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中诊》中医针推专业课程标准(李敏).doc_第1页
《中基中诊》中医针推专业课程标准(李敏).doc_第2页
《中基中诊》中医针推专业课程标准(李敏).doc_第3页
《中基中诊》中医针推专业课程标准(李敏).doc_第4页
《中基中诊》中医针推专业课程标准(李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基中诊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针推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必修学 时:96学时开课学期: 第1学期一、课程性质 中基中诊学包含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是研究*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是掌握针灸推拿专业课的基础和桥梁课,对临床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国家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学生就业考试必考课目。其主要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阐述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病因、诊法、辨证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急救护理技能和危重症病人的监护技能,使学生具有对急危重病人应急处理及配合抢救护理的能力,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急诊病人进行急救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增进健康。达到国家卫生部执业护士上岗证考核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对应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临床护理的工作岗位。本课程的前置课程有: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结构与机能、药物应用、病原生物等),通用护理课程(基础护理、健康评估、护理人文等)。同步课程为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童护理、老人护理、精神科护理等。后续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中医基础理论是本课程为中医药类专业的是研究属于中医针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中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中医各科打好基础。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定位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人才”。二、课程设计思路1调研职业能力,设置课程,分析岗位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 以行业调查和护理专家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基础,整合和归纳护理职业能力,设置了急救护理这门课程。课程组老师深入株洲市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进行岗位调研,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急危重症病人救治过程,分析急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国内外急救护理发展趋势,选取急救护理岗位最常见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院外急救:紧急呼救、现场评估、现场救护(心肺复苏、除颤、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分流和转运;急诊科救治:接诊与分诊、常用急救技术(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囊及人工呼吸机的使用和护理、洗胃、输液泵与注射泵的使用等);重症监护:ICU病房的设置,ICU监护;综合急救护理:休克、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溺水、触电、中毒病人的救护。2基于工作过程,确定学习情境,序化课程内容,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 基于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与急救中心、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共同研讨,确定急救护理以服务场所(业务环节的地点先后:现场、急诊科、ICU)为逻辑主线,设置四大教学情景:院前急救(意外伤害的现场处理)、院内急诊救护(危重病人的急诊救护)、ICU监护(危重病人的监测护理) 和综合急救护理;以病例为载体,以学生成长规律将现实工作任务转化为14个学习性工作任务。3以任务为引领,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以真实病例或真实救护情境再现引出任务,学生针对病例或情境,按照救护工作程序进行评估判断紧急处理评价,老师给予引导、纠正和适当讲解与示范,将知识和技能学习融合于完成救护任务的过程中,在完成任务中培养职业态度、提高职业能力。4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急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以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和“如何做”为出发点,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理论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病案分析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利用校内急救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和校外急救护理实训中心进行实践教学。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还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制作课件和影像资料,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5开发实训项目,创新实训教学路径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目标,开发融理论和实际于一体的实训教学项目,创新由简单到复杂的实训教学路径,其中包括实训教学目标、实训内容、实训学时、实训场地、实训教学流程、考核内容和标准。所有的技能实训均遵循循序渐进的实训流程。 6突出“三个结合”,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评价与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三、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中医四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以及掌握辩证、辩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逐步训练学生辩证、诊法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熟悉中医药学的发展史概况、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及疾病的认识、中医养生与治疗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技能,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养成系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建立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理念,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具有急救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对急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核。【知识学习目标】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基本内容;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重点掌握四诊和辨证的基本概念、方法、临床表现及意义。 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理联系;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在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熟悉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病名诊断的方法。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中医学的养生和康复原则;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范围及相关现代研究。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及原则、现场评估、急救护理及转运;急诊护理工作程序;ICU概念、体温监护的方法及内容;临床常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急救护理。熟悉急诊护理工作范围及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及紧急呼救;急诊科的设置、任务制度;ICU设置与管理,心血管、呼吸功能监测方法及内容。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设置与组织管理;院外急救的特点及急救指挥系统;ICU脑、肾功能监测的方法及内容;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发病机制。【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学说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2.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3.初步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辨证论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地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5.具有熟练运用四诊知识和方法、技术接诊病人的能力;1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能对伤员进行验伤分类、分流和转运,能熟练的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心脏电除颤,能就地取材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能对电击、溺水、中毒病人进行现场急救。