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有人来呈现 读杨明渊散文选 罗家贵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就给曾经有过书信来往之缘的杨明渊老师写了一封信,也请他老人家帮助指点指点我的一篇散文。接近一个月,杨老师的回信来了。是啊,他也该忘了十多年前给他写信的我了。他给我讲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还特别指导了我的那篇散文。没过几天,杨明渊老师给我寄来一本杨明渊散文选!这是苗族作家群出版的25卷本的“苗族作家作品选”集之一啊!这可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好书啊!我一口气浏览了全书,之后又去一篇一篇反复去咀嚼,回味很浓,受益很深。杨明渊散文选,深深铭刻苗乡情结。正如老作家所说:“苗岭高耸峻拔的山,曲折蜿蜒的小路,秋末初冬的霏霏细雨,春寒的茫茫雪野,便是苗族人繁衍生息的环境”。而西迁云贵高原的苗族人居住的环境,甚至比这还要恶劣得多。尽管如此,“儿不嫌母丑”,苗族人和其他民族一样,始终在自己的血液里永恒的波动着故乡的情结。1935年出生在贵州省黄平县的一个叫老虎坳的杨明渊老师,1951年参军驻守云南边防,参加过边境的剿匪战斗,负过伤,1957年专业到云南日报当记者,1978年调滇池任编辑,1986年调昆明市文联任专任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明渊散文选,选了33篇“情系苗山”,选了12篇“彩云之南”,选了10篇“人和动物的故事”。尽管“彩云之南”和“人和动物的故事” 无比精彩,但我最热衷的还是那33篇的“情系苗山”。生在云南长在偏僻孤独的独家村的我,能对苗族聚居村落来一次心里的流浪,是我此生最大的慰藉。少小离家的老作家,在心底源源流不尽对故乡的情思。苗乡之恋,作者开篇即是“我久久眷恋着家乡的热土”,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作者每次回乡心灵间波动的激切的浪花,一同波及到我们读者的心底,引起共鸣,久久在回荡。老虎坳故乡情怀,老虎坳,这是老作家的故乡,曾是老虎出没的地方,可见环境的恶劣;但苗族人就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息。愚公可以移山,但压在苗族人的头上的山却是不容易移走的。虽然这样,但每个从这里走出的人,都把这里当作一生永恒的家园,而且置于心灵的巅峰,永久的仰望、回望。磁带上的歌,生长在条件优厚的环境里的人是没法体会贫困条件生存的人们的渴望的,就如“饱肚人不知饿肚人饥”,磁带上的歌,是苗乡人了解、认识外面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屈居于大山之中的人们就不一定知道了),所以故乡人是那么好奇,那么认真,那么多投入。而换作繁华世界里的人们,是不屑一顾的啊。访千户苗寨,作者所访的千户苗寨,在黔东南一个叫西江的地方。可在我们的眼里,那是苗家的大都市了。因为苗族人为了躲避灾难,四散逃亡,能聚集在一地这么多人口,实属不容易。人居多的地方,视野就更宽、更广,也更向前发展啊。杨明渊散文选,对苗族的标志物芦笙及芦笙舞的文化蕴含,做了极好的呈现。苗寨芦笙的起源,传说很多,作者没有去阐述,作者把自己的心力放在与芦笙、芦笙会的离奇的故事里,放在新时代的欣欣向荣的环境里赞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敬畏和赞颂。许多的社会学家共同的观点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苗族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就是缺少把这些优秀的文化呈现出来的人,让世人了解,让大家去研究,让苗族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繁荣、发展。沈从文的作品,让中国人与诺贝尔文学奖走得最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推进。杨明渊老师的苗山行芦笙会随记、欢乐的芦笙会、笙歌袅袅、芦笙的故事,直接的把“苗族芦笙文化”呈现于报刊,呈现给世人,这多好啊。杨明渊散文选,对苗族刺绣的冷静思考是值得关注和推介的。据有关资料研究报道,苗族服饰是的款式达一百二十多种,是世界上服饰最丰富的民族之一!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根源。我们不清楚,古代的苗族人也是否穿那些洁白的麻布粗衣。那麻布粗衣,一身洁白,不在上面落些图案,那将是多么的单调啊。所以在麻布粗衣上刺绣,是一种创造,也是苗族人对美的追求的最为有力的证明。