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景德镇瓷器.doc_第1页
从古代景德镇瓷器.doc_第2页
从古代景德镇瓷器.doc_第3页
从古代景德镇瓷器.doc_第4页
从古代景德镇瓷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古代景德镇瓷器谈“清三代青花纹之辅摘要清三代景德镇瓷器代表了整个清代的最高艺术成就,并且独具审美内涵。其中以民窑青花为主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青花瓷的纹饰更是仿古创新,花样繁多,渗透出民间艺术家超前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关键词清三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0)070133-03青花瓷器一最具东方魅力的瓷器,它起源于唐代,至元代日趋完善成熟并外销海外。明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角,在中国瓷器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到清代,青花瓷器仍主宰瓷器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在绘画水平、制作工艺和产量销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又一高峰。清代青花瓷的流行和普及程度上及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是非常惊人的。清代270余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堪称盛世,历时115年。就古瓷器而言,清三代瓷器(又称“盛世瓷”)代表了整个清代的最高艺术成就,并独具审美内涵。随着清代官窑的建立,又有三朝皇帝喜欢陶瓷艺术,这个时期应该是清代青花及其他瓷器的鼎盛期。清三代民窑作品都是清代陶瓷艺术的主流和标峰,民窑作品不像官窑作品的品种造型之丰富,但绘画题材总是受到皇家意识形态的制约,大多为龙凤麒麟、缠枝花卉、御诗题材等几种,并局限于图案画,绘画风格缺乏艺术创造力。“豪奢的器物决不是美,就是作为美来看待也是难以深化的,只能说是奢侈之美。官窑的地位很高,但不等于说官窑瓷器的美的地位就高。如果访问著名的北京琉璃厂,我们的神经也许会因为这些器物的存在而感到疲劳。华美的器物并不耐看。乾隆皇帝也许是一位对艺术能有大恩的庇护者,可是把他说成是美的保护者就不合适了。惊人的美之低落时期就是由他引起的,直到现在都没有匿迹。清朝工艺的堕落,在很大程度上是至高无上命令的不自然的强行要求所为”。民窑绘画则不限于各种规制的束缚,多按照平民百姓的需求和喜好而制,不管是现实题材还是虚幻题材,一切可以入画的均广收博采,绘画风格万千,形态自由奔放,造型新颖多样,风格灵动自由,且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生活气息,能够体现出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特点。有一部分青花瓷上赋有题诗,诗书画印相结合,充满清新画意,文人色彩浓厚。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有山水、花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画法自由生动,绘画非常精美,纹饰自然、淳朴、流畅,富于艺术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谓集历史、文化、民俗于一身,内涵丰富深远,正所谓“真正的艺术产生于民间”。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一直以来,景德镇民窑瓷器被人们认为是青花瓷成就上的顶峰。清代景德镇瓷器也像明代一样推行“官搭民窑”的制度,民窑青花在这种有利条件下迅速发展。制度的推行扩大了民窑作坊的规模并提高了瓷器烧造的精细度。官窑和民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形中也刺激了民窑青花瓷器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纹饰题材上来看,清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饰主要有三种:花卉图、人物图和山水图。其中山水图在康熙年间较为流行,而后则很少见到作品。民窑青花纹样常见的构成形式有缠枝花、折枝花、团花、皮球花、满作者简介李克,男,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柳宗悦,徐艺乙译:工艺文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年中译本。133万方数据东岳论丛July,2010 90131 No7 2010年7月(第31秽第7期) (DongYueTribune)花、散点装饰、锦纹、锦地开光,适合纹样和各种构成的二方连续的边饰纹,如莲瓣、蕉叶、如意、卷草、水波、云气以及各种锦边如鸾等。另外,明万历以来,受中国画写意花鸟、山水画影响而产生的“国画式”的构成形式也较普遍。