点比赛进行之中,防守球员间相互传球,其目的在使跑垒员出局,当球传到死球线以外,或成为障碍球时,称为传出场外。60.开始比赛(Play Ball):参阅第六章第1点当投手完成准备动作时,主审以 Play Ball 口令指示比赛开始或继续进行。此时,捕手应在捕手区内,其他所有防守球员要在界内区内担任防守。61.轴足(Pivot Foot):参阅第五章第3点投手投球动作中维持重心的脚。62.突袭投球(Quick Return Pitch):参阅第六章第7点击球员在做准备动作,或因前一挥棒而失去平衡时,投手利用击球员这个失去平衡的机会突袭投球,是违规投球的动作。63.退场(Remove Ruling):参阅第五章第3点球员犯规,裁判依规则命令他退出比赛,但是可以担任指导员等单纯任务,称为退场。64.暂代球员(Replacement Player):参阅第四章第6点在比赛中若有球员受伤流血,且有必要退场医疗时,可向裁判要求,由另一位球员暂时代理其职务。此暂代球员,只要不是被裁判勒令退场或驱逐出场之球员,其余均可暂代。暂代球员不视为替补球员。65.跑垒员(Runner):参阅第八章第1点进攻球队的队员当完成打击任务,到达一垒,在尚未出局前,称为跑垒员。66.自由手(Short Fielder):参阅第四章第2点除了一般棒垒球常用的三位外野手以外,慢速垒球增加一位协防在外野前缘的防守球员,帮助防守短程的外野球,或者依教练指示或自己判断而协防于最需要加强防守的位置,特别称之为自由手,守备代号为10号。67.九人开赛办法(Short-handed Rule):参阅第四章第1点为了避免因人手短缺而不能比赛,可以使用九位球员开始比赛。防守时不设自由手,进攻时第十棒轮空并计算为一人出局。当人手到齐时,随时可以报准加入比赛,增加为第十棒。是否采用本办法,建议各赛会自行抉择。68.先发球员(Starting Players):参阅第四章第5点正式递交的攻守名单上的先发上场球员。69.好球带(Strike Zone):参阅第七章第6点维持击球员正常击球姿势,高度在他肩背部以下,膝盖以上,位置在本垒板正上方的这一五角形柱状空间,是该击球员的好球带。慢速垒球的好球带宽度与棒球及快垒相同,而高度比较放大。好球的认定是以投出之球经过本垒板上空的好球带为准则,与击球员位置前后或球落地点远近没有绝对关系。70.队职员(Team Member):参阅第四章第1点依规则登录报准,在该队休息区的该队人员。71.传球(Throw):参阅第八章第5点比赛进行中,防守球员间相互传球的动作。如果传出场外,或者成为障碍球,给予所有跑垒员于传球出手时算起二个垒的安全前进权利。72.暂停(Time):参阅第九章第1点裁判下令比赛暂停时,用 Time 的口令。比赛成为停止状况。73.三杀行为(Triple Play):参阅第十二章第8点在一连串行为中,防守队将三位进攻队员合法的刺杀出局,即形成三杀行为。74.打击行为(Turn At Bat):参阅第十二章第2点简称打席。当击球员进入击球区打击,到出局或是成为击跑员为止,视为一次打席。将列入计算打击率的打席,称为计数打席或简称打数(Charged TurnAt Bat)。1.比赛场地比赛场地要空旷无阻,自本垒起至外野尽头的距离,女子组至少80公尺,男子组至少85公尺。界外线与死球线之间的区域要有79公尺。2.场地特殊规定在比赛场地内如果有其他外物存在,例如背网、围栏、看台、车辆、观众或障碍物等,可事先制订特殊规定,或由两队赛前议定。3.内野方块(The Official Diamond)连接本垒板及三个垒包形成的内野方块,女子组方面垒距20公尺,投球距离14公尺,男子组垒距20公尺,投球距离15.2公尺。比赛进行中,如果发现垒距或投球距离不对,应该在上下半局都赛完之后立刻改正,并继续比赛。4.