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1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2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3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4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2)西洋镇人民政府二0一二年十一月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2)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省委、省政府关于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年明显变化,五至七年大变化”的目标任务,以及平舆确定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结合西洋店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2008年为参照基数,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2年。1规划背景 西洋店镇位于平舆县境南部,北与万金店乡、辛店乡相邻,东与新蔡县余店乡接壤,南与正阳县相连,西与汝南县交界。乡政府驻西洋店集,距县城13公里。1938年为汝南县西洋店联保处,1949年1O月,为中共汝南县十四区(高楼),1951年1O月为平舆县第八区,1958年成立西洋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西洋店乡。辖西洋店、吴湾、高台、赵庙、潘营、西洋潭、尹湾、王寺台、耿庄、后岗、彭庄、聂寨、毛陈、小尹、秦王、谭赵、赵寨、贾营、马楼19个村民委员会,172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17288户,73428人,其中回族1203人,占总人口的1.6。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123456.33亩,低洼易涝地点75%。地势北高南低,汝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流经乡境西、南部约8.6公里,朱港、张竹园港、郭滩港由北向南流入汝河。蛟停湖蓄洪区(西半部)位于乡境南部,面积8.7平方公里。近几年来,西洋店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1.1规划前的发展状况1.1.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镇形成了粮油、畜牧、蔬菜、花生四大产业板块。优质花生面积7万亩,玉米面积7万亩;生猪年出栏9.7万头,家禽年出笼130万羽,培育“150” 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户33户,万羽家禽养殖大户7户;精养渔池面积260万亩。四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1.1.2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药材、包装三大工业支柱产业。1.1.3财政税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底,财政收入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2万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5701元,比上年增长18%。1.1.4生态环境及村镇建设取得进展。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全镇拟建沼气池1600口。全镇森林覆盖率达10.3%。1.1.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配套,部分排灌渠和剅闸泵站得到了整治,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20137人,至2008年已完成11800人,占58%。农村电网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全镇共修建通村水泥路120公里,农电覆盖率达到100%。推行“以机代牛”,耕种、植保、收割机械化率均达到60%以上。1.1.6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中心卫生院在全市率先进入乙级甲等行列,所有村建有卫生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9%。乡风文明建设得到加强,镇级乡风文明中心户30户。有线电视覆盖城镇,逐步向农村延伸,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1.1.7农村改革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税费改革政策,广大农户充分享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完成;大力推行能繁母猪、水稻等“三农”政策性保险,农业生产规避灾害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落实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完善。1.2新农村建设利弊因素分析西洋店被确定为全省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镇,除政策扶持外,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农业种养水平较高,基础产业初具规模,城镇商贸活跃繁荣,农民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生态观念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增加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日益增强。这些积极因素为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全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紧贴汝河东岸,聂寨、王寺台、詹庄等村处于泄洪区道内,水灾频发,水患突出,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城镇、村庄建设滞后,农村面貌没有得到很好改变;农村路网建设有待完善,组级道路晴通雨阻;农村电网建设还有待加强;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不高;镇村两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的存在,也给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了较大困难。2主要内容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村镇建设为重点,做大花生、药材两大产业,突出村镇开发、农田水利、村级财源三大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2基本原则2.2.1生产发展、农业增收。将生产发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科学布局、效益优先”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形成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2.2.2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科学制定好规划,落实好政策,把握好方向,引导、调动、保护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2.2.3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在充分摸准镇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的意愿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从农民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做起,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强迫命令。2.2.4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减少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尊重农村传统风俗习惯,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3发展目标2010年制定规划并启动实施, 2011年初见成效,到2012年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把西洋店建成“豫南名镇”。2.3.1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到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油菜总产1.6万吨,蔬菜总产16万吨,水产品总产1.2万吨,家禽出笼160万羽,牲猪出栏14万头。