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道河灌区“十二五”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doc_第1页
峪道河灌区“十二五”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doc_第2页
峪道河灌区“十二五”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doc_第3页
峪道河灌区“十二五”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doc_第4页
峪道河灌区“十二五”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1年12月,山西省水利厅下发了晋水农便201122号文件关于开展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计划“十二五”期间加大对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补贴力度。根据文件精神,峪道河水利管理站组织成立了峪道河灌区“十二五”末级渠系建设规划编制小组,并召开专门会议对规划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规划编制组经过对峪道河灌区“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充分总结,并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对“十二五”的水利发展总体目标、改革思路、规划布局、重点项目、效益评价和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反复研讨,同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并进行了多次修改,完成了峪道河灌区十二五末级渠系建设规划。规划从峪道河灌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十二五”期间的水利发展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展望,重点从斗、农渠管道改造着手,并兼顾水资源配置、社会管理、建设节水性社会、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编制。峪道河灌区“十二五”末级渠系建设规划由峪道河水利管理站负责编写,汾阳市水务局给予了大量的支持,由于水平有限,规划中难免会有考虑不足地方,恳请批评指正。第一章 农业生产和农田灌溉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概况一、概况峪道河灌区是汾阳市最大的泉水自流灌区。灌区总面积91.93km2,总耕地面积9.09万亩。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07万亩,现达有效灌溉面积3.44万亩(另外给文峪河灌区供水1.31万亩)。灌区受益范围包括3个乡镇的42个行政村,人口5.18万人,农业人4.98万人。二、灌区地理、土壤、水文峪道河灌区位于吕梁山脉东侧,汾阳市东北部,处于北纬3714,东经11146的地理位置。最高高程2043m,最低高程738.5m。灌区上游为石山区和黄土台地区,下游为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区,土质为轻、重粉质壤土,灌区地下水较丰富,最浅埋深20m,最厚埋深70m,采补基本平衡。三、灌区气候灌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春季在极地干冷气团控制下,多西北风,寒冷干旱少雨雪,十年九春旱,夏秋受海洋性暖湿气团影响,多东南风,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降雨年季变化较大根据汾阳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1.9mm,最多年降雨量为718.1mm(1988年),最少年降雨量为262.22mm(1972年)。根据气象局19562000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9.7,最高气温39.9(1966年6月21日),最低气温度-27.4(1966年2月22日),无霜期177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793.6mm,干旱指数为3.84,年均日照时数263.1时,最大冰冻深82cm,主导风向为西风,年均风速为2.5m/s。最大风速为25m/s。四、灌区水源情况灌区水源为峪道河镇神头的马跑神泉,泉源工程初建于1982年。泉水最大流量0.51m3/s,最小流量为0.18 m3/s,多年平均流量为0.34 m3/s,多年平均引水量为1072万m3。井水是灌区的重要补充水源,在灌区冲洪积扇区储蓄一定量的地下水,当泉水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由井水作补充。到2005年,灌区实有水井268眼。灌溉采用自流式引水,设计灌溉保证率为50%,实际灌溉保证率为40%。年最大灌溉面积4.91万亩(1966年),年最小灌溉面积1.1万亩。五、区域地质概况含水岩层中以上寒武的凤山组的巨厚层白云岩,中寒武的灰岩及鲕状灰岩中岩溶裂隙量为发育。中寒武底部的紫红色砂页岩系为这一含水岩系的相对隔水层。凤山组白云岩中多见巨大溶洞沿沟谷两侧均布,但延伸不大即为盲洞。鲕状灰岩中多岩溶裂隙,少见巨大岩洞。如细分可将这一岩系划为两个含水组即上寒武含水组和中寒武含水组,因上寒武中下段,亦含部分页岩(厚2-3m)具有相对隔水作用。此外由于断裂构造作用,形成地下水集中排泄点,如神头泉。由于F1断层的逆冲作用使混合花岗岩复于上寒武灰岩之上,于是在上金庄北西地区,形成一个流量达0.45立方/秒的岩溶大泉(接触上升泉)。出露高程为1127.07米,寒武系以5-15角向南西或南东倾斜。