丈量内野区选定球场面对的方向,放置本垒板,在本垒板斜边顶点钉固定桩为基准,向外野正前方拉线丈量,15.2公尺处置投手板(男子组),28.2公尺处为二垒包中心点。再以本垒板顶点及二垒包中心点分别为圆心,20公尺长为半径,向左右各丈量一次,产生的两个交点即为一、三垒包的外侧上方角。丈量完成后,应再核对一次。用皮尺继续划其他线。(1)一公尺线(One-Meter Line)自本垒板与一垒包连线中点起,在外侧一公尺处划一条平行线,供击跑员跑向 一垒包用。(2)次击球区(Batters On-Deck Circle)左右各一的圆形次击球区,直径1.5公尺,划在邻近本垒区的球员休息区附近。(3)击球区(Batters Box)本垒板两侧各一的长方形击球区,长2.2公尺,宽1公尺,内侧线距本垒板15公分,上方线与本垒板中心点相对平行距离为1.2公尺。所有线条面积都属于击球区内部。(4)捕手区(Catchers Box)击球区外侧线向后延伸3公尺,两边连接起来成为捕手区,宽度为2.75公尺。(5)指导区(Coachs Box)距一、三垒包外侧3.6公尺,向本垒方向划平行线,长约5公尺,规划出左、右各一个指导区。(6)本垒板(Home Plate)本垒板是白色橡胶制品,五边形,长边面对投手,45公分长,两侧平行于击球区内侧线,长度20公分,两条斜边各30公分。(7)投手板(Pitchers Plate)投手板也是白色橡胶制品,长方形,长60公分,宽15公分,平放在地面上,长边面对本垒板,前缘中心点到本垒板顶端距离为女子组14公尺,男子组15.2公尺。(8)垒包(Base)垒包是以帆布或其他适合材料制成的正方形物体,长、宽各38公分,厚度为13公分,分别栓牢在一、二、三垒。(9)双色垒包(Double Base)一垒可用双色垒包,材质相同,长76公分,宽38公分,厚度13公分。白色部份适用界内区,橙色部份适用界外区。双色垒包使用规则如下:a.击出之球击中白色垒包为界内,击中橙色垒包为界外。b.击出内野球,产生一垒防守行为,击跑员如果未使用橙色垒包,应判出局。c.防守球员必须使用白色垒包。d.跑过一垒的击跑员,回一垒后开始用白色垒包。e.击球穿越内野或击球到外野后,击跑员跑过一垒或通过一垒时,可踏触白色垒包,未能进占二垒时,必须回来站在白色垒包上。 f.飞球接杀时的触垒起跑行为,应使用白色垒包。g.刺杀击跑员行为演变为由界外区向界内区刺杀时,攻守双方都可以使用双色垒包的任何部份。h.当跑垒员使用白色垒包以后,不可再用橙色垒包,违者出局。自1994年开始,国际垒总的锦标赛规定使用双色垒包。1.合格球棒(Official Bat):(1)由坚硬的一片木料制成,或多片木料用胶黏合制成,只要其纹路与球棒的长方向平行即可。(2)只要经国际垒总认可,金属、竹、塑胶、石墨、碳纤、镁、玻璃纤维、陶器等制品,均可以成为合格球棒。注:台湾地区慢速垒球协会规定,正式比赛中使用钛金属球棒,视同违规球棒。(3)木棒可以分段连接,但要胶合紧密,磨光修整。(4)圆形棒及三角形棒均可以,但是棒面要平滑。(5)长度不超过87公分,重量不超过1080公克。(6)圆形棒最粗部份,直径不可超过5.7公分;三角形棒的打击面,也不得超过5.7公分。圆形棒膨胀时,不可超过0.08公分。(7)金属棒,部份球棒因长期使用或许会有少许弯曲度,视为合格球棒。但是基于安全理由,建议停用。(8)棒身不可有曝露的铆钉、钉子、粗糙尖锐的边角以及足以致险的外加物。金属棒尤其不可粗糙。(9)金属棒,不可以用木质握柄。(10)球棒安全握柄使用软木,防滑非塑胶胶带或其他组合材质制成,长度为2538公分。为加强握力而涂树脂粉、松脂粉或者喷喷剂到握柄上是可以的。在握柄上卷贴胶带要以连续螺旋方式,不要求层次整齐,但是不可以有两层以上的胶 带。(11)非一体成型的金属棒,应在粗端填满橡胶或合成塑胶,以保持棒体完整。