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llis 与 理情治疗法一、简介理情治疗法是Ellis在1950年代所发展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可视为多模式和折衷取向的学派。二、Ellis的生平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1913年出生于美国宾州匹兹堡,4岁时全家至纽约定居便在那长大。(一)Ellis的家庭及童年时期Ellis的父亲是商人,很少在家,偶尔他出现时,是个机智、友善、迷人的爸爸;妈妈个性热爱社交,因常去教堂或玩桥牌而晚回家烧饭,对孩子的管教似乎是放牛吃草的方式,这使Ellis从小就学会照顾自己和弟妹,很能独立照自己的意思来安排或追求生活,纵使父亲在他11岁时因与母亲好友多年有染被发现而导致离婚,据Ellis说,对他并没任何影响。 Ellis是家中长子,下有小他19个月的弟弟和小他4岁的妹妹。他的弟弟反叛捣蛋成性,两人常相依作伴,共同编织白日梦。妹妹受家庭影响个性不是很平衡,与弟弟相处如仇敌相见,也多年依赖Ellis的心理帮助,这种种使得Ellis7岁左右就开始了凡是靠自己解决的习惯。 在此时期影响Ellis最糟的是他在4岁半时得了肾脏炎,因而几乎死于并发的扁桃腺炎。从那以后到9岁之间,曾进出医院9次,最长时还停留一个月,因而影响学校生活。他也对自己的头痛十分怨恨。 Ellis自认童年经验对他的影响之一是使他成为一个很会自力救济(self-helped)的人。在不快乐的时候努力想出一些办法让自己少不快乐些。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Ellis认为他是自己的治疗师;在另一方面由于常为母亲的迟归担忧,Ellis容易变得焦虑。这也是自认最大个性困扰之一。这相伴而来的是非常害羞。先是怕权威人物(如校长),后来则变成怕女孩。直到19岁时才强迫自己改变成功。 当时Ellis常被别人批评的特质如:言语武断尖锐、相貌严肃、不够社交性以及理情治疗所显出之核心精神?不必靠别人也可过好自己,似乎都与上述的家庭童年经验、个人角色及经历有关。 (二)学生时代及求学生涯1920至1930之间,即青少年阶段,为解决自己害羞和公众场合的焦虑,Ellis读了许多哲学著作,而逐渐开始对哲学有兴趣。此外,由于从小环境中自我导向之风的影响,Ellis经历了对不同事物的喜爱,像:轻歌剧、文学、政治等;再加上他具备了专注奉献及不辍的怀疑精神,导致了未来的成功。 在12岁时,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作家,于是仔细规画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进高职学校,再进纽约市立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想在商场上赚足够的钱,以便写任何想写的题材。只是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让他的美梦无法实现,但他仍持续写作不论如何都不气馁,之后写作有关性、爱情、婚姻方面的文章,成为此领域的权威,许多亲朋好友向他讨教。 当他了解自己很能照顾辅导别人并引此为乐后,便决定成为一个心理学家。在大学毕业8年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研究临床心理学,1943年拿到硕士学位;1947年拿到博士学位。 (三)职业生涯当时Ellis认为精神分析学派是最精深的,于是在1947年到1953年从事古典分析及分析导向的心理治疗。但在1950年代后逐渐怀疑其效用,终于在1955年初,他把人本的、哲学的、行为的治疗组合成理性情绪治疗法。1956年时提出11个基本的非理性信念之概念。于是Ellis被公认为理情治疗法之父及认知行为治疗法之祖。 其实Ellis自年轻时就发展他的治疗法,并用来处理自己的问题。像在19岁时,他强迫自己在布朗克斯(bronx)的植物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跟一百位女孩子说话,虽然他不曾经由这些短暂的接触而跟任何一位女孩子约会,但逐渐不担心被女性拒绝。借着认知行为治疗法的应用他已克服了一些最糟的障碍。 Ellis自童年开始身体就不太好,但是他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因疾病陷入悲惨,反而精力充沛地过生活。听过他演讲的人常对他精辟、幽默、灿烂的风格赞赏不已。他同时也是著作丰富多产的作家。他以工作为生活重心,并以此为乐。他曾获得多项奖项,深受世人肯定。 综观Ellis一生,可看出Ellis是个具有努力奋进、敢于突破之高passion的人。他所发展的理情治疗法可谓他一生自救的法宝,不但帮助了许多人,也养成了他乐观开朗且迷人的个性。 三、背景与发展(一)1955 Ellis在此时期以婚姻谘商为主,但仅只于提供讯息。因发觉提供讯息仍无法解决问题,便转向精神分析;本以为精神分析是最精深的,但在年发现精神分析肤浅而不科学,且过度被动及消极,便在年创立理性治疗法(RT)。 (二)19551961 Ellis引用希腊哲学家Epictetus所说:“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强调人们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他开始重视人们的情绪。 (三)19611993 由于对情绪的重视,他便将字自己的理论改名为(RET)。但Ellis并不满意,因为只是了解思考与情绪,对当事人帮助不大,对情况也无法改善。因此他开始研究行为改变技术。 (四)1993 直到,Ellis终于加入了使理论更臻完善的行为技术,并改名为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REBT),发展至今仍为大家所推崇。 四、理论基础(一)哲学观理性情绪治疗法建立在有利的哲学基础上。Ellis选择Epictetus(公元元年之禁欲主义哲学家)的一段话作为RET的起点:人不是受事情的困扰,而是受到他们对这些事情看法的困扰。因此在哲学上强调:(1)认识论理性与情绪哲学认为科学方法最能使我们取得有关自己、别人及世界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是先有一个问题,再以各事件的关系形成一假设,再以观察及测量来试验假设,以证明是否有此事,且其是否为真。对于病人所陈述的每一个想法,适宜的RET问题是:你相信是真的吗?证据在那里?主要是希望病人成为好的科学家,使其获得正确资料及证据,以建立正确的、自助的想法。 (2)辩证法逻辑思考的艺术不易获得。大多数的人似乎擅长于不合逻辑。 例: 我应该是完美的 刚刚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 这样证明我是不完美的而且因此是无价值的 案主很少察觉他们在思考上的主要前提及他们想法的演绎过程,他们只把焦点放在结论上。结论如果是不合逻辑的,很可能产生情绪问题。理性的思考方式包含经由经验的证实、或可验证陈述的逻辑推理。如果我们能合理地思考,我们就不可能得到导致极端困扰感的一些结论。 (3)价值体系人广泛持有RET哲学中两个明确的价值,即生存与快乐。因此RET认为:任何提高人生存与快乐的事,可被定义成合理的;反之为不合理的。 (4)伦理理性与情绪哲学认为我们要公平对待别人;利用别人,或对别人有害的举动是错的。所谓的伦理是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事实上绝对的对或错,正是会导致罪恶感、害羞、焦虑、忧郁以及对别人的敌意无法忍受。它强调一种有社会责任的伦理。 (二)人性观Ellis对人的本性思考及情绪困扰与不快乐的原因有以下诸点主张:1.人生而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质。 2.人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 3.人们的困扰源自于本身的非理性思考,而非外在世界的某事件。 4.人运用理性思考时,会产生积极正向的情绪;人运用非理性思考时,则会带来消极负向的情绪。 5.人们的不好情绪会带来不好的行为;人们的好情绪则会带来好的行为。 6.人单凭思考及想象即可形成观念或信念:理性的思考方式会形成理性信念;非理性思考方式会形成非理性观念。 7.人具有改变认知、情绪及行为历程的天赋能力。 总而言之Ellis对人性的看法是中性(既是理性也是非理性)、偏向乐观的(人的思考观念情绪及行为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他也认为人们本身具有自我对话(self-talking)、自我评鉴(self-evaluating)及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的特性。(三)人格理论1.生理学层面:Ellis认为人与生俱有理性思考及伤害自我的潜能。因为渴望每件事情都完美,无法做到就会苛责自己、苛责别人与世界,唯有他面对很大困难时,人格才能成熟。 2.社会层面:Ellis认为个人太关心或太在意别人对他的想法与情绪的困扰有密切关联。人只有当别人对他有好评时才能接纳自己,否则变得焦虑、依赖、沮丧。情绪的成熟是个人对于人际关系的关心恰到好处,维持很好的平衡状态。 3.心理学层面:人格的ABC理论是RET的核心(容后详述) (四)非理性信念Ellis在临床的观察上找出一些患有情绪困扰或适应不良的人常持有的观念:1.在自己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每一位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 person) 的爱和赞许。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子才是有价值的。 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恶意的,为了他们的恶行,那些人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 与惩罚。 4.假如发生的事情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或自己所期待的,那是很糟糕可怕的。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一个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忧伤和 烦恼。 6.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应该非常挂心,而且应该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的 可能性。 7.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他们容易。 8.一个人应该依靠别人,而且需要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依靠。 9.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他目前的行为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某事过去曾影响一个人,它应该继续会(甚至永远)具有同样影响效果。 