缠枝花是优秀的传统图案构成,它是以花卉的枝干或蔓藤作波线式骨架,向左右或上下延伸,形成二方连续。在民窑青花中,缠枝的骨架变化多端,具有循环往复、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等特点,这种飘扬流转的形式,不仅适应瓷工挥洒自如地用笔,便利大量生产,而且适应装饰多种器形,几乎“无器不有”。清代花卉图多缠枝莲、牡丹花,而清三代各时期的花卉图案亦有不同点。第一种缠枝莲多大花大叶,花瓣肥厚,牡丹花芯分出两个酷似动物头上的犄角,又称“双犄牡丹”,有次序地穿插排列,达到密而不乱、复而不杂的艺术效果,牡丹线条粗放、花形阔大,满布器身,甚至一朵就占满画面,此画法颇具时代特征。此类青花浓淡有多层次,而且有指纹印,即青花彩色中有手指印的纹样。青花图案常常截取日常生活的闲情异景。通过独特的剪裁角度呈现雅致小景,往往只是简单的一只弯梅、一朵菊花或一簇牡丹,或在枝头添加一只栖息的小鸟,伸颈鸣唱,清新明快;或沙汀柳池中两三只水鸭嬉戏玩闹,悠然自得;又或翩翩蝴蝶飞舞于花丛庭院之中,折枝的花枝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风致嫣然。画面简练辽阔,用笔疏落有力,前后空间感强,意境悠然清新,犹如诗中景象,生机盎然。图案与器形搭配呈现出不同特征:瓶、罐类多是按颈、肩、腹、胫部用一至三条弦纹划分成宽窄不同的装饰带,在腰、腹部饰以主题纹样,其余部分安排不同的边饰图案。碗、盘类多数内、外壁都装饰,盘以内侧装饰为主,按口沿、内壁、底心安排主体花纹,盘外壁纹样多和盘内壁纹样相同或相似;碗多以外壁为主要装饰面,按口沿、外壁、胫部、圈足分装饰带,外壁饰主题纹饰,碗内按口沿、内壁、底心分装饰带,在底心画主要纹样;壶类,壶身同瓶一样安排纹样,壶盖、嘴、把亦有纹饰;其它特殊器型视其具体特征而安排主、次纹饰。总之,民窀青花装饰纹样的构图丰满而不繁杂,主次分明,自由活泼。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熙时青花以石子青、回青为主,呈色明快净亮鲜艳。青花釉白料好,画风有清初“四王”的风范。种类有白地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酱紫彩等,器口口沿及圈足处一般用暗花卷纹装饰。康熙青花瓷是青花瓷器的一个黄金时代,康熙青花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青料部位有明显的水印指捺纹。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雍正景德镇花卉青花图案除了传统的缠枝莲、牡丹图外,以幽雅娴静见胜的折枝花、团花、皮球花、竹石、花蝶、石榴、三果、花鸟为多,花卉往往配以蝴蝶、蜜蜂、蜻蜓作点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花卉纹有缠枝与折枝两大类,绘法一改康熙大花大叶、枝繁叶茂风格而变为花小叶狭枝细,新创过枝画法,花鸟画颇受“没骨”画法影响,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层次多。康熙时始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康熙后期开始,偏重于图案化、刻板。雍正时仍如此,纹饰仍然是仿明代的龙凤、麒麟、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芭蕉叶纹、贯套纹等,龙纹高大雄壮,矫健有力,有腾云驾雾之势,麒麟纹常和挺拔的巴蕉叶画在一起,相映成趣,而且蕉叶纹中常留白。线条纤细。到了雍正年间,青花柔媚、俊秀,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雍正朝继承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分仿明代的苏泥勃青,但用人工点染晕散开来,而不是进口原料。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兴趣,对这一时期瓷器的绘画艺术风格起了决定作用。雍正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花纹图案,重视气势和神韵。乾隆民窑花卉纹富丽繁密,细致精巧,多层图案装饰,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经常有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乾隆时期是整个清代发展的鼎盛时期,民窑兴旺发展,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乾隆帝对工艺品可谓求精、求奇、求巧,在装饰风格上沉醉于尽情挥霍财富、夸耀富有的风气,富贵气大盛,较少雅静之作。人物纹亦能体现清代青花的纹饰特色。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为最具代表性。纹饰有传统流行的婴戏、十六子图、渔家乐、农家乐、二十四孝等,虽然有对当时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一面,但也表达了人们安居乐业和百姓生活习俗的审美情趣。比如清代青花瓷器常见的婴戏图案:孩童们有的玩球,有的捉迷藏,有的放风筝,有的玩枪弄棒,有的玩竹马,笔锋自由旋转,笔法简洁明快,勾画出儿童玩耍时的眉目神情,活泼生动有趣。