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财大2004年第二学期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学生杜树章 学号022008一、引言2三、中国区域性因素对收入的影响4四、中国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5五、区域间收入差异中的乡镇工业“工资”和“就业机会”不平等5六、区域差异未来变化趋势分析6中国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与非农就业一、引言1 问题的提出中国农村经济从1979年推行家庭经营联产承包制的改革以来,各个经济区域依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秉赋在发展中不断分化,农村区域间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并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收入上的差异,这方面的问题吸引了国内和国外很多学者的研究,政策制定者也对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十分关注。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集中讨论了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基本趋势,并进行了区域间和区域内不平等的分解研究;二是分析了拉开农村居民区域不平等的主要因素非农产业。 人均收入不平等的文章都有此结论。但国际经验表明农村中的非农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对于降低收入不平等具有重要贡献(,1979,111),我国台湾省(以下简称台湾)是特别突出的例子,台湾19641980年间,居民收入不平等在工业化过程中没有上升,反而迅速下降,台湾得益于迅速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对收入平均化具有着最为重要的贡献,(,1979,朱云鹏1997)。中国农村同样走非农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工业的道路,为什么它是拉开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收敛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农村非农化,特别农村工业化在何种条件下加大收入不平等,在何种条件下它又能成为缩小收入不平等的因素,这正是中国当今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最需要研究的问题。2 文献综述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回答中国农村乡镇企业在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问题。文章首先进行趋势性描述,利用按人口组分解不平等指数的方法()对区域间和区域内不平等进行分解分析。其次,利用收入函数分析各种区域类型对收入差异的影响,试图仔细地分析经济地理条件对区域收入,包括全部可支配收入的作用、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的作用。第三,利用按收入来源分类分解不平等指数的方法()分析影响区域差异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第四,分析中国农村非农化中的工业化对区域间收入不平等影响的两个基本因素,一是乡镇企业的工资差距对农村区域不平等的影响;二是区域间农村劳动力能否在乡镇企业中就业从而获得工业化收入,这种获得工业化收入机会上的差异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将这两种差距进行比较分析。第五,在分析工资和机会差异的基准模型后,讨论地区发展性因素对收入和机会的影响,分析乡镇企业对收入不平等收敛的条件。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趋势性判断,并得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文章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统计局公布的各个省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资料, 使用的收入概念是纯收入;另一个是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88年和1995年两次收入分配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的收入概念为可支配收入(赵人伟1992,1997)。二、中国农村区域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1 经济转型时期各个阶段的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的变化(参见表1)年份年村家庭人均实际纯收入农村省际间基尼系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80184.50.140.2481210.830.130.2482248.880.130.2383280.110.140.2584316.540.150.2685348.960.150.2686357.910.180.2987371.940.180.2988386.910.190.3089381.830.190.3090401.740.200.3191424.580.200.3192438.340.210.3193452.370.220.3294474.950.220.3395501.530.230.348195增长1.720.640.42(注:省际间的基尼系数是根据统计年鉴各卷中的8个省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计算的,没有进行人口加权,计算的结果表明了省际间的平均收入差异。农村总体基尼系数来自统计局工作人员的计算(唐平1997)。从总体上看,从1979年到1995年农村居民省际间的收入差异是不断扩大的,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 14提高到了0 23,增长了64 28%,同期农村居民总体基尼系数提高了42%,农村省际间的收入差异的扩大比农村总体的收入差异的扩大速度快。