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生物的五界分类法,各类的代表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1、 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2、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3、 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4、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五界分类法(1)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DNA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无膜细胞器,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2)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3)真菌界代表:真菌。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4)植物界特点: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 自养,为食物的生产者。(5)动物界一、原生动物的特征、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各结构的作用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例子,草履虫运动胞器:纤毛、鞭毛、伪足 摄食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 感觉胞器:眼点 调节体内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运动方式:多数: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少数:固着生活 营养方式:多数:异养性营养。少数:自养性营养寄生:吸收营养分布:海水、淡水和潮湿的土壤,有的寄生。包囊的形成: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处于休眠状态。生殖方式:某些原生动物没有有性生殖,但大多数原生动物兼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无性生殖:二裂、复分裂、出芽、质裂。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接合生殖(纤毛虫特有的)等。 三、海绵动物的体型、结构的特点及繁殖方式海绵动物的特点1、体型基本辐射对称,大多数无对称型。2、没有明显的组织和器官系统。(1)皮层细胞(扁细胞):起保护作用 (2)胃层:由领细胞构成 (3)中胶层;由胶状物质组成,其中有钙质或矽质的骨针、类蛋白质海绵丝 3、具有水沟系海绵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 胚胎发育中有细胞层“逆转”现象生殖: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形成牙球。 方式: 有性生殖,精卵结合。有性生殖是精卵结合,它们多为雌雄同体,也有雌雄异体的,但都为异体受精,其精卵细胞都由中胶层的原细胞发育而成的。.其它多细胞动物都是大分裂球(植物极)在内,小分裂球(动物极)在外,海绵动物正好相反。所以我们把海绵动物这个胚胎发育中的特殊现象称为“逆转”(二) 再生能力强四、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类群,水螅两层体壁中的细胞组成,各种细胞的功能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 身体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的含义: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有利于营固着(水螅型)或漂浮(水母型)生活 (二)躯体由二个胚层组成外胚层:外层体壁,具保护,运动和感觉功能。中胶层:具有支持的作用 内胚层:内层胃层,具消化,营养功能。(三)出现原始消化腔(四)细胞分化更为丰富,且有了初步的组织分化 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 外胚层外皮肌细胞、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等 原始的上皮组织:皮肌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原始的神经组织:弥散型、无方向性,传导速度慢。(五)有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水螅型:身体呈筒状,下端是用于固着的基盘,另一端是有周围有多条触手的口。(六)生殖与发育方式1、无性生殖:出芽生殖。2、有性生殖:雌雄同体,产生精巢和卵巢。3、发育:受精卵形成原肠胚后,长出触手。经过浮浪游虫阶段,相当于胚胎发育的原肠胚阶段。外层有纤毛,能游动。五、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扁平,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2.具有中胚层中胚层出现的意义:A、中胚层是动物体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B、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分化为实质组织和肌肉组织。实质组织:充满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具有储存水分养料、保护内部器官、再分化的功能。肌肉组织:促使结构和机能变化,运动速度加快。 3.具有皮肌囊肌肉组织(环肌、纵肌、斜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起保护、强化运动、促进消化和排泄作用。4.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口、咽、肠,无肛门。寄生种类趋于退化(如吸虫)或完全消失(如绦虫),不能消化的食物仍由口排出。