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撰写人:陈斯喆教学目标1、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3、激发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家乡特有端午习俗,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教学设想本课须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并让学生从叙事特点上把握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和大家说个故事。话说当年高邮几名在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见到了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又同是高邮人的汪曾祺先生,他们对汪曾祺说:“汪老,我们高邮秦少游(也就是善于填词的那位秦观)可以排第一,您可以排第二。”但是,汪曾祺听后却连连说:“不对,不对我只能居第三位。”那么,大家想一想,在高邮,能排第二的会是什么呢?(高邮的鸭蛋,对了)高邮的鸭蛋装载了作者对故乡的太多感情。汪曾祺曾在自己的诗中说:“文中半是家乡水”,他把故乡的风物、故乡的故事、故乡的人情都写进了他的文字,成为一篇篇恬淡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二、串联读、理思路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快速地串起来读。要求把每段文字的第一句(第段例外读前六句)串起来读,然后概括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板书)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如此,文章的整体框架出来了,三个层次,缓缓展开,一气呵成,一丝不乱。 三、忆端午、知风俗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其中哪些是别处没有的?逐一让学生找出,结合课件图片,让学生加深对这些风俗文化的了解。四、说鸭蛋、悟真情1、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作者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好在哪里?请学生就“高邮的鸭蛋”的其中一个优点写一句广告词。并尝试体会作者介绍鸭蛋时的心情。提示:说广告词后必须先说出是根据文章哪些语句来设计的,为高邮鸭蛋设计广告词时一定要注意突出高邮鸭蛋的特点。示例:从“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广告词是:“不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可见高邮鸭蛋名声远播。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的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字里行间充满对咸鸭蛋的喜欢、赞美之情。小结: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遣词用句中也能体会出浓浓的爱乡之情。2、 读第四、五、六段,品趣,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课件展示:挑鸭蛋(挂鸭蛋络)吃鸭蛋(高兴吃蛋)玩鸭蛋(蛋壳装萤)这三件事看似简简单单,但在今天在作者看来却有无尽的意趣,无尽的欢乐。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着一层亲切和怀恋。小结:是啊,作者就是带着赞美,自豪,怀恋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的。六、拓展延伸面对这样一个对故乡饱含深情的人,如果今天我们碰到了这样一个难题,你们会怎么做?材料介入:爸去世以后,我们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写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了,就写: (老头儿汪曾祺汪明)面对材料中的省略号,学生可能回答“高邮咸鸭蛋汪曾祺”,或“高邮咸鸭子汪曾祺”,在会意的笑声中出示“高邮汪曾祺”,为整节课画上意味深长的最后一笔。7、 课堂小结同学们的补充很好地诠释了汪曾祺这个人。是的,汪曾祺19岁就离开了高邮。浮云蔽白日,直至花甲之年才重返故里,漫长的岁月里,辗转大江南北,对于这些地方的山水人情他都是过客,惟有故里深植心底,故乡的风物人情始终在他的作品里挥之不去。他一生牵牵念念的东西用一首诗便可以道明: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边栽着垂杨柳,树下卧着黑水牛。汪曾祺八、布置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