(12)球棒握柄尾端要有安全握柄头,与握柄呈90度角,最少0.6公分。握柄头无论是铸造、车磨、焊接或是固定的,都是合格的。花瓣状及圆锥形的握柄头属于改造球棒。(13)合格球棒应有明确标示。如标示不清,只要规格符合,视为合格球棒。2.热身球棒(Warm-Up Bat):(1)次击球员可持两支合格球棒,或一支热身球棒,或是一支合格及一支热身球棒练习挥击。(2)热身球棒必须一体成形,有安全握柄,在粗端印有3.2公分大小字样 Warm-Up,其粗端直径要大于5.7公分。(3)不可在任何球棒上附加外物。使用不合格用具挥棒热身,将不合格用具驱出场外。如球员继续使用该用具,判该球员驱逐出场。3.比赛球(Official Softball):(1)球体要正常,黏合平整,缝线隐深,表面光滑。(2)球心是由优质长纤木棉、软木橡胶混合物、聚亚胺脂混合物或其他国际垒总核准的材质做成。(3)球心上以优质细卷纱,用手工或机械缠绕后,再用橡胶液或橡胶接合剂接合。(4)球体表面内层,要用接着剂与缠纱接合,再用蜡棉线或蜡亚麻线缝合。如用国际垒总核准的,类似缝合功能的模铸连接球心成型方式,也是可以的。(5)球体表面层可用上等晒干铬黄色马皮、牛皮、合成材料或其他国际垒总核准材料。(6)国际垒总锦标赛标准球,印有 I.S.F. logo 标记。30公分(12寸)球:圆周最小30.2公分,最大30.8公分;重量最轻177公克,最重200公克;缝线用双针方式,最少88针。27公分(11寸)球:圆周最小27.6公分,最大28.3公分;重量最轻166公克,最重174公克;缝线用双针方式,最少80针。(7)红色缝线12寸球为男子组使用球,弹跳系数(COR)0.47以下,应标有 I.S.F.logo 及 MSP-47 标记。(8)红色缝线11寸球为女子组使用球,弹跳系数(COR)0.47以下,应标有 I.S.F.logo 及 GWSP-47 标记。4.手套(Glove):防守球员应戴手套。两指手套(Mitt)只有捕手及一垒手可以使用。所有使用的手套,在姆指与其他部位之间,也就是虎口部位,不可以有花边、带子或其他设计,其长度应长于12.7公分。投手使用的手套应单一颜色,而且不可以用白色或灰色。其他防守球员可以用多种颜色的手套。手套的外表面不可以涂有白色或灰色的圆圈,远看好像垒球一般,算是违规手套。手套的规格如下。(A)掌宽20.3公分。(B)掌宽下缘21.6公分。(C)虎口上开12.7公分。(D)虎口下收11.5公分。(E)虎口全长18.4公分。(F)食指缝合19.0公分。(G)姆指缝合19.0公分。(H)虎口缝合全长44.5公分。(I)姆指至套底23.5公分。(J)食指至套底35.6公分。(K)中指至套底33.7公分。(L)无名指至套底31.1公分。(M)小指至套底27.9公分。5.球鞋(Shoes):所有球员应穿着球鞋。帆布、皮革面或近似材料制成品为合格球鞋。鞋底可为平面或带有软的或硬的橡胶颗粒。一般金属鞋底或鞋跟上如有不长于1.9公分的鞋钉,是可以穿着的。但是使用圆尖钉的球鞋,不合于规定。鞋钉使用硬塑胶、尼龙或聚亚胺脂等材料,其合法性非法性与前段相同。不用鞋带系牢,而用黏着方式的球鞋,可能造成比赛中球鞋掉落,所以不可以使用。注:台湾地区慢速垒球协会规定,为顾及安全起见,练习及比赛中一律禁止穿着金属鞋底及鞋钉之球鞋。比赛中违规穿著者,判勒令退场。6.面罩、护身及头盔(Masks, Body Protectors and Helmets):女子组比赛,建议捕手使用面罩及护具。为了球员跑垒的安全,台湾地区慢速垒球协会规定,击球员自打击开始到出局或得分为止,必须戴头盔。头盔必须有双护耳及扣具。状况:进攻队第一棒已攻到三垒,二、三棒出局之后,四棒正要打击。防守队抗议三垒包上的第一棒未戴头盔(或头盔不合规定),如果裁判先前未注意到,此时该如何处理?解答:判第一棒出局,成为第三出局。说明:裁判不应该犯这种疏忽。