出露高程可由1400米逐渐下降至900.0米。当岩溶裂隙吸收降水渗入之后,则逐渐向低处运移,受F1断层阻隔而于神头一带形成一个集中排泄点,使地下水成泉出露转化为地面水。神头泉汇水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其流量与汇水面积之比为3升/秒平方公里。故地下水径流模数约等于此数。集中排泄点并不能完全排泄山区的地下径 流,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二节 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灌区的作物种植种类随着农村种植业的调整发生变化。主要的农作物种类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2000年以前,小麦的种植面积可达40%,玉米、高粱各占25%,谷子占8%,豆类等小杂粮占8%左右。到2002年以后,小麦的种植面积降至5%以下,玉米的面积扩大至50%,高梁的面积为20%,谷子仍为8%左右,豆类等小杂粮约占10%,各种树苗木约占10%左右。近年树苗木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第三节 农业灌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峪道河灌区于2008年3月开始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对干渠进行了管道化改造,改造长度42.913km,其中一干管长14.693km,二干管长19.718km,二干管分干管长8.502km。该工程总投资为2018.39万元。受益范围包括峪道河、贾家庄、肖家庄3个乡镇42个行政村。设计灌溉面积5.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3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50%,实际灌溉保证率40%。到2009年5月底灌区已完成干渠节水改造。改造后的输水工程由原有的浆砌石渠道改为玻璃钢管输水,建成后的一干管、二干管、二干分干管三条管线基本能满足灌区控制灌溉面积的要求。灌区共有支渠32条,总长21.90km,干开斗与干开农454条,长度168.55km。汾阳市实施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时已对一干管的北一支和北五支进行改造,全部采用玻璃钢管输水。北一支管道全长6.745km,跨4条沟道,采用地埋式倒虹通过,配套建筑物37座;北五支管道全长4.341km,配套建筑物18座。本灌区斗、农渠渠道均为土渠,建设年代不统一,有的是灌区根据灌溉需要组织修建的,有的是老百姓根据自己的需要修建的,灌溉工程布置十分混乱,缺乏统一,统一标准,断面型式各异,建筑物不符合设计规范,加之渠道建筑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导致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极低,也导致了管理人员管理困难,用水户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程度较低,用水浪费还很严重,主干工程虽已改造,但斗农渠尚未防渗,主要利用土渠输水。因此渠系水的利用率很低,加上田面工程较差,灌水方法落后,多数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造成灌溉水的利用程度很低。从灌区的管理方式上看,由于种种原因灌区普遍无法按成本计征水费,使得灌区一方面难以维持正常的维护管理,另一方面低廉的水价使得用水户缺乏节水意识,造成新的水资源浪费。但现有的斗、农渠均为土渠,渠系损毁严重,有的渠段甚至已无引水能力,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制约了灌溉效益的发挥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现状第一节 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现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建成完工后,峪道河灌区拥有干管总长42.913km,其中一干管长14.693km,二干管长19.718km,二干管分干管长8.502km。安装DN500混凝土管1058m;DN500钢管130m;DN500玻璃钢管2759m;DN450钢管1400m;DN450玻璃钢管2918m;DN400玻璃钢管4880m;DN350玻璃钢管19144m;DN250玻璃钢管10624m。配套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调压池14座。新建阀门井99座。其中检修阀井7座,排气阀井38座,排水阀井18座,分水阀井18座,减压阀井16座,流量计井2座。建穿公路建筑物2处。设置镇墩354个。建穿洪沟建筑物8处。新建管理房285.32m2。在汾阳市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将峪道河灌区一干管的北一支和北五支灌溉渠首进行了管道化,北一支管道全长6745m,跨4条沟道,采用地埋式倒虹通过,配套建筑物37座,其中节制分水阀井23座,排气阀井8座,退水阀井6座,另外建镇墩76座;北五支管道全长4341m,配套建筑物18座,其中节制分水阀井10座,排气阀井6座,退水阀井2座,镇墩9座。第二节 加强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汾阳市正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区域化种植。