5.具有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原肾管是在身体的两侧,呈网状、多分支的管状系统,通常是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构成。焰细胞为盲管状,其顶有一束包含约3590根鞭毛,由于鞭毛的不断摆动,状如火焰,故名焰细胞。过多水分鞭毛的运动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排出。6.具有梯形神经系统为梯型的神经系统,前端最发达为脑,脑后为神经索。神经组织大多集中在身体的腹面,形成梯型。 7.生殖特点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具有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具有交配行为,体内受精。发育方式:直接发育、间接发育。8.生活方式v 一类是营自由生活 如涡虫纲中的某些动物,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爬行或游泳,以捕捉小动物及摄取有机物为食。v 另一类是营寄生生活 如吸虫、绦虫,从被寄生的动物体获得营养。v 凡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该动物夺取其营养,给予损害的,称为寄生,这一类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的动物称为寄主或宿主,寄生虫的活动及寄生虫和寄主、宿主间相互影响的各种表现,统称为寄生现象,系统研究各种动物寄生现象的科学,称为寄生虫学六、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线虫的主要特征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具有原体腔2、体形圆柱形,体不分节,无明显头部3、具完全消化系统4、还未有专门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5、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管型或腺型6、筒状神经系统7、大多数雌雄异形异体线虫的主要特征1.角质膜 体表有一层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成的角质膜,由外而内依次分为:皮层、中层、基层和基膜等四层。角质膜是寄生生活的适应。角质膜长成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虫体身体增长,所以需要蜕去原来的角质膜。虫体生长过程中要经历几次蜕皮。角质膜不完全限制虫体增长。 在虫体的背腹面和两侧的上皮层特别增厚,形成4条纵线:腹线、背线和2条侧线。排泄管和侧神经埋置在侧索里,背腹神经则埋在背索和腹索中。2.原体腔 何谓原体腔(假体腔)?真正意义上的体腔是由中胚层分化而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体壁和脏壁均有中胚层形成的组织。线形动物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体腔膜和脏壁中胚层。 线虫动物的上皮细胞界限不明显,整个上皮如同一个多核的细胞称为合胞体。但它与扁形动物的合胞体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3.完全消化管 消化管的前端仍然由外胚层形成,所以具有角质膜。消化道内的一些结构表明线形动物的消化管发育比较完善:口腔内齿、口针辅助摄食;咽外壁发达的辐射状排列的肌肉可以使咽腔扩大,形成负压利于吮吸;咽外单细胞咽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细胞外消化;消化后的残渣直接由肛门排除体外。 4.排泄器官分为腺型和管型两种腺型排泄器官较原始,与焰细胞型相类似。管型排泄器官则是腺型的特化,均为单个细胞形成。腺型细胞在在体腔中吸收代谢废物;管型细胞则通过侧线上皮吸收代谢废物。5.生殖 多数线虫为雌雄异体异形。雄性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精子从射精管射出进入直肠,由肛门排出体外。肛门兼有生殖的功能泄殖孔。雌性生殖器官成对,2个子宫汇入1条短的阴道腹部中线的雌性生殖孔。七、环节动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各纲间的特征差异环节动物的基本结构1. 身体分节2. 形成真体腔3. 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4 . 闭管式的循环系统5. 链索状神经系统6. 皮肤呼吸7.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分类、各纲间的特征差异多毛纲寡毛纲蛭 纲头 部明显不明显不明显运 动疣足刚毛无刚毛和疣足生 殖无生殖环带雌雄异体有生殖环带雌雄同体有生殖环带雌雄同体发 育担轮幼虫直接发育直接发育习 性海洋生活大多陆生多淡水暂时性体外寄生八、软体动物分类体制 贝壳 头部 足 鳃 代表动物多板纲 两侧对称 8片 不明显 柱状 6数十对 各种石鳖腹足纲 不对称 1个 明显 块状 1对 田螺、鲍鱼、宝贝、 掘足纲 两侧对称 1个 不明显 柱状 无 角贝瓣鳃纲 两侧对称 2片 退化 斧状 2对 珠蚌、扇贝、蛏、牡蛎 头足纲 两侧对称 发达 腕状 有壳亚纲 1 无吸盘 2对 鹦鹉螺 无壳亚纲 无或有内壳 有吸盘 1 对 乌贼、章鱼、长蛸九、节肢动物的特征(一)异律分节,附肢也分节 头部:有眼、触角、口器等,是取食和感觉中心。胸部:有足、翅等器官,是运动中心。腹部:由多个体节组成,是生殖和代谢中心。(二) 具外骨骼和蜕皮现象(三)肌肉系统节肢动物的肌肉不象环节动物等形成皮肌囊,而是肌纤维集合成肌肉束,且往往按节排列;肌肉束收缩更加强大有力;且两端附着在骨骼上,通过骨骼的杠杆作用,运动可调整和放大,以增强效能。总之,运动能力得以增强(四)具有混合体腔,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五)消化系统口器:有不同的取食口器,如蝗虫为咀嚼式、蚊类为刺吸式、蝶蛾为虹吸式。消化系统分为:前肠:取食、磨碎、储存和初步消化的功能。中肠:分泌消化酶,进行消化和吸收。后肠:对一些离子和水分重新吸收。(六)呼吸器官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 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七)排泄器官:后肾管演变而成的排泄系统:甲壳纲的触角腺和小颚腺、鲎的基节腺。 