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徐志摩作品.doc_第1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徐志摩作品.doc_第2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徐志摩作品.doc_第3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徐志摩作品.doc_第4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徐志摩作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徐志摩的作品专 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 方 向: 现当代文学及方向 姓 名: 魏虹 指导教师: 肖云恩 2016年 3月 26日摘 要徐志摩,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他的诗歌华丽畅快却又清新脱俗;他的散文美轮美奂却又意境深远。他至情至性,能够不顾自己有妇之夫的身份去追求情窦初开的女生,又能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早已为人妇的陆小曼开启新的姻缘,他的林林总总让人猜不透,想不明白。而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无疑是他的英年早逝,让人唏嘘不已。那徐志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拥有怎么样的性格,他的性格是如何影响他的经历乃至人生的,尤其是他的人格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本文就是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关键词 徐志摩 经历 人格 作品 影响 ABSTRACTXu zhimo, famous poet, essayist in modern China.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especially the modern literature writer. His poems with luxuriant and pure and fresh and free from vulgarity; His prose beauty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far-reaching. He can to affection to the sex, regardless of their married the identity of the puppy love to pursue the girl, but also against the and has a fu lu xiaoman open new marriage, he Lin Lin always let people guessing, dont understand. And let a person feel the most profound is undoubtedly his untimely death, let a person. What is that xu zhimo a person? He has what character, his character is how to influence his experience and the life, especially his personality to the influence of his works produced?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se problems. Key waords Xu zhimo experience personality works impact目录一徐志摩的人生经历4(一)海宁其地4(二)出生豪门4(三)少年时代4(四)爱情经历5二文学史上对徐志摩的研究5(一)朱湘评徐君志摩的诗5(二)茅盾徐志摩论5(三)张露薇论诗人徐志摩6(四)穆木天徐志摩论6三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徐志摩的人格特征6(一)气质类型理论7(二)九型人格理论7(三)卡特尔16PF8四、徐志摩作品的心理学分析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前言1897年,在名人辈出的浙江海宁县里一个叫做硖石的商人之家里诞生了一位日后蜚声海内外的名人,然而他出名的原因并非继承祖业成为商人。而是走了一条家族史上从未走过的道路,成为一位著名作家,尤其擅长诗歌与散文,这个人就叫做徐志摩。一、徐志摩的人生经历(一)海宁其地 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他的故乡是一个叫做海宁的地方。浙江海宁位于浙江省北部,南濒钱塘江,西接杭州。因濒海之故,寓“海洪宁静”之意。海宁自古以来就是个名人辈出的圣地。仅在清末民初就诞生了王国维、李善兰、蒋百里、金庸等一大批学者与大师。而在硖石镇,一个出生世代经商的富豪之家的诗人却丝毫不逊色于上述几位,这个后来并未按照父亲意愿继承家业成为经融实业家,却走上了家族史上从未牵扯上关系的作家之路的天生英才除了让他声名远播的诗歌与散文之外,还有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的爱情经历和不幸罹难都让人唏嘘不已。说海宁的特产是名人并不为过,但究竟怎样的因素导致了地理范围并不是很大的海宁养育出这么多璀璨的明珠,当然不是风水好那么容易解释的。