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绘得萧红影.doc_第1页
何人绘得萧红影.doc_第2页
何人绘得萧红影.doc_第3页
何人绘得萧红影.doc_第4页
何人绘得萧红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 談蕭紅與呼蘭河傳 作者:李明慈 (本文2000/5/22曾於中山女高圖書館,國文科讀書會報告)討論題綱: 是作者不朽?或是作品不朽? 蕭紅真實的人生是否比作品更精采?人生經歷如何影響作品? 呼蘭河傳的敘事風格:是詩?是散文?是小說? 呼蘭河傳的主題精神與特色。 呼蘭河傳的人物分析。 類型比較(一) 一般媳婦兩般情:蕭紅的小團圓媳婦與沈從文的蕭蕭。(二) 童年往事:呼蘭河傳與城南舊事。【楔子】 回顧三、四零年代的女作家,最受後人關注的,首推張愛玲與丁玲。直至七零年代,美國學者葛浩文發表蕭紅評傳註一 時報出版公司曾於一九八零年印行中譯本,但現已絕版。,以女性文學的觀點,重新探討她的作品,才又引起人們對蕭紅(一九一一至一九四二)其人其作的好奇。生於呼蘭河畔,魂歸淺水灣邊,在不到三十二年的生命裏,蕭紅留下了近七十萬字的創作;包括受魯迅激賞的成名小說生死場,與晚期傑作呼蘭河傳。病逝前,遺言: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令人嘆惋!【蕭紅的成長】蕭紅原名張迺瑩(一說乃瑩),乳名榮華。祖籍山東莘縣;宣統三年端午,出生黑龍江省,呼蘭縣城,龍王廟胡同。只因祖母不喜女孩端午忌日出生,故把生日改為五月初八。父親與祖父,是蕭紅成長過程中兩種對立的形象。祖父張維禎,是一個仁厚的鄉紳地主。父親張廷舉,字選三,係張家養子,性情暴虐苛刻,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人性;曾任小學老師、校長、縣教育局長、督學、日偽時呼蘭縣協和會副會長。母親姜玉蘭,所生子女中,蕭紅居長,二弟名張秀珂,其餘皆早夭註二 蕭軍在蕭紅旅日書簡後注記,蕭紅談及早年經歷,謂父親曾意圖對其不軌。又引張秀珂語,疑張廷舉非姊弟生父;而是謀害其父,強佔其母。真相如何?現僅能存而不論。 蕭紅的童年是孤寂不快樂的註三 可參閱蕭紅永遠的憧憬和追求一文,原載上海報告半月刊創刊號,一九三七。,八歲時,八月母親去世,十二月,父親即續娶。隨著弟妹的陸續出生,繼母待其冷淡刻薄。家中只有祖父對她十分疼愛,多方呵護照顧;教她背誦古典詩歌外,更支持她入小學就讀。在校最喜國文和圖畫,畢業時成績名列前茅。十六歲,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後,醉心於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品,曾於校刊上發表署名悄吟的抒情詩;又與同學組野外寫生畫會,並入選畫展。惜好景不常,十八歲時,祖父病歿,父親強制取消其學籍。為了不願嫁給有鴉片癮的未婚夫汪恩甲,十九歲逃婚離家,在表兄陸宗虞的協助下,入北平女師大附中高中部學習;但迫於家族壓力,在放寒假時返家。二十歲,再度出走哈爾濱,被父親宣佈開除祖籍,從此開始了她的流浪生涯。【蕭紅的感情世界】除了身逢國難,顛沛流離外,蕭紅一生的感情經歷,看似浪漫,其實艱難!或許童年生活的不快,讓本質敏感柔弱的她,分外渴望愛與被愛;但勇敢誠實去追尋的結果,往往是遍體鱗傷,備受打擊。離家後的生活,一說與昔日第一女中的李老師(李潔吾)同居;一說謂未婚夫(汪恩甲)尾隨而至,承諾願為其改去惡習,兩人因而同居註四 參閱龍騰版高中國文,第一冊教師手冊,十一課作者生平,頁二零九。然而蕭紅初涉世事,即遇人不淑,身懷六甲後,遭遺棄於東順興旅館!旅館老闆以積欠六百元債務為由,軟禁蕭紅,準備伺機將其推入火坑。