消化道一部分演变而来的排泄系统: 马氏管: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的细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淋巴中,从中吸收大量尿酸,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排除体外。(八)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九)出现内分泌系统(1)内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释放到血液或体液中,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理活动。如:虾蟹类眼柄中的窦腺、X器官。节肢动物体内发现了与哺乳动物类似的激素及其受体,如卵泡刺激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FSHR和LHR。 (2)外激素:是有管腺分泌的,经导管输送到体外,引起其它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又称“信息素”。分: 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踪迹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等。(十)生殖和发育特点1、大多数雌雄异体,陆生为体内受精(多数昆虫),水生为体内或体外受精(如:对虾)。2、生殖方式多样:多数昆虫卵生,少数(某些蝇类)卵胎生。有些能孤雌生殖(飞蝗)、幼体生殖(瘿蝇)、多胚生殖(寄生蜂)。3、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后者有多种幼体期。十、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管足的作用(一)身体为辐射对称,且大多为五辐对称(二)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和脊索动物类似)(三)真体腔宽阔,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水管系统是真体腔的一部分,其构成: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功能:内体腔液通过它呼吸、排泄;辅助运动。(四)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1、运动、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利用管足和棘刺的运动效率低, 神经系统与上皮不分开,感官不发达, 只有海星腕末端有眼点。2、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 呼吸和排泄主要依靠管足、皮鳃和体表来进行。循环主要依靠真体腔。(五)雌雄异体十一、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亚门分类共同特征1、脊索脊索动物身体背部支持体轴的一条棒状、柔软的、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结构。头索动物终身具备一些尾索动物幼体时出现高等种类仅在胚胎时期暂时出现,随即由脊柱所代替。功能:支持、运动杠杆作用、胚胎发育时诱导神经管形成。特点:位于消化管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弹性,不分节,结缔组织。2、背神经管位于消化管的背面,呈管状,里面有管腔,称为背神经管。高等脊索动物: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神经管的内腔被保留下来,在脑中成为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3、咽鳃裂消化管前端咽部的两侧有左右成对的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或间接和外界相通,就是咽鳃裂。功能:呼吸器官亚门分类(一)尾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身体表面披以一层棕褐色植物性纤维质的囊包,故名。特点: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脊索位于幼体的尾部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的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育由复杂变态到简单的变态现象,称逆行变态。(二)头索动物亚门1、特征:神经管和脊索纵贯全身,终生存在。脊索伸到最前端,超过神经管,故称头索,没明显头部,故又称无头类。咽鳃裂明显。2、常见种类:文昌鱼3、研究意义:最早脊索动物模式。(三)脊椎动物亚门1、以脊椎代替脊索 :由许多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代替柔软的脊索作为支持身体的中轴。脊椎保护着脊髓,在前端发展成为头颅保护脑。2、出现明显的头部,具有高度发达和集中的神经系统。背神经管在前端分化为脑和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在后端分化成脊髓。3、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前、后肢和上、下颌。 4、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5、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6、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十二、哺乳动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特有的结构及其作用1、外部形态特点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四肢:加强了四肢的负重和灵活行走的能力。2.消化特点v 消化管分化程度高,消化腺发达,具异型齿,消化能力强。v 咀嚼肌发达v 肉质的唇:为吮吸、摄食和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v 唾液腺分泌消化酶,哺乳类在口腔内有3对唾液腺。