10.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妥当、完善的解决途径;如果无法找到此一完善的解决,那是遭透的事。 11.人可以从不活动和消极的自我享乐中,获得最大的幸福。 Ellis从不合理信念中的必须出发找出了他认为经常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三种思维方式:(1)糟糕透顶(Awfulizing) 如:我没做得像我必须做到得那样好,这真是遭透了! (2)我简直无法忍受( I Cant Stand It!) 如:我受不了这个,没法忍受这种事发生在我头上,这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的! (3)一钱不值( Worthlessness) 如:如果我没能做得像我必须做的那么好;没赢得我必须赢得的赞赏,那我就是毫无价值的人! 这三种思维方式都是从人们对事物绝对化的要求?必须产生出来的,常使人陷入负的极端的情绪之中而难以自拔。 (五)A-B-C理论A-B-C人格理论是Ellis理情谘商法理论的精华所在。这理论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及困扰的原因,也阐释了消弭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A: activating event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指人们对事件抱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 consequence 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ntervention指劝导干预 E:effect指治疗或谘商效果 F:new feeling指治疗或谘商后的新感觉 Ellis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反而人们对事件的非理性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之不好的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待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正向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而消除或减弱,人也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五、理情治疗的实施(一)治疗目标在理情治疗法里采用的许多方法都是为了达到一个主要目标: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当事人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的行为。也就是减低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别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及教导当事人如何有效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此外还要培养当事人有下列具体特质:1.自我兴趣(self-interest) 2.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 3.自我引导(self-direction) 4.容忍(tolerance) 5.弹性(flexibility) 6.接纳不确定性(acceptance of uncertainty) 7.科学化思考(scientific thinking) 8.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 9.冒险(risk taking) 10.非理想主义者(nonutopianism) 11自我负责(self-responsibility) (二)治疗过程理情治疗在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解说阶段):对当事人说明其问题是因非理性观念所致。 2.第二阶段(证明阶段): 对当事人证明其情绪困扰一直存在乃因其继续存有不合逻辑的的思考所致, 并找出此一不合理想法。 3.第三阶段(放弃阶段):以驳斥挑战的方式使当事人修正或放弃非理性想法。 4第四阶段(重建阶段):鼓励并教导当事人建立更合理的生活哲学。 (三)治疗技术理情治疗者使用多模式的整合式治疗法,并使用个各种不同的认知情绪与行为技术,并且依当事人情形而定。1.认知技术: 驳斥非理性念、认知的家庭作业、改变自我告知内容、幽默的作用。 2.情绪技术: 理情心像、角色扮演、羞恶攻击演练、强力与气势的使用。 3.行为技术: 操作制约、自我管理原则、系统减敏感法、松驰技术、示范。 (四)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Ellis曾提出七项可以成为更有效的谘商员的基本条件:1.智能2.治疗的知识3.同理心4.坚忍性5.助人的兴趣6.科学的识见7.接受过合理情绪治疗。(五)治疗特色1.强调认知,主张理性克服非理性。 2.强调指导,且是直接、迅速的指导。 3.强调此时此地的经验。 4.强调面对事实,确实自我负责。 5.