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饲养标准的应用与蛋鸡饲料配方的设计饲料配方设计就是以动物的营养需要量为依据,通过合理的配搭各种饲料原料,为养殖动物提供在数量和比例上都能满足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保证其最佳的生产性能,同时这种饲料必须符合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和市场对饲料产品的要求。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理想的饲料配方不仅要满足上述条件,同时还必须保证畜产品的营养价值、风味和安全性,并将畜牧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由于受营养需要量标准适用性、饲料真实营养价值准确性以及市场价格等因素的限制,实际上不存在“最好”的饲料配方。饲料配方设计已由单纯追求最高生产性能的全价饲料配方,发展到最低成本饲料配方、最低饲喂成本配方、最佳经济效益配方和环保配方等(见表1)。 可见,饲料配方设计是一个系统工作,饲料配方设计者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知识:能正确理解营养需要量标准和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内涵,并可根据市场和原料的变化合理调整营养需要量标准和饲料配方;能够预测饲料混合、加工、储藏、饲喂等环节对配合饲料真实营养价值的影响,充分把握饲料原料与配合饲料营养价值间的相对准确的数量关系;能相对准确地通过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预测动物的生产性能。本文将结合上述相关问题综合论述蛋鸡能量、蛋白质或氨基酸、酶制剂、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及研究进展,并阐明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其浓度的基本思路。1 能量的概念与应用能量是动物生产的动力,一般动物生产性能的高低与能量的有效供应直接相关。饲料中所有有机物均可含有能量,但实际上应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畜禽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可作为能量的必要补充,尤其是高温季节时的补充。蛋白质也可供能,但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既不经济,有时甚至有害。通常以代谢能(ME)衡量家禽饲料能量营养价值及其能量需要量。配制日粮时,假定各种饲料原料的ME值恒定不变且组成饲粮的各原料间的ME值具有可加性,这是目前配制日粮的基本依据和主流思路,但这属于静态观点,未考虑饲料间普遍存在的“组合效应”现象,这一点在使用油脂、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时尤为突出。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的ME值实际上是可变值,同时受饲料本身、环境条件、饲料加工技术、饲喂方法和动物本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配方设计过程中不能仅考虑饲料本身对配合饲料ME的影响,协调和系统优化上述各种因素,使饲料ME值达到最大是配方设计和饲喂动物的关键目标。在必需营养素含量适宜的情况下,家禽以最大限度满足其ME需要作为决定采食的前提,即日粮ME浓度决定采食量,这是设计饲料配方的起点,也是确定日粮中必需氨基酸(EAA)、矿物质及维生素浓度的基础。日采食量高时,主要营养素浓度可低些(如冬季,或生长后期和产蛋后期的蛋鸡,但必须保持营养的全价性);日采食量低时,主要营养素浓度应高些(如高温季节,或雏鸡、产蛋高峰期的蛋鸡)。一般杂粕型日粮的采食量较高,要防止日粮粗蛋白质(CP)过高而ME不足的情况,此时宜添加酶制剂(或益生素)、氨基酸。随着日粮能量浓度的增加,采食量下降,日粮中大多营养素的浓度应按比例增加。与经典的NRC及其它权威机构制定的营养需要量标准相比,我国单胃动物,尤其是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能量水平相对偏低,而CP水平相对偏高(或能蛋比偏低),既浪费能量和蛋白质,同时又降低了动物的生产性能。能蛋比偏低的主要表现是动物采食量偏大、生产性能低下(如产蛋率低而不稳、育肥动物日增重偏低、被毛粗糙等)、饲料利用率低(如料肉比或料蛋比高)、代谢疾病增加(如蛋鸡的脂肪肝、禽痛风等)、产蛋结束时淘汰鸡体重偏小和羽毛少。在保证氨基酸需要量的前提下,添加油脂和复合酶制剂,降低配合饲料CP含量是纠正能蛋比偏低的主要技术措施。各类油脂以ME含量高为显著特点。市场行情较好、高温季节以及日粮能量浓度较低时,添加油脂的作用尤为突出。添加油脂的主要作用包括有效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增能效应)、缓解高温季节的热应激(油脂食后热增耗最低)、改善禽蛋品质(增加蛋重、改变禽蛋成分)、补充必需脂肪酸(防止粪便变软,增强对疾病抵抗力,提高种蛋受精率等)。