必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坚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持和保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这就要求灌区的农业用水,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转变为以建设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为目标,把节水设施建设与调整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并举,确实增强农业开发的生产能力。综上所述,水是有限的、稀缺的、不可更新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的恶化,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随着汾阳市我市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用水量逐年增加,造成工业与农业、生活用水矛盾加剧,致使部分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水量不足和缓解用水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把发展节水灌溉放在头等位置。另一方面,由于水源不足、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以及传统灌水技术的落后,在输水、配水、田间灌水等环节上的水量损失很大,渠系建筑物不配套,能够运行的水利工程水资源浪费也很严重,有限有水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的有效利用单位流量日浇地效率明显下降。对农业生产来说,影响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仍是旱灾,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情况说明不断萎缩的供水能力与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本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8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体制改变后水管理体制改革跟不上,形成工程管理差,群众浇地难,水利工程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加之水管单位难以做到按成本收费,不能自我维持。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面积由于缺乏水灌溉不上,所以进一步发展灌溉面积就必须节约灌溉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搞节水农业是条必行的发展之路。节水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变灌区由于缺水而形成的种植结构单一,水土资源生产率低的现象,促进农村人民早日达到小康水平。近年来工农业产值都在翻倍递增,但是由于用水量度与管水力度没能协调进行,带来地下水快速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弊端。工业用水在无约束开采,农业用水大水漫灌现象普遍存在;加之现在灌区渠系工程年久失修,配套也不完善,渗水漏水现象严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缓慢,农业用水效益不高,形成汾阳市水资源短缺但却浪费严重这一矛盾。解决矛盾,消除各种弊端,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依赖于节水事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为保证和促进汾阳市农业及农村“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种植结构单一,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也是灌区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能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第三章 灌溉发展布局 第一节 灌溉工程现状峪道河灌区拥有干管总长42.913km,其中一干管长14.693km,二干管长19.718km,二干管分干管长8.502km。安装DN500混凝土管1058m;DN500钢管130m;DN500玻璃钢管2759m;DN450钢管1400m;DN450玻璃钢管2918m;DN400玻璃钢管4880m;DN350玻璃钢管19144m;DN250玻璃钢管10624m。配套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调压池14座。新建阀门井99座。其中检修阀井7座,排气阀井38座,排水阀井18座,分水阀井18座,减压阀井16座,流量计井2座。建穿公路建筑物2处。设置镇墩354个。建穿洪沟建筑物8处。新建管理房285.32m2。在汾阳市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将峪道河灌区一干管的北一支和北五支灌溉渠首进行了管道化,北一支管道全长6745m,跨4条沟道,采用地埋式倒虹通过,配套建筑物37座,其中节制分水阀井23座,排气阀井8座,退水阀井6座,另外建镇墩76座;北五支管道全长4341m,配套建筑物18座,其中节制分水阀井10座,排气阀井6座,退水阀井2座,镇墩9座。目前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程度较低,用水浪费还很严重,主干工程虽已改造,但斗农渠也无防渗,主要利用土渠输水。因此渠系水的利用率很低,加上田面工程较差,灌水方法落后,多数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对末级渠系急需改造。