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ppt资料.docx_第1页
心理学ppt资料.docx_第2页
心理学ppt资料.docx_第3页
心理学ppt资料.docx_第4页
心理学ppt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对心理学的批判性思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五、心理学的起源及发展(一)前科学时期的心理学苏格拉底: 精神独立于身体,并在人死亡之后仍然存在柏拉图:人的某些思想生来就有亚里士多德 数据-逻辑思维 躯体与心灵相关 知识并非先验笛卡尔 赞同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的观点: 精神独立&先验远古时的心理治疗: 心理或精神问题是由邪恶的幽灵引起;(二)心理科学的诞生 心理学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实验: 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一名叫Psamtic I的国王,他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将两个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隔起来,每天由人供给他们食物及水,却不许与他们讲话。 国王设想,这两个与世隔绝的孩子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了。他希望这个音节是埃及语中的一个词。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心理科学的发展:最初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 :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意识经验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构成的。机能主义: 不在乎心理的结构,而注重心理机能。 “适应”“实用”格式塔心理学: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也不是由若干元素组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代心理学流派神经科学研究取向心理动力学研究取向行为主义研究取向人本主义研究取向认知主义研究取向行为遗传学进化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六、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描述-解释 预测-控制 听到树叶的沙沙声;看到光亮、颜色;闻到气味,感受软硬、冷热等感觉。 在这些感觉的基础上,能辨认出这是刮风、阳光,那是花朵、果实等等知觉 原来听过的话语,看过的某些图形、物象仍“话犹在耳”、“历历在目”记忆。 想出自己从未经验过的事物想象。 凭借语言,通过分析判断事物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思维。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统称为认知过程。 人常常会产生满意和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等态度体验情感或情绪。 人能够确定目的,拟订计划,克服困难,付诸行动,最终实现目标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这三个心理过程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统一在一起的。而人的心理现象中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又统称为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司法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心理学家这样工作个案研究法,调查法,自然观察法,实验法,取样 ,相关 ,因果,伦理问题第二讲 神经科学与行为所有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生物现象。 你所有的想法、心情、冲动都是生物过程。 你用你的身体来思考、感受和行动。你通过你的身体与外界世界进行联系。神经网络:身体的信息系统由几十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叫神经元。 了解我们的思想、行为、记忆和情绪,首先要了解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和突触五部分构成。 髓鞘包裹在某些神经元的轴突外,绝缘并提高传导速度。神经冲动产生后沿细胞轴突传向另外的神经细胞要经过神经突触传递。 神经突触处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的。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递的化学物质。它维持脑与身体的正常功能。 不足或过多的神经递质都会引发严重的行为障碍。神经递质通道:多巴胺的通道,5-羟色胺的通道脑脑的研究工具脑电图(EEG)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AT) 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脑的结构与功能脑干和丘脑小脑脑的灵活性器官:小脑在脑干的后部,能进行非言语的学习和记忆,最主要的功能是协调随意运动边缘系统:海马结构是短时记忆的机构。杏仁核影响着攻击和恐惧。下丘脑调节内脏器官活动,影响内分泌系统。快乐中枢的发现胼胝体,视丘,下丘脑(控制体內平衡),杏仁核 (情绪),海马 (记忆)快乐中枢(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即大脑皮质或皮层。 其内部是胶质化了的神经细胞。 有大量的沟回大脑褶皱1800cm2 大脑皮层的功能:(1)运动功能皮层运动区:位于额叶的中央前回。(2)感觉功能皮层感觉区: 视觉区(枕叶后端); 听觉区(颞叶的颞上回) ; 躯体感觉区(顶叶的中央后回)。额叶思维/动机/计划/性格感觉区及运动区:从身体两侧来的神经纤维,经延髓的锥体交叉向对侧传导,使大脑两半球与身体两侧成为对侧传导和对侧支配的状况。 不论感觉和运动,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质上的代表区域都是倒置的,即脚在上,头在下。而且身体敏感的部位和灵敏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比较大;迟钝的、活动少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比较小。