但是如果疏忽在先,现在还是要判第一棒出局。其实头盔的规定,是一条善意的保护规定,是希望比赛的双方能安全、快乐、一团和气。所以在规则的执行上,裁判及双方球队都应该有关怀体谅的胸襟。如果状况中的抗议及造成出局,改变成为事先有绅士风度的提醒,将是人性的光辉及全民运动的精神。状况:以上的类似状况,如果一、二、三棒分别站上三、二、一垒,无人出局,裁判被抗议同一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解答:判第一棒出局,成为一个人出局,第二棒回到击球区重新打击,一、二、三棒原有之打击效果都不算。说明:防守球队依规则精神一次只能抗议一位攻击球员,不可以同时抗议三位。因为当抗议第一棒成立时,将回到抗议成立时的原点开始比赛,就不会有二棒及三棒的违规发生了。当然也可以抗议第二棒,那么第一棒及第三棒在二棒被判出局的同时,只要戴上头盔,就不会出局。间题把它处理得复杂,而抗议球队得不到最好效果,当然不妥当。请记住,因为裁判疏忽在先,才导致抗议,因此要把抗议的最佳效果还给抗议球队。把三个人都判出局,是错误的。一次抗议,只抗议一人,一次判决,最多一人出局。任何一个出局都是自己造成的,绝不是裁判判决出来的,要记清楚。本状况发生于民国八十八年全国菁英杯慢垒赛,主审及监场的判决与本解答一致。7.器具的放置:所有的器材与用具,不可以弃置在界内区或界外区上,以免造成妨碍守备或障碍球。判决:进攻器具(指球棒及头盔等),弃置不当造成障碍球或妨碍守备而攻方获利时,成为比赛停止球,与状况有关联的跑垒员被宣告出局。如果并未造成明显的进攻得利行为,不造成任何跑垒员出局(满垒被迫推进时例外),但是所有跑垒员必须回到死球宣告时,当时最后占有过的垒包上。8.制服(Uniform):所有球员应穿着颜色、装饰及式样一样的制服。经理及教练等人的制服可不同于球员,但是在颜色、装饰及式样上,也应该是一致的,并且要维持与球队同一个颜色系列。(1)男球员必须戴球帽,并且穿戴端正。女球员可以选择戴球帽、头巾、舌帽或头带,但是要全队一致。(2)球员可以穿着形式及颜色一致的内衣(也可以是白色)。并非所有球员都强制要穿内衣,但是穿着内衣球员的内衣要一致。破烂、磨损或袖子断裂是不可以的。(3)球裤及滑垒裤:球员穿着长裤或短裤要统一。球员们也可以穿着颜色一致的滑垒裤。滑垒裤并非要强制穿着,但穿著者的颜色及形式要统一。至于临时附加在滑垒裤上的滑垒垫等东西倒无所谓。破烂、磨损及断裂的滑垒裤不可穿着。(4)背号:球衣背面要有至少15公分大小的阿拉伯数字号码,与球衣颜色呈对比色。所有球衣号码不可重复(1号与01号表示重复),只可使用01至99的整数号码。没有背号的球员,不准参加比赛。(5)配件:石膏、金属及其他坚硬物不可配饰参加比赛。外软内硬合于安全的配件 ,经裁判许可,可以配饰参加比赛。(6)贵重品:外露贵重品,如手表、手镯、耳环、项炼及其他可能致险物,不可穿戴比赛。医药用的手镯及项炼黏贴于身上者,可视为合法。球员被要求去除贵重品时,不得拒绝,否则勒令退场。1.基本成员 (1)至少十位球员。 (2)使用增额球员(EP)时,至少十一位球员。 (3)要有上列基本成员,才可以开始或继续比赛。判决:任何时候,因任何理由,比赛球员人数不足时,将被判弃权比赛。 (4)比赛中,凡登录合格之球员,向主审裁判报准后,即可上场担任替补球员。 2.球员守备位置按守备代号1至10,分别为投手,捕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右外野手,自由手。以上十位守备员,各拥有特别的守备名称,却拥有共同合作守备的目标。每次宣告比赛开始时,捕手应防守于捕手区内,这是属于界外区的一部份,投手应在投手区负责投球;其他八位守备员可以在界内区的适当位置防守,不必被狭意的守备名称所局限。