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 重庆煤安矿山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发布2008-01-01实施2008-01-01发布Q/CMA 352008Q/CMA 重庆煤安矿山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备案号:KJ389-J矿用传输接口IQ/CMA 352008目 录前 言 1、 范 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产品分类 4、 技术要求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II前 言本标准在编写格式、引用标准和表述方法上贯彻了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有关规定。本标准依据的法律文件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安全规程(2001年版)和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在防爆安全方面严格遵守GB3836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本标准的防爆性能部份是按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 通用要求和GB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标准进行编写并协调一致。本标准由重庆煤安矿山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重庆煤安矿山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秦绍武 钱洪友本标准首次备案号:本标准备案号: KJ389-J矿用传输接口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KJ389-J矿用传输接口(以下简称接口)的型式、分类及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及其他工作场所使用的KJ389-J矿用传输接口的设计、制造与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2000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9969.1-1998 工业使用说明书 总则GB10111-1998 利用随即数骰子进行随即抽样的方法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1404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总则MT286-1992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实验方法MT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规则MT/T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1007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AQ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3产品分类3.1 产品型号及其含义 :K J 389 J 传输接口系统登记序号矿用监测系统3.2 防爆型式: 一般兼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为:ExibI。3.3外形尺寸及重量外形尺寸:340mm 320mm 130mm;重 量: 约7.5 kg。3.4关联设备: 接口与KJ38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KJ389人员定位系统配套使用。 关联设备见附录。4.技术要求4.1 产品制造4.1.1 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本标准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和成套。4.1.2 设备要接入系统时,要与其相关联的设备进行关联审查,合格后方可使用。4.2 环境条件4.2.1 接口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4.2.1.1环境温度:030;4.2.1.2相对湿度:40%70%;4.2.1.3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4.2.1.4大气压力:80kPa106kPa;4.2.1.5按GB/T 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4.2.1.5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爆炸性气体的地方。4.2.2贮运条件4.2.2.1 贮存条件:温度-40+60,平均相对湿度98%(+25)4.2.2.2 运输条件:应能够承受振动50m/s2,冲击500m/s24.3供电电源4.3.1.1额定电压:AC220V,允许偏差85115%;4.3.1.2谐波:不大于5%;4.3.1.3频率:50Hz,允许偏差5%。4.4 基本功能4.4.1 接口应具有与通用分站间双向通信及其指示功能。4.4.2 接口应具有与主机双向通信及其指示功能。4.4.3 接口应具有故障诊断和指示功能。4.4.4 接口应支持系统的双机切换功能并有相应的指示。4.4.5 接口应具有防雷措施(外接避雷器)。4.4.6 接口应具有电源指示。4.5 主要技术指标4.5.1 KJ389-J 矿用传输接口与计算机之间通讯 传输口:2路; 传输方式:主从、异步、全双工、RS232; 传输速率:19200bps; 最大传输距离:5m。 通信信号参数:峰-峰值电压224V,峰值电流:10mA ;4.5.2 KJ389-J矿用传输接口与KJ389-F矿用本安型通用分站之间通讯 传输口:1路; 传输方式:主从、异步、半双工、RS485; 传输速率:2400bps; 最大传输距离:10km; 通信信号参数:峰-峰值电压112.7V,峰值电流60mA ;4.5.3最大监控容量接口能接入接口的数量为32台。4.6 结构4.6.1 外壳采用一般仪表机箱,金属零部件应进行防锈、防蚀处理。4.6.2 紧固件必须有防止自动脱落的措施,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插接的活动部件应插接自如。4.6.3 结构安全性:应符合GB3836.1-2000第9章及GB3836.4-2000第6.1条规定。4.6.4 零部件、元器件及其他结构要求应符合MT209第7章、第8章的的有关规定。4.7 外观4.7.1 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和变形,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焊缝不得有明显的焊迹,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4.7.2 铭牌与标志应清晰、牢固。4.7.3 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且不得有锈蚀、毛刺、裂纹等机械损伤。4.7.4 不同功能的指示应色彩分明,说明功能的符号文字及接口的所有标志应清晰端正、安装牢固。4.8 外壳防护性能外壳防护等级符合GB4208-1993中IP21要求。4.9 电气安全4.9.1 工频耐压: 接口本安端子与外壳间应能承受50Hz、500V的工频耐压,本安端子与非本安端子之间应能承受50Hz、1500V的耐压,历时1min无击穿和闪络现象,且漏电流不大于5mA。4.9.1.1 绝缘电阻: 湿热试验后。表1试 验 部 位绝 缘 电 阻M工 频 耐 压V常 态湿热试验后系统电源对外壳501.52500V本安对非本安501.51500V本安对外壳101500V非本安对外壳5011000V4.9.2 特殊元器件要求4.9.2.1电源变压器向本安供电的绕组与其它绕组分内外布置 ,且用0.25mm厚铜箔屏蔽,屏蔽应设置两根结构上分开的的接地导线,铁芯接地.