刺绣断想,苗女的绚烂绣锦,是作者对过去苗族美丽的刺绣的赞美褒奖,还有期待的冷静的思考,值得我们去领会,值得我们去改进,值得我们去发展。杨明渊散文选,对苦难深重的苗家人发展历史深刻的追思。苗族人在地球上的流浪的足迹,可与犹太人相提并论。我不知道,也查不到有力的证据,证明苗人是那么的可恶、可恨(也许带有点感情的色彩在里面吧)。在苗乡之恋里,作者写到:“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1855年1872年),杨大陆和首领张秀眉率领苗民举旗挥戈反清抗暴,苦战十八年,终因寡不敌众,加之武器原始,又出了内奸而失败。当时朗德上寨有71户共214人,寨子被清军一炬夷为平地,人口几乎被杀绝,逃脱幸存下来的只有4户15人”。太平洞,向我们讲述黄平县谷龙镇太平洞,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苗族群众躲避清兵扫荡戮杀遗址。苗民在洞里缺粮,男子夜间冒着生命危险回村运粮;缺水,苗族勇士顺着崖壁凿洞眼插桩搭木板伸延至水洞口,每天冒着被炮弹袭击的危险去取水,这截取水道及其险恶,故称“七步险”。“据说当年清兵对苗民实行暴戾的全面扫荡,所到之处无论男女老幼一律宰尽杀绝,多数村寨人口已全部灭亡,有的寨子逃脱不过一二人。四面八方活命的人已元逃他乡,有的到了黔西、黔西南,有的到了云南”(我们云南的苗族竟然是这样走来的)!太平洞,居然坚持抗战到了最后,而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苗民抗暴战斗获胜的极少的战例!据众多史学家研究,苗族人在历史上有过五次大的迁徙。我坚信,每一次迁徙都是用血和泪来灌注的。杨明渊散文选,也为我们实录了许多美丽的爱情。在云南,在有一些地方,苗族人零星居住,过去不可以与其他族通婚,同姓的人也是不可以结婚的。青年男女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歌,但离开了众人的视线去谈情说爱,那就视为不正当了。为了避免夫妻之间分床而造成男女误会,所以直到现在,在有些地方,即使在别人的家里,也要给夫妻俩同搭一床,这是其他的民族所没有的。而在千户苗寨里,还可以设有提供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游方坡”(如同佤族的“撒拉房”),这只有聚居的地方才有的待遇。苗山情,作者向读者展现苗族人爱唱歌的秉性,并且述说了青年歌手美丽的爱情,还有有别于他处的婚俗。留在山寨的恋情,则是向我们讲述了千千万万不幸爱情中的一个故事,令人惋惜,也让人无奈。杨明渊散文选,揭露、深批害人不浅的“蛊”,使人揭开了蛊害的所在,也揭开了那神话了巫化了的面纱。“蛊女”的面运,“蛊女”之冤,揭开的是众人提及而恐避讳不及的东西,这需要有勇气,需要有正直,需要有智慧,还需要对本民族忠诚的热爱!读杨明渊散文选,把我带入了一个连我这个苗族人都陌生的世界里,真让我爱不释手。还有其他一些很优秀的篇目,都不能一一去落笔了,只有留着在以后好好的去品味了。中国文学很浓的乡土情结,在杨老的文章里字句斟酌,字句倾吐。最可贵的是,杨老不但把自己本民族的许多优秀的文化给予呈现,而且还毫不隐讳的把别人不敢触及的东西都呈现了出来,用杨老的话说:“反映苗山风情的这些散文,我有一种渴望,渴望揭示人的尊严与生存现状,弘扬美的存在;同时也渴望揭露、鞭鞑邪恶陋习对人格的凌辱与残害,从而净化人的灵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金华兰溪市消防救援大队招聘真题
- 蜡疗考试题及答案
- 四级育婴员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 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有答案)
- 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华为公司运维工程师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诊疗及护理考核试题与答案
- 节能建筑评估体系-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租赁合同规范
- 推广服务合同范例
- 《分红保险的魅力》课件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叉车装卸货合同范例
- 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手册
- 工程审计课程设计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食品安全制度管理目录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医院科研诚信课件
- 小学校园安全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