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1页
豆科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2页
豆科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3页
豆科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4页
豆科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豆科蔬菜(青豆、豇豆、四季豆等)无公害蔬菜豆科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豆科类蔬菜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重点提出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豆科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规范了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种类和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本规程适用于豆科类蔬菜生产中的病虫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T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8321.5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T18407.1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3 生产基地条件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符合GB/T18407.1的规定。4 术语和定义4.1 无公害蔬菜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4.2 绿色防控是指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植物保护措施。目的是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5 防治技术原则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障蔬菜农药残留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规定标准。6 绿色防控主要技术6.1 植物检疫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执行,加强植物检疫执法,凭植物检疫证书方可调入种子、种苗等。6.2 绿色防控主要技术6.2.1 生态调控技术是指采取选用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并结合作物间套作、释放和保护利用天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技术,达到减轻和控制病虫危害。6.2.1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播期适宜、优质、高产、抗病虫的优良品种。6.2.2种子消毒播种前用45-55温水浸种15-20分钟,防治病毒病、角斑病、炭疽病;每千克豆种用3克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疫病。6.2.3 合理轮间作采用豆科蔬菜与非豆科蔬菜轮作、间作或水旱轮作。6.2.4 深翻土壤在播种前深翻土壤,深度为20-25厘米。6.2.5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密度。本着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紧凑分枝较少的早熟品种宜密;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6.2.6 科学施肥、灌水坚持配方施肥的原则,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排灌水,保持田间适宜湿度6.27 及时除草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采取人工除草。6.2.8 清洁田园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病虫残枝、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6.3 理化诱控技术利用昆虫的习性进行虫害防治。6.3.1 灯光诱杀在豆科作物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30-40亩安装一盏灯,灯距地面高度为1.7-2米,豆科作物出苗后开灯,诱杀豆荚野螟、豆荚斑螟、大豆食心虫、豆天蛾、豆卷叶野螟等。6.3.2色板诱杀6.3.2.1黄板诱杀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斑潜蝇等害虫,出苗至收获前,每亩挂黄板20-25张,高于作物30厘米,搭架式豆科作物,黄板挂于架高2/3处,粘满虫后更换黄板。6.3.2.2蓝板诱杀应用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出苗至收获前,亩挂板20-25张,高于作物30厘米,架式豆科作物,蓝板挂于架高2/3处,粘满虫后更换粘虫色板。6.3.3信息素诱杀根据田间害虫种类情况,分别在豆荚野螟、豆荚斑螟、大豆食心虫、豆卷叶野螟等成虫羽化初期,田间安放粘胶式诱捕器,分不同虫类每亩放1个,菜豆田诱捕器高度80-120厘米,架式豆科作物(豇豆、四季豆)诱捕器挂于架高的2/3处,1月换一次诱芯,粘满虫后更换粘虫板。6.4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物等控制有害生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和利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等。6.4.1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等自然天敌。6.4.2 生物制剂防治主要推广“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部分推荐生物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见附表1。6.5 科学用药是指采取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在防治豆科作物病虫害时坚持科学用药,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精准施药,使用药剂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做到轮换、交替、使用农药,坚持防病在发病初期,防虫在低龄期的原则,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部分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和禁止使用农药品种见附表2和表3。