大脑皮层的单侧优势:大脑两半球各自管理着身体相对的那一半,即左半球主管身体的右半边,右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边。 人的大脑机能具有不对称性,即心理机能在左右两个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通常左半球的机能是阅读和计算,保障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右半球运用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音乐知觉,擅长对情绪、态度的理解。第三章 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什么是行为?通常“行为”是指个体的反应方式,分为语言行为和动作行为两种。 心理学应研究行为先天行为(天性)后天学习行为(教养)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觅食行为:惧强欺弱,形成食物链求偶行为:吸引异性注意,获得更多繁殖的机会交配/繁殖行为:种族得以延续筑巢、产卵、孵化育雏行为攻击:占据有利地形,争取自身利益,获得安全防御行为:保护自身利益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人类的行为有很多类似于动物的行为,但在进化的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复杂化,人类的行为也表现得更加多样化。但人类的行为与动物的行为一样,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基因:生物蓝图染色体,DNA,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的贮存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不同物种染色体的数量是不同的;人类有23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男性XY,女性XX);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这两类物质构成。遗传/变异: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因素确定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近现代关于遗传问题的研究染色体畸变和代谢基因的减少是导致心理异常的直接原因。DNA中基因的变化构成心理异常的基础。如,唐氏综合症的出现在于染色体变异;躁狂抑郁症的出现与某一基因突变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出现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分子遗传学研究:先天性遗传代谢障碍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精神发育不全;细胞遗传学:当细胞染色体在数量上或结构上发生异常时,便会引起精神障碍(如先天愚型);临床遗传学研究:与精神病病人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精神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致病基因已发现上百个2000年5月,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苏格兰人类遗传研究所的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两个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然是有基因缺陷,而且这些缺陷经常出现在第6和第8条染色体上。2002年4月,天津市安定医院首次发现并证实,某一基因座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存在这一基因的人比没有同类基因的人更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行为遗传学:预测个体差异研究: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子有更大的相似性分离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一起长大的孩子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在人格特质上没有多大相似性。(一)环境的影响:出生前的环境 ,社会环境出生前的环境 胎内环境 孕母的身体健康状况 母亲怀孕时的年龄 母亲的情绪状态 分娩过程(如早产或难产)(二)早期经验与大脑发育(三)同伴影响(四)父母的影响进化是物种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在生物基因基础上适应环境的结果。第四讲 一生的发展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的一生各个阶段中的身体机能、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变化等方面的内容。胎儿期发展及新生儿:(一)生命的孕育(二)胎儿期的发展 细胞的不断分裂,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 不良影响(吸烟/酒精/病毒)(三)新生儿时期 年龄阶段:出生1个月 一般特点: 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生活。 个体的心理现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新生儿一方面软弱无力,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料,也存在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新生儿需要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 约2周出现条件反射,心理现象的出现才真正成为可能。新生儿的偏好母亲的声音、气味类似人脸的图形新异刺激天生就偏好那些有利于进行社会交往的图像和声音。人的脸面、报纸和靶心图比 其他无图案刺激的注视时间 长; 越来越偏爱复杂的刺 激; 弯曲的; 不规则图案; 同心圆; 对称性图案。 婴儿期和儿童期(一)生理发展 身体发育遵循先快后慢的发展规律身高、体重的第一发展高峰期 身高 出生时: 50 cm一岁: 75 cm二岁: 85 cm(二)大脑的发展 5 个月大胎儿 4 岁幼童成人的80 %速度减缓: 六岁后脑袋占身体比例的改变:v 出生: 身长 二岁: 1/5 身长 v 五岁: 1/6 身长 青少年: 1/8 身长成熟和婴儿记忆 仅3个月的婴儿就能学会用脚踢来使悬挂物动起来他们能记住这种联系长达1个月时间。 (三)动作的发展 发展特点 主要集中在:行走动作和手的运动技能发展规律: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通过动作,儿童与客观世界建立了直接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建立了自我和客体的概念,动作对于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诱导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四)认知发展 新生儿可以轻松地对自己所面临的大量感觉刺激做出解释,而且其解释的速度比心理学家认为得还要快。 “谁能了解一个孩子的思想呢?”诗人诺拉佩里如是说皮亚杰认为,一个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经历一系列阶段,从新生儿的简单反射到成人的抽象推理能力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图式:使得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心理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基本单元 简单复杂,单调丰富同化:即用我们原来的理解(图式)解释它们。 顺应:还会用来调整,从而使图式适合新经历的特殊性。 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前运算时期v 感知运动阶段v 前运算阶段(即表象阶段) 运算时期v 具体运算阶段v 形式运算阶段(1)感觉动作阶段(0-2岁)v 感官、动作v 眼睛沒看到: 存在v 物体恒存v 8 12 个月(2)前运算阶段(2 7岁)v 直觉思维v 因果: 因为所以v 自我中心 v 守恒实验v 自我中心主义: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能从别人的观点认识事物。 自我概念的形成 v 孤独症: 是一种缺乏人际交往或社会联系的障碍,也被称为心理理论损伤。v 心理理论: 但是,这时儿童开始能够形成一种心理理论,他们不再认为他人只是会呼吸的玩偶,开始意识到他人也有心理活动。 我们的心理理论使我们能够了解别人的感受。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v 智、逻辑 v 可逆性思考能 v 保概 v 抽象思考能 v 采用他人的观点v 虽然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智力活动具有了守恒、可逆性、掌握了数量、关系、过程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这一阶段儿童的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和观察所及的事物,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中去。v 例如,向7-8岁小孩儿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若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个高?”他们可以回答,因为在后一种情形下,儿童可以借助具体表象进行推理。v (4)形式运算阶段(12 成人) v 逻辑、推理增强v 抽象思考能v 假设法的运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内化:儿童吸收来自社会环境的知识(五)社会性发展v 社会化是人一辈子的过程,很多人对个体施压使其接受社会认同的行为价值和标准 v 家庭是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化塑造者和调节者 v 中国:好孩子神话(1)依恋的形成 身体接触: 温暖 摇动 喂养 熟悉性 很多动物的依恋是基于熟悉性而形成的,通常形成于敏感的关键期,即出生不久后,有利于促进个体发展的最佳时期。 敏感的养育方式 v 安全依恋敏感反应性高的母亲 v 不安全依恋迟钝、反应不及时的母亲(2)依恋的影响 安全依恋预测社会能力基本信任 依恋剥夺自我概念 是一种自我认同与个体价值的感觉。 v 孩子们对自己的看法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自我概念积极的孩子更自信、独立、乐观、有决心,社会文化程度也更高。 自我认同 父母教养行为 v 专制型:强调规则,希望服从。 v 放纵型:服从孩子的愿望、很少要求,很少惩罚。 v 权威型:父母既有要求也有回应。 v 那些有最高程度自尊、自立、社交能力强的孩子通常拥有温和、关切、权威的父母。第五讲 感觉知觉概述:自下而上加工(感觉):即输入水平的感觉分析过程。 自上而下加工(知觉):大脑通过经验和期望解释感觉到的信息的过程。 一、感觉: 感觉(sensation):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意义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饥择食,渴择饮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三、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五种基本感觉:视觉 眼听觉 耳嗅觉 鼻味觉 舌触觉 皮肤(温度,痛,压,振动)感觉:基本原理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1、绝对阈限绝对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50%的感觉到)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2、信号检测不仅取决于信号强度,也取决于心理状态。父母对婴儿的声音、哨兵的警觉对自己的姓名3、差别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所说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不是指它们之间相差的绝对数制,而是指相差的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不同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感觉K(韦伯分数)分别为: 音高0.003 亮度0.017 重量0.020 响度0.100 皮肤压觉0.140 咸味0.2004、阈下刺激5、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6、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补偿: 盲人摸、聋哑人看联觉:一种感觉的感觉器受到刺激,另一感觉道也产生感觉 颜色与温度 & 红、白、蓝感觉的适应性适应性的概念: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称为适应性。 适应的生物学意义:与个体生存密切相关的刺激适应慢,而与个体生存关系不大的刺激适应快。保障重要刺激总能处于个体警觉之中。感觉疲劳?