农村省际间收入差异对中国农村收入的总体差异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农村非农化是以区域性扩散为主要特征的。2 农村区域间与区域内收入差异的贡献本文作者利用经济所收入分配课题组调查的1988和1995年两年的数据 数据来源同注1和泰尔指数对省际间和省内的不平等进行分解,分析其区域内与区域间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比较两年不平等贡献的变动。泰尔指数的公式()如下:泰尔零阶指数0=(1/)(/) 总不平等指数=组内不平等+组间不平等0=0+(/) ()()在这里是第组的人口比例;0是第组零阶泰尔指数;是平均收入;是第个样本收入;是第组的平均收入。本文作者根据上述公式将总体不平等分解为组内和组间不平等,从表2可以看出:(1)总体不平等指数从1988年到1995年上升了48%,其中省内收入差异在两年中均占主导地位,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分别为1988年的78%和1995年的69%。(2)省际间收入不平等指数上升快于省内不平等指数的变动,省际间收入不平等增长了106%,而省内不平等指数仅增长了31%,省际间收入差距的贡献增大,从1988年贡献的22%上升到1995年贡献的31%,省际间的收入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21988和1995年农村收入省内、省间及总体泰尔指数变动1000I总体不平等省内不平等省际间不平等1988180.34139.8640.48不平等贡献10.780.221995267.34183.7583.58不平等贡献10.690.31不平等指数变动48%31%106%(注:表2是利用经济所收入分配课题组调查的1988和1995年两年的数据。见注1)三、中国区域性因素对收入的影响我们在这里以1995年的数据建立农村居民收入函数,分析中国区域因素对农村家庭收入差异的影响。收入函数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为农村家庭全部可支配收入,为各个区域亚变量,为家庭劳动力,为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为家庭生产性用地 模型变量的参数基本通过显著性检验(篇幅限制,模型结果省略),亚变量的参数意义为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变量与省略变量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从参数上能较好地看出仅仅由于区域性因素对收入决定的影响。地区性亚变量分类为:按省分类,按地理条件分类,按政府划分的地区性质分类,主要包括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区和贫困地区,按城市作用分类。我们对比三个模型可以看出:1省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透过工资收入函数可以看得更清楚,发达地区对非农收入的影响明显高于其在总收入上的作用,北京为甘肃的7 22倍,广东为4 19倍,江苏为3 15倍,浙江为2 39倍。可以看出,发达省份在非农业收入的影响远远高于其在农业收入上的影响,也高于他们对总体收入的影响。辽宁、河北、山东和山西的非农收入作用也比总收入作用高。与此不同的是除了上述省份外,吉林、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和陕西六个省亚变量的估计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另外的几个省份对非农收入的作用都低于对农业收入的作用,这些省份与甘肃的差距主要在农业,他们之间相互的差异也来自于农业。而发达的省份则完全不同,他们与甘肃的差异来自于非农业收入,他们之间的收入差异也主要来自于非农收入差异,而不是农业收入。2地理性因素的影响。从总体收入看,平原地区比山区收入高23%,丘陵比山区高9%。从农业收入看地理性因素的作用也非常显著,平原地区的农业收入比山区的农业收入高29%,丘陵地区比山区的农业收入高10%,都高于家庭总收入,可见地理性因素对农业收入的作用高于对家庭总收入的作用。相反,地理性因素对非农业收入的作用是不显著的,非农业收入与纯地理性因素并不直接相关。3经济性区域的影响老区比非老区的区域收入都明显的低。边区在三个模型中都是不显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可支配收入和农业收入函数中是不显著的,在工资收入函数中是显著的,模型中的符号是负值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收入较非少数民族地区收入低,特别是对非农业收入影响很大,可见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问题是非农收入。贫困地区对收入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三个模型都通过检验,符号均为负,贫困地区在总收入、农业与非农业收入上都低于非贫困地区,农业的差异为15%,而非农业的差异高达39%。大中城市郊区对收入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有趣的是其对农业收入的作用是负的,而在非农方面是正的,也高达16%,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村发展主要是靠非农活动,而不是农业。四、中国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按收入来源分解总体收入不平等的方法是依据公式:= ,式中为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第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第项收入的集中系数或称为拟基尼系数,意思是指它不是按自身的大小进行排序,而是按可支配收入排序后的顺序计算出的。通过对可支配收入的分解分析,可以得出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各个收入来源的贡献情况,各个收入来源的贡献=100 ( )/。此方法在约翰奈特、李实、赵人伟(1997)及阿齐兹卡恩(1997)提交的香山收入分配国际工作会议上的论文中得到运用,这里根据他们的方法进行政策和集中系数作用变动的模拟分析。