豆油、玉米油、葵花油、花生油、菜籽油的亚油酸含量较高(30%60%),是亚油酸的很好来源,同时对家禽的ME值较高(37.6239.71 MJ/kg)椰子油、棕榈油、动物油脂的亚油酸含量很低,对家禽的ME值也较低(31.3537.62 MJ/kg);棉籽油虽具有高的亚油酸含量和高的ME值,但由于可能残留较高含量的棉酚而不宜使用;鱼油含有大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生产营养“保健蛋”的良好原料,但其价格较高且质量变异较大,也可能造成鸡蛋产生腥味。2 粗蛋白质(CP)、氨基酸(AA)的含义与应用家禽不需要CP本身,配制日粮时可以必需氨基酸(EAA)为限制性指标,而CP只作为参考指标,在保证有足够CP用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保持EAA平衡的前提下,充分使用AA单体,使日粮CP水平降低23个百分点,以降低饲料成本,并纠正国内蛋鸡饲粮能蛋比偏低的现象。就目前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猪禽CP摄食不足的现象相对较少发生。 蛋氨酸(Met)通常是产蛋家禽的第一限制性AA。Met低于需要时,产蛋率和蛋重成比例地降低,当蛋重降至原蛋重的90%时就停止下降,再继续降低Met水平,只有产蛋率继续下降(NRC,1994)。日粮AA供应水平不可能在不影响产蛋率的情况下改变蛋重,日粮AA缺乏时产蛋率的下降程度大于蛋重。Met(蛋+胱氨酸形式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是设计蛋鸡饲料配方时必需考虑的重要氨基酸,低CP日粮配方时尤其要注意苏氨酸的缺乏,单纯提高Met水平并不能增加蛋重。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DAA)较总AA含量更能反映其营养价值,并可更准确地满足禽类对AA的需要。赖氨酸和胱氨酸是最容易受加工处理而破坏的两种AA,以DAA评价这两种AA更显重要。只要是DAA,不论来源于何种饲料,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相同。杂粕类饲料均含有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其消化利用率较低,同时家禽对不同饲料或同一饲料中的不同氨基酸有不同的利用率(见表2),设计杂粕型配方时,采用DAA体系具有更为明显的准确性和优越性。任何营养素的需要量是相对和互相依赖的,不能抛开一种营养素而去确定另一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日粮ME浓度决定采食量,继而决定日粮中的AA浓度。随日粮ME浓度增加,采食量下降,日粮AA等其它营养素浓度应提高。动物营养与饲养研究者应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制定日粮主要养分浓度、采食量与经济效益间的动态模型,供生产实际参考。3 酶制剂的应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促进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降低料肉比,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目前市售酶制剂有单一酶类和复合酶类。选用酶制剂时应与饲粮类型、饲料加工工艺、动物种类及消化生理特点相适应。饲料加工、储存及饲喂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酶的活性。一般动物年龄越小、生产性能越高、面临应激及饲料品质越差等,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效果越明显(见表3)。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制剂有一个最适量,添加量过少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添加量过高会抑制内源酶的分泌并对消化系统,特别是肠绒毛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最终降低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袁玖等,2006)。表3 复合酶制剂对蛋鸡日粮蛋白质和能量表观代谢率的影响(%)注:1.摘自袁玖等(2006);2. 同行数据右肩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饲用酶制剂能改善家禽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将酶加到标准日粮中以提高饲料档次和家禽的生产性能,也可添加到低标准日粮中以降低饲料成本,又保持家禽的生产性能不受影响。这就涉及所谓酶的“潜在营养价值”。酶发挥“潜在营养价值”的前提是应有特异的充足的底物,而且不同酶对同一动物、同种酶对不同动物有不同的“潜在营养价值”。