第二节 重点灌溉工程规划本次规划根据效益优先原则及投资最省原则,依据灌区实际情况,在一干北一支控制灌溉范围内的开垣庄、安乐庄、上池家庄、下池家庄、新丰、金井等6村以及二干、二干分干控制灌溉范围内的堡城寺、刘村、宏寺、前庄化、后庄化等5村实行管灌,其余村庄用斗管引水,D40U型农渠灌溉的方式布置斗农渠系。具体地讲:一干规划12条DN250玻璃钢斗管,长16.2km;一干一支6条DN175玻璃钢斗管15.6km,一干一支农管38.7km;D40U型农渠79.6km;二干管工程布置13条DN250玻璃钢管斗管长23Km,110塑料农管14.1km、D40U型农渠75.9km;二干分干管布置6条DN250玻璃钢管斗管长7.21Km,110塑料农管8.51km、D40U型农渠24.7km。本次规划31条DN250玻璃钢管斗管47.1km;6条DN175玻璃钢管斗管15.6km;110PVC塑料农管61.3km;D40U型农渠180.2km;共计改造末级斗农渠系304.2km。配套建筑物:节制分水阀井235件,车桥115件,无喉道量水槽8件,分水阀井100件,排气阀井127件,退水阀井14件,管道镇墩98件,出水口1226件。第三节 水土平衡分析3.1灌溉设计标准及设计基准年选择灌溉设计标准:汾阳市峪道河灌区属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根据设计要求,其灌溉设计保证率取50%。设计年选择:(1)频率分析计算采用汾阳市气象站19542007年52降水资料。按经验频率方法进行项目区的降水频率分析计算(见表3-1、图3-1)P=(m/n+1)*100%表3-1 汾阳市降雨量频率计算序号年份降雨量(mm)频率序号年份降雨量(mm)频率11964774.4 1.89 272007474.5 50.94 21988702.9 3.77 281984449.0 52.83 31966680.2 5.66 291979441.6 54.72 41977643.7 7.55 301993440.6 56.60 51963639.2 9.43 311968435.3 58.49 61973633.4 11.32 321962435.3 60.38 71969622.8 13.21 331994419.9 62.26 81978619.3 15.09 341995416.1 64.15 92003612.2 16.98 352005410.1 66.04 101985610.0 18.87 361992405.8 67.92 111959584.7 20.75 371980405.1 69.81 121967567.7 22.64 381991402.8 71.70 131958563.3 24.53 391960398.2 73.58 141971547.5 26.42 401974391.9 75.47 151983546.2 28.30 411998387.5 77.36 161990544.8 30.19 422000383.8 79.25 171961538.2 32.08 431970382.9 81.13 181975526.3 33.96 442004348.9 83.02 191987501.2 35.85 452006341.8 84.91 201956500.1 37.74 461957338.8 86.79 211996495.7 39.62 472001317.6 88.68 221976487.2 41.51 481986315.0 90.57 231982486.7 43.40 491965292.2 92.45 241981482.7 45.28 501972286.8 94.34 252002475.0 47.17 511999283.8 96.23 261989474.5 49.06 521997258.7 98.11 (2)典型年选择根据GBJ-85要求,选择P=50%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典型年为2007年。3.2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可供水量计算峪道河灌区供水水源主要为:神头泉,文峪河水库,区域井水。神头泉口比较集中,可供水量采用实测年均径流量1072万m3,相应流量0.34m3/s。文峪河水库向峪道河灌区范围内的罗城、大相一带供给灌溉用水90万m3。根据山西省吕梁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中有关资料,灌区内地下水(不包括岩溶水)可开采量为365万m3。峪道河灌区年可供水量总计为1527万m3。3.3需水量计算3.3.1灌溉制度的拟定3.3.1.1作物组成及种植比例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计划和实地调查确定项目区作物种植比例如下表3-2所示:作物种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经济作物经济林复播合计种植面积(亩)2535319412889.94664.84258.84410.9253553235种植比例(%)5635.79.28.48.751053.3.2灌溉用水量1)作物需水量确定根据峪道河灌区在项目区试验资料,项目区主要作物各生育期的耗水量见表3-3所示。3.3.1.2灌溉制度制定依据最大限度利用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原则和作物生长期缺水敏感度指数确定灌水时间。灌溉定额计算见表3-5,灌溉制度见表3-6。