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doc_第1页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doc_第2页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doc_第3页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doc_第4页
生活与哲学会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学案 29会考说明例题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据列子天瑞记载“把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回答101、102题。101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10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B C D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103 -106题。 10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04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10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 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10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世界统一于精神C.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D.天地合而万物生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 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回答107、 108题。 107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 B C D 108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 B. 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 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109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回答是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永恒性 D矛盾统一性110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 和_。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111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白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1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架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 C规律是客观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13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联系。 A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C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 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114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一一语言的产生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一一人脑的生成 ABCD 115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A B C D 116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1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 B C D 简答题13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由于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匮乏问题相当突出O为了多生产粮食,人们“毁林造田” “围湖造田” “以农代牧”,其结果,不仅使粮食增长十分有限,还导致了生态严重破坏,自然灾 害频繁发生。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应运而生。在新的价值观下,人们开始“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 “退耕还草”。 从哲学上看,“毁林造田”“围湖造田”“以农代牧”的做法违背了_规律客观性_。问答题18小区里新建起几座漂亮的建筑,该如何修路呢?建筑师建议空地全部种草。一段时间过后,草地上踩出了几条错落有致的小路,于是根据踩出的小路建成了人行道,并在两旁栽种花草树木。小区居民都说:这 几条小珞比大楼更漂亮。 运用有关哲学道理说明为什么这几条小路受到小区居民的称赞。参考答案: 主观符合客观,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关键;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回答118120题118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科学实验性 A B C D 119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 B C D 120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121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 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的 C真理有时不是客现的 D人们的认识能力不阳,水平认识就不同 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122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 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A B C D123上图漫画中的路政工人正在画行车线,其工作态度令人敬佩,而工作方法值得商榷。从哲学上说,这样的人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思想解放,创造性工作 D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124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矛盾 B.量变与质变 C. 前进性与曲折性 D. 共性与个性125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处”做过科学的解择,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A客观性 B物质性 C规律性 D可知性简答题17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真理是_具体的有条件的 _。问答题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田径比赛中,4100接力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回答126128题。 126只有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是因为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的功能是部分功能的总和 1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A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B善与恶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D运动时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34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9所示。A. 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 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 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简答题18唯物辩证法主张用_、_、_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_和_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现状与它的_和_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_,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_。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_,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_和_。_是唯物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_,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_。参考答案: 联系 发展 全面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过去 将来 根本性质 内部矛盾(内因) 外部矛盾(外因) 矛盾 源泉 动力 矛盾分析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 问答题16读图,回答问题。(1) 根据木桶和木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 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 会影响到部分。 (2)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率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19读图,回答问题。 注:图中汽车的刮蹭与相撞也能对CDP作出“贡献”。但事实上,这部分GDP并不能带来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反而 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 参考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GDP不能全面反映经 济效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情况。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21.有人说,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应当给出确定的条件。比如说,当谷物播种完毕时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这时如果回答是有益的,这就是正确的回答。可是,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家是有益的吗?这时如果回答是有害的,也是正确的回答。(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例举一个事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参考答案:(1)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举例分析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7在四名队员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排列顺序的优化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说明 A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D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28、4*100接力赛的布阵理念告诉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研究并改进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客观实际出发ABCD129、北京奥运体育图标,既符合体育图标易识、易记、易使用的共同要求,又传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这种有机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_ 的关系A、相互联结 B、相互区别 C、相互转化D、相互对立130、将千变万化的运动形式与我国汉字架构相联系,是一种创新。创新的哲学依据是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认识是实践的基础C、辩证的否定观 D、事物是相对稳定的131宋代大作家晁补之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今之妙处己亡,妙不在于法也。”书法“古今之妙处已亡”是因为 A书工笔吏缺少创新精神 B书工笔吏尽得古人点画之法 C古人已经穷尽书法之妙处 D学习书法切忌模仿 132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BCD135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B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曲折的 13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辅珠。”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正确的思想出发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办成功 C真理不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简答题14海恩法则是以德国人帕布斯海恩命名的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_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_。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36在循环经济链条中,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家企业废弃物及副产品可能就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料。这一材料给予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 要走循环经济之路,把资源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起来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ABCD 137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 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 “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 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 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回答139 - 141题。 139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 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 学使人善辩。”不同学科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说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 140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141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回答142、143题。142.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讽刺爱迪生的人A不尊重事实,不懂得主管要符合客观B不懂得失败与成功相反相成C不懂得内因与外因的辩证法 D不懂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143. 根据上题材料,从爱迪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 意识能动作用比物质决定作用更重要 认识的真理性要靠实践来证明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A B C D144每天,我们都有很多的学习任务,这常常让我们手忙脚乱。如果善于按照右图所示,将学习任务进行管理,并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任务,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_原理。A矛盾普遍性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45 “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片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说法表明 A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要集中力量解决特殊矛盾 C质变比量变更为重要 D物质比意识更为重要 简答题15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从哲学上看,“简单”与“不简单”、“平凡”与 “不平凡”之间是_对立统一 _的关系。 