2.3.2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12年,10万亩农田稳产高产,排涝泵站全部达到排涝设计能力;新硬化村组公路100公里;解决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耕种、植保、收割机械化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可靠率达到98%;沼气池建设总量达到5600口。2.3.3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巩固农村普九成果,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群众精神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到2012年,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全镇所有村建成规范化卫生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通信网络通村率达到100%;村村建成中心文体活动场所;培育新型农民达到3000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8%以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建成省级福星工程示范院,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0%。2.3.4财政税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12年,规模企业发展到30家,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00万元,比2008年增长160%;其中工矿企业税收达到700万元,比2008年增长2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比2008年增长75%。2.3.5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5.9%,楼房占农村住房的比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50%的农户达到清洁家庭标准。2.3.6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2年, 1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村支部达到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标准。全镇各村(社区)组织活动阵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财务、村务、党务公开率达到100%,社会和谐稳定,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2.4指标体系表1:西洋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指 标 内 容单位2008年实现2010年预计2011年预计2012年预计生产发展工农业总产值亿元27.5303033工业总产值亿元14.5202224.5农业总产值亿元6.27.588.5财政收入万元46280010001200固定资产总投资亿元1.3456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7018000900010000年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个0101919指 标 内 容单位2008年实现2010年预计2011年预计2012年预计生活宽裕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2383330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辆1.5246百户农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部80901001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9798.5100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989999100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608595100乡风文明乡风文明中心户户30120160200培育新型农民人873150025003000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100100100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接收点个1101619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70809095宽带网络入户率%10121728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0.700.660.600.55“十星级”屋场个20120160200农家书屋间8203550当阳市文明村个381212宜昌市文明村个1224文明乡镇个/1村容整洁通组道路硬化率%20355065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率%20253045安全饮水建设人口人42004900待“十二五”计划污水处理率%25505560垃圾处理率%35505560农村卫生厕所比重%40505560户用沼气池总量口1600360046005600森林覆盖率%10.3141415.9管理民主“五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比例%156080100村务公开比重%95100100100财务公开比重%95100100100民主选举“两委”比重%100100100100开展“一事一议”比重%05060803建设任务3.1加大产业发展力度,确保农民收入逐年增长3.1.1大力发展粮油、畜牧、水产、蔬菜四大优势产业。着力建设7.5万亩优质水稻、7万亩油菜高效优质基地,统一主导品种,工厂化育秧覆盖率达到40%以上,耕种、植保、收割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积极申报粮油、玉米等绿色食品产品及产地认证,统一市场品牌,争创三峡优质粮油第一镇。继续加强生猪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力度,实施畜牧业振兴工程,依靠市场引导,科技支撑,全面提升“150”标准化猪场的生产能力,年生猪出栏14万头以上,发展6个畜禽养殖专业村。实施渔池标准化改造,全面推进健康养殖,提升水产品质量,建设高效渔业模式示范基地2000亩以上。继续加大蔬菜产业建设的力度,与大专院校联姻,与龙头企业联合,实施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以汝河沿岸村为重点,发展花生种植5000亩。3.1.2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着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到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工矿企业税收实现700万元。3.1.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农业,切实抓好产业体系建设。一是突出西洋店优质花生、玉米大镇的优势,引导加工企业实施联合经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力争80%以上的农户与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统一运用“楚田”商标,打造“楚田”绿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围绕食品加工企业,政府引导,企业自主,村企结合,挖掘高榜旱地的生产潜力,发展薯类基地1万亩。三是依托正大集团,推广肉鸡“小龙”合作模式,发展肉鸡产业,建成15个10万羽肉鸡养殖场,鸡舍总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专业鸡场年出笼达到100万羽以上。四是规范建设漳东、绿健等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0个,并网络农户80%以上。蔬菜高效模式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到2012年,上述产业体系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3.1.4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抓住市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强劲态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达5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到50%以上。全镇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0%。