强调实际操作,消除不适行为,建立适应行为。 6.强调治疗者主动的精神。 六、治疗关系在理情治疗中温暖并不是最重要的,治疗者的功能是当一位导师,而当事人是一个学生。七、参考书目何长珠、何真译(民73)你不快乐合理情绪治疗法台北,大洋。何长珠(民76)不快乐人格的心理处理台北,大洋。中国辅导学会主编(民81)辅导学的先驱西方篇台北,师大书苑。李茂兴译(民85)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金树人等编着(民84)谘商理论与技术台北,国立空中大学。Windy Dryden(1994)INVITION TO RATIONAL-EMOTIVE PSYCHOLOGYWhurr Publishers吴英璋(民76)理性心理治疗台北,大洋。Beck的认知治疗简介Beck略传理论基础Beck的认知治疗的实施应用评估一、简介Beck的认知治疗主要目标是协助当事人克服认知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断,及改变其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治疗者透过接纳、温暖、同理的态度,避免采用权威的治疗方式,引导当事人以尝试错误的态度,逐步进入问题解决的历程中。在治疗历程中,治疗者透过和当事人一起检核想法的可信性、减轻问题的严重性、教导当事人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to learn)的方式下,与当事人建立起治疗的合作关系(the therapeutic collaboration),协助其体认自己的规则前提信念(rulespremisesbeliefs)的思考模式,并落实信念形成历程中取得证据的步骤,以跨越认知的陷阱(cognitive traps),以改变原有不良的想法。二、Beck略传贝克(A. T. Beck,1921)1946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1958年结束了在精神分析学院的学业。主要著作有:认知治疗与情绪扰乱(1976)、抑郁症:原因与治疗(1972)等,还负责编辑一份杂志:认知治疗与研究。贝克曾受过严谨的精神分析治疗法(Psychodynamic therapy)的训练,但长期观察忧郁症等情感失常病患的表现后,深深觉得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es)是这些病症的核心问题。他认为病患的情感与行为大部份取决于病患本人对于周围世界的解释,病患的想法或认知模式决定其感受与反应,于是创立认知治疗法(cognitive therapy)。三、理论基础(一)基本假设贝克的认知治疗是依据认知是决定我们如何感受与如何表现的主因这个假定为基础。认知治疗包括所有以矫正错误观念与错误自我暗示为媒介来减轻心理压力的治疗法。改变那些导致功能失调的情绪与行为之最直接方法,就是改变不正确且功能不当的思想。(二)认知歪曲的形式1.独断地推论(Arbitrary inference) 指没有充足而相关的证据便骤下结论。 2.选择性的偏差推论(Selective abstration) 指以整个事件中的单一细节下结论,而失去整个内容的重要性。这个假定是真正重要的事件是那些与失败与损失有关的事。 3.过度类化(overgeneralization) 指把某件意外事件产生的极端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环境中。 4.扩大与夸张(Magnification and exaggeration) 指过度强调负向事件的重要性。 5.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是一种使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作这种联结。 6.极端化的思考(Polarized thinking) 指思考或解释事情时用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either/or)极端地将经验分类,这种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都分为好或坏。 四、Beck的认知治疗的实施(一)治疗关系认知治疗者教导当事人如何透过评估的历程辨认出扭曲与导致功能障碍的认知,透过治疗者与当事人之间的努力合作,当事人学会分辨他们自己的思想和现实间的差距,他们了解认知对他们的情感、行为、甚至环境的影响力。当事人被教导去认识、观察并监控他们自己的思想与假定,特别是他们负向的自动化思考(automatic thoughts)。认知治疗强调治疗关系。Beck强调治疗关系的品质是认知治疗的基础,成功的谘商要靠治疗者某些令人满意的人格特质,如真诚温暖、正确的同理心、不批判的接纳,及与当事人建立信任与支持的关系。治疗技术的应用在治疗者与当事人间的合作治疗(therapeutic collaboration)之下最为有效。认知治疗者不断地、主动而谨慎地与当事人接触,他们也努力使当事人主动地参与治疗的每一个阶段;治疗者与当事人一起工作,以找出当事人所下的结论,并对该结论作出准备验证的假设。这个共同研究以发现与检验错误解释的历程,叫做共同合作验证(collaborative empiricism),而当事人的思考与行为的持续改变则需当事人的了解、觉察与努力的配合。(二)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化思想(identifying automatic thoughts)自动化思想是介于外部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思想。