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穴位字感冒.doc_第1页
按穴位字感冒.doc_第2页
按穴位字感冒.doc_第3页
按穴位字感冒.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1. 迎香穴:在鼻的两端半个手指处 2.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3. 四白穴:眼眶底下一个手指处(有个小窝的就是)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有两个窝就是) 头痛,怕冷,肌肉酸痛1. 太阳穴:眼角外侧一个手指处(张开嘴的时候有个窝) 2. 印堂穴:眉毛中间 3. 攒竹穴:眉毛的内端(有个小窝) 4. 百会穴:头顶中央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6. 太冲穴:脚背 第一拇脚指和第二脚趾之间. 发烧,发热1. 大椎穴:低头 颈后最高点的下面 2. 外关穴:前臂外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手指处 3. 曲池穴:胸窝的外侧(肌肉的最高点)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咳嗽,哮喘1. 檀中穴:两个乳头中间 一分种 2. 天突穴:胸骨上面的窝 (喉咙下有个小窝) 3. 定喘穴:低头 最高点骨的两侧 2分钟 4. 尺泽穴:肘关节窝内 5. 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 (手平侧 手腕和肘关节中间就是) 6. 内关穴:前臂内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是手指处 7.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8.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穴位按摩治疗感冒高热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7岁,平均38岁;就诊时间最早2h,最迟40h,平均15.5h。均有感冒病史。经一次手法治疗后,均达快速降温的显著效果。2 按摩方法2.1 治疗原则 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快速退热。2.2 穴位及经脉 上星、印堂、鱼腰、太阳、风池、大椎、风门、斜方肌、头夹肌及带脉等。2.3 手法 揉、点按、推、拔、抖等。2.4 操作程序 (1)患者取坐位,面向术者。术者用拇指揉按上星穴和印堂穴约半分钟,接用双拇指由印堂横推至左右鱼腰穴34次,揉按鱼腰穴,再推向两侧太阳穴揉按约半分钟,然后经耳上推向颈后风池穴。(2)术者转向背后,双手中指或拇指揉按加点按风池穴半分钟后顺推头夹肌35次,提拔头夹肌中段35次。(3)用双手掌搓揉两侧斜方肌和背部肌肉半分钟,提拔斜方肌中段35次,然后用掌根或大鱼际揉大椎和双风门穴至发热感,点按大椎和风门穴。再用双拇指沿脊柱二旁从上到下推至腰部3次,提拔带脉。(4)用双手掌心贴双肩峰部,两用拇指分贴前面(相当于手厥阴心包经),余四指分贴后面(相当于手少阳三焦经),术者两手同时向下直推至腕部2次。然后术者转向正面,左手握住患者右腕,右手在患者腋窝中部提拔腋窝大筋。要达到患者手臂有麻痹感方才有效。再换右手进行。再用双手握住患者手指有节律的抖动手臂数下,而手法完毕。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初诊,1993年4月3日患者因感冒出现体温升高,曾用中西药治疗,体温虽有下降,但停药后又升至 40,诊断为“感冒高热症”,经上述手法治疗1次,10min内体温即下降至37.5,继用中药调理治愈,1周后随访一切正常。4 体会 通过穴位及经脉按摩刺激,能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路,调和气血,达到快速退热的显著效果。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会穴,古籍早有“泻大椎退热”的记载,治疗时应逆时针揉按。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为风病治疗之要穴。带脉环身一周,有约束下行经脉的作用。故揉点大椎、风门,提拔斜方肌及带脉对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开窍退热,引邪出表之功效。 此手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便于推广应用,但手法退热后必须相应药物调理才能巩固疗效。 此手法在我地区俗称“开窍法”中的一种。通常应用于“中暑”者临床出现的头痛、腹痛、恶寒、高热及全身乏力等症。但对其他疾病并发的高热未作试治,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 穴位是在颈后侧称为“大椎”之处。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 首先,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经6秒钟后,再慢慢的放手。 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 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 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此穴位称为“风门”,治疗要领同上(手无法到达请别人帮忙),连续做10次。 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1. 迎香穴:在鼻的两端半个手指处 2.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3. 四白穴:眼眶底下一个手指处(有个小窝的就是)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有两个窝就是) 头痛,怕冷,肌肉酸痛1. 太阳穴:眼角外侧一个手指处(张开嘴的时候有个窝) 2. 印堂穴:眉毛中间 3. 攒竹穴:眉毛的内端(有个小窝) 4. 百会穴:头顶中央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6. 太冲穴:脚背 第一拇脚指和第二脚趾之间. 发烧,发热1. 大椎穴:低头 颈后最高点的下面 2. 外关穴:前臂外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手指处 3. 曲池穴:胸窝的外侧(肌肉的最高点)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咳嗽,哮喘1. 檀中穴:两个乳头中间 一分种 2. 天突穴:胸骨上面的窝 (喉咙下有个小窝) 3. 定喘穴:低头 最高点骨的两侧 2分钟 4. 尺泽穴:肘关节窝内 5. 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 (手平侧 手腕和肘关节中间就是) 6. 内关穴:前臂内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是手指处 7.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8.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治咽炎1.按揉廉泉穴(位于下巴顶端再往里2厘米)用拇指指面按揉100次,手法轻柔,有酸胀感为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