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doc_第1页
期中.doc_第2页
期中.doc_第3页
期中.doc_第4页
期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州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做在答卷上。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 廖燕青 审题 阳昌铁 第卷(共39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阜f盛 执拗ni 攥zun住 丧sng钟 汲j取 症zhng结B朱拓t 炮烙lu 佣yng金 脚踝hui 畏葸x 间jin或C盥gun洗 吮yn吸 涟漪y 纤xin细 供gng职 一瞥pi D歆xn享 监jin生 铁砧zhn 鞭笞t 栅zh栏 谬mi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 厮打 饿殍 嬉笑怒骂B晕炫 战栗 璀灿 走投无路C荒诞 笑魇 船仓 暗度陈仓D真谛 提纲 烦燥 悬梁刺骨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B.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即使恒星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C.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引起争论最多、最难以捉摸、最复杂的行为。D.学习古诗,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领略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北京、上海两地的中高档住宅销售皆出现不同程度的萎靡态势,房地产交易异常冷清,地产商们不由得感慨:今非昔比啦!B圆明园流失海外的文物,大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并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贵文物,中国对其拥有不容置疑的所有权。C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D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到美英飞机的轰炸,真是祸起萧墙。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此时正是三五之夜,月亮已经爬上中天了,_风来了,楼房和山影在水中摇曳着,显得神秘而又朦胧。 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地悬挂着, 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 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 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梅河暗绿色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楼房和山影, 梅河两岸的楼房和山影倒映在暗绿色的水里, A、 B、C、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湖中古城抚仙湖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市郊,面积211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为80多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它属于云南高原第三纪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盆地之一。在云南民间世代流传着关于抚仙湖“水下古城”的传说,有关专家对这座古文明遗址众说纷纭。2001年3月15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历史地理专家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进行了观察与勘测。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米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长约60多米,高约2米的石墙,石墙呈正南北向,石料多为大青石和石灰石,石墙下有散落的石块,还有石料堆砌的街道。石料大小不一,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图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区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潜水器掉头搜寻,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筑的群落。这片区域不如前一大群落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细,有的石块上还有细致的花纹。这里的石料明显大而厚,其中有二三十米长的石墙、二三米宽的石板、数米见方的大型人工石块。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内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从这些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再次绕过一道200米长,9米宽的石质城墙后,便是所谓的“贫民区”了。这片区域建筑物无论从规模、数量、体积,还是从石块的加工程度远远不如前两个区域,石料中还有许多天然石。探测显示:湖中古城大约由8个石头建筑群组成,分布在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水域中。于教授说: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该建筑群依山傍水,旁边山体有明显的大面积断裂陷落痕迹,同时这里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公元110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教授还说,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是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该遗址面积有2.4平方公里,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这给探测年代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从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约两千年前。水底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石头废墟下是否掩埋着曾经辉煌的古滇文明遗址?我们期待着抚仙湖古城之迷早日被破解。6、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这目标是:A、所谓的一般居民区B、所谓的贫民区C、所谓的富人区D、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7、下列不属于“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依据的一项是A、 石块堆放整齐B、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C、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D、建筑群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抚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城市已分为“一般居民区”、“富人区”、“贫民区”三大区域。B、仙湖古城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C、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环境的考察和比较,抚仙湖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D、仙湖古城是一个陷落的古滇时期的建筑群落。9、根据文意,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测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抚仙湖古城的考察将暂时停止,因为古城的基本情况已被掌握。B、公元110东汉时期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C、于教授的考察组利用声纳探测到沉积在湖底的动植物残骸和陶瓷残片,为进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城之迷有望早日被破解。D、 湖中古城与滇中的古长城应该处于同一个时期,它们是距今大约两千年前的人类文化的遗址。三、古诗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不违农时(违,耽误) B. 数罟不入洿池(数,密)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D.鸡豚狗彘之畜(畜,牲畜)11.下列句子中的“胜”字与“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何可胜道也哉 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驴不胜怒,蹄之12.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养生丧死无憾 不违农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BC D(二)阅读下面三段节选自荀子劝学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15题。(16分)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端而言,蝡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蝡,同“蠕”微动。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兰槐:一种香料。滫,xi ,臭水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形乎动静形:形状,形体。B其渐之滫 渐:浸泡。C游必就士 就:接近。D长而异俗 长:长大成人。第II卷(共111分) 14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3分)(1)甲文:_(2)乙文:_(3)丙文:_15翻译下面句子。(10分)(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3分)答: (2)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3分)答: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_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题。(6分)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6“秋风”是可闻可感而不可见的无形之物,诗人为什么说“见秋风”而不说“闻秋风 ”?试说说此处用“见”的妙处。(3分) 答: 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五、依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7、(1)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六、(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皱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流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有删节)18文章题目中用了“寂寞”和“冷”两个词语。 (1)从文章内容看,书院的“寂寞”除“少有游迹”外,还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 答: (2)“冷”字在文章中有三层含义,一是 二是 三是 (3分) 19作者写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什么?(4分) 答: 20结合语境,谈谈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寓。(4分) 答: 21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6分) 答: 七、语言运用题(7分)22、春节期间,在永州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捎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一段有几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4分)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改: 23、清明前后永州阴雨绵绵,网上盛传着这样几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近期人们的生活状况:(3分)问永州晴为何物?天堂雨伞遮不住。问永州晴为何物?但见霉花处处。问永州晴为何物?只嫌衣架还不足。问永州晴为何物,空调吹棉毛衫裤。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再补充一句: 问永州晴为何物? 。 八、作文(60分)台湾作家九把刀说:“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即使跌倒了,姿势也会很豪迈。”电影老男孩中有这样一句话:“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你的梦想是什么?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却吗?有因为现实的阻碍而放弃吗?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永州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卷12345678910111213考室 考号 班级 姓名 14、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3分)(1)甲文:_(2)乙文:_(3)丙文:_15、(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3分)答: (2)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3分)答: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_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 16、(6分) 17、(6分) , , , 18、(2分) (3分)一是 二是 三是 19、(4分) 20、(4分) 21、(6分) 22、(4分) 23、(3分) 四、作文(60分) 永州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B(丧sng钟 汲j取 症zhng结 吮yn吸 涟漪y 供gng职 鞭笞t等错)2A(B晕眩 璀璨C笑靥 船舱 D烦躁 悬梁刺股)3、A4 B5、B二、6、C 7、D 8、A 9、D10. D11.【解析】选B。两句中的“胜”都为“尽”意。A.胜过,超过;C.优美的;D.承受,忍受。12. B13A解析:“形”应为动词“表现”。14参考答案:(1)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2)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3)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解析:这里的几段文字与课文部分保持着基本相同的行文风格,即通过大量比喻和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概括这几段文字的观点,务必要联系对课文部分的理解。15(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2)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3)(4)略参考译文:甲君子做学问,是把所学的听入耳中,记在心里,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表现在一举一动上,即使是极细小的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做学问,把学到的听入耳中,从嘴里说出来。嘴巴与耳朵间的距离不过四寸,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美德得到修养而完美?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人炫耀。君子做学问,为的是使自身完美;小人做学问,把学问当做和别人相见的小礼物。乙蓬草生长在麻丛中间,不用扶持就是挺直的;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里,就与黑泥是一样的颜色了。兰槐的根就是白芷,把它浸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会佩带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好,而是因为浸在臭水里的缘故。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丙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学习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16、“秋风”无法见到,但秋风下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的景致却能见到,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情景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