二、视 觉颜色: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冷暖感 暖色调:欢乐、积极、刺激和兴奋的; 冷色调:宁静、冷淡、镇定、和肃穆的。色调的情感 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稍下方的黄色区域称黄斑,其中央有一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明适应和暗适应的原理黑暗中,锥体细胞感受性能增加几十倍,杆体细胞能增加几十万倍 但灵敏度的增加却相反杆体细胞对红光不敏感,夜战配红色护目镜、飞机仪表盘用红光照明。 特征觉察器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给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高级神经元叫特征觉察器。高等动物和人类的视觉皮层具有边界、直线、运动、方向、角度等特征觉察器。它保证了机体对环境中提供的视觉信息作出选择性的反应。三色理论杨赫尔姆霍茨的三色说: 三种基本颜色(组成其它颜色):红绿蓝 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感红、感绿和感蓝的感受器。色觉缺陷色弱: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在混合三种波长时,用的比例也与正常人不同色盲: 全色盲:只能看到灰色或白色。一般缺乏锥体系统。对光过份敏感,白天需要戴黑眼镜保护。 局部色盲:甲型红绿色盲、乙型红绿色盲、黄蓝色盲视觉适应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在一个伸手不见六指的晚上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电影散场视觉后像视觉对比明暗对比 颜色对比 三、听 觉(一)刺激输入:声波音强/振幅、音高/频率、音色/器械声源特质 音调和频率 音响和频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赫兹,其中1000赫兹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二)听觉器官耳朵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中耳: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内耳: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四、其它感觉(一)触觉皮肤感觉 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感觉。 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温度觉实验触压觉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温度觉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痛觉任何一种刺激当其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痛 觉生理学概念: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伴有情绪和内脏反应的特殊感知觉。影响痛觉的心理社会因素情绪:情绪不安者对疼痛敏感,因此关心和安慰病人对减轻其疼痛具有一定意义。注意:注意集中指向不同则痛觉程度不一样,注射进针出针转移病人注意有助减轻痛苦。影响痛觉的心理社会因素暗示:语言、药物、动作可减轻或加重疼痛。人格:意志坚强、自尊心强者疼痛耐受力强,(关公刮骨疗毒)经验 痛觉控制药物:吗啡类如杜冷丁,解热镇痛类如阿斯匹林等药物。针刺:产生脑内类啡肽物质。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催眠、暗示、分散注意。(二)味觉四种基本味觉:酸味,甜味,苦味,咸味探究: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的敏感性不同,设计一实验检测酸、甜、苦、咸的敏感区(三)嗅觉 内涵: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气味的气体分子。 嗅觉的适应性(四)身体位置与运动觉动觉 身体运动的信息,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中。平衡觉 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其感受器是前庭器官。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选择性注意鸡尾酒会效应 错觉什么是错觉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两小儿辩日”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知觉组织格式塔组织原则封闭性接近性相似性单一性 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运动知觉知觉恒常性 形状知觉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分组当我们从背景中区分出图形时,我们还必须能够将图形组织成 个有意义的形状。 我们能够对场景中的某些基本特征,如颜色、运动和明暗对比等,进行迅速而又自动的加工。知觉的理解性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使知觉更清晰、更精确、更迅速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深度知觉视崖实验影响空间知觉的因素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对物体的熟悉度单眼线索 : 相对高度 相对大小单眼线索2:插入(遮挡) 单眼线索3:线条透视 单眼线索4:纹理梯度 单眼线索5:明暗 单眼线索6:相对清晰 双眼线索 当人看物体时,由于两眼间相距65毫米,两眼视像不完全落在视网膜对应的部位,表现在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了差异,称为双眼视差。 运动知觉人们怎样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呢?一种简单的设想是,相邻网膜点受到连续的刺激是运动知觉的信息来源。例如,当物体从A处向B处运动时,引起了视网膜上相应部位的连续变化。这种变化经过视觉系统的编码,就产生了运动知觉。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称为动景运动。(电影、卡通)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知觉定势是否存在超感知觉心灵学的研究,主要在探讨超感知觉与灵力两方面的奇幻现象 英国有5所大学设有心灵学研究机构,其成员都是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心灵学博士(Morris,2000) 超感知觉心灵感应 (传心术)灵视力 (千里眼)先知先觉 (预知力)意念致动 用实验来检验超感知觉无数次试验之后,从未发现一个可重复的超感知现象,也没有发现一个具有超常能力的人。 