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08年高二年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45题;满分100分,竞赛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2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学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一、古诗文积累(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骚首踟蹰。B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2.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无边落木下潇潇,不尽长江滚滚来。B周公吐浦,天下归心。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莽然。 3.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泪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B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C黄沙北战穿锦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 慷当以慨,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4.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C身无彩凤双飞冀, 心有灵犀一点通。D.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5.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别有幽愁暗恨升,此时无声胜有声。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小风残月。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如是而已。D.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6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B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D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7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D. 凭谁问:廉颇老矣,上能饭否?8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B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孤立,形影相吊。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D.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0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庾。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B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二、古诗文理解与运用(50分,每小题2分)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C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形式比较自由。D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范仲淹。B“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里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C“初唐四杰”指唐诗开创期的陈子昂、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开拓了诗歌的新题材,使律诗的形式初步定型。D“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B.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用来纪年,但一般不用来纪日。 C.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用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与后代科举中的“秀才”含义不同。D.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四方,实指“天下”。14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荀子劝学战国 范晔后汉书南北朝B杜牧阿房宫赋唐朝 司马光资治通鉴宋朝C吕不韦左氏春秋战国 归有光项脊轩志清朝D王实甫西厢记元朝 李密陈情表东汉西晋15下列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的一组是一骑红尘妃子笑,谁人知是荔枝来。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A BC D16下列是高骈的绝句山亭夏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满架蔷薇一院香 绿树浓阴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A B C D17下面是元代散曲作家白朴的天净沙,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淡烟衰草孤村 雪里山前水滨 半庭新月黄昏 一声画角谯门 竹篱茅舍A B C D18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花”,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 春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 时有至,远随流水香。 有情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A梨花 霜花 桃李 飞花 落花 芍药 B桃李 落花 梨花 霜花 桃李 山花C梨花 飞花 霜花 桃李 落花 杜鹃 D杏花 霜花 梨花 落花 飞花 牡丹19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写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 BC D20下面各诗句都写到“柳”,其中不是表达依恋思念之情的一句是A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B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21古典诗词常蕴含言外之意,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诗人长时间的伫立可看出他对自己前途的迷茫。B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诗人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之情。C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作者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包蕴了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D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对春夜风雨的质问,含蓄表达了对现实中人才遭受摧残的愤慨之情。2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表现了作者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 B后赤壁赋中“划然长啸”是一种什么声音,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声高亢的长啸使作者产生了震动,悲从心来,恐从心起,这一点是肯定的。 C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柳宗元“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通过议论,给永州八记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D梦游天姥吟留别借“梦前、梦境、梦醒”三个层次,通过结尾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述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人生如梦,及时行乐。23对下面这首唐代咏物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 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 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24下列句子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赵 人 患 鼠 乞 猫 于 中 山 中 山 人 予 之 猫 善 捕 鼠 及 鸡 月 余 鼠 尽 而 其 鸡 亦 尽A赵人患鼠 / 乞猫于中山 / 中山人予之 / 猫善捕鼠及鸡 / 月 / 余鼠尽而其鸡亦尽B赵人患 / 鼠乞猫于中山 / 中山人予之猫 / 善捕鼠及鸡 / 月/ 余鼠尽而其鸡亦尽C赵人患鼠 / 乞猫于中山 / 中山人予之猫 / 善捕鼠及鸡 / 月余 / 鼠尽而其鸡亦尽D赵人患 / 鼠乞猫于中山 / 中山人予之 / 猫善捕鼠及鸡 / 月余 / 鼠尽而其鸡亦尽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C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6对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陈情表B掠予舟而西也。 西:向西去。 后赤壁赋C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得:收获。 游褒禅山记D 戍卒叫,函谷举。 举:起义 阿房宫赋 27对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书信。 梦游天姥吟留别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像影子一样。 过秦论C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经过 项脊轩志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刚好。 孔雀东南飞28对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 之:助词,调整音节,无实义 逍遥游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 其:语气副词,表示反问,难道 游褒禅山记C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以:名词,原因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乃:副词,就 杜甫春夜喜雨29对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学于余 于:介词,前者为“在”,后者为“向” 师说 B蟹六跪而二螯 而: 连词,表转折,却。 劝学 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也:语气助词,用在前一个分句末,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石钟山记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为:介词,表目的,为了。 