问答题17 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最好的苹果酒常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 (1)上面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1)任何矛盾都由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组成, 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认识矛盾统一体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 法,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会看本质、抓主流。 (2)“金元足赤,人无完人”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看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但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现象,某校高二(1)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节约这一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材料一:人均拥有水资源及每万元GDP耗水量比较(单位:立方米)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拥有水资源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50455143872881344材料二:“我们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为此我们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十七大报告摘录)(1)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2) 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参考答案:(1)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题为开放题,观点不唯一。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依据)(2) “废水不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就能够变废为宝。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46中国成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成语中体现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ABCD 简答题16辩证的否定是_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_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其实质是_。 18唯物辩证法主张用_、_、_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_和_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现状与它的_和_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_,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_。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_,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_和_。_是唯物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_,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_。参考答案:发展 联系 扬弃 参考答案: 联系 发展 全面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过去 将来 根本性质 内部矛盾(内因) 外部矛盾(外因) 矛盾 源泉 动力 矛盾分析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 问答题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47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 “知本家”“再就业”“海归” “自驾车旅游”等等。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决定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 B C D148. 胡杨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 ,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149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主要说明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不同社会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简答题19在下列空格中填入恰当内容。A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150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 A B C D 简答题1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幅对联说明的道理是_。20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 制约 导向作用。 参考答案: 问答题20人的一生中,我们会遭遇许多困难,我们要学会“沉潜”。沉潜就是沉住气,潜下心来。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害怕困难,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1)从“发展观”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什么道理? (2 )从“人生价值”角度思考,我们应如何在“沉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考答案: (1)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各区模拟题西城15如何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温家宝引述淮南子中的“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意思是说,求取火种不如自己去使用上古取火的器具,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这里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B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6“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总理的话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物质决定意识,但关键时刻意识也能起决定作用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比物质更重要D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7温总理在出席两会记者招待会用“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来表明自己对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的期待。下列诗句与此诗句哲理相近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 A B C D30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现代社会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用生活与哲学有关“价值”的知识,分析企业家身上为什么要流淌道德的血液?(6分)企业家流淌道德的血液在此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2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分)35海恩法则是以德国人帕布斯海恩命名的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7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项重大任务。在紧急困难时期,中央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的上述经济发展思路。(4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理;保增长是保民生的基础和前提,保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三个重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开来。等等(每点2分,答出两项即可)房山20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 B. C. D.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原本如“风、月、鹊、蛙”等平常景物,通过诗人巧妙结合就变得生动而魅力无穷。下列选项与材料的含义相同的是 A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相同的 B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 C事物要素结构和顺序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D不同认识结合起来就能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22.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来表达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2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C. 规律是客观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4.“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A B C D25.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26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盾C真理有时不是客观的 D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水平认识就不同30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正在向全世界蔓延。截止到5月21日,全球共计4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8000余人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将给墨西哥经济产生严重冲击,流感的暴发沉重打击了旅游业,同时影响餐馆、剧院以及其他公众场所的经营。一些市场分析师认为,不仅墨西哥一国经济,眼下正在衰退中艰难恢复的全球经济或许同样受到流感疫情冲击。请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上述材料。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我们应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由墨西哥发端的流感疫情正在向世界蔓延,而且对墨西哥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说明了这一点。四、论述题(11分。)37材料一:200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要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材料二:2008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会议指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请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的哲学依据。(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当前我国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4分)丰台18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的回答是 A可知性 B矛盾同一性 C永恒性 D客观实在性19.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C.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 中国成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成语中体现辩证否定原理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水滴石穿,铁杵成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21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 知识经济”、“ 知本家”、 “再就业”、 “海归”、“自驾车旅游”等等。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决定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A B C D 28“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章立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企业等要切实负起责任,把监管制度落到实处。这说明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C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D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9根据漫画提示,请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并用哲学道理加以分析。东城21.从1949年起,近60年过去了;从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以来,近30年过去了。两岸同胞魂牵梦萦的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海峡两岸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这表明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愈挫愈奋,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回答22、23题。2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24.保就业、健社保、导消费是扩大内需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哲学依据是 ( )A.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C.人民群众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主体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5.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以“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为题发表深情演讲。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有量变就有质变 B.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发展就是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27.中国成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成语中体现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水滴石穿,铁杵成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28.读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要立足实践,实事求是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只有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途径,盲目读书是无用的A. B.C. D.二、问答题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18分。 29. 根据漫画的提示,请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并用生活与哲学道理加以分析。生命的可悲不在于贫穷,不在于卑微,而在于失去奋斗的方向35.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四、论述题 11分。37.为抵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到2010年底约安排万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