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研修改说明.doc_第1页
2015年可研修改说明.doc_第2页
2015年可研修改说明.doc_第3页
2015年可研修改说明.doc_第4页
2015年可研修改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高台县巷道镇2015年滚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情况说明高台县巷道镇2015年滚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级专家评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修改意见,我们收到评审意见后及时与张掖市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衔接,对本县2015年滚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现就修改情况说明如下:一、水利措施1.建议水资源需要水务部门出具允许供水的可靠性鉴定文件。已由高台县水务局出具了允许供水的鉴定文件,见可研附件。2.建议对渠系规划进一步细化,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使条田形状规则,尽量扩大条田的面积,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灌水质量,尽可能使渠、路相结合,以便于管理、维护。根据我县实际,项目区在70年代平田整地时,已将农田平整为条田规则,土地平整,田块基本为长方形,长度为300-600m,宽度为50-80m,田块坡度在1/5001/300之间。现有渠道虽渗漏严重,田间道路路况较差,但布局较合理,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本次可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布局,改造的渠、路沿原渠线和已形成的田间道路布置。3.灌区改造设计章节内容过于简单,建议补充做出田间典型设计,进一步符合渠道及道路长度、过闸建筑物数量,并进行投资估算,能够符合实际;根据项目区实际,补充了“田间土地工程布局及设计”内容,内容如下:项目区地势较为平坦,主要走势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项目区内现存水利基础设施及道路设施虽不够完善,渠道渗漏严重,田间道路路况较差,但是布局较合理。这些现存农田基础设施已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田块,田块均为条田,主要方向都为南北向,作物种植方向与长边方向一致,符合农作物生长规律。现有田块基本为长方形,长度为300-600m,宽度为50-80m,田块坡度在1/5001/300之间。田块格局基本符合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也能满足机械化耕作与田间管理的要求,所以,本次项目不安排土地平整工程,保留原有田块格局。参照项目区的田块格局,并结合项目区现有已衬砌斗渠位置,沿东西方向修建15条斗渠,斗渠垂直条田方向布置,间距为300-600m,长为500 -1500m;然后结合现有已衬砌农渠,垂直斗渠方向修建农渠,农渠间距约为130m左右,长300-600m,共计新建农渠 条,农渠为田间最末级固定渠道。斗渠向农渠分水处设农渠分水闸,农渠上每隔50m设2个分水口,用于双向控制灌溉。为了满足渠道过路要求,在渠路交叉处设车桥。(详见项目区规划图)4、渠道设计断面种类太少,例如,农渠16km长,只设计了1种断面形式,建议结合渠道不同工程地质类别及渠道纵坡,进一步细化做出多种渠道断面设计方案,防止渠道冻胀破坏,调整相应投资。我县项目区属井河混灌区,属于友联灌区,现状的灌水方式以河水灌溉为主,井水灌溉为补充。按项目区配水要求,项目区河水灌溉以组为单位实行轮灌配水,每个组的持续灌水时间最多不超过2.5天。为此,由于持续灌水时间过短,完成区域灌溉任务,短时间内渠道的过水流量远大于井水灌溉时渠道的过水流量,因此,在进行渠道断面确定时必须首先满足河水灌溉要求,此条件下经项目区群众确定该断面能够满足河水、井水灌溉要求。项目区根据地势走向,均采用1:10000地形图等高线数据推算,沿等高线方向机耕路布置的渠道纵坡值为1/8001/1000,区域内多年冬季的净灌水定额为90m3/亩。结合近年项目实施的经验,项目区渠道设计断面为:斗渠采用82*70cm断面,农渠采用64*50cm断面,完全能满足井水及河水灌溉要求。二、农业措施1.对6.2.2农业措施进行修改,补充“增施有机肥料、拉沙压碱、机耕深松和秸秆还田”等技术的技术规程。主要技术规程补充如下:增施有机肥技术规程为:本项目发动群众从以下三方面,增施有机肥。一是高温堆肥,利用秸秆、杂草、树叶、垃圾,以及其它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加进人、畜粪尿进行堆积发酵而成;二是通过种草养畜增加厩肥数量;三是通过购买周边养殖场畜粪。项目区增施有机肥4300亩,每亩增施有机肥1-3吨。拉沙压碱技术规程为:1-3月份,亩拉黄沙5-6方,春播前均匀散于地面,春耕时通过耙耱整地、播种使黄沙和表层土壤充分混合,防止返盐,改良土壤结构。机耕深松技术规程为:机耕深松方式局部深松:选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是:a、适耕条件。土壤含水量在15%22%。b、作业要求。宽行作物(玉米)深松间隔:4080cm,最好与当地玉米种植行间相同;深松深度:2330cm;深松时间:作物收获后,灌冬水前进行;密植作物(小麦)也可以局部深松,但为了保证密植作物株深均匀,应在松后进行耙地等表土作业,或采用带翼深松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密植作物(小麦)深松间隔:4060cm;深松深度:2330cm;深松时间:作物收获后,灌冬水前进行。c、配套措施。条件适宜地区在作业中应加施底肥,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造墒。d、作业周期。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密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e、机具要求。