附表表1 豆科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对象及部分生物农药推荐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适期)推荐农药及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天)备注豆荚斑螟孵化盛期至二龄前0.3%苦参碱水剂20050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2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0.3%印楝素乳油10001500倍液4豆荚野螟孵化盛期至二龄前0.3%苦参碱水剂20025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2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0.3%印楝素乳油100150g4食心虫孵化盛期至二龄前0.3%苦参碱水剂20050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2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蚜虫有蚜株率1520%时0.65%茴蒿素水剂23025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不能与酸、碱性农药混合使用螨类害螨点片发生或株螨率达5%时0.3%印楝素乳油10015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4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10%浏阳霉素乳油3050ml7蝽蟓低龄若虫期10%烟碱乳油5075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0.3%印楝素乳油100150g4病毒病发病初期0.5%可溶性葡聚烯糖1012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10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ml7细菌性疫病发病初期2亿活孢子/g木霉素可湿性粉剂60-8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10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细菌性疫病发病初期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001200倍液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5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炭疽病发病初期1%申嗪霉素悬浮剂8012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14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4050g锈病发病初期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6080倍液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5灰霉病发病初期2亿活孢子/g木霉素可湿性粉剂12515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10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80120ml14根腐病预防1%申嗪霉素悬浮剂80120ml灌根喷雾14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1000亿/g枯草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50g12豆荚枯病发病初期1%申嗪霉素悬浮剂8012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14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1000亿/g枯草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50g12角斑病发病初期72%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80倍液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7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表2 豆科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对象及部分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推荐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适期)推荐农药及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天)豆荚斑螟孵化盛期至二龄前10%氯氰菊脂乳油EC30-5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52.5%三氟氯氰EC50-80ml7豆荚野螟孵化盛期至二龄前2.5%甲维.氟啶脲乳油30-5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72.3%氰氟虫腙悬浮剂30-50ml食心虫孵化盛期至二龄前10%氯氰菊脂乳油EC30-5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7蚜虫有蚜株率1520%时10%吡虫啉可湿性粉40-5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725%噻虫嗪可湿一粉剂30-50g5螨类害螨点片发生或株螨率达5%时73%炔螨特乳油30-5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3蝽蟓低龄若虫期2.5%溴氰菊脂EC20-3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22.5%功夫菊脂EC20-30ml7锈病发病初期20%噻菌铜悬浮剂40-6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7细菌性疫病发病初期77%氢氧化铜WP100-15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520%噻菌铜悬浮剂60-80ml7角斑病发病初期20%噻菌铜悬浮剂60-8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7炭疽病发病初期25%醚菌酯乳油60-80ml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7根腐病预防54.5%恶霉.福可湿性粉剂100-12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灰霉病发病初期亩用50%腐霉.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1220g兑水4050kg手动喷雾或15kg机动喷雾7表3 禁止使用农药名单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氯唑磷、氧乐果、三氯杀螨醇、灭多威、硫丹、溴甲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安全使用规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农药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使用农药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持效期 (pesticide duration)农药施用后,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为害所持续的时间。 32安全使用间隔期( preharvest interval)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安全允许间隔的天数。 33农药残留( pesticide residue)农药使用后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活性成分及其在性质上和数量上有毒理学意义的代谢(或降解、转化)产物。 34用药量( formulation rate)单位面积上施用农药制剂的体积或质量。 35施药液量( spray volume)单位面积上喷施药液的体积。 36低容量喷雾( low volume spray)每公顷施药液量在50 L200 L(大田作物)或200 L500 L(树木或灌木林)的喷雾方法。 37高容量喷雾( high volume spray)每公顷施药液量在600 L以上(大田作物)或1000L以上(树木或灌木林)的喷雾方法。也称常规喷雾法。 4 农药选择 41按照国家政策和有关法规规定选择 411应按照农药产品登记的防治对象和安全使用间隔期选择农药。 