当事人在认知治疗过程,首先要学会识别自动化思想,尤其是那些在愤怒、悲观和焦虑等情绪之前出现的特殊思想。治疗者可采用提问、指导当事人想象或角色扮演来发掘和识别自动化思想。最容易的方法是治疗师询问当事人在对特殊事件产生体验时脑中所出现的想法。一旦当事人能够识别那些诱发产生情绪体验的外部事件和情静,治疗师就可以要求当事人应用想象技术来详细描述这些情境,在想象过程中诱发和识别出有关字动化思想。应用此一技术,一般要求当事人保持放松,闭目和想象自身处于不良压力环境之中,然后详细描述他在经历这种情境下所感受和发生的现象。另外,可以应用角色扮演来发掘和识别自动化思想。让当事人扮演自己,或者某一角色,而治疗师则扮演与其相对应的另一个角色。当病人完全进入自己的角色之后,自动化思想往往就可以诱导和识别出来。在发掘、识别自动化思想的过程中,治疗师应该仔细观察病人的每一细小的心境变化,询问他们在每一心境变化之前瞬间所出现的想法。心境变化包括每一种情绪反应。一但当事人学会识别和监察自动化思想,治疗师往往可以要求病人填写“功能失调性思想每日记录表”,记录每天在不良情境下所出现的情绪反应和自动化思想。2.识别认知错误(identifying cognitive errors)焦虑和抑郁的病人特别容易犯概念性或抽象性错误,其中典型的认知错误有下列几种:(1)独断地推论 (2)选择性的偏差推论 (3)过度类化 (4)扩大与夸张 (5)个人化 (6)极端化的思考 为了识别认知错误,治疗师应听取和记下当事人的诉说的自动化思想以及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然后要求当事人归纳出一般规律,找出其共性。3.真实性检验(reality testing)检验并诘难错误信念,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非此不足以改变病人的认知。在治疗中鼓励当事人把这种信念当作假说看待,设计方法来调查,检验这种假设,结果当事人可能发现,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他的这种消极认知和信念是不符实际的。4.去注意(decentering)大多数抑郁和焦虑的病人感到他们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评头论足”。因此,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脆弱的、无力的。治疗计划要求当事人不像以前的方式行事,忽略掉周遭人们的注意,结果可发现很少人会注意当事人的言行。5.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monitoring distress or anxiety level)许多慢性甚至急性焦虑病人往往认为他们的焦虑会一直不变地存在下去,但事实上,焦虑的发生是波动的。鼓励当事人对焦虑的水平进行自我监测,促使当事人认识焦虑波动的特点,增强抵抗焦虑的信心,是认知治疗的一项常用技术。(三)治疗过程认知治疗的过程约十二周,会谈约十五次,每次交谈的时间有一定限制,约三十至四十分钟。一般可将整个过程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1.治疗初期第一次与当事人会谈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减轻当事人的一些症状。在开始的二到三次会谈中,治疗师应该找出和确定当事人的主要问题,并且制定出一些处置问题的策略来指导帮助当事人。找出和确定主要问题应贯穿在整个治疗的初期阶段。在这期间,治疗师与当事人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紧接着是对各种问题进行排列,讨论哪一个问题是最主要的。必须准确地评估思维、生活环境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在治疗初期,另一个目标是设法向当事人说明认知和情绪之间的密切关系。力图找出消极的不合理的思维内容,并指出这些思想与情绪变化上的关系。尽早布置一些家庭认知作业,透过这些作业,促使当事人自己认识到认知与情绪间的密切关联。2.治疗中期侧重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包括功能失调性的思想和行为。治疗师的工作在于帮助当事人及早掌握使用和练习新学习的概念,不断反复练习和应用合理的反应方式,取代功能失调性思想。3.治疗后期注重矫正当事人的自动化思想。当当事人感到抑郁或焦虑开始减轻后,治疗师和当事人的注意力应从特殊问题转移到病人当作普遍规律的假设上来。这些适应不良性假设的形成往往与当事人的个体发育、学习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认知疗法的基本目标就是拮抗这些适应不良性假设的作用,并用新的、更趋于现实水平的认知系统来取代。当当事人逐步好转、能比较现实、客观地应付和处理生活中的压力时,认知疗法的会谈次数将逐渐减少,最终告一段落,结束疗程。五、应用认知治疗可应用于治疗许多心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疗情绪抑郁的病人。但对于精神病性抑郁病人,效果可能较差。认知治疗还可作为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和酒精中毒等病人的治疗方法之一。此外,认知治疗还可适用于治疗焦虑障碍、社交恐惧、偏头痛、考前紧张焦虑、情绪的激怒,以及慢性疼痛病人。对于海洛因成瘾病人,认知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加强治疗效果。