变压器输入绕组应设熔断器或断路器。4.9.2.2电源变压器本安电路端子与其它端子分两侧布置。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须不小于规定值(查GB3836.4表4);电源变压器绕组均应能承受交流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其漏电流不大于5mA。 表2 例行试验试 验 部 位试 验 电 压 V输入与输出绕组之间1500全部绕组与铁芯或屏蔽之间1000向本安供电绕组与其它绕组之间15004.9.2.3电源变压器入厂应能承受交流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其漏电流不大于5mA,例行试验见表2。4.9.2.4变压器型式试验:电源变压器向本安供电的绕组与其它绕组及铁芯之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1500V,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其漏电流不大于5 mA。 4.9.2.5光耦的本安与非本安两端应能承受交流50Hz、1500V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其漏电流不大于5 mA。4.9.2.6电源模块DC/DC本安与非本安两端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1500V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其漏电流不大于5 mA。4.10 工作稳定性接口应进行通电时间不少于2d的工作稳定性试验,接口的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4.4、4.5的要求。4.11 环境适应性4.11.1 低温工作试验接口在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为0、时间2h的低温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条要求。4.11.2 高温工作试验接口在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为40、时间2h的高温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条要求。4.11.3 低温贮存试验接口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为-40、时间16h的低温贮存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条要求。4.11.4 高温贮存试验接口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为+60、时间16h的高温贮存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3、4.4条要求。4.11.5 交变湿热试验 接口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温度最高为+40、周期12d,其基本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及电气安全应符合第4.4、4.5、4.8条要求。4.11.6 振动试验 接口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150Hz、加速度为50m/s2,每个轴向各扫频5次振动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条要求,且零部件,紧固件无松动脱落现象。4.11.7 冲击试验 接口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500m/ 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三个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连续3次(共18次)的冲击试验,其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第4.4、4.5条要求, 且零部件,紧固件无松动脱落现象。4.12 防爆要求4.12.1 接口的防爆性能应并应符合GB3836.1-2000、GB 3836.4-2000中的有关规定,并应经国家防爆检验部门审查检验合格,取得防爆检验部门发放的“防爆合格证”。4.12.2 在正常及故障状态下接口外壳、导线及元器件最高表面温度150。4.12.3 接口印刷电路板的板厚为1.5mm,线宽不小于0.2mm,线厚不小于35m, 接口印制电路板调试完毕清洗后,表面须均匀地喷涂两遍三防漆,覆盖层应牢固可靠。4.12.4 接口本质安全电路印制板线与非本质安全电路印制板线的爬电距离应大于3mm;本质安全端子与非本质安全端子的爬电距离应不小于50mm;本安电路接线端子与接地端子及外壳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mm。4.12.5 接口的安全栅部分元器件,必须严格按照元器件列表规定的型号来安装。当损坏时,不得用其它型号代替;安全栅电路必须双重化。其电子原件应进行老化筛选,电阻采用金属膜电阻。与本安性能有关的元件(变压器、熔断器、继电器和开关除外)正常工作及故障状态下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不得大于其额定值的三分之二。4.12.6 接口应通过GB3836.4-2000标准中第10.110.4条规定的火花点燃试验。4.12.7 接口的本安电路与非本安电路的绝缘导线应分开布置。本安用蓝色导线,本安端子应有“本安” 或 “ib”标志。接口具有本安与非本安隔离功能,与分站通讯的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4.12.8 接口的电缆引出线应有防拔脱装置。4.12.9 接口到分站的电缆的最大长度为10km,电缆参数为 :电阻12.8/km、分布电感0.8mH/km 、分布电容0.06uF/km。4.13 本安参数U0: AC12.7V , I0: 40mA , C0 : 10uF , L0 :10mH 。 5 试验方法5.1 试验一般条件5.1.1环境条件 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试验在下列环境条件 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25); 大气压力:80kPa106kPa。5.1.2电源条件应符合 MT/T772-1998 中3.2 的规定。5.1.3测试仪器和设备 主要测试仪器和设备如下: a) 台式万用表 GDM8245型 2台 b) 示波器 DS-5000型 1台 c) 频率计 HC-F1000L型 1台 d) 信号发生器 GFG-8020H型 1台 e) 交流稳压源 AC 0V1000V 1台5.1.4试验线路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按图1要求连接成系统后进行试验。 图 1试验线路图5.2 基本功能试验5.2.1 按图1连接试验线路,送电后检查接口电源指示是否正常。5.2.2 按MT/T772-1998中7章的规定进行系统运行检查,期间观察接口的各类通信指示是否正常。5.2.3 模拟电缆故障,检查接口是否有相应的故障指示。故障撤消后,检查故障指示是否解除。5.2.4 按MT/T772-1998中8.13的规定进行双机切换功能试验,检查接口是否有相应的指示。5.3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5.3.1 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对电参数进行测量。5.3.2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使接口的供电电压依次处于额定电压、允许波动的额定电压上限值和允许波动的额定电压下限值保持15min,测试接口在每种电压下的基本功能。5.4 结构结构安全性:按MT210-90第5章规定进行。采用目测法进行检查。