第6讲 意识状态意识:意识是对自身,对行为,对周围世界的觉知。觉醒意识状态:能觉知自己的思维、情绪和知觉,是意识的正常状态。变化的意识状态:睡眠、梦、药物、催眠。意识的层面:焦点意识(focal conscious):个体全神贯注于某刺激时得到的明确清楚的意识经验。边缘意识(marginal conscious) :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经验。非意识(nonconscious):个体对内在或外在环境中的变化无所知无所感的状态(心跳/脉搏)。 下意识(subconscious):在不注意或只略微注意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意识经验。 潜意识(unconscious):隐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和压抑,致使个体不自觉知的意识状态。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前意识(preconscious) :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层面(精神分析理论)。 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局限性表现:许多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缘由: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能动性表现: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白日梦与幻想白日梦是几乎所有人都人出现的经历: 有时是我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可以帮助任务在大脑里的预演。 可以帮助安全释放内心的冲动。睡眠与梦一、关于睡眠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睡眠作为人的重要生理机能,是人体机能整合、体能恢复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 睡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对就医患者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7 的人有睡眠问题。生物节律生理周期受自然节律的影响24小时周期(体温,睡眠等)28天周期年度周期(候鸟迁徙) 时差(二)人为什么要睡觉白鼠实验表明:完全的睡眠剥夺会导致死亡。睡眠剥夺实验让参加实验的被试持续200小时保持清醒状态,发现不会带来长期影响,但是被试哪怕只遭受轻微睡眠剥夺,也会变得疲劳、易怒、不能集中注意力,创造力缺乏,逻辑推理能力下降。但很快恢复。暂时睡眠剥夺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带来永久性后果,但睡眠缺乏的确会让人变得急躁易怒,反应迟钝,认知能力降低,身体能力降低。 睡眠功能 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正和恢复。或是睡眠的一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三)睡眠障碍失眠发作性睡病 梦惊 睡眠呼吸障碍1、失眠 insomnia“失眠” 严格意义上说是指无法入睡或睡眠完全缺失。临床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再入睡困难等。常表现为醒后疲乏、日间警觉性降低、精力、认知功能以及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的失眠定义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3按照ICD-10的失眠定义:A. 有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B. 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C. 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D. 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失眠的流行病学2002年全球SLE-EP睡眠调查中,45%的人有睡眠障碍 在美国,每年因失眠而损失1000亿美元45%的车祸都与睡眠不足有关 50的工伤事故与失眠有关失眠的分类失眠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3类1.入睡困难:就寝后经30分钟,甚至经1-2小时还难以入睡;2.睡眠表浅、易醒、多梦:每晚要醒3-4次,醒后不易再度入睡,为此每晚要觉醒1520%的睡眠时间,而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3.早醒:离清晨起床时间还有2小时或更长时间就觉醒,且不能再次入睡。失眠按其失眠时间的长短可分为3种1.一过性失眠:临时性2.短期失眠:失眠持续时间3周3.长期失眠:失眠持续时间3周刺激控制疗法刺激控制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主要目的是训练失眠病人反复将床和卧室与迅速进入睡眠状态联系起来。尤其是那些对床和卧室产生条件反射性失眠的病人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刺激控制疗法指导:1、只有患者想睡的时候才躺下睡觉2、患者的床只用于睡觉,也就是说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吃东西或睡在床上担心等其它活动。3、如果患者觉得在床上不能入睡,应该立即起床,到另一间房间去。在睡在床上1020分钟后还不能入睡,没有立即起床,表明患者没有遵守刺激控制疗法的规则。让患者的床与立即入睡建立联系 4、如果患者立即还不能立即入睡,再重复第三项规则。在整晚都要运用第三项规则5、不管患者每天晚上睡多长时间,拨好闹钟,每天应准时起床。这样有助于身体建立持久连续的睡眠节律6、白天不能午睡或打盹限制睡眠疗法: 限制睡眠疗法主要是缩短病人呆在床上的总时间,将病人的睡眠时间限制为实际睡着的时间。限制睡眠疗法有轻度睡眠剥夺效果,能加快病人入睡、提高睡眠效率、减少病情波动。为防止白天过分瞌睡,每晚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5小时。放松疗法 放松是治疗失眠的有效疗法。方法是逐步放松和紧张全身不同的肌肉群。这种方法对整天都保持高警觉度的失眠病人非常有效。想象训练 想象训练是让病人想象某些令人愉快的或不带感情色彩的画面。这种疗法实际上是放松疗法的一个分支。2,发作性睡病 narcolepsy是发生在清醒状态下、短暂的、无法控制的睡眠。