近年来并发现,认知治疗与药物治疗合用,可治疗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妄想。六、评估(一)Meichenbaum认为Beck对认知和情绪及不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之看法, 可能稍嫌单纯了点。 (二)Patterson认为Beck在其认知治疗过程中使用了许多未经指明的技术, 并透过它对当事人的兴趣、了解、关注、照顾而发挥了很大的个人影响作用。 (三)Mahoney &Arnkoff认为Beck采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方式,使得他的治疗变成互动的过程,而不像Ellis那样直接面质,不给当事人自己思考的机会。 (四)Beck鼓励当事人自己不断进行个人的实验(Personal experiments), 以检核及校正自己的思考内容和推理方式,也被认为是极有助益而值得推崇的。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法张巧慧简介Meichenbaum略传理论基础3治疗的实施应用评估参考书目一、简介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法(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简称)。他的自我指导治疗(self-instructional therapy),基本上是认知重建的一种形式,主要在改变当事人的自我语言(self-verbalizations)。自我陈述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就像别人的话所带来的影响一样多。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在于当事人必须注意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表现及如何对别人产生影响。为了要产生改变,当事人必须介入其行为的内部对话中,如此他们便能够在各种情境中评估自己的行为。二、Meichenbaum略传梅琴鲍姆(D. H. Meichenbaum)系一新进的临床心理学家,于1963年左右尚在伊利诺大学研究所攻读临床心理学,并参与精神分裂症的语言训练方案。目前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并担任认知治疗与研究学报(cognitive Therapy & Reaserch)的副编辑。其著作及论文繁多,较著名的专书有:认知行为改变术(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An Integrative Approach,1977)。他致力于整合凯礼(G. Kelly)、艾里斯、贝克以及辛格(J. Singer)等人的认知语义治疗论的临床技术与现行行为治疗技术之间的横沟。三、理论基础(一)假设行为改变是透过一系列的中介历程,包括内在语言的交互作用、认知结构、行为以及因行为而产生的结果而发生的。人们对自己所说的什么话会影响(决定)他们对其他事情所采取的行动。认知机能评定的目的就是指评定人们的内部对话(internal dialougue)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如何受到其它事件或行为过程的影响的。(二)内部对话的机能人际语言与内在语言有着非常相似的形式,它们都为中介性行为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原则和作用。因此,自我指导和人际指导的内部过程有着相似的形式。内部对话还可以影响到人们对压力的反应。人们对压力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们对压力源的评价,对自己感到的唤醒的归因,以及对自己的应付能力的评估等因素影响的。人们对于压力情境以及自己应付能力的自我语言会影响到他们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人们在这种情境下的焦虑水平也与这种和情境有关的自我评价有关。如果个体这时只看重自我,他的机能上的不足及对自我的不满等思想,这时他的焦虑水平就高;如果只注意到外部情境,并有较高的应付水平,这时的焦虑水平就低。认知也可以影响到生理反应和情绪状态。在心境和自我语言之间有着某种关系。思想可以影响行为。我们有很多行为是自动化的或由习惯产生的,我们在行为之前也不是要想一想(习惯经常是讯速而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要改变行为,那么我们就必须在行动之前先想一想。这样的思想(即内部语言的产生)能使不适应行为“去自动化”,即“去习惯化”(deautomatize)并为产生新的适应性行为提供了基础。(三)内部对话的结构内部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的机能就是对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的影响和改变。认知结构为一系列特殊的自我语言提供意义系统或概念系统。认知结构可控制并影响思想策略,寻找并选择某种思想。学习新的技能需要认知结构的改变。认知结构的改变有三种形式:吸收(absorption),即新的结构吸收了原来的结构;替代(displacement),即原来的结构又伴随着新的结构一起起作用;综合(integration),即原来结构中的成份在更具理解性的新的复杂结构中仍然存在。认知结构决定了内部语言的实质,而内部对话又可以改变认知结构,是个良性循环。