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方式问卷模板.doc_第1页
应对方式问卷模板.doc_第2页
应对方式问卷模板.doc_第3页
应对方式问卷模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对方式问卷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 职业 填表方法:此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择一个: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是 否 有效 比较有效 无效 1. 能理智地应付困境 2. 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3. 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4. 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5. 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6. 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7. 常感叹生活的艰难8. 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9. 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10. 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11. 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12. 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13. 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14. 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15. 常自暴自弃16. 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17. 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18. 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19. 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20. 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21. 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22. 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23. 常自我责备24. 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25. 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26. 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27. 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28. 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29. 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30. 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31. 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32. 借烟或酒消愁33. 常责怪他人34. 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35. 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36. 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37. 常自卑自怜38. 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39. 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40. 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41. 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42. 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43. 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44. 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45. 常祈祷神灵保佑46. 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47. 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48. 常怪自己没出息49. 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50. 常抱怨自己无能51. 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52. 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53. 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54. 平心静气,淡化烦恼55. 努力寻找解决间题的办法56. 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57. 总怪自己不好58. 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59. 常自感运气不好60. 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61. 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62. 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一、分量表结构与条目构成: 分量表 分量表条目构成编号1.解决问题 1,2,3,5,8,-19,29,31,40,46,51,552.自责 15, 23, 25, 37, 39, 48, 50, 56, 57, 593.求助 10, 11, 14, - 36, - 39, -42, 43, 53, 60, 624.幻想 4, 12, 17, 21, 22, 26, 28, 41, 45, 495.退避 7, 13, 16, 19, 24, 27, 32, 35, 44, 476.合理化 6, 9, 18, 20, 30,33,38, 52,54,58,61评分方法:各分量表项目目前没有“一”者,选“是”得1分,有“一”者,选“否”得1分。二、适用范围:1.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上;2.年龄在14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3.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种心理障碍患者;三、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应付方式问卷”为自陈式个体应付行为评定量表。检查者将该问卷发给受检者后,要求受检者首先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条回答问卷每个项目提及的问题。答完问题后,当场收回。2.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如果选择“否”则请继续下一个条目。3.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指受检者近两年来的应付行为状况。四、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1.量表分计分方法: “应付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计分分两种情况;a.除b所列举的情况外,各个分量表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发量表的量表分:b.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 39和42,选择“否”是“1”分,选择“是”得“0分。2.计算各分量表的因子分。因子分计算方法如下: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 分量表因子分=- 分量表条目数3.结果解释:3. 1根据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值绘出应付方式因子廓图:3. 2根据廓图和各分量表因子分结果:a.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和应付行为特点;b.比较不同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行为差异。c.各分量表理论意义简析:应付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间题”与“退避”两应付因子的负相关程度最高。以此作为六个应付因子关系序列的两极,然后根据各因子与“解决问题”应付因子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序,可将六个应付因子排出下列关系序列图:退避幻想绿求助合理化解决间题。Vaillant(1975)等人研究应付时,认为应付行为可分为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川。如果以“解决问题”表示成熟的应付方式。“求助”与“合理性”因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也归为成熟应付方式类,而与“解决问题”相反的另一极的“退避”表示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则该应付行为成熟等次序列的类型与Vaillant等人观点有相似之处。该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的应付行为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研究结果还发现,个体应付方式的使用一般都在一种以上,有些人甚至在同一应激事件上所使用的应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每个人的应付行为类型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构成了六种应付方式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组合与解释为: “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这类受试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间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退避自责”:不成熟型。这类受试在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性的人格特点,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 “合理化”:混合型:“合理化”应付因子既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付因子呈正相关,也与“退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