本文作者对总体农村区域间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不平等的分解分析得出,非农收入是拉开省际间收入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农户收入非农化的结构变化主导着收入差距拉开。五、区域间收入差异中的乡镇工业“工资”和“就业机会”不平等本文作者认为是否有参与到工业化进程的机会实质上是农村劳动力中工业收入与农业收入差异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区域研究中,参与到工业部门的就业机会不平等表现得更为显著。发达地区主要是乡镇工业化发展的水平高,就业机会非常多,家庭从工业活动中获得的收入远远高于农业收入,而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水平发展迟缓,就业机会少,农户很难从工业化中获得工业收入,从而表现为工业性收入导致了地区差异。在中国直接运用上述模型进行经验分析,缺乏比较完备的数据,在这里只能就这一命题提供工资差异和就业差异的数据说明。作者对1995年的数据进行分类研究,(1)根据职业类型划分出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作为计算个人从乡镇企业中获得工资收入的组,并扣除没有固定收入者,从而计算出这些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从工作单位领取的固定收入(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的月平均额,以此分析区域间工人工资差异,根据表中省际间普通和技术工人月平均工资收入计算出省际基尼系数为0 14,可以看出仅仅就工业部门仅仅从乡镇企业的工作收入的省际差异看,其基尼系数0 14小于区域间家庭人均收入差异,说明如果各个区域的农户可以普遍就业于乡镇企业,获得乡镇企业普通或技术工人的固定收入的话,区域间的收入差异应该是缩小到工资收入差异的状况。可见现阶段真正拉开收入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在区域间工业化进程差异导致的就业机会的差异上。发达地区的农户家中的劳动力除了在农业上工作外,有很大的机会到乡镇企业或参加到非农产业中去工作,获得乡镇工业或非农产业的收入。而不发达地区,乡镇工业和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户中的劳动力很少机会能获得乡镇工业的收入或非农产业的收入,从而导致区域间收入差异的拉开。六、区域差异未来变化趋势分析中国1995年农村非农劳动力比重为28%,比1988年22%提高了6个百分点,农村工业劳动力就业比重1995年为8 82%,仅仅比1988年的8 52%提高了0 3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农村的非农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进程非常缓慢,因此就业差异主导区域收入差异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本文作者利用统计局的资料计算了中国农村区域乡镇企业工资差异和就业机会差异的状况,分析了变化的趋势。本文作者可以看到:(1)就业机会上的差异有所缩小,1988年省间的就业机会基尼系数为0 48,1995年为0 46,有所下降,与本文作者分析的趋势是相同的,即落后地区的农村非农化进程加快,而发达地区变化相对小;(2)工资间差异拉大,而且拉大的速度很快,1988年乡镇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省际间基尼系数为0 12,1995年上升至0 28,基尼系数扩大了1倍多,令人非常担忧,它会加速扩大区域间收入差异。七、结论和相关政策1 中国农村收入差距0 416已经达到了亚洲最高水平(,.1997),而这一收入差距来自区域内和区域间,其中区域间的收入差异对总的不平等贡献是在加大,已经从1988年的17%增加到1995年的32%,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快。2 区域间收入差距的加大最重要的贡献者是区域间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背后体现的是区域间农村非农化,特别是乡镇工业发展的差距,更体现为各个区域间农村非农化就业机会上的不均等,这种不均等远远超过了工资收入的差别。3 正是因为拉开区域间收入不平等的核心原因是农村区域间的农村的非农化,特别是工业化不均衡发展,因此解决区域不平等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农村的非农化,特别是乡镇工业,而一般意义上的短期缩小收入差异的方法是不适合的。只有当区域间工业化水平相当时,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较为平等后,而工资性收入又具有均等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时,区域差异的扩大才能收敛。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村现在的工业化中就出现了较大差异的工资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姻解除及财产分割赔偿详细协议范本
- 上市公司离职协议书范本及股权激励解除条款
- 科技公司员工保密与知识产权归属及竞业限制协议
- 专业物流公司运输经理聘用合同及服务质量承诺合同
- 试卷04【综合检测】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解析版)
- 青蛙买泥塘课件大纲
- 数学概率课件模板
- 消气防知识培训
- 黏土手工面包课件
- 老山羊请客课件
- 初中九年级英语课件宾语从句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 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关联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进展
- 拆除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 公司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115)-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 建筑给排水-外文文献翻译
- 高中物理答题卡模板
- 变电站值班员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