2能在急诊科对病人进行接诊和分诊,能进行气管插管,会使用呼吸囊、呼吸机、自动洗胃机、输液泵和注射泵。3能正确接收ICU病人,进行体温、循环、呼吸、脑、肾功能监测。4具备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并献身于中医事业。2.初步掌握辩证思维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中医学理论。3.具有严谨的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4.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有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处事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开朗乐观、善于沟通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一)理论部分序号模块学习任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建议学时1院外急救紧急呼救1熟悉呼救网络系统的运作2了解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设置与组织管理遇有危急伤病员时能立即正确呼救,快速启动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宣传紧急呼救技巧4现场评估1掌握现场评估的方法2熟悉检伤分类的重要意义,检伤分类标准与要求具备危急伤病情况的现场评估能力能快速识别危重伤病情况,能进行院外伤病员的病情分类现场救护(心肺复苏、除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1掌握现场急救护理措施,心脏骤停的原因及表现; CPCR的三个阶段主要任务及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及步骤。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熟悉电除颤的定义、适应证,止血、包扎、固定的注意事项1能正确判断心脏骤停;能正确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2能对创伤病人进行基本的止血、包扎、固定操作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1掌握转运途中的监测与护理要点,各类伤员转运方式2熟悉不同转运工具的特点能安全转运病人,进行途中监护及抢救2急诊科救护接诊与分诊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程序、分诊评估的内容及方法2熟悉急诊科的主要制度、任务3了解急诊科设置及特点能为急诊病人进行预检分诊2常用急救技术(气管插管、呼吸囊、呼吸机、洗胃、注射泵、输液泵)了解气管内插管、呼吸囊、呼吸机、洗胃术、注射泵、输液泵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能进行气管插管,会使用呼吸囊、呼吸机、自动洗胃机、输液泵和注射泵13重症监护ICU设置与管理1掌握 ICU 的概念含义2熟悉 ICU 的设置与管理能熟练地进行 ICU病房的管理1重症监护技术1掌握体温监测的方法和内容2熟悉心血管、呼吸功能常用的监测方法和内容3熟悉各种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4了解脑、肾功能监测的方法和内容1能正确进行体温、心电、心率、血压监测2能进行呼吸功能、中枢神经功能的临床观察3能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协助中心静脉置管4能及时发现中心静脉压、动脉压、潮气量、肺活量、颅内压及主要酸碱监测指标的变化14综合急救护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急救护理2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情判断、诊断和预后3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能对MODS征先兆病人正确评估;能配合医生对MODS病人进行预防及实施救护1.5休克1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病情的判断、抢救原则与急救护理2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了解休克的病因通过病情评估及时发现休克,能对休克病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能对休克病人进行针对性和连续性的病情观察1.5昏迷1掌握昏迷的病情判断与急救护理2熟悉昏迷的病因3了解昏迷的发病机制能正确评估病人昏迷程度;能根据昏迷抢救流程配合与实施救护1.5触电1掌握触电概念、病情判断与急救护理2熟悉触电的发病机制3了解触电的病因能对触电病人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0.5溺水1掌握淹溺的致死原因及救护要点2熟悉海水淹溺与淡水淹溺的主要区别能对淹溺病人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0.5中毒1掌握急性中毒的概念、病情判断、急救原则与急救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急救措施2熟悉有机磷中毒机制3了解有机磷杀虫剂药中毒的分类能对中毒病人正确评估,及时判断中毒原因;能使中毒病人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并能配合医生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实施救护1.55机动2(二)实验、实训部分序号项目名称实验(实训)目标建议学时1呼吸道异物梗阻急救技术学会呼吸道异物梗阻急救技术0.52呼吸支持技术1能正确实施气管插管术2学会呼吸机的正确使用23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学会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0.54输液泵使用技术1能正确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2学会输液泵故障的处理15电动洗胃机洗胃术1能熟练使用全自动洗胃机进行洗胃模拟操作2学会全自动洗胃机的消毒和保养方法16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术1能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实施心电监护2学会监护观察17心搏骤停急救技术1学会心肺复苏术程序2学会心脏电除颤术3能二人配合综合运用心肺复苏术、心脏电除颤术、面罩加压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急救复苏技术38止血包扎固定技术1学会止血包扎固定技术2能顺利通过止血包扎固定技术的技能考核29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1正确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静脉注射给药2学会微量注射泵常见故障的处理110操作考核2(三)见习部分序号项目名称见习目标建议学时1综合急救护理见习1能正确评估MODS、休克、昏迷、触电、溺水、中毒等患者2能配合医生对MODS患者进行预防及实施救护3能对休克、昏迷、触电、溺水、中毒等患者实施救护及病情观察4五、实施建议(一)教材及教辅资料选用与编写1使用教材 教材可选用 主编,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以及由 主编,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孙永显.急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参考资料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刘均娥, 敖薪.急诊护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李映兰.急救护理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 张松峰.急救护理.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8(二)教学方法一般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以问题引导法和案例导向法为主,而技能的操作训练以小组作业和角色扮演以及传统的演示示教为主,综合的技能训练则以情景剧教学和实境化教学为主。1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能力) 在一个案例或事件呈现后,首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是解决事件的关键,也直接和教学内容的主题相联系。 2CBS教学法(以病例为中心,贴近临床,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临床真实病例用于教学。 3实境教学法(创设工作环境,角色扮演,培养综合能力) 利用学校“仿真医院这一教学平台,除了硬件设施设备和医院一样,还营造医院的工作环境,学生分组扮演“病人”、“家属”和“护士”,“护士在医院上班过程中会碰到各种“急危情况,然后对这种“急危”情况进行处理。教学过程模拟医院工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缩短了与临床之间的距离。如在上I CU的监护时,利用仿真医院的I CU病房和学生的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各种监护仪进行实体的心电监护、体温和呼吸、皮肤氧饱和度等的监测,并穿插一些“护士和“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细节,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4情境剧教学法(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性,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在完成每个教学项目的单向学习后,让学生设计各种情境剧,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结合学校的急救复苏模型,举行一次模拟急救情境的急救演习,学生是情境剧中的主角,通过情境剧一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急救技能,二可以训练学生的沟通合作协调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5自学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学习能力) 急救护理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有一些前沿的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总结发言或撰写文章,最后教师评价、总结。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6临床见习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急救护理工作过程,理论联系实际。7临床实习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真实的训练,使课堂知识和临床真实护理工作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教师要求1承担急救护理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双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