除了上述十位守备员,可选择多使用一位球员,这第十一位球员的职称是增额球员(Extra Player),仅担任攻击任务,增额球员代号为0。 3.增额球员(Extra Player) 使用增额球员时,先注意以下重点: (1)增额球员是根据英文原意直接翻译得来,可简称 EP 。EP是额外增加的一位攻击球员,并不是代替投手或其他野手的指定打击。在比赛开始前就要决定本场是否要使用EP。如果决定使用,在攻守名单上填写清楚,而且一定要全场比赛维持使用。不论因任何理由导至不能整场使用EP时,立刻被判没收比赛(弃权)。 (2)使用EP时,变成十一名球员都要打击,而EP所排定的棒次整场不可改变。 (3)含一名EP,所有十一名必须一定要打击,其他任何十位队员可依照规定担任守备。守备位置可以按规则更换,但是打击顺序是不可以交换的。担任守备的球员和担任EP者不可以相互更换。 (4)EP可以随时更换,替补员可以代打,亦可以代跑,并且成为继任的EP。而这位替补员一定要是尚未上场的非先发球员。 4.再上场(Re-Entry) EP不算之外的所有先发球员,在下场休息之后,可以有一次再上场机会。为了维持公平,再上场时,一定要回归原来的打击棒次。所以再上场的球员,不可以和原先替补他的球员,同时在场上比赛。判决:违规再上场行为(请参照第一章41点),将处罚该球员勒令退场,而列名在攻守名单上的经理或教练亦将驱逐出场。如果违规再上场行为根本未向主审报告在先,将连同违规替补的处罚条例一道处罚。 5.先发球员(Starting Player) 在比赛前会议(Pre-Game Meeting)中,球队经理检视证实攻守名单正确之后,呈交主审时,就确定了先发球员的正式名单,只要是在赛前会议之前,比赛记录簿上的名单是可以合法变更的。练习时,如有伤病突发,准于赛前会议中提出换人要求,更换者可视为先发球员,将享有再上场权。赛前会议中换下的球员,依规则均合于稍后上场替补的资格。不列入先发球员的其他球员,称为预备球员。注:任何球员包含投手在比赛中,于死球时得以退出比赛,投手不须投球至第一位击球员完成打击或至攻守交换。 6.替补规则(Substitute) 攻守名单上列名的球员才可以担任替补。替补规则有下列几条: (1)报准替补条例。经理或队代表决定替补时要立刻报告主审,并由主审立刻转告记录员。如果违反本条例,在投手投出次一球(合法或违规)前即被发现,不会被罚,视同自动报准,违规变成合法。但是在投手投出一球之后,违规替补已经发生了,隐含于比赛状况之中,请参考以下的两种情形: a.进攻球队违规替补时,分为违规代打及违规代跑,在被对方发现时:违规代打:在打击区内,未击出前被发现;替补员退场,不算出局,换合法球员代打,承袭即有球数。完成打击,投手未投下一球以前被发现;替补员退场,算出局,其他进垒得分出局均无效,要提出合法球员名单替补退场者。完成打击,投手已投下一球以后被发现时;替补员退场,不算出局,换合法球员替补,其他进垒得分出局均有效。违规代跑:在原垒,未推进时被发现;替补员退场,不算出局,换合法球员代跑,其他进垒得分出局均有效。被推进一垒或一垒以上,而投手未投下一球前被发现;替补员退场,算出局,提出合法球员名单替补退场者,该出局非第三出局,其他进垒得分出局有效,是第三出局时,非封杀状况下,其前位得分有效。被推进一垒或一垒以上,而投手已投下一球后被发现;替补员退场,不算出局,换合法球员替补,其他进垒得分出局有效。 b.防守球队违规替补时,当这位违规替补员正巧在处理一个防守行为时,是进攻球队的促请裁决时机,其不同结果是:处理好该行为,而投手未投下一球以前被发现:违规替补的防守球员被判退场,进攻队可以依情况有两种选择:第一是选择维持自己有利的现况。第二是当情况对己队不利时,可以有权要求回到球被击出前的状况,也就是击球员承袭原有球数,跑垒员回到原占有垒包。