深陷困境的蕭紅,寫信向國際協報之文藝周報求援,副刊主編裴馨園與筆名三郎的蕭軍前往關切,趁一九三二年八月哈爾濱水災時助其逃出;不久生下一女,又因無力扶養,而將其留置醫院離去註五 蕭紅棄兒一文,記下了這一段傷心事。蕭軍(本名劉鴻霖,一九零七至一九八八)像中世紀騎士般,救蕭紅於危難之中,兩人漸生情愫,在飢寒交迫下,共結連理,於歐羅巴旅館度過蜜月生活。第一次投稿報刊,雖只是求救信,蕭紅卻為自己覓到一位伴侶。蕭軍極鼓勵蕭紅創作,她的第一篇小說王阿嫂的死即發表於此時。次年十月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註六其中包括蕭紅作品五篇(王阿嫂的死、廣告副手、小黑狗、看風箏、夜風)及詩一首。但因書中內容反映日本統治下的民怨,因而送到書店不久,即遭查封焚毀。出版(署名悄吟、三郎),一九三四年,兩蕭離開統治日益嚴酷的哈爾濱,落腳青島,蕭紅寫下中篇小說生死場。兩人並主動寫信給魯迅,盼能審閱他們的小說稿;魯迅應允,且為夫婦取名蕭軍、蕭紅,並助其在上海出版註七 蕭軍八月的鄉村、蕭紅生死場,分為奴隸社奴隸叢書之二與之三。,自此奠定了她在文壇的地位。為魯迅欣賞之外,二蕭是三零年代的文壇佳偶;但蕭軍的主觀、自我與個人英雄主義,亦為友朋所深知。蕭紅日益成長,但丈夫始終以指導者自居,且對方情感上的出軌,某些粗魯的舉止,令她痛苦不已,新詩苦杯(詳見附錄)或為此時的心境投射。一九三六年,她選擇赴日冷靜思考。此時陸續發表散文集商市街與頗受好評的短篇小說手;後因魯迅逝世返國。東北作家端木蕻良(本名曹蘭柱,一九一二至一九九六),在二蕭情感有裂痕之際出現,促成了兩人近六年婚姻的結束。蕭軍前往延安,腹中有前夫骨肉的蕭紅,至武漢與端木蕻良同居,但這讓她又掉進另一個感情漩渦!端木看似溫柔,唯行事較缺乏擔當,遲遲不敢在朋友面前,承認與蕭紅的關係。其後雖於一九三八年八月成婚,但日軍進犯武漢,端木於戰火中,丟下大腹便便的另一半,單獨以頭等船票(價位可抵兩張普通船票),奔赴重慶。後蕭紅雖在馮乃超夫人李聲韻的陪伴下,溯江而上,但失足在宜昌碼頭跌跤,男嬰誕生後不久身亡,蕭紅、端木的感情因此投下了陰影。此時蕭紅肺病的徵兆已十分明顯!一九四零年春,與端木由重慶飛抵香港,九月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七日,呼蘭河傳在星島日報副刊連載完畢註八 小說末尾註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日完稿。;而在頭痛、失眠、咳嗽等疾病苦痛糾纏中,又勉力撰寫小說馬伯樂。一九四一年秋,蕭紅胞弟秀珂之友、文壇新鮮人駱賓基(本名張璞君,一九一七至一九九六),因失業投奔時代文學主編端木蕻良。十二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轟炸香港當天,端木蕻良和駱賓基將蕭紅送進酒店,端木再次不告而別(一說前去突圍)。後蕭紅肺結核病重住院,又因喉疾手術,較常陪伴身邊的是駱賓基;此時端木竟又有另一段新戀情!四十四天朝夕相處,蕭紅和駱賓基譜出了一段黃昏之戀,甚至她還答應駱賓基:若能痊癒,下半生將與他長相廝守。一九四二年一月,蕭紅病逝,臨死,她將版權送給弟弟張秀珂、蕭軍和駱賓基;而留給端木蕻良的,只是一張離婚證書註九 本章節請參閱丁言昭:蕭紅新傳第一部(新潮社)姜穆:蕭紅坎坷的一生,三零年代作家臉譜(九歌出版社),頁二五零。陳碧月:淺談蕭紅及其生死場的婦女分娩描寫,小說選讀(五南圖書),頁一二六。!【我看呼蘭河傳】論者或謂蕭紅的小說創作,自一開始就繼承了魯迅的現實主義理想。但事實上,蕭紅與魯迅(甚至非同一時空的賴和)不同,若將後兩者比喻為文以載道的載道者,蕭紅就像是盍各言爾志的言志派了。