其一,海宁为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海宁人们衣食无忧;其二,海宁地狹人稠,虽然面积小,但人口并不少;其三,海宁历史悠久,拥有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研究氛围。(二)出生豪门 徐志摩出生在一个世代经商的世家大户。尤其父徐申如,“思想开明,目光远大” 1(p11),极其善于经营。“1897徐志摩出生在硖石镇上这个首屈一指的富商家庭里。作为父母的独生子,他从小备受家人的宠爱,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长大。经商出身、精明强干的徐申如,对生性活泼、天资聪颖的儿子给予了很高的希望,一心想将他培养成金融和实业方面的人才,将来好出人头地、继承父业、光宗耀祖。” 2(p12)不满四周岁徐志摩就被送进了家塾,开始接受枯燥的中国传统教育,但这岂能遏制志摩好奇心的滋长。虽然形式与内容都极为枯燥,但徐志摩却在这样的训练之下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 就这样徐志摩在父亲的期盼与祖母和母亲的挚爱之下一步一步顺利成长,他活泼好动,善良天真。十一岁时他进入了硖石镇上刚开办的新智学堂,在那里初步接受了近代西方教育,天资聪慧并且博闻强识再加上之前在旧式学堂积淀的国学基础使得徐志摩在这个学堂里如鱼得水,深得老师的赏识与赞叹。(三)少年时代1910年,13岁的徐志摩与其表兄沈叔薇一起前往省城杭州,踏进了当时在浙江声望极高的府中学堂,成为了那里的一员。而他们的同班有一位日后成为著名作家的同学叫做郁达夫。据郁达夫回忆,徐志摩喜欢嬉闹,学习也不用功,然而成绩却特别好。伴随着渐长的年纪,徐志摩所关注的事物也不再是身边的花草树木,莺歌燕语,而是将目光投到了当时风云变幻的思想潮流与时局政况。而当时诸多在思想界执牛耳者中有一人最能吸引徐志摩,那就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当然当时的他恐怕不会预想到日后他果真成为了梁启超的学生并与之发生了那么多的联系。府中学堂因局势动荡停办了一段时间后,更名杭州一中,徐志摩在复课后继续在该校读书。徐志摩爱好文学艺术,但在理工科方面也并不逊色,是难得一见的全才。18岁时,徐志摩以优异的成绩从杭州一中毕业,并顺利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四)爱情经历徐志摩在爱情方面的所作所为一直饱受争议。这其中牵扯到三位出身名门的女子:张幼仪、林徽因与陆小曼。就在徐志摩中学毕业后的那个秋天,家里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新娘是与徐家门当户对的张家千金大小姐,当时社会的知名人士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然后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徐志摩并不满意家庭操纵他的婚姻,即便如此,由于父母极力坚持,他最终做出了妥协。虽然父母包办婚姻并不能成为徐志摩日后拒绝婚姻的羁绊,勇敢追求林徽因甚至于与陆小曼这样的有夫之妇喜结连理的借口,但取非所愿,不能不受任何拘束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婚姻,仍然让人为徐志摩感到叹息。而林徽因则是徐志摩在英国读书期间所结识的,当时的林徽因只有十六岁的林徽因却已是亭亭玉立,并且才华初露。徐志摩并不掩饰对林徽因的喜爱,这让林徽因之父林长民深感不安,索性带着女儿不辞而别。徐志摩为此深受相思之煎熬。不能比翼双飞却并不妨碍徐志摩日后与林徽因成为莫逆之交。再说陆小曼,在林徽因与梁思成前往美国读书后,徐志摩内心苦闷了很久。终于陆小曼的出现让他重新看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虽然陆小曼当时早已为人妇,但向来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徐志摩岂会在乎这些,加之陆小曼对丈夫王赓的古板持重同样不满。两人自相知而相恋似乎就顺理成章了。然后充满着罗曼蒂克情怀的徐志摩没有预料到这场冲破重重阻挠才得以完成的婚恋并没有期盼的那么浪漫。婚后的陆小曼更加纵情于交际舞场,徐志摩对此只能听之任之,为了防止债台高筑,徐志摩不得不身兼数职,哪怕如此,仍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当重压取代轻松的生活,徐志摩那颗浪漫之心也遭受着严峻的考验。终日奔波于北平与上海的徐志摩终于在前往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途中不幸辞世。二、文学史上对徐志摩的研究 虽然徐志摩从开始创作到不幸罹难仅有大约十年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包括散文和诗歌都备受关注。有带着批判眼光批评他的作品消极颓废的,也有因为对他做人推崇而对其大加赞扬的,当然更多的评论者都能秉公持正地去评价他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下列几位文学评论家的评价。(一)、 朱湘评徐君志摩的诗朱湘,著名诗人,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清华四子”之一。他将徐志摩的诗分成五类,分别是情诗、哲理诗、平民风格的诗、散文诗和杂诗五类。在他看来,徐志摩的哲理诗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哲学是理智的,而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更富情感性,所以这两者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对其散文诗非常赞赏,唯一的缺点在于为了谋求骈俪对仗而堆砌辞藻。