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词人——柳永.doc_第1页
市井词人——柳永.doc_第2页
市井词人——柳永.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井词人:柳永北宋史上,争议之最大者,毁誉之最烈者,莫过于柳永及其词作。“浅近俾俗”、“语言尘下”、“声态可憎”等词在那时彷佛都不约而同的汇集于柳永身上。苏轼、秦观、李清照等名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对其词作进行一番评论。李清照在词论就不免表达出对柳词的贬损“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那么,柳永词真的如此低俗吗?柳永词真的只是生存于市井之家吗?推崇备至者,誉其为北宋正宗,能与杜甫诗相提并论;贬损唾弃者,贬其靡靡之音泛滥于六七百年而使雅奏从此断绝。当我们重拾历史,拂去历史的尘埃,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会发现不一样的柳永一个宋词演进史的里程碑人物,一个能代表北宋勃勃兴起的市民文化巨人,一个能容雅与俗共赏的才子。一柳永性格决定其词作每个人都是多棱镜,都富有多重性格,既有光鲜美丽的一面,也有丑陋龌龊的一面,没有谁是单一的,完美的。当然,柳永也不例外。大多数人认为,柳永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就柳永的生平来看,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在汴京长大,在汉乐府、唐诗中耳濡目染,年轻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满腹的才华。当然,作为一名官宦子弟,自然以功名为重,这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难以置身之外的仕途之路。柳永在长寿乐(尤红殢雨)中表达了“定然魁甲登高第”的雄心,柳永又在鱼如水(其二)中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但他一面整日在瓦肆勾栏中依红偎翠、浅斟低作,一面渴望通过科举一跃成为帝王之师。这不仅仅出于内心的矛盾,更多的是与自身性格有极大关系。在其词作上也不无表现出这种双重的对照。两次进士落第,无不给他沉重打击,不过他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会自我安慰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当他好不轻易的考上进士,但是皇帝见其名,便说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这无疑宣判了他仕途的死刑。从此,改名柳三变。可见,大多文人骚客,抑郁不得志的时候,便是仕途多不顺时。没有了“浮名”,只好“浅斟低唱”。正是因为其间的不得志,不得名,不得恩宠,柳永才会流连于秦楼楚馆,以卖词为生,辗转回眸,便是多年已去。这时的他,尽管仕途失意,但这样,他才能有闲情于歌楼妓馆,熟悉社会底层和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他又经常应歌伎的约请作词,拿到茶坊酒馆、烟花巷陌演唱,因此他懂得如何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娱乐需求,同时对她们的不幸也更寄予同情,因此填制了大量的井俗词。这期间的词以艳词居多,所以烙得一个“腻柳”的标签,写进千古词史。这时的雨霖铃、蝶恋花等多处于此时。柳三变虽然感情生活放纵,但从来也没有真正放弃过一个士大夫对仕宦前途的憧憬。后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做得一个“芝麻官”。这是柳三变人生的转折,把他从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浪子形象,还原于一个传统士大夫的面貌。二柳永词的特点第一,创作男欢女爱,歌儿舞女等传统热门题材,采用平民百姓的视角,深入到市井青楼之中。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伶工乐妓的艰辛和心灵的痛楚种种凡俗人生不为人知的心曲,一一坦露在词中。柳永似乎成了市井百姓、歌儿舞女的词曲代言人。迷仙引就是一个例子。柳永词中泛滥的市井情调和世俗人情味,当时遭到了士大夫的白眼,当然和晏殊、温庭筠类似内容比起来就很不同:一含蓄一直白,一贵族一市井。第二,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姿多彩的市井风情是柳永词的独特题材。一寸金写成都,破阵子写汴京,木兰花慢写苏州,望海潮写杭州,这些词无不赞美繁华,渲染欢闹,甚至夸耀奢侈、显摆富贵,为世俗生活大唱赞歌。第三,柳永词“工于羁旅行役”。他往往晓风残月、山村水驿、溪石林川、黄昏夕阳中寄托自己萍踪漂泊的坎坷人生体验和两地相思的苦闷心情。雨霖铃、八声甘州是其代表作。柳永羁旅行役之词中的游子形象,与他在青楼楚馆里浅斟低唱的浪子形象互为补充,实者是一个能俗能雅、雅不避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的才子词人。三柳永对词作的贡献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他是一个专门写词作曲、独具原创力的才子,也是真正开启宋词新天地的重要作家。这不仅表现在对词的词调还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突破。首先,柳永精通音律,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是长调慢词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的文人词,一直以小令占绝对优势,柳永却以他对市民生活的深切感受,对音乐的谙熟及过人的才力,或把市井新声加工成慢曲,或把原来的小令敷衍为长调,精心创作长调慢词。可以说词至柳永,体式开始完备,大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其次,柳永为了使用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市民大众的欣赏趣味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艺术手法。柳词喜欢平铺直叙,叙述详尽,有头有尾,但这决不是说柳词缺乏曲折变化。写景状物,不用比兴借代,去备足无余;叙事抒情,不需烘托渲染,却淋漓尽致。构思缜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在章法结构上,柳词有今昔交错、空间转换的特点。所谓今昔交错,是往往先铺写眼前之景,然后转入对往昔情事的回忆,再回到现实,表达离别相思之情。如曲玉管一词,一、二叠均写景,第三叠“暗想当初”以下,是追忆之笔,“阻追游”以下,又直抒愁情。所谓空间转换,是在现实描绘中忽穿插以想象之笔,如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句,皆是真中见幻、实中运虚,属同一机杼。第三,柳永喜欢用极其生动的、浅近的日常用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怎”、“争”等,代词“我”、“你”等。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既使人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柳词的口语化的特色,对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则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尽管柳词的语言浅显平易、明白如话,描写又淋漓酣畅、铺展舒张,但它仍然保持着隽永的韵味,仍然具备深婉含蓄的风格。这是由于柳永还杰出地运用了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段。如定风波词下片:“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过。”柳永之后,秦观、周邦彦、黄庭坚、晁补之等人,也喜用曲中俚语,有人甚至以柳词为“金元曲子之先声”,可见其俗词影响之大。冠有市井词人、才子词人、风流才子等殊名,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一个融多种性格于一体,一个人们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