表3-3 峪道河灌区作物生育期需水量表作物名称项目生育阶段全生育期冬小麦阶段播种-越冬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收获播种-收获起止日期9.22-11.211.21-3.103.11-4.204.21-5.135.14-6.299.22-11.20天数29110412347280耗水量65.439.255.662.9121.9341日均耗水量1.110.3616.342.732.591.22模系数19.211.516.318.434.6100 玉米高粱阶段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收获播种-收获起止日期5.1-6.256.26-7.257.26-8.88.9-9.205.1-9.20天数56301443143耗水量(m/亩)77.4117.05487.4336日均耗水量(m/亩d)1.383.93.872.032.35模系数(%)2334.816.226100回茬谷子阶段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收获播种-收获起止日期7.1-7.207.21-8.208.21-9.319.1-9.307.1-9.30天数2031113092耗水量33.810336.278.4252日均耗水量1.693.343.292.532.74模系数(%)13.441.414.431.3100表3-4 灌区日降水有效利用系数表日降水量(mm)55-3030-5050-100100有效利用系数00.80.60.30.15表3-5 项目区作物灌溉定额计算表 单位:立米/亩作物生长期耗水量降水有效利用量计算灌溉定额采用灌溉定额小麦34160250205玉米340128190155高粱336126180130谷子347122195145经济作物363122205170经济林400128250215复播24911111580峪道河灌区项目区作物灌溉制度表3-6作物种植比例(%)灌溉定额(立米/亩)灌水次数生育阶段灌水定额(立米/亩)灌水时间灌水天数(日)灌水率(立米/s.万亩)小麦52051播种-越冬359.16-9.2050.042越冬-返青451.6-1.1050.053拔节-抽穗454.22-4.2650.054抽穗-灌浆405.11-5.21110.025灌浆-成熟406.6-6.1050.05玉米631551播前502.13-4.21680.052拔节-抽穗356.11-6.25150.173抽穗-灌浆357.11-7.25150.174灌浆-成熟358.16-8.31160.16高粱5.71301播前5012.26-12.3050.072拔节-抽穗406.26-6.3050.053灌浆-成熟407.26-7.3050.05谷子9.21451播种-拔节405.2-5.1090.052拔节-抽穗357.1-7.660.063抽穗-灌浆358.5-8.1060.064灌浆-成熟359.6-9.15100.04经济作物8.41701全生育期451.11-1.20100.052355.11-5.21110.033307.6-7.1050.064308.1-8.550.065309.1-9.550.06经济林8.72151全生育期552.1-2.12120.052505.22-5.31100.053559.21-10.5150.0445512.15-12.25100.06复播5801全生育期408.11-8.1550.052409.6-9.20150.05合计105166- 33 - 表3-7 峪道河灌区灌水率图 3.4现状灌溉供水用水量分析3.4.1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有关公式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sf式中f-田间水利用系数 s-田间水利用系数,为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之积,由下式确定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o=1-L其中为渠道单位长度水损失率,L为渠道平均数、长度。灌区已运行多年,田面工程基本满足要求,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则峪道河泉水利用系数为0.62.(2)现状灌溉供水量本地区引用神头泉水灌溉历史悠久,水源及渠系工程经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主干管已全部管道化。 但斗农渠系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均为土渠。现泉水供给灌溉水量为467万m3。文峪河水库可供给灌溉用水量90万m3。灌区范围内有可利用的机井268眼,可开采量为385万m3(不包括泉水),在不超采的前提下,首先满足人畜、工业和其它用水,剩余水量用于灌溉,年可供水量215万m3。现状三个水源向灌区供给灌溉用水量为772万m3。(3) 现状供用水平衡分析结合灌区灌溉制度分析,现状可供水772万m3,作物净利用量为402万m3,综合灌溉利用系数为0.52,可供水量不能满足作物灌溉净需水842万m3的要求,净缺水440万m3。依现状综合灌溉利用系数0.52计算,则灌溉供水量应达到1618万m3,现毛缺水量846万m3。3.5规划供需水平衡分析灌区内人畜用水、服务行业用水水源为地下井水,规划总用水量146万m3;附近村庄和神泉酒厂规划引用神头泉水100万m3。项目建成后,灌溉毛供水量为1017万m3,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提高到0.83;可引用神头泉水814万m3,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77%;地下井水利用量为354万m3,不超过地下水可开采量365万m3;灌区总用水量1278万m3,小于灌区水资源可利用量1527万m3,能够满足项目建成后灌区范围内的灌溉用水要求。项目建成后首先使地下水不超采,而且,随着各行各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下水的开采量还将减少,将促进区域地下水的良性循环。第4章 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原则,发挥政府财政引导作用,调动农民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形成稳定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建设投入机制,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节约用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民办公助。 