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第五章2.ppt_第1页
环境工程原理第五章2.ppt_第2页
环境工程原理第五章2.ppt_第3页
环境工程原理第五章2.ppt_第4页
环境工程原理第五章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吸收过程的速率 分子扩散 因浓度差 由分子热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传递至低处的现象 静止或层流 湍流扩散 因流动或搅拌 由质点的宏观随机运动 湍流 使组分从浓度高处传递至低处的现象 吸收过程 1 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 气相内传递 2 A在相界面上溶解 溶解过程 3 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 液相内传递 单相内传递 称对流传质 方式 分子扩散 湍流扩散 一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分子扩散现象 菲克定律 温度 总压一定 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一点处的扩散速率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扩散速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 扩散通量 面积扩散的物质量 J表示 kmol m2 s 实际过程多为在流动情况即稳态条件下进行 非稳态分子扩散 JA 组分A扩散速率 扩散速率 kmol m2 s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 kmol m3 m DAB 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 m2 s 负号 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扩散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理想气体 5 12 分子扩散两种形式 等摩尔逆向扩散 单向扩散 二 等摩尔逆向扩散 PA1 PA2 PB1 PB21 2截面上 PA1 PA2 PB1 PB2保持不变 称为稳定状态下的分子扩散 等摩尔逆向扩散 任一截面处两个组分的扩散速率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又总压一定 P PA1 PB1 PB2 PA2 Z Z1 Z2 JA JB DAB DBA D AB 等摩尔逆向扩散传质速率方程 传质速率定义 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 记作N kmol m2 s 气相 NA 5 16 积分 液相 NA 5 16 讨论 2 组分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成直线关系 1 3 等摩尔逆向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中 即易挥发组分A与难挥发组分B的摩尔汽化热相等时 冷凝1mol组分B所放出的热正好汽化1mol组分A 三 组分A通过 静止 组分B的扩散 A溶B不溶 NMcA c 1 整体移动 因溶质 扩散到界面溶解于溶剂中 造成界面总压与主体总压的微小压差 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的移动 1 因分子本身扩散所引起的宏观流动 2 A B在总体移动中方向相同 传递速率正比于摩尔分率 整体移动的特点 整体移动传递速率 2 B不溶 界面处B分压增大 产生反向扩散 JB NBM 表观上 静止 A的传递速率为分子扩散与整体移动两者之和 B为静止 传递速率为0 又 分子扩散 JA JB NM cB c 传质速率方程 微分式 在气相扩散 积分式 5 17 5 17 组分B分压力的对数平均值 积分式 同理液相也可表为 讨论 1 p pBm 1 NA JA 若cA很小 p pBm 1 整体移动可忽略不计 2 漂流因数 移动因子 无因次 影响漂流因数的因素 浓度高 漂流因数大 整体流动的影响大 低浓度时 漂流因数近似等于1 整体流动的影响小 漂流因数意义 其大小反映了整体移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 其值为整体移动使传质速率较单纯分子扩散增大的倍数 四 分子扩散系数气体 0 1 1 0cm2 s 液体 1 10 5 5 10 5cm2 s 扩散系数的意义 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速率 反映某组分在一定介质中的扩散能力 是物质特性常数之一 D m2 s D的影响因素 A B T P 浓度 D的来源 查手册 半经验公式 测定一般有 例5 4 有一直立的玻璃管 底端封死 内充丙酮 液面距上端管口11mm 上端有一股空气快速通过 5小时后 管内液面降到距管口20 5mm 管内液体温度保持293K 大气压为100kPa 此条件下 丙酮的饱和蒸气压为24kPa 求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z 快速流动的空气 丙酮 pA1 pA pA2 0 pB1 p pA pB2 p PA2pA1 测定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恒温槽 单位面积液面汽化的速率用液面高度变化的速率来表示 解 5 19 五 单相内的对流传质静止流体或层流 分子扩散湍流流体 湍流扩散 涡流扩散 流体作湍流运动时 若流体内部存在浓度梯度 流体质点便会靠质点的无规则运动 相互碰撞和混合 组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传递 这种现象称为湍流扩散 注意 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不同 不是物性常数 其值与流体流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有关 