平民风格的诗,在朱湘看来算是做了有意思的尝试。最令朱湘折服的无疑是徐志摩的情诗,活泼、清秀、细腻、和婉,引人入胜。朱湘没有评出徐志摩所写诗歌在内容上的不足,但在形式上还是毫不犹豫的指出徐诗在用字不当以及欧化生硬等问题。(二)、茅盾徐志摩论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桐乡与海宁现如今同属嘉兴。虽然可以谓之为老乡,但茅盾对徐志摩的批判毫不留情。在茅盾眼中徐志摩的诗歌充满着消极颓废的内容,并且在他看来,自身思想的颓废是徐诗消极色彩浓重的本因。正如矛盾所说,徐志摩的诗确实有不少之处显露出颓废消极的,但正是他消极思想所牵引出来的确实是美妙的语言,美未必是欢乐的,悲情美往往更能触动灵魂的最深处。(三)、张露薇论诗人徐志摩张露薇表达了对徐志摩的理解与同情,认为是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导致了徐志摩的消极悲观情绪,才有了他作品中显露出来的颓废。徐志摩面对如此现实,只能逃避。诚然徐志摩生活的时代并不美好,但实际上他个人现实的遭遇与他的浪漫主义情结相背离才是他消极颓废的主因。与其说是他的消极悲观造就了萎靡颓废的作品,倒不如说是诗人是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迷茫寄予作品之中,以此来削减自己心灵上的痛楚。(四)、穆木天徐志摩论 穆木天对徐志摩的评价既没有受私人感情的影响,也没有受社会阶级的干扰,而是更多地从学术上对徐诗进行评价,因此更富有科学性。对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也更加强调其积极意义。并将徐志摩的诗分为三个阶段,且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像胡适等人作为徐志摩挚友对其的评价,因为此类评价多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而不予陈述。总之,过往对徐志摩及其作品的评价无非是简单地从形式或者内容上分析,缺乏深入徐志摩内心的心理学研究,这一方面是由于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就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心理学在诞生之后围绕着是否应当成为一门应用学科还产生了极大的争议。当然,我国的心理学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则更使得心理研究法的发展迟滞。三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徐志摩的人格特征 这里所说的人格是心理学概念,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其涵义基本等同于个性。关于人格,几千年来,哲学家、宗教思想家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和理论,并为彼此观点的不同争论不休,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大多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依据,而这些观点又带有与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有关的色彩。直到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出现才标志着对人格进行系统研究的开端。1879年,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心理学创立之初就出现了关于心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的争论。冯特认为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结合才是心理学的任务,反对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反对对心理学元素的研究,而注重对心理意义与心理学应用的研究。这两种截然对立的研究取向日后分别衍生出了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但心理学真正走进平民百姓的心中,成为社会思潮则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号称心理学史上的三大思潮。华生、弗洛伊德和马斯洛分别是这三大思潮的领军人物。先说第一思潮行为主义,在华生看来,心理学研究必须使用客观法,具体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言语报告法即通过被试的言语报告来对他进行研究。徐志摩的文学作品本质上也是一种言语报告,所以可以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来对徐志摩进行细致研究,并且可以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又一大思潮。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本能、潜意识的作用。将人格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三部分。此流派的代表人物除了弗洛伊德还有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以及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卡尔荣格主赖临床观察来构建人类行为模式。