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doc_第1页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doc_第2页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doc_第3页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江苏省建湖县近湖镇农机站 孙永中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 一、规范化育秧 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三种。规范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状、无病无杂。 1、熟化床土: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5-6)的营养细土。每亩大田用秧需备足100kg、粒径不得大于5mm,含水量适宜,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集中堆闷熟化,做到肥土交融。 2、精做苗床: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00的比例备足秧田。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25 cm、深约15 cm,四周沟宽约30 cm以上、深约25 cm。苗床板面要达到“实、平、光、直”,同时,要开好腰沟和围沟,一定要沟板分明。 3、优选品种: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分蘖性强的品种。双季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机械播种的“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芽长不超过2mm。 4、定量匀播:为了确保规范化育秧质量,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宜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播种方法。根据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量,一般杂交稻每盘播谷芽80-100克,常规稻每盘播谷130-150克。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双膜育秧由于要切块切边,用种量略高于盘育秧。播种后要覆土,覆土厚度0.3-0.5 cm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5、铺放载体:育秧载体有软盘、硬盘和有孔地膜。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每亩机插大田备足25张软(硬)盘。双膜育秧按每亩大田准备长5m左右、幅宽1.5m的有孔地膜,孔距一般为23cm,孔径23mm。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软(硬)盘紧密排放于苗床上。双膜育秧将打孔地膜平铺于苗床上,四周用2cm厚的木条固定,以控制床土厚度。在育秧载体上铺放床土,土层2cm左右,表面平整。6、床土补湿:方法以洒水或沟灌两种方式,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7、覆膜保温:根据当地气侯条件,早稻要搭拱棚,中晚稻要覆盖农膜加盖稻草进行控温育秧。 8、立苗炼苗:立苗期保温保湿促齐苗。一般温度控制在30,超过35时,应釆用通风或遮阳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苗床积水;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揭膜炼苗。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盖膜护苗。 9、适时追肥: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要在一叶一心时施断奶肥,在移栽前的三至五天施送嫁肥。 10、控水管理:前期保温保湿,后期必须进行控水管理。秧苗三叶期以前,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3-4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11、秧苗标准: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参考标准为:、秧苗无黄叶,苗齐苗匀,成苗要求 成苗率80%,密度23株/cm2。、单株白根10条以上,茎粗2mm,3叶1心,苗高1518cm。、秧龄1518天,可放宽至22天。、毯状苗土厚22.5cm,盘根紧不变形。、秧片含水率3540%(湿润不滴水)。、秧片规格58*28cm。叶龄3叶1心,苗高1220cm,茎基宽不小于2mm,根数1215条/苗。 二、机械化插秧播期与插期协调对接。机插秧对茬口要求高,由于机插秧苗根系盘结在底膜上无法扎入土中,其营养生长期在15-20天,过迟栽插秧苗的生命力下降,影响后期生长发育。俗说:“秧好半年稻”。因此,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保证健壮的秧苗插入田间是稳产高产的前提。为了提高秧苗对各种茬口的适应性,可以采取预插期倒推15天确定播种期,或进行旱式湿润育秧法,延长秧龄,适时栽插。机械化插秧具有定苗定穴,栽深一致等特点。 1、精细整田: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面平整,高低不过寸;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 2、沉实土壤: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整地后保持水层2-3天,进行适度沉实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做到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但切记不宜现整现插,一般沙质性田沉实1天,粘性土质田则应沉实2-3天。 3、适龄栽插:早稻秧龄应控制在20-25天,叶龄宜为四叶一心;中晚稻应控制在20天以内,叶龄为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栽插前秧块床土含水率40%左右(用手指按住底土,以能够稍微按进去为宜)。秧苗起盘后小心卷起,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避免烈日伤苗。双膜育秧应按插秧机作业要求切块起秧,将整块秧板切成适合机插的标准秧块,宽为27.528cm、长为58cm左右。4、控制苗数: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杂交稻每穴应控制在3株以内;常规稻每穴应控制在4-6株。取秧量的计算:PFF455S型插秧机 横向取秧次数:20、24、26 三档,用“24”档,纵向取秧量8-17mm(10档)用“13”档;、秧片宽度 280mm 横向取秧量 280/(20、24、26)= 14、11.7、10.8mm、小秧块面积 13*11.7 = 1.52cm;、取苗量3 株/cm2 * 1.52cm2 =4.6株;大田基本苗的计算:PFF455S型插秧机 株距:11.7、13、14.6mm 行距:300mm 对应栽插密度为1.8万、1.6万、1.4万穴,每亩大田基本苗 1.8万*4.6株 = 8.3万; 1.6万*4.6株 = 7.4万; 1.4万*4.6株 = 6.5万 5、不漂不倒:根据大田泥脚深度,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并根据土壤软硬度,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来控制插深一致性,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全漂率不大于4%;翻倒率不大于4%。薄水栽秧,深水护苗,浅水活棵。一般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三、大田管理 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秧苗早发稳长和低节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 1、巧施蘖肥: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与当地的常规栽插相似。基肥为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施用。栽插后的5-7天,结合化学除草适时追施返青分蘖肥;栽后15天左右再施一次分蘖肥促平衡。 2、少吃多餐:分蘖肥应分次施用,使肥效与最适分蘖发生期同步,促进有效分蘖,确保形成适宜穗数控制无效分蘖,利于形成大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适时搁(晒)田:当总茎蘖苗达目标成穗数的80%时开始分次搁(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群体质量,保证低位分蘖成大穗。切忌一次重搁(晒)田,造成有效分蘖消亡,而导致穗数不足。 4、适时管水:栽后及时灌水护苗活棵,栽后27天间歇灌溉,扎根立苗。活棵分蘖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