国内外相关公司已总结出一套酶制剂的“潜在营养价值”,可供配制日粮时参考。植酸酶已被广泛采用,实践中要依据推荐使用方案适当降低日粮中钙和磷的含量。国内蛋鸡配合饲料标示成分上仍以总磷为质量指标,但添加植酸酶时总磷含量可低些,这既可降低饲料成本、改善饲料质量,同时又明显减少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4 维生素营养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养殖业的发展,维生素的应用已不仅局限于防止产生缺乏症。维生素具有增强抗应激能力(如VC等)、激发和强化免疫系统(如VA、VE、VC等)、改善禽产品品质(如VE、-胡萝卜素等)、预防集约化饲养体制下易发生的疾病(如VD3、生物素、胆碱、VB6、烟酸、叶酸等),并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等其它营养素不可完全替代的作用。NRC(1994)规定了家禽的维生素最低需要量标准,其中白壳蛋种母鸡VE、VK、VB12、叶酸、泛酸、VB6、VB2需要量明显高于白壳商品蛋鸡。如果饲粮中一种或几种维生素含量不足甚至缺乏,动物的代谢过程受阻,最终影响动物生产及健康。目前仍未确定现代生产条件下,动物达到最佳健康状况和最佳生产水平时的经济有效的维生素添加水平。可通过权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的成本与动物维生素缺乏症和非最佳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所造成的风险,来确定生产实际中维生素的添加量。NRC标准中所规定的维生素需要量是指饲料原料中含量与添加维生素之和,此需要量仅是在理想的试验条件下,防止缺乏症的最低需要量,并不能保证实际生产条件下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实践证明,NRC需要量标准已经过时,高量添加维生素已成为获取畜禽最佳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手段。因此,只要成本允许,可在饲料中超量添加维生素,尤其是注意增加VA、VD3、VE、VK3、VB2、烟酸、VB12、泛酸和胆碱的添加量,笼养鸡需要更多的VK和B族维生素。生产实际中添加维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专业标准本身偏低,尚未充分考虑现代产蛋鸡的实际需要量、实际饲养管理环境和各种应激(如管理应激和疫病应激等);饲料原料中维生素含量变异很大,且利用率低,如单胃动物几乎不能利用玉米、小麦和高粱中的尼克酸;中国大多养殖场的饲料要经受不合理加工、较长时间贮存等,对添加的维生素破坏严重;饲粮平衡度较差(如能蛋比偏低、氨基酸不平衡)、饲粮中使用抗生素抑制了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富含维生素的原料(如发酵产物、乳制品、草粉、青草等)使用量减少、饲粮中可能出现霉菌毒素及维生素拮抗物等,均迫使维生素添加量的增加;适当超量添加维生素可显著改善禽蛋内在和外在的质量。维生素作用的发挥以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充分合理的供应为基础,同时维生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饲养管理水平、观测指标、蛋鸡的年龄与体质、饲粮组成、环境条件等不同都明显影响产蛋鸡的维生素需要量,也影响添加维生素的实际效果和效益。确定实际情况下产蛋鸡维生素的适宜需要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维生素在整个饲粮中所占成本很低,且无毒,因此,生产中超量添加维生素是权宜之计,特别是对高温季节产蛋鸡来说尤为必要且有显著的经济回报率。5 微量元素营养与宏量养分相比,人们对微量元素的研究很少,现有的相关标准较为陈旧,NRC(1994)家禽微量元素标准也是基于1980年以前的研究结果。目前生产中普遍做法是不考虑基础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直接按正常或高于NRC水平添加,致使饲粮微量元素总含量远远超过NRC推荐量。饲粮中盲目超量添加,造成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影响动物生产并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研究和生产中微量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是:基础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且变化大(见表4);推荐微量元素需要量标准偏低且实质上未量化元素间互作;确定元素需要量的判断指标不一致;目前仍以总含量而不是有效含量表示微量元素的需要量等。本课题组对蛋鸡的研究表明(姚军虎等,2003;程妮,2005;张楠,2006;安晓芳,2006),按NRC(1994)标准直接补充微量元素不利于蛋鸡生产,铜、锌是实际生产中蛋鸡的限制性微量元素。