5.5 外观 按MT210-90第5章规定进行5.6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按 GB4208-93 的有关规定进行。5.7电气安全5.7.1 工频电压:按GB3836.4-2000第10.6条要求进行;5.7.2 绝缘电阻:按MT210-90第7章规定进行。5.8工作稳定性试验接口处于工作状态,按MT/T 772-1998第10章的有关规定进行,与系统工作稳定性试验同时进行。试验中的测量时间间隔不得大于24h。试验结束时按5.3测量电气性能。5.9 环境适应性试验5.9.1 低温工作试验按 GB/T 2423.12001中试验Ab: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低温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接口处于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0 2,持续2h后,检查其性能指标。5.9.2 高温工作试验按 GB/T 2423.22001中试验Bb: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接口处于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402,持续2h后,检查其性能指标。5.9.3 低温贮存试验按 GB/T 2423.12001 中试验Ab: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低温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接口处于非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40 ,持续时间 16h ,恢复时间不少于2h,检查性能指标。5.9.4 高温贮存试验按 GB/T 2423.22001中试验Bb:非散热试验样品的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受试接口处于非通电状态,严酷等级为+60 ,持续时间 16h ,恢复时间不少于2h,检查性能指标。5.9.5 交变湿热试验按GB/T 2423.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为:温度+40,周期12d。接口经湿热试验后,基本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绝缘电阻和工频耐压应符合4.4、4.5、4.9.1和4.9.2条的规定。5.9.6 振动试验 按 GB/T 2423.10 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要求:频率10150 Hz,加速度幅值50 m/s2 ,样品状态不通电,振动次数每轴向不低于5次。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再测定其性能。5.9.7 冲击试验按 GB/T 2423.5-1995 的有关规定进行。严酷等级要求:峰值加速度500 m/s2 ,脉冲持续时间11 s,样品状态不通电,冲击次数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3次(共18次),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再测定其性能5.10 防爆性能试验5.10.1 最高表面温度 按GB3836.4-2000第10.5条规定进行。5.10.2 印刷电路板、导线检查 目测法进行。5.10.3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检查 用计量合格的器具进行。5.10.4 电子保护检查 根据图纸与技术文件的规定,对其电路用目测检查。5.10.5 火花点燃试验 按GB3836.4中10.110.4条规定进行。5.11 本安参数测量用计量合格的仪表进行测量,其测量值应不超过标准规定值。6 检验规则6.1 检验分类检验一般分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两种。6.2 出厂检验6.2.1 每台接口均需进行出厂检验,合格产品应给予合格证。6.2.2 出厂检验一般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中出厂检验项目的规定。6.2.3 出厂检验的各项性能和指标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有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6.3 型式检验6.3.1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6.3.1.1 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定型时;6.3.1.2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接口性能时;6.3.1.3 正常生产时每三年一次;6.3.1.4 停产一年恢复生产时;6.3.1.5 国家有关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6.3.2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中的型式检验项目的规定。表2 检验项目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类别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基本功能A4.45.22主要技术指标A4.55.33结构检查C4.65.44外观检查C4.75.55外壳防护性能B4.85.6-6工频耐压A4.9.15.7.1*7绝缘电阻A4.9.1.15.7.29工作稳定性B4.105.810低温工作B4.11.15.9.1-11高温工作B4.11.25.9.2-12低温贮存B4.11.35.9.3-13高温贮存B4.11.45.9.4-14交变湿热B4.11.55.9.5-15振动C4.11.65.9.6-16冲击C4.11.75.9.7-17最高表面温度A4.12.25.10.1-18印刷电路板、导线检查A4.12.35.10.2-19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A4.12.45.10.3-20电子保护检查A4.12.55.10.4-21火花点燃试验A4.12.65.110.5-22本安参数A4.13 5.1123隔离件耐压试验C4.9.2.5 4.9.2.65.7.124变压器例行试验A4.9.2.25.7.1-注:“”为不检验项目,“”为检验项目,“”绝缘电阻检测出厂检验只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理学患者情绪护理技巧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 农发行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发行喀什地区疏附县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学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多选题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农发行大庆市肇源县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农发行宜昌市秭归县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发动机噪音控制方案总结
-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方案
- 岗位职业素养评估与提升效果
- 住房供给调控预案
- 培训行业转介绍
- 文科物理(兰州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加油站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白皮书
- 手机桌面市场深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