鸿门宴30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因此写作 (琵琶行) B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自由:自作主张 (孔雀东南飞)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杰出、英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活泼玩皮 (清平乐村居) 31对下列文言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何为久读此? (宾语前置) (张中丞传后序)B(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 (被动句)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判断句) (滕王阁序) D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 (六一居士传)3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译文: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享受那游洞的乐趣。B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译文:如果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就可以请求舞剑助兴。C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译文: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3335题。方山子传 (宋) 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造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选自唐宋散文选读) 【注】方山冠:汉代祭祀时乐师所戴的帽子。唐、宋时为隐士所戴的帽子。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 效仿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土墙C少时使酒好剑 放纵 D方山子傥见之与 或许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B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C.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D.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35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并没有像一般传记记叙人物的姓氏、家世,而是概括了人物自少年、壮年到晚年的生活经历。B文章表彰了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作者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C文章写故友重逢,补充了能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俯而不答,仰而笑”就是其中极精彩的一笔。D文章交代了方山子是因宦途失意无官可做而隐居,这一点同大多隐居者没有区别。第二部分 主观表达题(共30分)三、积累与理解(19分)(一)根据下列情景,填写3639题空白处的相关句子。(每空一分,共7分)36汉代贾谊过秦论总结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请分别默写六国论、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 六国论:_阿房宫赋:_37姜夔扬州慢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烘托。杜甫蜀相中有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是: , 。38元宵美景,在赵鼎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里是那样美丽:“花弄影, ,水精宫殿五云飞”,在李清照永遇乐里是那样欢快:“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但在辛弃疾笔下,却有一丝不易说出的悲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在刘辰翁的柳梢青春感里,更有一种“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的亡国之痛。392008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了绵阳长虹设立的北川中学安置点,他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了四个字,勉励师生面向未来,努力奋斗。这四字出自于左传昭公四年中的“殷忧启明, ” 的语句。(二)阅读下文,完成文言文阅读(7分)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4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昔周人有仕数不遇。 遇:自伤年老失时。伤: 41把“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_42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3分)答:_(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寒菊 (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4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志?四、应用与实践(11分)44佛山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市人民正致力于将佛山打造成文化强市。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佛山”的小册子,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造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4分)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栏目三: 栏目四: 45请以高中生活(军训、上课、竞赛、体艺节、科技发明等等)为内容,仿照下面示例,填写一首如梦令词,题目可不拟,平仄不限,但必须押韵。(7分)示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装 订 线学校: 试室: 姓名: 考号: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08年高二年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答 卷(全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选择题135题主观表达题总分三四(一)(二)(三)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选择题135题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主观表达题3645题做在答卷上。2. 答卷前在指定位置填写学校、试室、姓名、考号,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题。第二部分 主观表达题(共30分)三、积累与理解(19分)(一)根据下列情景,填写3639题空白处的相关句子。(每空一分,共7分)36 六国论:_ _阿房宫赋:_ 37 , 。38 39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言文阅读(7分)40(2分) 遇: 伤: 41 (2分)译文:_ _42 _ _(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43. 四、应用与实践(11分)44(4分) 栏目三: 栏目四: 45请以高中生活(军训、上课、竞赛、体艺节、科技发明等等)为内容,仿照下面示例,填写一首如梦令词,题目可不拟,平仄不限,但必须押韵。(7分)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08年高二年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试题参考答案一、古诗文积累(20分,每小题2分)1选C。骚搔;升生;幕暮。2选C。潇潇萧萧;浦哺;莽茫3选B。泪汨,锦金,“慷慨”二字对换。4选A。缕镂;冀翼;蔼霭5选D。升生;小晓;功攻6选C(“勾”应为“钩”)7选D。(上尚)8选B。频繁频烦9选A。孤立孑立10选D。暄喧二、古诗文理解与运用(30分,每小题2分)11答案:选C,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有小令和套曲(套数)两种形式。12D(A“范仲淹”错,应为“曾巩”。B“三父子”应为“苏洵、苏轼、苏辙”C “陈子昂”应改为“王勃”。)13选B。“一般不用来纪日”有误。我国古代的纪年方法中有一种叫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60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14C(吕氏春秋,归有光是明朝人。)15选A.(杜牧;李白;(唐)张志和;苏轼;杜甫;柳永。)16C(根据格律诗的押韵特点可确定为诗歌的第三句。根据诗歌内容及思路可确定其余三句的顺序:扣题点出“夏日”,由时令写起,故可以确定为诗歌的首句;写诗人立于山亭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接下来的两句都是描写池塘及池塘周围的景色的,故可以断定为诗歌的第二句;承接,正因为“微风起”,才有“一院香”,故为诗歌的第四句。)17C(根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格律特点判断:第一、二句要求字数、结构、平仄相同,且从描写景物的顺序来看,先“声”后“月”,故为元曲的第一、二句;天净沙的第四句是四字句,故可确定为该曲的第四句。从内容来分析,是写孤村冬景的,其顺序是由远而近,即写远山,写孤村茅屋,故为该曲的第三四五句。)18、A(出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出自唐李贺北中寒;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出自唐韩愈春雪;出自唐刘昚虚阙题;出自宋秦观春日。)19A(出自王安石元日,“桃符”是古时习俗,春节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压邪;出自唐代张封建竞渡歌,农历五月五为端午节;出自宋代高菊涧的清明;出自唐人姚合的诗,因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出自李商隐月夕,中秋节又称“月夕”;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元宵节有点放花灯的习俗;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20A(出自唐代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讽刺了当时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的丑态,表达了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B出自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诗中的“丝不断”表达了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的惜别之情;C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抒写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D出自李白的塞下曲,“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简称,表现了春天边塞艰苦的环境,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21C(A应是“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如眼前这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B 应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怀”;D潇潇春雨引发了作者对花木的担忧,这种爱极而惜的情状也是爱春的一种表现。)22选D。主旨有误。对名山仙境的向往,对权贵的蔑视。23选D。 “寓情于景”是指诗歌全都写景,不直接抒情,而本诗后两句却是直接抒情。24选C。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译文】赵国有一家人被鼠祸害,这家主人便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们一只猫,这只猫擅长捕老鼠和鸡。一个多月后,这家人的老鼠没有了,鸡也被吃完了。25选 B。 “谦”,一般形容词,谦虚。(A形容词作使动,“使活”;C名词作状语,“往南”“往西”;D形容词作动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