不管正在进行什么活动,突然入睡跳过其他睡眠阶段,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睡眠。 症状: 白天发作性, 不可抗拒的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幻觉 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大约有 250,000 美国人患有此病, 最新研究显示, 发作性睡病与 DQB1-0602 和 DQA1-0102 (DQ1) 人类 HLA 基因 100% 相关 (Mignot et al. 1994)3、梦惊 night terrors指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下突然醒来,常伴有极度的恐惧、惊慌和强烈的生理唤醒。惊醒时常发出尖叫声,并感到极大不安,但通常又很快入睡。常见于3-8岁儿童,成人也时有发生。原因尚不清楚。4、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是在睡眠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使睡眠者出现缺氧状态,从而引发唤醒反应,导致睡眠者不断醒来,睡眠被干扰和打断。一些人醒来次数高达500次导致精神疲乏,萎靡不振二、梦 dream梦是一种奇异的现象,而做梦的经验,也是人所共有的。梦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梦是睡眠中,在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dreaming)。 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梦与快速眼动睡眠在第一、第二次眼球快动时,梦大多是重演白天的经历,第三、第四次快速眼动时,梦多半是过去的情景和体验;第五次快速眼动持续时间最长,过去与最近的事互相交织。 人们在睡眠中感觉身体不适或疾病,大多发生在第一、第二次快速眼动时做的梦,而慢性病的感觉可能在第三、第四次快速动眼时做的梦里。 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为睡眠过程中的一环,睡着了才会做梦。即使记不起做梦的人也做梦。每晚睡眠约1/4时间在做梦。妇女的梦比男性更精确,更情绪化,攻击性更少。最常见的梦主题:追逐、攻击、不幸、成功、失败、友谊、性加拿大和芬兰的科学家对人类梦境的特点给出了解释:梦境是对人体组织进行的紧张性锻炼,这种锻炼出现在人类形成的早期阶段,这是让人们从心理上做好面对各种危机的准备。 来自芬兰图尔库大学的安蒂列文索教授说:“梦境是人类面临死亡威胁时表现出的应对行为,现代人做的这12种梦大多是对远古时期人类求生欲望的继承。” 梦精神分析观点:梦是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梦的意义:Freud(1900):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Freud(1900):凡不能解释梦意象来源的医生,都不能指望对恐怖症、强迫症、或妄想狂有所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对他们施加影响了 Freud(1911):释梦在分析性治疗中不应该仅仅被作为一种艺术,而是整个治疗中的技术组成部分。 梦的构成:显梦:睡眠中出现在意识中的主观体验,不论睡眠者在醒后能否回忆。 隐梦:潜意识的思想和欲望; 材料和来源:(1)做梦前一天的残念;(2)睡眠中躯体方面的刺激;(3)本我的冲动及早年经历。 潜在梦(深层意识中压抑住的愿望、欲求在梦中的表现: 希望考试取消,教室失火),情绪梦(是你最近精神状态的反映:看到一堆考卷在飞); 显在梦(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在梦中出现:考试得100 )。 梦信息加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将个体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睡眠改善对学习的影响。梦生存理论梦是动物祖先的遗产。祖先大脑太小,梦使24小时信息加工成为可能。在睡眠过程中,梦使那些对日常生存具有关键影响的信息得以再思考和再加工。梦代表了我们关注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梦激活整合理论精神病学家艾伦.霍布森: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人有一种弄清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需要,即使睡眠时亦如此。因此将各种神经活动编织成合乎逻辑的故事,构造出合理的情节。(1996)梦中的情节不是随意的,可能暗示了梦者的恐惧、情绪和所关心的事件。 催 眠催眠是在某种特殊情境中,在催眠师的诱导下,使人的意识得以改变,从而处于对他人暗示的易感性提高的一种恍惚状态。其实催眠并非睡眠, 而是注意高度集中。 催眠状态:即被试者通过催眠师一定的诱导或暗示,从而进入一种注意和感觉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既不同于睡眠,又不同于觉醒的特殊的恍惚意识状态。此时注意和感知觉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或按别人的要求机械地执行某些动作。 催眠后暗示效应: 也有人称其为后催眠效应。是指在催眠状态中,催眠师对被试者进行特定的诱导暗示,使其在催眠状态被解除后,被试者仍按催眠状态时所接受的暗示行为。 催眠治疗的由来: 神学占卜说与催眠术;古代祭司们的布教、占卜所出现 ;“销魂”状态起源于美国、注重暗示性测量的标准化式催眠治疗,这种疗法会通过观察身体摇晃等方法测量来访者暗示性,适合暗示性高的来访者。 由Milton Erickson创立的现代催眠疗法,会针对来访者的不同状态、不同人格使用不同的导入技术,也有特别的技术专门适合暗示性差和有阻抗的来访者,强调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认为“易催眠性”是良好治疗关系的体现。 催眠感受性指被试者对催眠暗示性刺激量的敏感程度,或者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约5%-20%的人不能被催眠约15%的人很容易被催眠易受催眠者特征: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依赖性强;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催眠能让人表现出违背本意的行为吗?被催眠后,会全神贯注于催眠师的暗示,并可能执行一些怪诞的、甚至愚蠢的建议。但不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意志。不会表现出反社会行为,不会采取自毁行为,不会公开自己的隐私,而且还可能撒谎。催眠能否促进对遗忘事件的回忆?催眠后有更高的易感性,回忆和构想图像能力增强。但几乎没有证据支持催眠时成人能精确回忆起童年发生的事件。