3、呼吸v 肺:由大量肺泡组成v 膈肌有辅助呼吸作用,提高换气能力。 v 腹式和胸式呼吸。4. 血液循环心脏具有完全的四个腔,完善双循环。5. 神经系统和感官、内分泌系统 大脑发达:尤其表现在皮层增大加厚,多数种类出现沟和回。 高级神经活动:复杂,具有思维、记忆、学习的高级机能; 小脑发达:是调控肌肉活动和维持平衡中枢。十三、机体内环境的概念是指大多数细胞浸浴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 体液 血浆占体重5%(占体重60%) 细胞外液 (占体重20%) 组织液(全身各组织间隙中) (占体重的15%)十四、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中枢神经 脊髓 脑神经:12对周围神经 脊神经:31对 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植物性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周围神经按功能分: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生理完整性(1)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2)受阻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受阻2.绝缘性各种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彼此隔绝的特性(神经膜和髓鞘)3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产生兴奋时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但在正常机体内,神经冲动是按反射弧的一定方向传递的。4相对不疲劳性十五、血液中的成分及作用,血浆、血清的主要区别、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血液凝固机理 H2O (9092% )血浆蛋白:6.5%8.5% 。 血液构成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溶质 红细胞 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23%。血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比容:细胞所占容积百分比。男性:4050。女性:3748%。新生儿:55%。血浆、血清的主要区别: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1、晶体渗透压(99.5% ):由晶体物质构成,如:Na+、Cl-。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2、胶体渗透压(0.5% ):由血浆蛋白构成。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液凝固机理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十六、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第一心音: 心室收缩,血流冲击房室瓣产生第二心音: 心室舒张,血液回流冲击半月瓣及心室内壁振动产生十七、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1.个体因素对血压的影响2.生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3.心率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5.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凡能影响这两者的因素, 都能影响动脉血压。1、每博输出量血压(主要是收缩压)2、外周阻力舒张压。血液粘度阻力血压。3、心率心舒期回心血量每博输出量收缩压。4、大动脉弹性:起缓冲血压的作用。 弹性收缩压舒张压5、循环血量血压(主要是收缩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压生成。如:肌肉运动或炎症局部2、血浆胶压生成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病、肾病)血浆蛋白 胶压生成水肿。3、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积聚局部水肿,如:丝虫病、肿瘤压迫4、毛细淋巴管通透性血浆蛋白漏出血浆胶压 生成水肿。如:烧伤、过敏十八、呼吸全过程的三个环节、肺通气过程的阻力,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全过程的三个环节1.外呼吸(肺呼吸)(1)肺通气(2)肺换气2.气体运输3.内呼吸(组织呼吸、组织换气)肺通气过程的阻力肺组织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 肺回缩力 弹性阻力(占70%) 肺泡内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 占2/3 (平静呼吸时) 胸廓:(特别是超出其自然位置) 气流所遇到的摩擦阻力:特别是气流加快时。 非弹性阻力 呼吸道管经改变:管经阻力 气管内有粘液、异物、哮喘时非弹性阻力肺充血、肺不张、肺纤维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回缩力肺气肿回缩力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呼吸膜的厚度 小于1um,通透性大。 换气肺泡数量:平静呼吸时,参与肺泡占总肺泡量的55%。 通气/血流比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每分钟血流量(Q) 正常:VA/Q 4.2/50.84升高:通气过剩,血流不足,肺泡无效腔增多。降低:通气不足,血流过剩,气体没有充分交换。都导致缺O2 (为主),CO2 滞留。十九、胃液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胃保护屏障,小肠作为主要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胃液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1、盐酸 由壁细胞分泌。