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水文化.docx_第1页
探索水文化.docx_第2页
探索水文化.docx_第3页
探索水文化.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水文化摘要:本文旨在对水文化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与探索,同时由于本人家住渭河边上,所以会着重对渭河水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探索。1、 水文化1.1 文化及其作用提到水文化,我们自然要先从文化说起。所谓文化,就是人适应环境与创造活动的总和,通俗地说,文化就是人类通过思考所造成的一切,因此也有人把文化称作是“人化”。文化虽由人所创造,但文化反过来对人类的进步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大了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的主体设计者与承担者,同时又外化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一切产品物质;往小了讲,文化对于社会、国家乃至个人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社会而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就国家而言,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就个人而言,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文化与人类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看中国的文化,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华文化起源于鬼神、术数、天和祖,经历了先秦诸子、两汉、魏晋、隋唐、宋明、明清这么几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如今灿烂多彩的中华文化。而水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水文化在文化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2 水文化的几个表现形式水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从事水事活动中创造的和水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其内涵自然也是包罗万象的,在本文中我就着重说一说国学与水、科学与水、以及人文与水。(1) 国学与水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派的数量极多,国学常呈现出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特点。根据现在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一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二说“国学”即“以易学为根基发展出来的华夏诸子百家学术”,那么我就主要来谈一谈儒学和易学中德水文化。A. 儒学儒家认为,水代表了德,人们应该向水学习,君子应该像水那样不断流动和永不停息,顺其自然地加强道德修养。水是孔孟思想中重要的意象,也是哲学思想表达的隐喻。就意象与哲学思想的关系而言,水思想并非独立于孔孟哲思之外,而是与孔孟思想紧密联结。孔孟思想以尚水之动为主轴,流贯其中,呈现出日进不懈、自强不息的直线流动模式。 论语和孟子等儒家代表作中较多地提到了尚动之水与行仁、为政和心性等的关系。论语雍也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述了水与行仁的关系。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论述了水与为政的关系。孟子借水喻人性的精辟论述更是对后人影响尤深:“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也?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善,其性亦犹是也。”由此可知,孔孟之水思维除前人所论之政治、心性及治水等范畴之外,更与孔孟理想境界有关。孔孟水思维具有从宗教仪式转化为理性道德的发展脉络。就时间之今天、昨天与明天三种面向来说,孔孟所关心的是对“今天”的执著与体悟。尚动之水与孔孟思想关系论述中,可以发现日进不止之水与孔孟自强不息、及时奋斗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 B. 易学易学中有关水文化的论述,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阴阳五行说了。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先民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想观念。它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辩证法初步思想因素,是我国人民所独创的一种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其中的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其味咸,其色黑。三命通会中也对五行之水有相关论述,指出“水之性润下,顺则有容”、“水不绝源,仗金生而流远”等特点。此外,易学中与水有关的记述还涉及到河图洛书的典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后人也多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易学中认为,河图最初出于龙马背上,而洛书处于神龟壳上;龙马出于孟河,而神龟则出于洛河。可见,河图洛书的诞生都是与水紧密关联的。当然易学中有关水的记录和论述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点,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易学只是对水这一物质形态本身有所探究,而对水文化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没有将水性上升到一种学派思想的高度。(2) 科学与水从小我就知道,人活着离不开水,因为渴了就要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水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农业需要大量水进行灌溉,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古代四代文明古国大多出现在了大河流域。同样,早期城市一般也都在水边建立,以解决灌溉、饮用和排污问题,水道同时也解决了运输问题,比如中国古代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典型的例子。现代工业农业更是需要大量用水,人们也可以通过水路来运载旅客和货物,因此水的分布对经济布局有重要的影响。当然,人类对水的利用不仅停留在水本身上,还包括对水能的利用,比如水电站就是能够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此外,水涝、洪水等自然灾害会对人类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各种水利设施也由此诞生。综上所述,由于水对于人类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同时也由于水潜在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利用水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已经成为了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选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如今,已经形成了许多专门与水有关的研究领域,比如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城市水环境等,这些都是我将来在本科阶段会学到的课程,我也相信这些课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利用水来造福人类。(3) 人文与水这里我主要想侧重谈一谈文学与水。中国的文学发展经历了许多个阶段,其中尤其以唐宋时期的诗词为巅峰。水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在诗词中自然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自然中的水可谓是形态各异的,如江河湖海、风浪瀑布,水表现出了它的壮阔、凶险,反观潺潺溪水、一眼清泉,其流动、纯净以及景致之美又尽显无遗。