她無法像魯迅一般,有經史諸子的根柢,能一針見血地,全盤省思民族劣根性;沒有理性批判,即使是寫實,即使從鄉野裏找到帶血、帶淚的故事,依舊含有詩意與抒情的傾向註十 楊義:蕭軍、蕭紅文化素質之差異,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業強)第十章,頁一八六。,將這種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就是最後一部中篇,一部充滿童心、詩趣、靈感的小說,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形式與風格:散文化、抒情詩化、繪畫化(一)散文化據聞呼蘭河傳在香港星島日報連載時,曾有讀者投書抱怨:情節沒頭沒尾,不能連貫,不知自己讀的是散文,還是小說? 蕭紅本人,對傳統小說學的規矩,倒是感到困惑的:小說有一定寫法、一定要具備某幾種東西、一定寫的像巴爾札克和契柯夫的作品那樣,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若說一定要怎樣才算小說,魯迅的小說有些就不是小說,如頭髮的故事、一件小事、鴨的喜劇等等。註十一蕭紅的生平與創作,蕭紅:呼蘭河上永遠的霞光(海風出版社),頁十三。近六十年後,再回頭欣賞此書,我們發現,蕭紅是一位能建立個人藝術風格的作家。她追求的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小說功力和結構的勻整,而是一種散文化的小說!總共七章的呼蘭河傳,固然一、二章寫小城風情;三、四章談家中親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繪獨立旁枝人物,然而並無首尾貫串的事件與主角,這是為誰作傳呢?她是為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呼蘭河畔的鄉鎮作傳,為這個鄉鎮的風土人情,為各種各樣人的生與死、歡樂與悲哀作傳。就如元人散曲中春風堪信馬般,作者用了信馬遊崗的巡視式藝術手法,舒展自如,以感情的起伏為脈絡,娓娓而談,從街頭巷尾的情景寫到喜慶殯災的種種盛典;從”我”祖父的後花園,寫到家中的庭院廂房,及家中形形色色、屬於下層人民的住客;整部小說,可以說是揚棄了傳統小說的框架,寫出幅幅唯妙唯肖、有聲有色的世俗畫和風俗誌。註十二 取材自註十,頁一九四至一九五。(二)抒情詩化作家茅盾在呼蘭河傳序言中說,這本小說不像小說,但比起像的小說更像小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幅淒婉的歌謠。全書有種詩歌式的美感,優美之中,反倒透露出一種哀傷,有種拂不掉的情緒瀰漫其中,但往往不直接表達,而是用了背景、情致、景色、聲音加以烘托。例如放河燈,將盂蘭節河燈隨波逐流,忽明忽滅的情景描寫得相當細膩,又穿插鬼月不祥、重男輕女的描述;人的心情,也隨之上下起伏不定。而結尾使人有內心有飄忽無依、空虛之感。盞盞河燈,不就像一個個光燦的生命嗎?光彩奪目時,猶如生命的閃耀,正受到如同河岸邊人們的注目喝采;但一當河燈熄滅之後,就象徵生命的死去,不但少了喝采,更必須接受被人忽視地落寞。或許,只有月亮還是在河上照著這句話,才能勘破一切生滅吧!又如賣麻花中,感受到早期人們純樸的生活。寧靜的巷道、天真的小孩、貧乏的生活(買?不買?內心的交戰拔河)、小小的貪婪(人人都愛大麻花),而歡愉(賴賬的媽媽滑倒了)後,有點悲哀與黯然。除了如詩的意境外,書中某些語言、韻律與節奏,幾乎是詩化的。翻開呼蘭河傳第四章,第二節開頭寫著:我的家是荒涼的,第三節起首是: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第四節又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第五節仍是:我的家是荒涼的,這種詩歌式的迴環複沓,著實強化了小說的抒情氣氛。