四、治疗的实施(一)行为如何改变1.第一阶段:自我观察改变过程的第一步是当事人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行为。当他们开始治疗时,他们的内在对话就会经由负向的自我陈述和想象而形成。在治疗过程中,当事人需要一个新的认知结构,使他们能用新的观点看他们的问题。这种重组概念的历程是经过当事人和治疗者共同努力而达成的。2.第二阶段:开始一个新的内部自我对话如果当事人希望改变,他们对自己所说的话必须能引起一个新的行为炼(behavioral chain),一个与他们不适应行为不兼容的锁炼。当事人学习改变那些使他们进入治疗的内部对话(internal dialogue)。他们的新内部对话引导出新的行为,这是认知重建的结果。3.第三阶段:学习新技巧教导当事人更有效的因应技巧,并在现实生活情境加以练习。认知重建可帮助当事人改变对失败的消极看法,因此能使他们更愿意参与所期望的活动。当事人不断告诉自己新的句子,并观察和评量其结果。当在情境中表现不同时,他们可从他人处得到不同的反应。他们学得新技巧的稳定性大大受到自己告诉自己有关新获得的行为与其结果的影响。(二)治疗技术1.认知行为评定:对行为的机能分析(afunctional-analysis of behavior),包括一种对影响反应的环境因素以及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机能认知分析(functional-cognitive analysis)主要关心认知在行为中的作用。关心的是当事人内部对话的缺陷,病人在他的作业以前、作业期间、以及作业以后对自己所说的是什么以及不能说的是什么等。首先要弄清分析的内容,然后把认务分成几个成份或几个认知策略。治疗者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种:(1)以不同的方式对任务进行修正,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当事人的能力和缺陷进 行评定。 (2)改变与任务无关的环境变量,可观察到干扰或促进作业的环境因素。 当事人的自我报告也可以提供有关的信息。 (3)以指导和建议的方式向当事人提供支持,并观察在作业中的变化。这样的分析可以直接为治疗提供建议。 2.行为治疗技术中的认知因素:行为治疗技术过份强调环境事件的重要性,同时忽略了这些技术中的认知因素。而且行为矫正技术既可用于矫正行为,也可用于矫正当事人的思想(内部对话)过程。但当标准的行为矫正程序与自我指导技术结合使用时效果会更好,类化也更广,而且效果更稳定。(1)焦虑解除条件反应当事人实际上在治疗过程中学到的是一系列的认知和行为技巧,包括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体验的基础上对不适当的信念的改变,通过信息的掌握而产生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其他人印象的改变,以及新的问题解决和人际技巧的形成等。(2)系统敏感递减系统递减敏感法之所以能消除恐惧,是因为放松与恐惧是互不兼容的。这其中也有认知因素的作用。其中的放松程序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内部自我对话而使他们适应于放松的心理定势。想象也可以进行改进,让当事人想象对恐惧进行应付,同时呼吸放慢,并采用自我指导。这样使得焦虑体验变成了进行应付的线索,即当事人把焦虑当作是做出应付行为的线索。在系统减敏感程序中发生的变化包括:a.敏感递减应看作是一种活跃的学习应付和自我控制技能的方式。 b.对忧虑的概念进行有治疗意义的改变。 (3)楷模作用在楷模(modeling)技术中,观察者把从楷模身上获得的信息转换成内部的知觉认知表象(Perceptualcognitive images)以及内部的言语反应,这些表象和言语反应就成了外部行为的线索。这样的反应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指导。对这种反应进行更加明确的楷模也应能促进行为的改变。楷模作用可以在进行楷模时出声思维,说明主要表现的行为及其它的应付行为,如面对并处理挫折等,最后用自我强化的语言作结尾。(4)厌恶条件反应在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统建筑方案设计排版(3篇)
- 网格员安全培训课件
- 银行个人贷款审批流程与风险防范手册
- 月子婴儿护理知识培训
- 机动车维修行业安全操作规程和监管要求
- 足球颠球练习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小学家长会意见反馈表设计模板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护理)儿科护理学(一)-医学心理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6届广东省深圳市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操作指导手册
- 企业经销商管理完全手册
- 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与护理
- 国有资产资产委托管理协议书范本
- 《品牌培训知识》课件
- 《机械制图》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充电桩巡查记录表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 《证券投资学》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