一般机具为凿形铲式,密植作物地区可采用带翼形铲的深松机。全方位深松:选用倒V形全方位深松机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是:a、适耕条件。土壤含水量在15%22%。b、作业要求。深松深度:3040cm;深松时间:秸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深松一致,并不得有重复或漏送现象。c、配套措施。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造墒。d、作业周期。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强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秸秆还田技术要求:秸秆还田一般作基肥用。因为其养分释放慢,晚了当季作物无法吸收利用。秸秆还田数量要适中。一般秸秆还田量每亩折干草150250kg,为宜,在数量较多时应配合相应耕作措施并增施适量氮肥。秸秆施用要均匀。如果不均匀,则厚处很难耕翻入土,使田面高低不平,易造成作物生长不齐、出苗不匀等现象。适量深施速效氮肥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一般禾本科作物秸秆含纤维素较高,达30%40%,还田后土壤中碳素物质会陡增,一般要增加 1倍左右。因为微生物的增长是以碳素为能源、以氮素为营养的,而有机物对微生物的分解适宜的碳氮比为251,多数秸秆的碳氮比高达751,这样秸秆腐解时由于碳多氮少失衡,微生物就必须从土壤中吸取氮素以补不足,也就造成了与作物共同争氮的现象,因而秸秆还田时增施氮肥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加速秸秆快速腐解及保证作物苗期生长旺盛的双重功效。秸秆还田方式:项目区采用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方式。充分利用项目区农机具多的优势,就是把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的保留在土壤里。2、对6.2.4 科技措施进行重点修改。修改如下:6.2.4科技措施2015年,高台县巷道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科技推广措施由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和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负责承包实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科技推广措施的实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负责科技培训措施的实施。6.2.4.1技术培训培训单位: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承担。培训内容:农业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知识;病虫害防治以及管理技术,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 、垄作倒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垄膜沟灌技术。培训目标: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机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广泛地宣传,宣传项目建设的有关政策、意义和相关知识,争取广大干部群众对项目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接受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监督;通过组织学习使农户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精神、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基本要求;通过技术培训使项目实施人员及项目区群众充分掌握项目建设的有关技能。培训形式:通过媒体宣传、授课人员讲解、多媒体课件演示、观看录像、实地观摩、召开现场会、组织外出学习其它地区先进措施和经验、发放宣传小册子和有关技术资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对象:乡镇项目管理人员、村社干部、农业技术员、致富带头人和受益农户。培训地点:县、镇项目管理人员、村社干部、农业技术骨干在巷道乡会议室培训;项目技术带头人、农民在各自村委会或学校集中培训。计划安排:培训乡镇项目管理、工作人员200人次。对项目区农民以村、社为单位,主要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以村社为单位对核心户进行集中培训,培训项目技术带头人500人次;举办有关项目建设技术培训班4场次,培训农民1800人次。印发农民科普资料1000份。6.2.4.2示范推广6.2.4.2.1垄膜沟灌节水技术示范面积:建立高效农田节水垄膜沟灌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300亩,技术指导员贺天新,落实技术措施。示范方式:根据我县实际,在项目区玉米种植上推广半膜平铺起垄种植方式。该方式能达到整地除草、减少中耕、促进早发、抗旱保水、覆盖抑蒸,亩节水约6080立方米,增产5%-10%的效果。栽培技术要求:精细整地。为防止早春的干旱及春寒的气候影响,于冬前实施深耕整地。基本作法是前茬收后,立即浅耕茬,深度以25-30cm为宜。并且及时耙耱保墒,一般在立冬前冬溉,以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为防止病虫害,玉米应实行2-3年的轮作。施入基肥。施肥应以底肥为主,以冬前结合深耕整地分层施入有机肥3000-6000kg亩,播种前基施过磷酸钙25-30kg,氮肥15-20kg,硫酸钾5,施入氮、磷、钾肥料配比为3:2:1。覆膜。