其作用是:(1)杀菌(2)激活胃蛋白酶(3)进入小肠,促进胰液、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4)有利于铁、钙在小肠的吸收。盐酸过多,对胃、十二指肠粘膜也有侵蚀作用。“溃疡病”2、胃消化酶 (1)胃蛋白酶:由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 盐酸(最适pH2.03. 5)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胨(2)凝乳酶:哺乳期含量颇高 酸性 凝乳酶原 凝乳酶 钙 乳中的酪蛋白原 酪蛋白 酪蛋白钙(不溶性)使乳汁凝固,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乳汁在胃内消化。(3)胃脂肪酶:有少量丁酸甘油脂酶。3、粘液和碳酸氢盐胃粘液含有蛋白质、粘多糖,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 胃HCO3-主要由胃粘膜的非泌酸细胞分泌,进食后,分泌增加。“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有效地保护胃粘膜:(1)粘稠度为水的30260倍。(2)厚度500um。(3)H+通过表面向胃壁扩散时,被HCO3-中和,且在靠近胃腔pH2.0,近上皮细胞pH7.0。胃蛋白酶丧失分解能力。作用:(1)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2)中和、缓冲胃酸和防御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作用小肠作为主要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由于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最终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短的简单圆筒的面积增加约600倍,达到200m2左右。小肠除了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外,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h),以及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二十、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变为你自身的物质途径1、跨细胞途经:绒毛上皮细胞的腔面膜细胞内细胞底侧膜血液或淋巴; 2、旁细胞途经:物质或水通过细胞间的紧密连结细胞间隙血液或淋巴。吸收的方式:包括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一)水的吸收液体:8L/日。水的吸收被动。吸收的动力:溶质被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二)无机盐的吸收 1、Na+:主动吸收, 肠腔内的Na+ 易化扩散 上皮细胞内 钠泵主动转运 血液2、Fe+:通过肠上皮细胞的转铁蛋白转运。3、Ca+ :小肠粘膜的微绒毛上的钙结合蛋白,主动转运。4、负离子:Cl-、HCO3-。由钠泵产生的正电荷促使其转运。5、H20:主要与肠壁的渗透压有关。(三)糖的吸收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糖 消化酶 肠粘膜上皮中的双糖酶 单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只有单糖才能被吸收。其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能量来自钠泵(四)蛋白质的吸收1、氨基酸:完全迅速被吸收。有氨基酸转运系统,与单糖转运相似。2、小肽:主动转运,动力来自H+的跨膜转运。3、某些情况下,小量完整的蛋白质也能进入血液,引起机体的过敏。 但在新生儿,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可进入血液。(五)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可经淋巴、血液两条途径1、短、中链脂肪酸、甘油门静脉转运。2、乳糜脂肪、多数长链脂肪淋巴血液。(六)胆固醇的吸收游离的胆固醇混和微胶粒被小肠吸收在小肠粘膜细胞中又重新酯化胆固醇酯载酯蛋白乳糜微粒淋巴系统血液循环。(七)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A、D、E、K主动转运或溶解于脂肪被吸收。水溶性维生素B、C被动转运。十二、机体中产热的器官、组织肝和骨骼肌是人体的主要产器官十三、尿生成机理、正常尿液中的主要成分尿生成机理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的形成: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作用,滤入肾球囊腔内。 原尿中除了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它成分与血浆相同。 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和某些有用物质都被重吸收,终尿仅占原尿的1如:葡萄糖:全部重吸收Na+,K+:部分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1)葡萄糖的重吸收 近曲小管前半段,钠泵主动转运180220mg100mL。(2)氨基酸的重吸收(全部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主动吸收,与a+形成复合物后进入细胞(3)Na+的重吸收 近球小管(占6570),髓袢升支(占2030)其余在远曲小管,集合管被重吸收。(4)Cl-大部分Cl是伴随a+而被重吸收。PO43-的重吸收部位也在近球小管,是主动重吸收过程。(5) K+的重吸收部位:近球小管。是主动转运过程(6) HCO3-的8085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7)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99的水被重吸收,仅有1被排出。6070在近端小管。