系统研究实际饲粮条件下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十分必要。表4 不同阶段蛋鸡基础饲粮中微量元素含量(mg/kg) 注:1.本表摘自程妮(2005)对陕西典型蛋鸡基础饲粮的实测结果;2.配合饲粮中有些元素(特别是Fe)实测含量明显高于根据国标所计算的值,其原因有待分析。 6 饲养标准及其应用6.1 对饲养标准的理解饲养标准一方面是对大量科学试验结果的系统总结,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权威性和普遍性,是设计动物饲粮的基本理论依据,对指导动物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营养标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使用时须根据生产实际中的特殊性,在科学性原则指导下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灵活调整相关营养指标。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动物生产、科研以及技术推广工作,认为目前各国动物营养标准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不足:尚未全面考虑生产中多因素对养分需要量和饲料营养价值影响的静态性、不平衡性、表观性;偏重局部或某阶段效果的片面性和非整体性;忽视营养素间、饲养措施间以及营养素与配套措施之间相互作用的孤立性。系统、客观、协调研究动物营养学以及养殖实践中的上述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现代养殖业理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优质饲料资源和现有的饲料未能高效利用,特别是一味追求低成本饲料配方,所以,配合饲料中非常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种类较多,与营养标准相比我国家禽饲粮有效能水平明显偏低,饲粮CP、微量元素和大部分维生素含量明显偏高等。不同国家或机构制定的营养需要量标准不一(见表5),以及同一标准内不同生理阶段个别养分需要量变化较大也给实际饲粮配合带来很大困难。表5 产蛋高峰期营养需要量对比(风干饲粮中含量)注:1.NY/T 332004指开产高峰期轻型和中型蛋鸡,NRC(1994)为产蛋率90%的白壳蛋鸡,日采食量100 gFeedstuffs(2005)为1832周龄产蛋鸡风干饲粮中养分的供给量标准,日采食量95 g;2.NRC(1994)建议需要量在对应采食量下CP略低,ME偏高,其余指标明显偏低,Feedstuffs(2005)的供给量标准偏高,尤其是CP太高,不切合中国实际,并且不利于节约蛋白质资源,NY/T 33-2004标准比较符合中国实际,其中CP和Lys还可下调,VE含量略低。3.“-”表示需要量未确定。6.2 饲养标准的应用与饲料配方设计确定适宜饲粮(或配方)营养浓度和待用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是饲料配方设计过程中的两大难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后,只要限定原料用量范围,计算机即可方便地优化出饲料配方。确定配方营养浓度的原则:NRC标准是在理想环境条件下达到最大生产性能时的养分最低需要量。其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以防止缺乏症为判断依据,所以,生产中不可完全照搬。可以营养标准的模式为依据,主要是按能量浓度调整其它指标,并基本保持各种氨基酸间的比例关系,同时应适当增加维生素和个别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在国内,满足蛋白质、氨基酸等较容易,但满足能量较为困难。任何情况下保持营养平衡均十分必要,在营养不足时养分间平衡更为重要。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配方营养指标。在畜产品市场较好时以提高生产性能为主攻目标,此时可采取高浓度营养标准并使用优质饲料原料;在畜产品市场较差时以降低饲养成本为主攻目标,此时可采取低浓度营养标准并适当多使用些替代类较廉价的原料(如杂粕、加工副产品等),同时强化氨基酸的使用,添加质量可靠的酶制剂或微生态制剂;高温季节以防止采食量下降为主要目标,可采用高浓度营养标准,对单胃动物应降低粗蛋白质水平并增加油脂和维生素的添加量;欲生产特色畜产品时可在保证大多数营养指标满足需要且平衡的前提下,重点强化某一养分,如生产营养强化鸡蛋(牛奶)、低胆固醇鸡蛋或猪肉等。根据经验确定配方营养指标,保持饲料质量稳定是每一个饲料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配方师可根据本企业多年质量适宜且相对稳定的配方,推算(或实测)目标营养标准,以此为基础做适当调整后可得到其余系列产品的目标营养标准。积极采用最新研究成果。营养标准的相对滞后性要求配方师在设计配方时应积极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如采用家禽的非植酸磷、可消化氨基酸等指标。