选用厚度为0.01mm,宽度70-90cm,无色透明的超薄膜,按照100-110cm的带幅宽窄行种植,机械或人工平铺地膜,要求作到“平、展、严、实”。为防止病虫害,可在铺膜前用50克菌丹200倍液,每亩100kg进行表土喷雾。播种出苗后,于灌头水前(6月10日前),结合中耕除草,用中耕机在畦面开沟,沟土自然覆于垄上,沟深15-20cm,沟宽30-40cm,为加快输水速度须在两地头开横沟,沟深20-25cm,沟宽40cm。灌水措施。全生育期灌水5-6次,灌水深度撑握在垄面以下3cm左右为宜。做好废旧地膜回收。作物收获后,将田间残留的地膜集中清理到田外,交废旧地膜回收企业,保护土壤环境。6.2.4.2.2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示范面积300亩,技术指导员郑志英。在项目推广增施有机肥料,桔杆还田,种植绿肥,轮作倒茬,使用盐碱改良剂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等培肥地力和盐碱改良的技术措施,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推广目标:项目区大田绿肥鲜草达到1500公斤以上,本田块翻压后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地力等级提高0.5个等级,农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技术要点:合理轮作倒茬,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推广制种玉米与其它作物对半轮作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利用沼液和沼渣培肥地力。种植绿肥。采用间作套种或复种绿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通过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培肥地力。使用盐碱改良剂。盐碱地在土地平整后,播种前,用盐碱改良剂进行均匀喷雾,以减轻盐碱对作物的危害。 瓜菜等作物提倡藤、蔓、叶翻压或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积极推广玉米秸杆粉碎后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推广小麦高茬收割、麦草覆盖,机耕翻压还田。6.2.4.2.3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推广面积4300亩,技术指导员张文军。在项目区作物上,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减少用药、保障安全为目标,以集约项目、整合力量、优化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管理为突破口,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提升病虫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关键技术:(1)播前种子包衣。进行地下害虫防治和种子灭菌。(2)生长期化学药剂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可选用30%爱苗乳油2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玉米红蜘蛛:5月上中旬,在田埂、县畔的杂草上,进行早期防治。有针对性的用10%哒螨灵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叶螨发生初期,选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喷雾。玉米蚜虫:可选用50%新光一号乳油1500-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800-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螟、棉铃虫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6.2.4.2.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300亩,技术指导员殷小刚。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手段,把作物、土壤、肥料三者之间联系起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的效应,以有机肥为基础,在产前提出肥料的适宜用量、比例和相应的施肥技术。在项目区采集土样,进行化验分析,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制定配方施肥建议卡,推广应用配方肥,指导农户分作物按建议卡配方施肥。推广目标:项目区推广面积达到4300亩。关键技术要点:采集土样。在项目区分不同土壤类型,根据高、中、低肥力地块,采集土样40个,每个土样代表面积100亩。化验分析。在实验室进行土壤肥力检测,进行土壤全N、P、K,速效N、P、K,PH值等项目的分析、化验。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开展肥料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根据测土分析结果,制定配方施肥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测土配方施肥知识问答和宣传挂图,保证项目区农户每户1份施肥建议卡、1份知识问答、1份宣传挂图。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制定施肥配方,生产测土配方专用肥,在施足农家肥后,只施用配方专用肥,开展肥效对比示范,示范面积50亩。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通过对项目区进行测土化验分析,制定测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