3.2强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2.1加大土地整理力度。2010年实施土地开发建设,项目规模16000亩。逐年申报实施各级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2.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和小农水项目,改造低产田,并对骨干沟渠进行疏挖衬砌。到2012年,中小型灌溉渠系全面硬化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得到改善。3.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网络村镇、连通村口”的原则,实施通村公路建设和完善工程。改造村级公路危桥10座,每年硬化村组道路30公里,配套交通安全设施。到2012年,村组主要道路硬化总量达到220公里以上。3.2.4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工程建设。以“一建三改”为重点,强化生态和居住环境整治工作,在19个村全面推广普及户用沼气,每年建成使用达到1000口以上,60%的建成户达到“一建三改”要求,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明显提高。3.2.5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改、延、提”等改水模式,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2010年,通过水厂管网延伸,解决全镇饮水安全问题。3.2.6加强电力设施改造。适应农民用电消费升级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快推动电力设施改造升级。改造输电线路和变电台区。到2012年,农村台区更换变压器320台,增容1300千伏安。农民人年均用电量达到2KW,户均用电容量配置达到4KW以上,全镇工农业生产用电及农民消费用电质量明显改善。3.2.7加强通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广播、电视、电话、宽带网络建设。对全镇开展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服务用户3000户以上。完成19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3.3加强村镇建设,美化人居环境3.3.1合理规划镇区布局。镇域村镇结构由中心城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构成。西洋店镇区为中心城镇。到2012年,人口规模达到16800人,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60公顷。镇区规划结构分为“三区”,即居民区、商贸区、工业新区,主要道路系统形成“五纵六横”格局。3.3.2加速镇东工业新区建设。依据镇区规划,采用多种途径,整合资源,聚集资金,实施环镇东路基础设施建设,为镇东工业园区建设夯实基础。到2012年,镇东工业新区主轴环镇东路建成并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壮大龙头企业、企业技改扩规等途径,引进培植一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落户,打造镇域工业经济的支撑产业。3.3.3实施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城镇卫生管理。在镇区新建公共厕所6座,垃圾中转站2个,配套垃圾桶和垃圾箱,购置清运车2辆,设置垃圾处理场1个,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各种污染源进行达标排放管理,重点控制水体污染物的排放。到2012年,在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1个,配套相应的设施,使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3.3.4实施绿化工程。街道景点绿化与镇郊农田种植区绿化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相互映衬的镇区园林景观。充分利用镇域自然风貌与条件,有机结合村镇公共绿化,形成汝河堤绿化长廊以及省道吴黄公路沿岸农田林网。在城镇中心区建设文化广场,扮靓西洋店中心镇,全面塑造繁华、宜居、文明的小城镇形象。到2012年,中心镇绿地面积达到25.47公顷,人均11.85m2,占总用地面积的10.68%。3.3.5提升城镇形象。完善中心镇功能,实施镇区亮化工程。运用经营城镇理念,实施城镇房地产梯次开发,新建2个现代居民新区。按方格模式规划城镇道路系统,合理布局镇区道路,形成各条道路相互联系方便,各自独立的交通体系。规范城区各类线缆,在主次交通干道和道路交叉口一律采用地下埋线,各支路采用架空设置;街道两侧整治广告牌,设置景观灯。3.3.6村庄规划布局。按照“适度集中、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居民进城镇居住,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并结合远期发展规划进行布局,维护现有行政村格局不变,对规模小、分布零散、面貌较差的自然村引导农民逐步搬迁,重点配套建设各行政村中心居民点必要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使村庄整体人居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全面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3.3.7整治村容村貌。按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发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改善村容村貌,对居民点的村庄采取保留与更新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整治建设,形成整治建设示范区。依托土地开发项目,实施迁村腾地。3.3.8改善村庄环境。积极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以中心村为重点,实施公共活动场所绿化、美化,公共活动场所绿化、美化率达到90%;实施农民住宅绿化、美化,在房前屋后和庭院中新栽风景树和果树等,居民点绿化率达到4%以上。对村级道路、排灌干渠绿化,可绿化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开展农田林网建设,按照300-500亩面积建设防控林网,防控率达到80%以上。创建生态示范村。加强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建设,每村建设一个便民超市。按照“三规一提”(规范杂物堆放、规范杆线设置、规范垃圾管理,提升村庄整体形象)目标,规范杂物堆放,改善村庄环境。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和坟地集中管理,按照每个自然组建垃圾收集点的标准,设置垃圾收集点130个;按照“户集组收、集中处理”的原则,各组各村配齐卫生保洁员和清运工具,实施定点专人清运,集中处理垃圾。坟地每村一处,集中设置。3.4加快社会事业发展3.4.1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优化校点布局,改造学校校舍,改善办公条件,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及巩固率达到100%。3.4.2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所有村级卫生室建设达标。健全卫生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完成镇内卫生网点信息平台建设。3.4.3建设农村公共文化阵地。逐步改善农村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农民体育健身运动。完成西洋店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19个。村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逐步配套19个村的体育健身设施。新建村级农家书屋50间。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2年实现全覆盖。3.4.4落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按照“老有所养”、“难有所帮”的要求,严格落实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等政策,切实解决受灾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众基本生活。加大福利院建设投入,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确保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3.4.5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通过实施各种奖励政策,引导人们少生优生,切实转变生育观念。3.5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乡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