政府在农业灌溉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建设中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资金等手段参与末级渠系的改造。农业灌溉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农民直接受益,农民应当发挥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中的主体作用。 (2)划分事权,分级负担。 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地区经济条件、粮食贡献等因素,合理分摊农业灌溉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投入的比例,农民主要是投工投劳,并通过参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实现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 (3)以奖代补,先建后奖 采取奖励的方式,主要对灌溉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量测水设施、施工机械作业费等进行财政补助。 第五章 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 第一节 峪道河灌区末级渠系建设规划本次规划按照优先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的用水方针,以马跑神泉水为主要水源,该水源多年平均流量为0.34,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要求,水源条件较好。近年来,灌区农民改变土地种植结构,优先发展效益高的经济林作物,但苦于末级渠系老化失修,无法满足当前用水灌溉需求,因此对渠系改造积极性较高。本次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行节水灌溉;充分发挥灌区现有潜力,配套末级渠系工程,逐步扩大灌区灌溉的水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增加粮食产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目的,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尽可能保持原灌区原引水方式,路线、灌溉范围基本不变。调整不合理的斗农渠布置;末级渠实行单排单灌,尽量利用已建工程,对局部不合理的工程进行改建。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区规划重点是通过节水灌溉、对所选定的斗、农渠上的分水、配水设施进行配套,对地块进行调整,对斗渠道采取防渗措施,并设置量测水设施,实现节水和科学计量用水。本次规划根据效益优先原则及投资最省原则,依据灌区实际情况,在一干北一支的控制灌溉范围内的开垣庄、安乐庄、上池家庄、下池家庄、新丰、金井等6村以及二干、二干分干控制灌溉范围内的堡城寺、刘村、宏寺、前庄化、后庄化等5村实行管灌,其余村庄用斗管引水,D40U型农渠灌溉的方式布置斗农渠系。具体地讲一干规划12条DN250玻璃钢斗管,长16.2km;一干一支6条DN175玻璃钢斗管15.6km,一干一支农管38.7km;D40U型农渠79.6km;二干管工程布置13条DN250玻璃钢管斗管长23Km,110塑料农管14.1km、D40U型农渠75.9km;二干分干管布置6条DN250玻璃钢管斗管长7.21Km,110塑料农管8.51km、D40U型农渠24.7km。 第二节 规划成果本次规划31条DN250玻璃钢管斗管47.1km;6条DN175玻璃钢管斗管15.6km;110PVC塑料管61.3km;D40U型农渠180.2km;共计改造末级斗农渠系304.2km。配套建筑物:节制分水阀井235件,车桥115件,无喉道量水槽8件,分水阀井100件,排气阀井127件,退水阀井14件,管道镇墩98件,出水口1226件。项目主要工程量包括:挖土方260412m3、回夯土方389967m3、砂垫层8832m3、砼14273m3、浆砌砖676m3、钢模板5844m2、水泥砂浆抹面25664m2、钢筋制安91t。第六章 效益及投资估算 第一节 效益该工程实施后,可全面增加峪道河灌区原有灌溉面积,并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灌水亩次,缩短轮灌周期,为受益区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发展科技农业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灌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了基础。因此实施此项工程,利国利民,是大有前途的效益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使其具有改善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等灌溉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工程建设期为五年,从第六年开始可发挥全部效益,项目期30年,经济分析计算期为35年,灌区改造工程受益主要为灌区范围内的农民,属公益性项目,其投资来源为中央资金及省地县配套资金。(一)评价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二)效益分析1、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善灌溉面积41919亩,增加灌溉面积8808亩。2、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由于灌溉条件的改善,种植结构将于合理化、效益化。