催眠可以当作治疗手段吗?控制疼痛减少吸烟(香烟的口味和气味让人难受)治疗心理障碍(减轻焦虑/自我挫败感,放松,提高成功期望)辅助执法(目击证人回忆细节)催眠后积极暗示技术暗示性与催眠后暗示效应暗示(suggestion):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可分为,他人暗示、自我暗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向暗示(激将)等;暗示性(suggestibility):指被试者接受暗示的能力。 依赖与成瘾耐受性(tolerance):是指在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或物质的情况下,其效应逐步降低,如果要得到与用药初期同等的效应,则须不断加大剂量的情况。物质或药物依赖:是指带有强制性的渴求、追求与不间断地使用某种药物或物质,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应,并借以避免断药时所出现的戒断综合征的这样一种行为障碍。药物依赖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种情况。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指用药后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并在心理上驱使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用药的欲望,从而产生强迫性的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心理依赖构成药物或物质滥用和依赖的主要特征。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是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或物质所造成的一种躯体的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综合征,表现为出现一系列特有的躯体和精神症状,使个体非常痛苦,甚至危及其生命。“成瘾性”=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它是一种行为模式第七讲 学习主题一:学习再识先天反应 (行为); 后天学习 (环境) 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狭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行为或行为潜能:学习-表现差异 相对一致的变化基于经验的过程:吸收+反应=经验学习是在某一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结。 SR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相同的基本学习规律,并通过学习来适应环境行为分析 学习的普遍规则:人与动物有可比性寻找学习和行为的环境决定因子复杂过程简单学习过程的组合主题二:经典条件反射作用 学习可预期的信号巴夫洛夫的偶然发现狗吃肉分泌唾液拿着食物的助手分泌唾液助手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任何有规律的先于食物出现的刺激(声音、铃声、灯光、节拍器)都能诱发唾液分泌。 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不需经过学习就能引起反应的刺激。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UCR):不需经过学习就能对无条件刺激起的反应。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本为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连结,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在随后的30年中,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探索了经典条件作用的原因和结果并得出了五种主要的条件作用过程: 习得-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主题三、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1898)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公式为:SR效果律(law of effect)斯金纳:行为的实验分析操作性行为(operant)指任何有机体自发的,能够按照它作用于环境可观察的结果来描述它的特点的行为。它不是由特定的刺激诱发的,这些行为将来出现的可能性可以通过操纵它们对环境作用的结果来增加或减少。操作箱(operant chamber):探索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学习活动的详细条件。 强化(reinforcement):任何能增加先前反应频率的事件。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强化、阳性强化,通过在某行为反应后呈现愉悦的刺激以强化这一反应。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负强化、阴性强化,通过减少或消除令人厌恶的刺激而强化某一反应。例:上幼儿园强化:行为-奖赏-重复出现惩罚:效果与强化相反,作用是减少行为反应的频次。 惩罚物:是降低先前行为频率的任何一种刺激. 应用:行为塑造;行为矫正 主题四: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这就是榜样作用(modeling)主要观点:强调观察学习无强化学习(模仿); 强调延迟模仿。 三种不同的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在行为的学习中延迟模仿与替代强化可能特别重要。 生活中的观察学习反社会行为模式与亲社会行为模式一样都可以通过观察而学习。媒体的影响(电视、网络等)榜样的作用餐桌文化人类是最善于学习的。第8讲 记 忆学习是获得新的经验记忆是留住已有的经验记忆-存储或提取信息的容量记忆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记忆获取信息 (编码)-保存信息 (存储)-读取信息 (提取)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内隐/外显记忆 学习与语言获得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与知识编辑:知识编辑:将一组动作编成一个完整单元知识编辑使程序性记忆难以分享边缘系统海马 (hippocampus): 有助于最初的信息编码杏仁核(amygdala): 主要与情感记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