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服务贸易.doc_第1页
新加坡服务贸易.doc_第2页
新加坡服务贸易.doc_第3页
新加坡服务贸易.doc_第4页
新加坡服务贸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加坡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新加坡既是世界有名的旅游国家、亚洲金融中心和亚洲美元市场中心之一,同时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还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提炼中心,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2005年新加坡GDP总值为1943.598亿新元(合1167.60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6.4%,人均GDP超过27500美元。对外贸易是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5年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160亿新元,比2004年增长14%。 新加坡政府比较重视本地制造业的作用,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的政策,拥有比重较大、竞争力很强的制造业。电子电器、炼油、船舶修造是制造业的3大支柱。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基地和石化产品供应中心。新加坡的制造业基本属于高附加值的先进科技产业,拥有不少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尖端科技产品,被称作高新产业制造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新加坡政府决定将来力保制造业在本地经济中的比重不低于15%。 服务业方面,新加坡在金融(银行、保险、会计、律师、审计)、交通(快捷的空运、海运和高效的港口)、商业、酒店餐饮等领域发展迅速,被公认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中商业服务(包括对外贸易)、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是服务业最主要的行业,相比较而言,新加坡在这些行业的优势较明显,仍具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1960年到2005年,新加坡几大重点行业在GDP中的构成比例的变化(见图1),基本反映了当地产业机构的变迁过程:制造业在早期工业立国的基础上,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在GDP中的比重从早期的11.2%增加到当前的27%以上;建筑业的比重在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后从峰值跌落至当前的4%不到;独立初期由于没有什么工业所以商业的比重相对较高,而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不断壮大,商业在GDP中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6%左右;而服务业中的交通与通讯、商务服务及金融服务的比重则从70年代后期开始大幅增加,单这三个服务行业在GDP中的比重就接近了40%,其中金融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60年的3.9%增加到2005年的10.9%,商务服务业则从7.2%增加到12.9%。因此,尽管没有列出全部的服务行业的比重数据,下图还是基本显示了新加坡产业结构转变的历程。 1、服务业结构与发展规模 根据新加坡的统计年鉴,其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含贸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金融服务业、膳宿业(酒店与宾馆)、其他共六大门类。2005年服务业的GDP总值达到1219.01亿新元,占同期GDP总值的62%。2005年服务业结构见图2。 图2:新加坡服务业的产业结构(2005年数据) 原始数据来源: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图中数据表明,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于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咨询、IT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图3为2004年新加坡主要行业的企业与机构数量分布,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与建筑业、服务业这一、二、三产业的企业数量分别为725家、40082家和175899家。下图中的“商业”包括了批发、零售、贸易和膳宿业,是机构数量最多的行业,共有84427家,占总数的38.9%,其次是金融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55045家机构数占到总量的25.4%。在解决就业方面,服务业同样起了支柱性的作用,从图4可见,2004年服务业解决了新加坡50%的就业人口,同期,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分别为17.3%和5.5%。在服务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是批发与零售业,2004年共有319700人致力于该行业的发展,其次是商务服务业,2004年的就业人数是25400,交通存储与通讯业的就业人数与商务服务业的相当,2004年为212500从业人数。 图4:2004年新加坡主要行业就业人数分布结构 原始数据来源:Singapore in Figure, 2005 2、近几年发展态势 2001年是新加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的巅峰期,为67%,2002年以后,制造业受化工、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快速增长式发展的影响,在GDP中的比重略有增加,而服务业则因此相对下降,2002年到2005年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5%、64.5%、62.4%和62.7%。图5显示了近四年来服务业和制造业在GDP中的比例变化。 图5:2002-2005年制造业与服务业在GDP(单位:百万新元)中的构成比例图 资料来源: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而服务业中各个门类的年增幅也显示出了个别行业的发展状态,2003年,膳宿业、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都呈负增长,服务业整体相对低迷,原因是受SARS的影响,尤其是膳宿业受影响最大,因为到新加坡旅游和商务公干的人数大大减少,一些金融和商务活动也因此延期或取消。2004年尽管在2003年产业整体疲软的基础上实现了报复性增长,但是2005年又基本回落。另外,根据图6显示的最近几年服务业的结构变化可见,交通与通讯、批发与零售这两个行业一直呈增长发展态势,发展势头一直比较稳健,另外两个重头行业:金融和商务服务,尽管增势不甚强劲,但依然是重头行业。新加坡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以及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投资,其中服务业向来是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2003年,FDI投向新加坡交通与通讯、金融与保险、商务服务业、不动产(一般地,不动产在新加坡官方统计中包含在商务服务业中)四个服务行业的额度是当年制造业领域FDI总额的1.24倍,这还不包括其他诸如贸易等领域,是投向商业领域的2.95倍。另外,图7显示了2001-2003三年不同产业领域获得的FDI额度的变化,也清晰地显示了服务业受外资青睐的程度:仅金融与保险业的FDI额度就可与制造业比肩。不过,仅就这三年的数据来,制造业领域的FDI总额增长快于其他任何领域,更多的趋势分析因为数据不足这里难以完成。3、服务贸易情况 服务贸易在新加坡GDP中的比例在1/3左右,服务贸易领域中传统的有交通和旅游服务,90年代末新蓬勃发展起来的有贸易相关(Trade-related)的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商务服务和技术服务四大领域,并且这四个领域的贸易额增长快速。图8中部分服务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可以看出,交通、陆游、贸易、金融、商务服务等领域处于贸易较频繁的领域,贸易额较大。值得一提的是,贸易相关服务中,出口额大大超过进口额,这是因为新加坡是贸易服务大国,尤其是在转口贸易方面,因此其余贸易相关的服务活动的服务对象就扩大到境外众多贸易商。需要说明的是,图8只作贸易额度的相对显示,实际数字是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