后来的人格理论家往往更多地利用经验研究了解人的行为。在人格理论史上最具影响力有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雷蒙德卡特尔为首的特质理论和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理论。本文将着重运用气质类型理论、九型人格理论以及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对徐志摩进行人格分析。(一)、气质类型理论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人体内有四中体液。后来罗马医生盖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质学说,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经典气质类型理论,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多血质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黏液质心理特点是: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抑郁质心理特点是: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从气质类型上讲,徐志摩是典型的多血质。徐志摩活泼好动 ,在郁达夫的回忆录里就有着对徐志摩活泼的描述。他善于交际,能够跟不同年龄段的人自如的交流与沟通,尤其是可以与比自己大很多岁的父辈人成为忘年交。他思维敏捷,徐志摩反应很快,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敏捷的思维。容易接受新事物,徐志摩无论是在接受传统教育的旧式私塾里,还是在接受新式教育的西式学堂里,他总能对各种各式各样的学科产生兴趣。情感丰富多变,徐志摩也是肉体凡胎,他有他的爱恨情仇,而且非常丰富,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综上所述,徐志摩为典型的多血质。(二)、九型人格理论顾名思义,即将人的人格类型划分为九种。分别是:第一型完美主义型、第二型助人型、第三型实干型、第四型浪漫型、第五型探索型、第六型怀疑型、第七型享乐型、第八型领导型、第九型和平缔造者。同样,没有人只是其中一种,大多数人都是混合型的,但必有其中一种是最主要类型。九型人格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每一种类型都按照心理健康程度分九个层级。一至三层级为健康状态,四至六层级为一般状态,七至九层级为不健康状态。徐志摩是第四型浪漫主义者。第四型人格名为浪漫者,又称为艺术型、自我型、凭感觉者。健康的第四型是自我反省的、自觉的,不断“寻找自我”,和感觉与内在冲力有密切连系。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很敏感、直觉;有同情心的、机智的、谨慎的、以及尊重别人的。他们会自我表现,很有个性,个人主义。享受孤独,从容地让无意识的内在冲力上升到意识层面。他们会自我表露,容易感动、但情感很坚强。最佳状况:具有深奥的创造力,可以表达个人与众人的感受,可能以充满灵感的艺术作品来表现。在个人的层面上,他们具有革新与自我再生的能力,拥有自我创造、救赎的特质,能够自身经验转化成有价值的东西。在这我将徐志摩判定为第四型浪漫主义者并非简单地只看徐志摩的诗歌与散文等作品极富浪漫主义气息,而同时考评了他为人处世的风格,那才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首先,徐志摩是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者,他行事随心所欲,不喜欢受到拘束。读私塾期间,他屡屡问老师课本上没有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美国读书期间又因为对英国文化的推崇尤其是对著名哲学家罗素先生的追求而放弃读博士而远赴英伦,哪怕他心里清楚这样做会招致父亲的极大不满。至于后来他竟然不顾自己有妇之夫的身份去追求林徽因则更是他人眼中的为所欲为,再到后来他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与陆小曼结婚这种离经叛道之事已经打破了世俗忍受的底线,但他却毫不顾忌,这都深刻表现了他这位极端个人主义者作为一个浪漫型所应表现出来的行为。其次,他的唯美主义,徐志摩是一位诗人,散文家。并未获得美学家的称号却并不能掩盖抹杀他在日常生活中与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思想,充斥着唯美主义的踪影。第三,徐志摩的确是一位浪漫主义者。他不满父母安排的婚姻,因为他从张幼仪这位大家闺秀身上并未看到他所希冀的浪漫。而当他遇见林徽因后,他的罗曼蒂克情怀终于有所归属,于是他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源源不断地如汩汩清泉般涌出。我们也就能理解当他与陆小曼结婚后,现实击碎浪漫让他所承受的迷茫与痛苦。(三)、卡特尔16PF雷蒙德卡特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16种人格因素。即“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3(p74)具体来说: 在卡特尔的这16种人格特质方面,徐志摩表现出来的比一般人更加突出明显甚至于极端,具体来看:因素A乐群性:徐志摩高分,他外向、热情、乐群。内外向理论源自于精神分析学派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内外倾理论,也就是人的思想活动更多的指向内部还是外部。