确定原料营养价值的原则:NRC及其它标准中公布的饲料营养价值是平均值,与实际使用的原料有很大的差距,一般此值多作为参考不可直接使用,若要采用可按“平均值2个标准差”进行估计,但这种做法多以增加配方成本为代价;最好的方法是实测,但成本高且在国内也不及时,按照权威机构公布的回归公式估计(氨基酸、有效能)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方法;一般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配方师可根据本公司多年常规成分实测值的变化曲线估计当时原料的基本养分含量,也可以总结归纳配方营养成分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关系,对原料营养成分的变化做出估测。确定配方中原料使用量的原则:根据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和适口性要求确定配方中原料种类和用量,如家禽的嗅觉和味觉较差,一般在饲料中添加风味剂没有效果,在保证饲料卫生质量的前提下可使用骨粉、肉粉、血粉等。配方中饲料原料种类不宜太多,否则配方变异源多,饲料质量控制困难。同系列不同配方中原料组成可有差异,但同一配方中原料组成应相对稳定。非常规原料的使用必须有配套保障措施,如针对性添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氨基酸、油脂等。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时要注意对饲料颜色、气味、畜产品品质的影响,同时注意供货的持续性。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较好的原料应在关键阶段(如:蛋雏鸡、种鸡、产蛋高峰期蛋鸡、高温季节等)的配方中使用。注意保护混合饲料中的有效成分,防止原料间相互影响。鸡常用饲料的饲喂办法鸡常用饲料有很多,但按其性质、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青饲料(草粉)、氨基酸及非营养性添加剂。 这样纷繁的饲料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法与之相匹配才能达到理想的饲喂效果。 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法是减少饲料浪费和降低饲养总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饲喂水平。下面介绍一下鸡常用饲料的饲喂方法, 希望能为广大养鸡者带来一些帮助, 为生产多增加一些收益。1 能量饲料又称粮谷饲料,是日粮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饲料富含碳水化合物,体积小,鸡容易消化吸收,但粗蛋白和脂肪的含量少,其他营养素也较低。配合鸡日粮时能量饲料可占 50%70%。玉米是鸡的基础能量饲料,被誉为“饲料之王”,在日粮中可用到50%70%。 玉米最适宜用于肉仔鸡的育肥,对蛋鸡来说,其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 使用 1.4 毫米玉米粉碎粒2.8 毫米为宜。 小麦的饲用价值约为玉米的90%,在日粮中添加小麦与玉米的适宜比例为 1112。稻谷在鸡日粮中可用到 20%30%。高粱中粗蛋白含量为 8%9%, 除壳高粱籽实淀粉含量为 70%,肉鸡、蛋鸡的添加量为 10%(深色高粱)20%(浅色高粱)。谷物籽实类加工的副产品如:小麦麸一般可占日粮的 3%10%,米糠一般可占日粮的 5%10%。 肉仔鸡一般在日粮中添 1%3%油脂2 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又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这类饲料蛋白质含量丰富,是鸡的常用饲料,在鸡日粮中用量一般为 10%35%。养鸡常用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有大豆、大豆饼、菜籽饼、麻籽饼、花生饼、棉籽饼等。 豆粕约占饼粕类饲料总量的 40%50%,蛋白质含量在 40%50%,赖氨酸含量高达 2.8%。 一般饼类均需脱毒后方可使用。 棉粕,日粮中仅限使用 3%7%,种鸡不用。 菜籽饼含蛋白 33%38%, 用量一般要限制在 5%(产蛋鸡)和 10%(肉仔鸡和生长鸡)以下,种鸡最好不用。 花生饼含蛋白 44%48%,育成鸡使用可达 6%,蛋鸡用 9%,其他阶段用量最好在 4%以下。因为花生饼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剧毒致癌物),所以雏鸡和肉鸡前期最好不用。 葵花粕含蛋白 40%以上,但因纤维素含量高,在日粮中只能少量搭配。 玉米蛋白粉一般含蛋白 30%65%,产蛋鸡可搭配使用 5%,生长鸡可多一点。 鱼粉是主要的最佳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一般蛋白含量在 55%65%,氨基酸比较全面,特别是蛋氨酸、赖氨酸丰富。 