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江苏省棠张中学生态系统专题.doc_第1页
人教版江苏省棠张中学生态系统专题.doc_第2页
人教版江苏省棠张中学生态系统专题.doc_第3页
人教版江苏省棠张中学生态系统专题.doc_第4页
人教版江苏省棠张中学生态系统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调查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总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测2.下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3.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不一致则舍弃B无论样方数据大小,只要取其平均值就可接近真实密度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D多次取样,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取其平均值4.下列生态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与种群数量的相关性最小A寄生 B代谢废物的积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5.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能力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个体数为Aa8n-1 Ba8n+1 Ca8n Da8n-26.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的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不包括A竞争 B共生 C种内斗争 D种内互助 7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甲 B.甲 C.丙 D.乙8.在群落演替中,一个种群的数量迅速增长的时期过后,往往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形成这种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A.天敌数量减少B.可利用食物的增加C.死亡率增加或出生率降低D.出现了其他新物种9.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比较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10.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错误的是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11.针、阔叶林混交,对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逐年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Y值,作曲线如右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马尾松与山毛榉存在竞争关系B.a、d年份的优势种分别是山毛榉和马尾松C. 混交后的混交林要比人工单纯林更能抵抗虫害D.根据曲线能推论出:混交林中的山毛榉比马尾松更适应当地的环境1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二氧化碳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13.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abcB.cba C.cbaD.acb14.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15.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流入到次级消费者体内 流入到分解者体内A B C D16.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9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A. 7.1108 kJ B. 4.8107 kJ C. 5.9107 kJ D. 2.3107 kJ17.在一片草原上,假如一年中至少有70 000只昆虫生活才可以养活一只食虫鸟,而食虫鸟若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将能量传给鹰,则理论上每年大约需要3 000只食虫鸟才能维持一只鹰的生存。那么如果鹰只靠捕食食虫鸟来生存,则每年至少需要多少只昆虫才能保证一只鹰的生存?A. 2.1108 B.2.8108 C. 1.05108D. 无法统计1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 000个个体,D种群有10 000个个体,则它们在食物链中的关系是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19.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起着重大作用的是A化能自养生物B动物和微生物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D绿色植物和动物20.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的C、H、O、N、P等一系列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物质在循环过程当中不断递减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2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B酸雨的形成与硫循环失衡没有直接联系C固氮作用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和氨等物质D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都是以气体的形式进行的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2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B施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适时灌溉与定时喂养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2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可以说明A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食物网的结构可以改变 D.生态系统受气候更替的影响25.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2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出现过植被的地方,群落只能发生次生演替 B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27.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屡被发现。课外研究小组同学对路旁一片闲散地中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对豚草等植物的调查应该采用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将会增加2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2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30.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种 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2.5013.309.800.28220.00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A B C D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或不做得0分。)3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32.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地区大片耕作区将退耕,随着时间的推移,退耕地上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群落演替。有关该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 B最终一定演替出森林C演替初期种间关系以竞争为主 D该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33.如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都是自养型生物 B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C丙都是微生物 D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多34.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35.右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3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南京市郊开展生态农业调查活动,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了下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标出的是 。(3)图示的生态系统与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其具有优点是 。(4)在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例如,可通过采取 等措施,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2分)(5)2008年初南京地区虽然遭受50年未遇的特大冰雪灾害,但当春天来临,冰雪消融时,植被复苏,仍然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37.某兴趣小组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来探究较适宜酵母菌生长的葡萄糖浓度。从开始培养到实验结束,观察酵母菌种群数量在7天内的变化情况。实验材料齐全。(1)作出假说: 。(2)每天的相同时刻,对每一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观察计数。列举计数时应该用到的设备至少两种:。(3)探究实验步骤:取试管10支,。配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配制完成后,。在10支试管中。首先,对每支试管中的酵母菌数量进行估算。之后连续观察、统计7天,并作记录。根据每一组酵母菌在7天中的变化,可以确定较适宜酵母菌生长的葡萄糖深夜浓度。(4)怎样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下列问题?如果实验时发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时,该如何处理?答: 。实验中在统计每一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4)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10支试管中7天的酵母菌数量变化:(5)若所使用的计数工具为2mm2mm,刻度为25中格16小格,在装入液体后,液体高度为0.1mm。若观察到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个,且已知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为B,则原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 个。(6)为保证用显微镜计数时,在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到位后一次性准确计数某个小方格内的全部酵母菌,而不必通过反复地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全部计数,应该在酵母菌后才开始计数。38.(9分)2007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 信息。(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华南虎的生存需要较大领地的原因是 。(3) 目前,对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_。(4) 华南虎与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是一个物种的两个亚种。从进化角度看,这种差异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其种群_不同。(5) 在自然界,由于 ,狮和虎是不可能相遇的。现在科学家利用狮虎进行杂交,形成狮虎兽或虎狮兽。据此,有人认为狮和虎应该属于同一物种。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说明理由。(6)在自然情况下,华南虎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就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可见,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 。39.(11分)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1)绿藻可以为共生的草履虫生存提供和。(2)现有一批绿色草履虫,请设计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存活的简单的培养方法:。(3)将破碎的绿色草履虫培养,可以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须含有外,还须置于处培养。(4)将绿色草履虫和除去绿藻的无色草履虫,在四种实验条件下培养。实验条件是:“有光食物丰富”,“有光食物贫乏”。“无光食物丰富”,“无光食物贫乏”。下图所示的生长曲线是四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则对应于图A、B、C和D结果的实验条件分别是A:,B:,C:,D:(用序号表示)。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时,在食物上存在着关系。40(9分)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 的种间关系。(2)从进化角度看,鹿奔跑速度会越来越快。鹿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通过 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鹿群个体间在奔跑速度上的 为鹿的进化提高了选择材料,而定向的 决定了鹿的进化方向。(3)本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4)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 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物受到破坏。停止围捕几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生态系统又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41.(10分)下图是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图解【单位:J/(cm2a)】,据图回答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J/(cm2a)。(2)从第一到第二,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依次是 、 ,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 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此,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D属于 ,其分解方式是 。(4)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4种动物中的 。A狼B羊C黄鼬D虎水 禽鱼 类贝 类水 草藻 类天数(d)800700600500400300200100 0藻类密度(104个/ml)1234567未挂养贝类的水体挂养了贝类的水体42.(10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如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 条,鱼类与贝类关系是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潮水变绿的原因是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 。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 天。(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 。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引水稀释 使用除草剂 控制污水排入(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43.某学生实验小组应用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技术,设计了一种“植物宝宝”(如右下图所示)。“植物宝宝”是生长在密闭容器中的微型植物,能生长开花,真可谓“缩灵动生命于微景之中”。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1)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时使用了NH4NO3、KNO3、CaCl2H2O、MgSO47H2O鳌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ACa(NO3)2 BKCl CKH2PO4 DK2SO4(2)“植物宝宝”制成后,要使其中的微型植物正常生长,容器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一定的光照 肥沃的土壤 充足的水分 适当的温度A B C D(3)微型植物在密闭的容器里能长期正常呼吸,是因为 。44.(10分)下列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碳在图一中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传递的。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 等过程。(3)参与图一过程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 ,(4)图二中A表示 的能量,B表示 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 。(5)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45.(6分)“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生态工程专题答案选择题 1-5BADBC 6-10BACAD 11-15BDADC 16-20BCDCC 21-25CDCBC 26-30ADBAB31CD 32BD 33AD 34AB 35CD填空题36. (1)农作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等) (3)促进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4)给农田除草、施肥、灌溉和控制病虫害,以及协调生态系统内各物种的数量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