正常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十四、维持机体钙平衡的机理甲状旁腺激素(PTH)生理作用:- 升钙1、对骨:加强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组织溶解,释放钙、磷进入血液。2、对肾: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3、对肠道: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降钙素(CT)由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C细胞主要分布于甲状腺腺泡细胞之间的基质内,也称“滤泡旁细胞”主要作用:降低血钙,与PTH共同维持血钙稳定。1、25-二羟胆钙化醇1、25-(OH)2 D3-升钙是维生素D的激素形式,可看作是肾脏分泌的激素,它由VD3的前身7-脱氢胆固醇,在体内经代谢转变生成,(皮肤中) 7-脱氢胆固醇 紫外线 VD3 1、25-(OH)2D3为主要活性形式。十五、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妊娠机理男性生殖功能主要包括:(1)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2)性行为(3)性反应女性生殖功能包括 1.卵巢的生卵作用、 2.内分泌功能、 3.妊娠与分娩等妊娠机理 (一)受 精1.受精的部位和时间部位:输卵管壶腹部。时间:从射精到受精 部位的时间约为30min。精子的运行除了本身的运动力外,还靠女性生殖道的蠕动。2.精子的获能精子必须在女性生殖道 内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获能的机理:暴露精子表面与卵子识别装置。获能的主要部位:子宫腔,其次是输卵管。3.卵子的成熟排出的卵子能释放抗受精素。对精子起排斥作用。使之不能受精,而生殖道液体中含有受精素,能中和抗受精素,使之受精。卵子排出后,需要发育才达到受精所要求的成熟程度。4、受精过程(1)精子与卵子相遇 精子顶体中释放出各种顶体酶,如:放射冠溶解酶、透明质酸酶等,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及透明带-“顶体反应”。(2)精子进入卵子在顶体蛋白酶的作用下,透明带发生部分水解,精子能穿越透明带进入卵子。同时,激活卵黄膜收缩,释放出某些物质使透明带变性硬化,重又封闭,阻止随后到达的精子再进入,这一反应-“透明带反应”。(3)精子与卵子融合成为合子。精子进入卵黄后头部膨大,尾部顶体脱落-“雄原核”卵子也迅速发育,形成核仁、核膜-“雌原核”经数小时,两核增大、接近。核膜破裂,核染色体互相混合成为合子。受精过程,约需1624 小时。(二)着床受精卵 在输卵管的蠕动 子宫壁,一边移动、一边细胞分裂。 纤毛运动 胚球桑椹期胚泡。在子宫腔内停留23天。着床:是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经过定位、粘着和穿透三个阶段。在着床过程中,胚泡不断发出信息,使母体识别胚泡并发生适应性变化。(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月经黄体 HCG 妊娠黄体孕激素(2)蛋白水解酶:有利于着床。(3)促使子宫内膜释放多种肽或蛋白质类活性物质,可抑制母体对胚泡的排斥反应,维持胚胎的生长发育。(三)妊娠的维持及激素调节妊娠的维持有赖于垂体、卵巢和胎盘分泌的激素相互配合。腺垂体 LH 卵巢黄体 孕激素雌激素子宫内膜增厚。 FSH同时,受孕后第六天, 胚泡滋养层细胞HCG 月经黄体妊娠黄体雌激素孕激素 胎盘是妊娠期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除对胎儿具有营养代谢、呼吸和排泄等功能外,还能分泌大量的蛋白质激素、肽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适应妊娠的需要和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卵子受精后第六天左右,胚泡形成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少量的HCG。至妊娠810周,HCG的分泌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2、其它蛋白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安全检员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二级建造师安全b证考试题库江苏及答案解析
- 叶县交通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母婴安全项目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学导论》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大学物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科学》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合同管理与审计》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心理与教育》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业表面处理检测标准与应用指南
- 品质测量员试题及答案
- 洁净灯具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学情检测试题
- 二零二五年度版学校合作协议范本: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协议
- 《水的组成说课课案》课件
- 无人驾驶车辆在医疗物资运输中的应用研究-洞察分析
- 暴雨过后工地复工复产方案
- 快件处理员(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TNBSIA 001-2024 建筑设备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 JT-T-848-2013公路用复合隔离栅立柱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其他辅助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