对肉鸡脚着色良好,蛋鸡和种鸡可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添加量占日粮的 3%10%。 鱼粉含有的促生长未知因子是其使用的亮点。 由于鱼粉用量过高易使肉蛋产生腥味或成本增高,故日粮用量以不超 10%为宜。肉骨粉是鸡良好的蛋白质及钙、磷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维生素 B12的良好来源, 一般含蛋白 50%左右, 但质差者含蛋白 20%26%, 在日粮可使用5%。 血粉含粗蛋白 80%以上,适口性差,易引起腹泻。 但据报道,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 4%的猪血发酵血粉与添加 7%的鱼粉对照组比较,总蛋重增加20.6%。 肉鸡中添加可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可预防或减少鸡的啄肛、啄趾等啄癖的发生,使用时应控制在 1%3%。 羽毛粉的蛋白量在 83%以上,但其利用率低,适口性差,一般使用量为 1%3%。 在鸡饲料中用 2%5%的羽毛粉取代鱼粉,能促进家禽羽毛生长及换羽。 其他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虾、桑蚕 蛹 等 应 煮 熟 饲 喂 效 果 较 好 , 喂 量 不 宜 过高。3 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富含钙、磷等,鸡常用的有石粉、贝壳粉、骨粉、食盐、沙砾等,均易被鸡吸收,还能在肌胃中帮助消化。 石粉是补钙最廉价最方便的矿料,含钙在 36%39%,在日粮中使用量为 0.5%2%,蛋鸡和种鸡可达 7%7.5%。 贝壳粉含钙量不低于 33%, 骨粉含磷量在 12%以上, 蛋壳粉含 34%的钙,0.09%的磷,在日粮中一般添加 1%3%。 沙砾可占日粮的 0.5%1%, 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含氯60.3%, 含钠 39.7%的纯净食盐在日粮 中 以 添 加0.25%0.5%为宜,为避免中毒,须将食盐粉碎成末混于饲料中饲喂。 雏鸡日粮中含 0.7%以上时可表现中毒。 肉鸡和蛋鸡日粮中加 0.5%左右的碳酸氢钠可减缓热应激。钾、镁、硫、铜、铁、硒等通常不添加。锰、锌、碘的最低用量分别为 5060 毫克、40 毫克、0.30.7毫克/千克。4 青饲料一般农户养鸡能利用大量的青饲料。此类饲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含量在 20%30%,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可以促进鸡的健康,提高产蛋量。喂量一般占20%左右,不宜过多。 主要的青饲料有胡萝卜、白菜、苜蓿、聚合草、红薯、南瓜等,饲喂效果比较明显。南瓜中无氮浸出物含量高,且其中多为淀粉和糖类。 南瓜中还含有很多的胡萝卜素和核黄素,秋季是蛋鸡换羽的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稀土储氢材料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激光头制造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釉膜电阻器、电位器制造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在线学习服务师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版2025春新人音版艺术唱游音乐二年级上册(简谱)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2课 乃哟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企业财务测试卷附答案
- 中医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 仓管员专业试题及答案
- 机车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土壤专业试题及答案
- 污水处理设备供货安装技术服务方案
- 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 工业产品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相关制度模板
- 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50篇
- 血液透析高钾血症的护理查房
- 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技术 课件 模块六 集成厨房
- DZ/T 0461.3-2023 矿产资源定期调查规范 第3部分:外业工作(正式版)
-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
- 公司质量培训计划方案
- 供应商审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