处理好该行为,而投手已投出下一球后被发现:违规替补的防守球员被判退场,其他行为维持现况违规替补防守如果是使用违规投手再次投球时,只要投出一球后,一旦被发现,即判驱逐出场。发现违规投手时,在次击球员未接受任何投球(合法或违规)之前,进攻球队,针对发现违规时该击球员的击球效果,也如同前款有两种选择权(维持现况或重打)。规则中所说的驱逐出场代表离开球场,不准再担任任何工作;退场则代表不准再上场比赛,但是可以担任其他指导工作。驱逐出场及退场者,皆成为失格球员。 (2)球员替补行为,及违规替补的抗议退场行为,在比赛中随时可以提出。 (3)向主审报告之后就代表替补行为正式产生。投手投出下一球(合法或违规)之前自行更正,不会有违规替补行为。违规替补的抗议提出是被侵犯球队的促请裁决权,其他人员无权干预。如果犯规队自行发现及自行补报或纠正,视同没有违规。 (4)除先发球员外,球员一经换下场后,即不能再上场参加比赛,仅可担任指导员。 (5)先发球员(不含EP)被不同的预备球员多次替补后,仍有一次再上场机会。但是替补球员或EP一旦被其他预备球员再替补后,绝不可再上场比赛。这些细节在本章第四条再上场之中有详细说明。先发球员担任投手者,如果曾因一局中经理(或教练)两次面授机宜而遭换投手处分者,即使再上场,只可守备其他位置,不可担任投手。1.攻守顺序的决定由竞赛单位事先规定,或由双方掷硬币选择。2.场地特殊规定由主审决定及宣告。3.正式比赛应打七局。(1)七局下半,后攻队领先时,比赛结束。(2)七局打完,双方平分,比赛将进入延长。延长局数不一定,直到先攻队领先并赛完该延长局,或者后攻队取得超前分数时,比赛结束。但后攻队击出超越全垒打围栏的全垒打时,所有回本垒的得分均为结束比赛的有效分。(3)比赛赛完五局或五局下半后攻队领先时,主审可依规定宣告提前结束比赛(Called Game) 。当阴暗、下雨、暴动或其他危及观众球员事件发生时,主审随时有权宣告提前结束比赛。(4)赛满五局或五局以上,裁判截止比赛时,如果双方分数一样,成为平分比赛。(5)部份球员或观众要求判对方弃权时,依前几条规则,裁判员不必受理。裁判员遭到球队成员或观众攻击时,主审将宣告该队弃权。(6)没收比赛(Forfeited Game),或称之为弃权比赛,是由主审在下列情形下,宣告褫夺有过失的一方的比赛权利,由另一方获胜。a.球队未到场、到场拒不比赛或未按赛程时间上场比赛。b.比赛中,主审未停止及中断比赛,而球队拒绝继续比赛时。c.比赛中断,经主审再宣告 Play Ball 以后,两分钟内,球队未能继续进行比赛。d.球队运用技俩,故意拖延或加速比赛。状况:比赛的其中一队或是双方,因为某些因素而不争取胜利,甚至打放水球,应该如何处置?解答:主审先警告,如果仍然不改进,则判放水的一方被没收比赛。说明:所引用的理由就是本条规则。主审为了维护比赛的尊严,绝不纵容放水球赛。但是为了比赛的和谐,建议主审恩威并济,有智慧的协助赛会顺利进行。e.经裁判警告制止后,又故意违犯同一条比赛规则。 f.被判退场以上处罚的球员,不在一分钟内服从规定。g.因球员被判退场,或其他任何理由,导致球员人数不足(使用增额球员时至少十一人)。h.失格球员(退场或驱逐出场)再上场,而且投手已投出一球时。(7)未完成的比赛或平分比赛,将从第一局开始重新比赛。重新比赛时,攻守名单可以重填。4.分数较多的球队是胜队。(1)比赛的分数,以最后一局结束时双方分数为结果。最后一局的后半局,后攻队分数领先时,后攻队的分数即结果分数。(2)平分比赛的分数,以宣告结束时分数为结果。有必要时,择期重赛。(3)弃权比赛,判定没有过失的一方以“7:0”获胜。5.突破僵局(Tiebreaker):正规的七局比完,双方平分,比赛继续进行时,自第八局开始,每一个半局的第一打席开始之前,该队上一局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