(三)繪畫化 繪畫式的語言,也是另一特色。既然沒有一貫的故事情節,書中所呈現的,無寧是一張張生活場景的速寫!第一章第八節這麼寫火燒雲(晚霞):晚飯一過,火燒雲就上來了。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色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五秒鐘之內,天空裡有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那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著有人騎到他的背上,他才站起來。寫黃昏彩霞詭譎、變幻的絢麗色彩,好不令人陶醉!小城生活或許沉悶,但無論是紮彩舖、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盛會、還是花了八千字筆墨細寫的野台子戲,蕭紅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現了粗線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註十二 茅盾呼蘭河傳前序,以彩筆勾勒出幅幅充滿童趣的影像。呼蘭河傳的內容與主題:鄉土的、女性的、小人物的 何寄澎先生鄉土與女性:蕭紅筆下永遠的關懷一文,將這兩方面的特色,做了極精采的論述,我實難超越;故以下僅就體現下層小人物生存面貌這一點,略加申論。出現在呼蘭河傳我家之外的人物,似乎都是卑微的。即便是婦女,也不是丁玲筆下的知識新女性,或是張愛玲文中沒落世家、中產階級女子;而是相信哪個男人不打女人耐勞的胡家大孫媳婦、嘗到指腹為婚苦果的投井小婦人、嫁與窮磨官(馮歪嘴子)遭人訕笑的王大姊、以及可憐的老胡家童養媳。至於男人,街上紮紙的、賣豆腐的,家裡寄食的親戚有二伯,及漏粉的、養豬的、趕車的、拉磨的房客,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漏粉的苦工住著三間會跑的破草房,無論如何不願搬出;就如同小城的百姓,年年和東二道的大泥坑(會淹死雞鴨、小孩)奮戰,卻無人動手填實駭人泥巴坑一般,書中體現了一群被環境牢困,有些麻木又安於現狀的小人物。但蕭紅並不只是要彰顯陰暗,或渲染下層階級的苦楚;第七章全章,她傾全力寫父代母職、自食其力的推磨人馮歪嘴子,正是挖掘卑微者人性可敬的一面,或許也替全書末了留下小小的希望火種吧!【延伸閱讀】(限於篇幅,此一部份,採口頭報告)蕭紅的小團圓媳婦(1941)與沈從文的蕭蕭(1929)東北呼蘭vs.湘西沅水;千百年如此的婆媳關係vs. 不計較儒家貞節倫理的態度;與兩個不同命運的笑呵呵十二歲童養媳。 呼蘭河傳與城南舊事兩部自傳體的童年往事(成人版童話vs.英子看世界)附錄: 7苦杯 蕭紅詩作 (一)帶著顏色的情詩,一只一只是寫給她的,像三年前他寫給我的一樣。也許人人都是一樣,也許情詩再過三年他又寫給另一個姑娘! (二)昨夜他又寫了一只詩,我也寫了一只詩,他是寫給他新的情人的,我是寫給我悲哀的心的。 (三)愛情的帳目, 要到失戀的時候才算的, 算也總是不夠本的。 (四)已經不愛我了吧!尚與我日日爭吵,我的心潮破碎了,他分明知道,他又再浸著毒一般痛苦的心上,時時踢打。 (五)往日的愛人,為我遮蔽暴風雨,而今他變成暴風雨了!讓我怎樣來抵抗?敵人的攻擊,愛人的傷悼。(六)他又去公園了,我說:我也去吧!你去做什麼?他自己走了。他給他新的情人的詩說:有誰不愛個鳥兒似的姑娘!有誰忍拒絕少女紅唇的苦!我不是少女,我沒有紅唇,我穿的是從廚房帶來的油污的衣裳。為生活而流浪,我更沒有少女美的心腸。他獨自走了,他獨自去享受黃昏時公園裏美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