人物表现上不拘形似,而更重传神,用简化的线条熟练地勾勒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圆圈、点、短线等符号便可表示出孩子们的脑袋、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更有甚者头大于身,手大于足,但舍形取神,神情毕露,呼之欲出,形象生动,突出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活泼可爱。这种类型的纹饰出现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在位期间政治清廉,经济繁荣,百姓生活稳定,人们将这一物质形态以纹饰为载体,表现出人们的安居乐业,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人物图中还有反映文人雅士心情、风尚的岁寒三友、竹林七贤、秋声赋图等等。如134万方数据从古代景德镇瓷器谈“清三代”青花纹之特色“东坡题诗”、“独占鳌头”、“状元过街”等画题。由于康熙帝推行科举复兴和汉文化,自此时青花瓷画上出现了文人生活和科举文化的作品。另外一种表现历史故事及战争场面的“刀马人”和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的青花绘画较为流行,题材多取材于j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封神榜、西厢记等演义小说、元人杂剧,绘画风格颇受明末陈老莲及明末以来民间流行版画画谱的影响。康熙青花刀马人、仕女皆形象高大,脸庞丰润,发髻高耸,顶天立地。瓶罐画中战斗故事有“三国志”、“水浒传”等,戏曲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等。还有另外一种人物画中仕女容貌美丽、体态轻盈、比例恰当,与康熙青花中的仕女顶天立地有很大区别,多着汉装,此为雍正时青花仕女人物图。雍正青花题材以生活小景居多,仕女婴戏、渔樵耕读、二老赏月、松下老人、牧牛图等,渔耕樵读以男为多;棋琴书画以女为主。这些人物纹用笔精细纤柔,构图疏朗、明快,纹饰简洁清晰,自然随意。最后一种人物纹以祈福求祥、励志修身及粉饰太平为内容,多吉祥寓意。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八仙过海、婴戏纹等,人物纹脸部多采用渲染手法。这种纹饰属于乾隆青花,这与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有关,乾隆朝是鼎盛时期,百姓希望生活永远处于平和的状态,所以将这种思想意识在绘画纹饰上表现出来。山水纹这类绘画题材在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中艺术地位非常高,画风非常像宋元的山水小品画,选取小景构图,绘画细腻,韵致天然,层次远近分明。山涧流水潺潺,湖光村舍远远,夕下山峰渔樵,湖心泛舟赏景,月明河堤水楼,云烟雾色缭缭,清幽淡雅,氤氲缭绕,诸如此类,意趣轻快明了,雅俗共赏,易为百姓所喜爱,是自由、欢乐和真、善、美的体现,大自然的浑然辽阔之美和生活乐趣情趣充溢于瓷瓶之上。虚实结合的构图,计白当黑的手法,力求在实中有虚、虚实呼应中,把青花瓷绘那水路均匀的空问美感,笔势放纵的挥写力度,绘就山形峥嵘、水态潇洒、松风劲吹、云雾飘渺的图景和情境,寓动于静,静中求动,张扬豪放的时代精神,表现鲜活的审美情趣,凝聚丰富的生活情趣的审美情结。青花图案笔势顺道往返,线条的粗细疏密,运笔的轻重缓急,都有强烈的节奏和韵律,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画中水墨写意的影响。而在这种山水风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工寄托了无限遐想与情感,他们用动的韵律和节奏来表现对生活和生命的激情,其民间风格尤为突出,不论是千姿百态的花卉鸟兽,还是山湖缠绵、小青小调的山水;不论是摇曳生姿的人物,还是威武雄健的行龙走兽,无不以单纯、概括、生动、优美、形肖神妙的形象跃然瓷上,民间画工以其聪明的才智成功地创作出了许多气韵生动的杰作。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绘的表现手法多为大写意,兼有工笔、工笔写意相结合等手法。这虽不如官窑青花画法工整细腻,却倍显洒脱自然。大量出土和传世的民间青花瓷表明,民间青花瓷在艺术风格上散发着中国画的“气韵生动”,充满动的旋律和美的意境,艺术效果生动感人。尽管不同时代的民窑青花图案风格不尽相同,但画面装饰决无雕琢、呆板痕迹,而是在活的构图中用活的笔致描出活的形象。景德镇民窑青花的精湛和玄妙不仅在手法上高超,更为人所赞叹和痴迷的在于其意境之美,有如无声之韵,极自然灵妙,描绘人间多姿多彩的画图,给人们心灵以美的陶醉,演化大自然的悲喜剧,体味生命的无穷意趣。料峭的初春、熏蒸的炎夏、萧瑟的秋风、萧杀的隆冬,山涧明月、清泉潺潺、天章云锦、渺渺微波、水上清风,孩童嬉戏、夕阳倒影、花枝摇曳,飞鸟栖止、戏斗饮啄,无不表达了生命的意义和民间生活乐趣,这些纹样的描绘充满了世间人情味,迎合平民百姓的审美趣向。瓷匠们把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深刻体会艺术境界和心灵感受,使这些瓷画不仅是简单的工艺品,而且以有限的形象来体现无限的境界,充满了美学意味和生活哲学。康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