412 严禁选用国家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选择限用的农药应按照有关规定;不得选择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和防治卫生害虫。 42 根据防治对象选择 421 施药前应调查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对不能识别和不能确定的,应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有关专家,明确防治对象并获得指导性防治意见后,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422 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单一发生时,应选择对防治对象专一性强的农药品种;混合发生时,应选择对防治对象有效的农药。 423 在一个防治季节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交替使用。 43 根据农作物和生态环境安全要求选择 431应选择对处理作物、周边作物和后茬作物安全的农药品种。 432 应选择对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的农药品种。 433 应选择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农药品种。 5 农药购买 购买农药应到具有农药经营资格的经营点,购药后应索取购药凭证或发票。所购买的农药应具有符合NY 608要求的标签以及符合要求的农药包装。 6 农药配制 61 量取 611 量取方法 6111准确核定施药面积,根据农药标签推荐的农药使用剂量或植保技术人员的推荐,计算用药量和施药液量。 6112 准确量取农药,量具专用。 612 安全操作 6121 量取和称量农药应在避风处操作。 6122 所有称量器具在使用后都要清洗,冲洗后的废液应在远离居所、水源和作物的地点妥善处理。用于量取农药的器皿不得作其他用途。 6123 在量取农药后,封闭原农药包装并将其安全贮存。农药在使用前应始终保存在其原包装中。 62 配制 621 场所 应选择在远离水源、居所、畜牧栏等场所。 622 时间 应现用现配,不宜久置;短时存放时,应密封并安排专人保管。 623 操作 6231应根据不同的施药方法和防治对象、作物种类和生长时期确定施药液量。 6232 应选择没有杂质的清水配制农药,不应用配制农药的器具直接取水,药液不应超过额定容量。 6233 应根据农药剂型,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方法配制农药。 6234 应采用“二次法”进行操作: 1)用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进一步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2) 用固体载体稀释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进一步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6235 配制现混现用的农药,应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规定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7 农药施用 71 施药时间 711根据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发生程度和药剂本身性能,结合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信息,确定是否施药和施药适期。 712 不应在高温、雨天及风力大于3级时施药。 72 施药器械 721 施药器械的选择 7211 应综合考虑防治对象、防治场所、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农药剂型、防治方法、防治规模等情况: 1)小面积喷洒农药宜选择手动喷雾器。 2) 较大面积喷洒农药宜选用背负机动气力喷雾机,果园宜采用风送弥雾机。 3) 大面积喷洒农药宜选用喷杆喷雾机或飞机。 7212 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的药械。 7213 应根据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需要和施药器械类型选择合适的喷头,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 1) 喷洒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应采用扇形雾喷头或激射式喷头。 2) 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宜采用空心圆锥雾喷头或扇形雾喷头。 3) 禁止在喷杆上混用不同类型的喷头。 722 施药器械的检查与校准 7221 施药作业前,应检查施药器械的压力部件、控制部件。喷雾器(机)截止阀应能够自如扳动,药液箱盖上的进气孔应畅通,各接口部分没有滴漏情况。 7222 在喷雾作业开始前、喷雾机具检修后、拖拉机更换车轮后或者安装新的喷头时,应对喷雾机具进行校准,校准因子包括行走速度、喷幅以及药液流量和压力。 723 施药机械的维护 7231 施药作业结束后,应仔细清洗机具,并进行保养。存放前应对可能锈蚀的部件涂防锈黄油。 7232 喷雾器(机)喷洒除草剂后,必须用加有清洗剂的清水彻底清洗干净(至少清洗三遍)。 7233 保养后的施药器械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切勿靠近火源,避免露天存放或与农药、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存放在一起。 73 施药方法 应按照农药产品标签或说明书规定,根据农药作用方式、农药剂型、作物种类和防治对象及其生物行为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施药方法包括喷雾、撒颗粒、喷粉、拌种、熏蒸、涂抹、注射、灌根、毒饵等。 74 安全操作 741田间施药作业 7411 应根据风速(力)和施药器械喷洒部件确定有效喷幅,并测定喷头流量。7412 应根据施药机械喷幅和风向确定田间作业行走路线。使用喷雾机具施药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向,顺风隔行前进或逆风退行两边喷洒,严禁逆风前行喷洒农药和在施药区穿行。 7413 背负机动气力喷雾机宜采用降低容量喷雾方法,不应将喷头直接对着作物喷雾和沿前进方向摇摆喷洒。 7414 使用手动喷雾器喷洒除草剂时,喷头一定要加装防护罩,对准有害杂草喷施。喷洒除草剂的药械宜专用,喷雾压力应在0.3 MPa以下。 7415 喷杆喷雾机应具有三级过滤装置,末级过滤器的滤网孔对角线尺寸应小于喷孔直径的23。 7416 施药过程中遇喷头堵塞等情况时,应立即关闭截止阀,先用清水冲洗喷头,然后戴着乳胶手套进行故障排除,用毛刷疏通喷孔,严禁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 742 设施内施药作业 7421 采用喷雾法施药时,宜采用低容量喷雾法,不宜采用高容量喷雾法。 7422 采用烟雾法、粉尘法、电热熏蒸法等施药时,应在傍晚封闭棚室后进行,次日应通风1小时后人员方可进入。 7423 采用土壤熏蒸法进行消毒处理期间,人员不得进入棚室。 7424 热烟雾机在使用时和使用后半个小时内,应避免触摸机身。 8 安全防护 81 人员 配制和施用农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严禁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经期、孕期、哺乳期妇女参与上述活动。 82 防护 配制和施用农药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农药,谨防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应按照GB 12475的规定执行。 9 农药施用后 91 警示标志 施过农药的地块要树立警示标志,在农药的持效期内禁止放牧和采摘,施药后24 h内禁止进入。 92 剩余农药的处理 921 未用完农药制剂 应保存在其原包装中,并密封贮存于上锁的地方,不得用其他容器盛装,严禁用空饮料瓶分装剩余农药。 922 未喷完药液(粉)在该农药标签许可的情况下,可再将剩余药液用完。对于少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