前者多出自豪放的诗人之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的波澜壮阔刻画得淋漓尽致,再如“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一句,水更是由于其汹涌之势被赋予了志向远大的内涵;表现水的景致之美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首叫和水月洞韵的小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短短四句话,每句话只有五个字,却句句包含水和月,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把水的景致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之,水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中,占据着及其高的地位,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2、 渭河水文化前面主要介绍了文化及其作用,以及水文化在国学、科学、人文等方面的一些体现。由于本人家住渭水河畔,父母所在的单位也因为座落于渭河边上而被命名为渭河发电厂,可以说对于渭河这条河流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下面就进一步探索一下渭河的水文化。渭河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史的文化之轴,更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历史上渭河两岸的关中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先秦文化和辉煌的大唐盛世,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一千多年,渭河一直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渭河不禁哺育了沿岸的人民,更是孕育了丰富的文明,所以研究渭河水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与水文化的定义相似,渭河水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渭河水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本文主要谈一谈渭河水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功能。1.1 渭河水文化的表现形式(1) 水利工程与水利景区渭河流域发展水利事业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农田;而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建成了“关中八惠”;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不仅改造扩建了原来的灌区,而且还兴建了宝鸡峡等大中型水利工程。不仅如此,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许多市都利用渭河流域的自然资源建设了水利景区,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杨陵区的水上运动中心和咸阳市的渭滨公园,即便除过这些专门的景区,就连我所在的渭河电厂,也因依傍在渭河旁而颇有一番景致。(2) 渭水活动渭河作为陕西的“母亲河”,民间自然有许多围绕她而形成的民俗活动,以前我去古渡公园的时候,曾经历过一次龙王庙会,就是典型的渭水活动。此外通过查阅资料,我还了解到渭水活动远不止此,种类可谓繁多,传统的比如祭祀渭水湫神,祈求降雨,还有一些政府组织或民间自发的比如渭河书画展、渭河论坛等,这五彩缤纷的渭水活动也给渭河水文化增色不少。(3) 文明文化可以说,任何一条河都不缺少与之相关的传说与诗句,渭河自然也不例外。渭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此流传着许多与渭河相关的传说与典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女娲用土喝水和成泥后造人,这水便是渭河之水,伏羲在卦台山创八卦,也是受渭河之水的启发,此外,姜太公钓鱼、泾渭分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著名典故也都发生在渭河流域。不仅如此,吟诵渭河的诗词也是不乏有之的,虽然可能不及一些名句那么广为流传,但其艺术造诣也是不容否认的,李白当年曾登上终南紫阁秀峰,北观渭河,感慨道:“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白居易也曾在渭上偶钓中写道“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当然还有大量的描写渭河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为人们所传唱。1.2 渭河水文化的功能(1) 整合功能文化的整合功能指的是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具体说来,社会群体中的不同成员是独立的行动这,而文化是他们沟通的中介,亦即如果他们能够共享文化,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地沟通,促成合作,此所谓整合。渭河水文化的整合作用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研究渭河水文化,可以以文化为媒介,把人类千百年来围绕渭河流域进行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科技发展、诗词歌赋等进行有机地整合;其二,在整合渭河水文化的基础上,把渭河水文化和渭河流域的其他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2) 导向功能文化导向功能指的是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具体说来,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这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合适,以便选择更有效的行动。渭河水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人们对渭河水文化的认知度的提升,树立渭河水文化形象,凝练精神,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地答道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水文化遗产等目的。(3) 规范功能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也就意味着某种规范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此所确立的规范也会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的规范功能。渭河水文化的规范功能主要指的是对实践层面水事活动的规范,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等强制性规范,这是非情感的强制性的规范功能,要求全社会都要共同遵守,比如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第十条规定禁止向渭河流域水体排放化学类有毒有害废液;其二是人们长期以来遵守的基本道德、习惯、行为准则等,这是一种情感、意识的内在强制性的规范功能,如水文工作者每到汛期要去测水位,查汛情等。(4) 传承功能所谓文化的传承功能,指的是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可、共享上一代的文化。人们在渭河流域的长期治水实践中,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也尝到了失败的辛酸与教训,这都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此外人们通过诗词歌赋、书画照片等对渭河流域各种事物的记录,也是对渭河千百年来变迁的见证,更是后人认识渭河的重要凭证。这些形态各异的渭河水文化是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无限资源,也是渭河水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与发扬得重要因素。3、 总结与反思通过这篇论文,我不仅对中国的水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在旁边生活了十几年的渭河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传承水文化,促进未来对水资源的更为有效的应用,是我作为水利人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