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述剖析肉丸子面条.doc_第1页
记述剖析肉丸子面条.doc_第2页
记述剖析肉丸子面条.doc_第3页
记述剖析肉丸子面条.doc_第4页
记述剖析肉丸子面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述与剖析肉丸子面条的文化内涵于家干 孙 超 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央一直强调的政策。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文化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我们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要从弘扬传统文化中去找我们的精气神,文化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外在标志。”我市文史工作者从本土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认真地分类总结。在记述历史的同时,深挖内涵,去寻找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肉丸子面条是潍坊民间最爱吃的一种美食,当一说起肉丸子面条来,潍坊人立马会挺起胸脯,立马会眉飞色舞,立马会津津乐道!肉丸子面条本身是一种普通的食品,但它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食品的范畴。它已经成为本土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内含着我们孜孜以求的“软实力”。载 体肉丸子面条,俗称肉丸子凉汤。潍坊老百姓自家老人过生日,小孩过百日时的主食大餐。正如孔子说过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碗面条,需用原料竟达20种之多;吃一顿肉丸子面条竟需要几天的时间来筹备。一是说明它的工序复杂,配料讲究;二是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即赋予上了精神层面的炫丽光环,使之慎之又慎,细之再细。是啊,这顿面条,沉淀了潍坊人多少年来的智慧与情趣。原本用来为本家老人祝寿的面条,在开卤时,需要邀请街坊中最有技术、最具权威的人来操作。做好面条后,还要挨门挨户的送邻居一碗,让街坊邻居也享受美食,分享愉悦。这碗面条不仅表达了“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还起到凝聚家族团结、邻里团结的重要作用。肉丸子面条,在果腹与解馋外,渗透出更多的是亲情、乡情等非物质的文化元素。也许,80后的年轻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吃一顿面条算啥!显然,这里面有一个代沟的问题,因为现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追溯到改革开放前就不一样了,一位生活在老城根六十多年的老太太讲出了真情,她说:“十几岁的时候,一年就盼这一天,哪一天?嬤嬤(即奶奶)过生日那一天,为啥,就是等那顿肉丸子凉汤!”在那困难的年代,这顿面条太具诱惑了!溯 源 面条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北魏时期,潍坊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着几种面条的做法,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民间流传一个故事,某女出嫁后日夜思念爹妈,在爹妈生日到来的前夕,将精肉剁碎,用精美的五香调料腌制入味后做成肉丸子,这样不但可以多放几天,而且味道倍加鲜美,以表达女儿的一片孝心;将黄花菜晒干,以借俗名“金针”来寓意娘家富贵吉祥;还将粉皮晒干,寓意娘家的生活顺心流畅;到了生日那天,就带着这些东西去给父母过生日。久而久之,在潍坊以肉丸子、金针、粉皮为主来做寿面形成一种民俗而代代相传。很多美食专家认为,潍坊的鸡鸭和乐与肉丸子面条是“同胞兄弟”。笔者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这两种面条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它是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经调查,我市现有的史料中皆无肉丸子面条的记载,而鸡鸭和乐却有详尽的介绍。大家知道,潍坊的鸡鸭和乐是源自京城的饸饹。为此,笔者曾到北京专程去寻找过它的踪迹。这种古老的名吃在北京已经不多见了,笔者在前门外的大栅栏,终于找到了京城的饸饹。大碗,粗条,也是用专门的床子轧制而成。但京城的饸饹是牛羊肉的,外加辣子,口味与潍坊的大相径庭。清代末年,潍县在京城做官的人,把北京御膳名吃饸饹传到了家乡,按照潍人的饮食特点,进行了全面地改进,起名和乐。改牛羊卤为鸡鸭卤;将猪肉剁成茸,放葱姜调味后,置于鸡体内,用线缝合,与鸡鸭同煮,煮熟取出后的肉团称为涵肉。涵肉切片为主料,然后加各种菜码,其中最显赫的是鸡蛋皮,黄澄澄的,寓意皇恩浩荡,指和乐源于京城的御膳房。这些特点,肉丸子面条是没法攀比的。肉丸子面条是民间的小吃。虽然,在形式上借鉴了鸡鸭和乐的一些做法,但毕竟上不了大雅之堂。回忆一下,在改革开放以前,饭店里是见不到肉丸子面条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潍坊第三食堂就打出了“和乐卤面条”的旗幌,这种创新一炮打响,成为了市民沿袭的一种吃法。在改革开放以后,肉丸子面条开始走出“闺阁”,融入市场,潍坊的街头巷尾,到处可见“肉丸子面条”的旗幌,这一民间传统的小吃,深受群众的欢迎,成为了新老潍坊人的快餐食品。1998年、2001年两次被评为“潍坊名吃”;2006年荣膺“山东名吃”的殊荣。从赵景俠编著的面条一书中,涵盖全国各地407种面条,只有山西的“桃花面”与潍坊肉丸子面条近似,二者都用肉丸子与黄花菜,只不过山西是用桃花大小的小丸子,潍坊则用大头丸子二次切片再用。二者似乎同源异流,山西桃花面是纯肉味,不加醋蒜,不加辣椒,菜码只有黄花菜、菠菜、木耳、韭菜。显然,其味道与潍坊的肉丸子面条相差甚远。肉丸子面条是潍坊人在饮食文化上完美地展示,是潍坊人睿智的体现。 争 议俗话说,“百里不同俗,一家一个天”。老潍县城城内分四隅,城外分六关(东关、南关、西南关、西关、北关、东北关),肉丸子面条的做法是“基本一致,各有不同”。鸡汤、肉丸子、黄花菜、粉皮、香菜、咸香椿、咸胡萝卜、蒜、醋等这些小料似乎没有争议。笔者在调查时,讲述人常常争得脸红耳赤。存在争议的小料有:蛋皮、甜蒜、辣椒油、黄瓜丝、咸韭菜等。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潍坊人吃饭特别讲究,用的小料也特别多。一些家庭借用其他吃法的一些小料,用到肉丸子面条之中,也无大碍。在是否放鸡蛋皮时,意见相左的厉害。2009年市商贸局烹饪技术专家委员会在讨论此事时,亦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采访过90岁的美食作家陈天真老先生,他表示,潍坊肉丸子面条是否加鸡蛋皮,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我认为不加的好。流 程肉丸子面条制作程序,第一步是做丸子。猪精肉剁茸,加葱、姜、花椒水、盐、香油、味精、淀粉、酱油、蛋清调匀,做成直径约5厘米的大头丸子,油炸猝皮,上锅蒸熟。第二步制卤,煮鸡汤或骨头汤时加八角、桂皮、葱姜等;煮好后,撇去浮油,过滤杂质。然后开卤,这是最关键的工序,用葱、姜、五花肉片爆锅,然后加上酱油、鸡汤,再加盐、白糖、味精、花椒油。开锅后,把肉片、杂质捞出不用,调制出最可口的卤,也叫浇头。第三步准备小料,也叫菜码。水发黄花菜切段,咸香椿切末、咸胡萝卜切末,香菜烫后切段,备好蒜泥与醋。然后把肉丸子切0.6厘米厚的片(或切块),把水发粉皮切方块,一起放入卤中入味。第四步煮面条,选中粗的鲜面条(不宜细条),大火煮开,小火煮熟,捞出清水冲凉,要求根根挺拔,有咬头。然后装碗,加菜码、放浇头,倒入醋蒜即成。 大碗面条端上桌,映入眼帘的是那五彩斑斓的菜码和那垂涎欲滴的肉丸子,根根面条挺拔滑润,卤子醇厚鲜香。这时的潍坊人已经顾不上说话了,大口朵颐,三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