总扩散通量 对流传质 湍流流体与某一界面之间的传质 包含了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一 单相内对流传质的有效膜模型 1 单相内对流传质过程 液体吸收气体为例 pAG pAi cAi cAL 气相 液相 G G E 湿壁塔 液体由上而下沿壁流动 与由下而上的气体逆流而行 相互接触而传质的设备 上图的一半 2 有效膜模型 单相对流传质的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一层虚拟的膜层 厚度为 G 内 膜层内的传质形式仅为分子扩散 有效膜厚 G由层流内层浓度梯度线延长线与流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E 则厚度 G为E到相界面的垂直距离 厚度为 G的膜层称为有效层流膜或虚拟膜 该处理方法为有效膜模型 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传质分系数 kmol m2 s kPa 气膜传质系数 传质系数 吸收的推动力 5 20 5 21 二 气相传质速率方程 三 液相传质速率方程 以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传质分系数 kmol m2 s kmol m3 液膜传质系数 传质系数 液膜传质的推动力 5 22 5 24 5 23 同理 作业 253页 5 11题 谢谢 六 两相间传质的双膜理论 要点 1 相界面两侧分别有呈层流流动的稳定膜层 有效膜层 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连续通过两个膜层 2 在相界面上 气液两相成平衡 符合亨利定律 3 而气相及液相内呈湍流 即主体内无浓度梯度 1 气相传质速率方程 NA 传质速率 kmol m2 s pA pi 溶质在气相主体处的分压 界面处的分压kG 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 kmol m2 s Pa y yi 溶质在气相主体处的量分数 界面处的量分数ky 以量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 kmol m2 s Y Yi 溶质在气相主体处的摩尔比 界面处的摩尔比kY 以摩尔比差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 kmol m2 s 5 25 5 26 5 27 根据有效膜理论 问题 界面上的pi yi Yi ci xi Xi以及各种kG ky kY kL kx kX如何得到或测得 5 28 5 29 5 30 操作点 O I 界面 cA kmol m3 cA pA kPa 0 3 气 液两相界面的浓度 由O点出发 作斜率为的直线 与平衡线交点即为I 界面点 从图上读取界面分压和浓度 但kG kL仍未知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速率方程不含界面处溶质的组成 由 5 25 与 5 28 七 总传质速率方程式实际上 pi ci kG kL难以测定 一 总传质速率方程式 对气相对液相 与液相主体浓度cA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 kPa 与气相主体分压pA平衡的液相平衡浓度 kmol m3 以气相推动力 pA pA 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 称气相总传质系数 或气相传质总系数 kmol m2skPa 以液相推动力 cA cA 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 称液相总传质系数 或液相传质总系数 m s 变通处理 总传质系数与气膜 液膜传质系数的关系 平衡时 关系满足亨利定律 且有 由图 OI斜率 又 KG kmol m2skPa KL kmol m2skmolm 3 1 以 Y Y 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思路 变通 亨利定律亨利定律 气相 液相 总传质速率 5 34 5 35 相间传质总阻力 气膜阻力 液膜阻力 KY单位 kmol m s 2 以 X X 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思路 变通 亨利定律亨利定律 气相 液相 总传质速率 5 38 5 39 相间传质总阻力 气膜阻力 液膜阻力 5 40 比较5 35和5 39有 KX单位 kmol m2 s 二 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 对5 35 5 39的近似 1 气膜控制 H很大 m很小 KG kG KY kY溶解度很大的情况 1 ci cA pA pi pA pA 2 平衡线斜率很小 3 加大气相湍流程度可提高KY 2 液膜控制 H很小 m很大 KL kL KX kX溶解度很小的情况 1 pi pA ci cA cA cA 2 平衡线斜率很大 3 加大液相湍流程度可提高KX pA pi pA cA ci cA 3 对中等溶解度的溶质 传质总阻力中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均不能忽略 要提高总传质系数 必须同时增大气相和液相的湍动程度 4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难易程度通常以m来区分 m100为难溶气体 八 传质速率方程式的各种表示形式 气相液相两相间两相间 浓度低时 浓度低时 cixiXi piyiYi cA pA x y X Y pA c y x Y X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气相主体 气膜 界面 液膜 传质系数之关系 传质总阻力与双膜传质阻力的关系 m 气液相平衡常数 量纲为1H 溶解度系数 kmol m3kPa 例5 在总压为100kPa 温度为30 时 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已知k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