徐志摩无意识后者,除此之外他为人热情,宜人乐群。因素B聪慧性:徐志摩高分,聪慧,富有学识。徐志摩自由聪慧这无需赘言,他学贯中西,并且对外界事物充满兴趣,博闻强识。因素C稳定性:徐志摩低分情绪激动不稳定。多血质的徐志摩情感丰富但并不稳定。因素E恃强性:低分谦虚顺从。徐志摩为人谦虚,不事张扬。因素F兴奋性:高分轻松兴奋、逍遥放纵。徐志摩为人处世潇洒放松,不受羁绊,他人如其诗,富于梦幻。因素G有恒性:高分有恒负责、重良心。看似徐志摩对爱情并不负责,实际上并非如此,徐志摩一直在追求自己所忠于的本心,那才是他毕生之所求。因素H敢为性:高分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私塾里那个敢于问老师与课本无关问题的徐志摩,尚未打听清楚罗素近况就敢亲赴英伦找寻的徐志摩,让我们看到绝对是一个敢作敢为,无所顾忌的勇敢者。因素I敏感性:高分细心、敏感、好感情用事。徐志摩的细心在他细致的作品内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因素L怀疑性:低分真诚、合作、宽容、信赖随和。徐志摩待人诚恳,心思宽厚,为人随和亲近,极易交往。因素M幻想性:高分富于想像、狂放不羁。徐志摩的想象力自幼便开始表现出来,他的诗歌与散文用词不拘一格,清新脱俗,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因素N世故性:低分坦诚、直率、天真。徐志摩为人直率,他的为人处世让人看不到些许世故。因素O忧虑性:低分安详沉着、有自信心。徐志摩对自己很有信心,自信乐观。因素Q1实验性:高分自由开放、批评激进。徐志摩本来就是个随性而为的人,加之接受西方教育并赴欧美游历,因此他的思想自由民主。因素Q2独立性:高分自主、当机立断。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徐志摩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易受他人的暗示与干扰。因素Q3自律性:低分不能自制、不守纪律、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欲。徐志摩自制力并不强,他为人处世没有固定的章法,不喜欢因循守旧,总是自出心裁。因素Q4紧张性:低分心平气和、镇静自若、知足常乐。徐志摩潇洒放松,不易紧张。四、徐志摩作品的心理学分析徐志摩的作品从数量上说虽然并不是很多,但是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篇章都进行心理学分析。诗歌就以再别康桥为例。这首诗写于1928年11月,徐志摩曾经在康桥生活过大约两年,此次他故地重游,心生感慨,藉此写下这一不朽篇章。本文共分七节,第一节诗人写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展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不舍之情。这情不是变幻易逝的情绪,而是长久以来积淀的情感。情感虽然没有情绪那么热烈,却比情绪更加弥久。这一节为整篇诗规定了离别的主题,奠定了离别时哀愁的基调。徐志摩浪漫主义的气质让他在写离别之愁时都充满着浪漫的气息。第二节,将河畔之柳比作新娘,新娘无疑是美好的代名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金柳的美好,而为何是“金”柳?因为是在夕阳之下,所映出的柳当然为金色。这样写可以使美妙的景色跃然纸上,这都得益于徐志摩善于领略自然中的美好。正是他对美的深刻感悟才有了如此细致的观察,诗歌的画面美才得以栩栩如生地展露无疑。金柳的艳影本来是在波光之中,诗人却在心里形成了相应的投射。这也表现出了徐志摩的性格,内心都是外在的体现。第三节,仍然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荇在水中逍遥自在,然后就写自己也甘愿做水草。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生活的向往。这一直是诗人竭力倾心去追求的。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徐志摩最显著的特点无外乎有这几个:一是对美的感悟能力超群,富于艺术性;二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对自由的注重与追求远远超过常人。第四节,天上虹无疑是非常美好的景象,能把凡间之物比作天上的“虹”足可以看出在诗人眼中,人间即是天堂,还是展现出了诗人发现美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五节,距离上次离开康桥已经五六年,这么长的时间让诗人无法轻易捕捉到过去,而需要去“慢溯”。诗人所寻之“梦”就是曾经在康桥的美好回忆。只可惜已经失去的时光不会再回来。诗人只能在诗中弥补过去的缺憾,故地重游最易触景生情,徐志摩的作品很多都源于这些触动魂灵的情境。第六节,无声的离别才是最让人感受深刻的。尤其这里用到了箫这一本来就代表离别的乐器,深刻的展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之情,至于诗人对康桥如此倾心的原因何在,这恐怕就要归结于他的人格特征了,第四型浪漫型的人特别容易形成所谓的情节,徐志摩就有非常浓厚的康桥情节,所以他对康桥的念念不忘就有情可原了。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p134)与文首呼应,又一次渲染了离别的不舍与悲伤。散文书信方面我们以致林徽因为例。这篇书信写于1937年7月7日。第一段表达了对林徽因一家的出行的担忧,毕竟天气不好。外表活泼开朗的徐志摩其实感情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