根据作物种植比例、产量和价格计算,经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后,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1425万公斤,新增农产品产值2137.5万元,按水利分摊系数0.50考虑,则可增加年灌溉效益1068.75万元。(三)经济分析1、工程投资根据项目投资预算结果,工程计划总投资4680.72 万元,2、年运行费年运行费包括维修费、燃料动力费、管理费等。管理费:农业以每亩地20元计取,每年共需101.45万元.维修费:按照总投资的2%计取,每年需维修费93.61万元。折旧费:按照固定资产的2%计取,固定资产为总投资的70%计取,即得折旧费65.53万元。上述管理、维修、折旧三项费用合计260.59万元。4、评价指标(1) 还本年限T = 式中:B年效益,万元;C年费用,万元;K工程投资,万元;T = 18.19/17.9-9.59=2.18(年)(2) 经济内部收益率: (B-C)t(1+EIRR)-t = 0式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B年效益,万元;C年费用,万元;N计算期,年;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的序号为0;(3) 经济净现值:ENPV= (B-C) t (1+is)-t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现率12%; 其它符号同前。(4)、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 BPW/CPW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 BBW经济总效益现值; CPW经济费用现值。 其它符号同前。由编制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见下页经济效益流量表)计算各项指标如下:经济净现值:1624.14万元;经济内部回收率:17.40%12%;经济效益费用比:1.27;由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静态还本年限5.79年、动态还本年限11.49年,投资受益率符合实际,在经济上合理,投资兴建有利可图。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效益流量B效益流量C净效益流量累计净效益流量折现效益折现费用折现净效益流量累计折现净效益流量灌溉效益全部投资年运行费14680.72-4680.72-4680.724179.41 -4179.41 -4179.41 21068.75260.59808.16-3872.56852.01 207.74 644.27 -3535.15 31068.75260.59808.16-3064.4760.74 185.49 575.25 -2959.90 41068.75260.59808.16-2256.24679.19 165.60 513.59 -2446.32 51068.75260.59808.16-1448.08606.41 147.86 458.55 -1987.77 61068.75260.59808.16-639.92541.43 132.01 409.41 -1578.35 71068.75260.59808.16168.24483.40 117.86 365.53 -1212.82 81068.75260.59808.16976.4431.67 105.25 326.42 -886.41 91068.75260.59808.161784.56385.39 93.97 291.42 -594.98 101068.75260.59808.162592.72344.14 83.91 260.23 -334.76 111068.75260.59808.163400.88307.27 74.92 232.35 -102.41 121068.75260.59808.164209.04274.35 66.89 207.45 105.05 131068.75260.59808.165017.2244.96 59.73 185.23 290.28 141068.75260.59808.165825.36218.67 53.32 165.35 455.63 151068.75260.59808.166633.52195.26 47.61 147.65 603.28 161068.75260.59808.167441.68174.31 42.50 131.81 735.09 171068.75260.59808.168249.84155.61 37.94 117.67 852.75 181068.75260.59808.169058138.94 33.88 105.06 957.82 191068.75260.59808.169866.16124.08 30.25 93.83 1051.64 201068.75260.59808.1610674.32110.83 27.02 83.81 1135.45 211068.75260.59808.1611482.4898.97 24.13 74.84 1210.28 221068.75260.59808.1612290.6488.28 21.52 66.75 1277.04 231068.75260.59808.1613098.878.87 19.23 59.64 1336.68 241068.75260.59808.1613906.9670.43 17.17 53.26 1389.94 251068.75260.59808.1614715.1262.84 15.32 47.52 1437.46 261068.75260.59808.1615523.2856.11 13.68 42.43 1479.89 271068.75260.59808.1616331.4450.12 12.22 37.90 1517.79 281068.75260.59808.1617139.644.78 10.92 33.86 1551.65 291068.75260.59808.1617947.7639.97 9.75 30.23 1581.88 301068.75260.59808.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