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塔吊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塔吊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塔吊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塔吊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塔吊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 塔吊施工方案目 录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3地形地貌- 4 -2.4 气象特征- 5 -2.5 工程地质- 5 -2.6瓯江水文情况- 6 -3、塔吊基本性能- 9 -4、塔吊基础定位及施工- 10 -5、场地及机械设备人员等准备- 10 -6、塔吊的安装及调试- 10 -7、塔吊的拆卸- 12 -8、附墙装置的拆装- 12 -9、塔吊的日常维护和操作使用- 13 -9.1、维护与保养:- 13 -9.2、塔吊的操作使用- 13 -10、安全措施- 14 -11、塔吊的沉降、垂直度测定及偏差校正- 14 -12、防碰撞措施- 14 -13、防冲刷措施- 15 -塔吊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本方案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1)国家、浙江省、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等(2)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有关施工规定(3)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施工图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现场调查报告;主桥P6、P7号墩工程特点、现场实际情况、环境、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资料; (4)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测量成果(含电子版修测地形图); (5)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桥梁详勘); (6) 本单位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7) 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8) 相关技术规范及施工指南: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2016)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工程概况 2.1 项目概况 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位于青田县鹤城镇太鹤大桥和塔山大桥之间,北起校场路与临江东路交叉口,南至江南大道,跨越瓯江,自北向南可分为北侧引桥、跨瓯江主桥、南侧引桥、两岸接线推坡和景观塔楼等。拟建桥梁全长503.979m,桥宽10m,主要包括北侧引桥、跨瓯江主桥、南侧引桥、两岸接线推坡和景观塔楼、雨水排水、功能照明、以及桥面铺装和栏杆等附属工程建设。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范围及跨瓯江位置示意见图2.1-1。图2.1-1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工程平面位置图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跨瓯江主桥为四跨连续箱梁,跨度布置为(70+105+105+70)m,共3个主墩,墩号为P5#P7#,2个边墩,墩号为P4#墩、P8#墩。连续梁下部结构设计情况如下表2.1-2所示:表2.1-2 连续梁下部结构参数统计表墩号位置墩身(m)承台(m)原地面标高(m)开挖深度(m)钻孔桩(m)尺寸(长宽高)结构形式尺寸(长宽高)承台底标高布置根数直径(m)桩基形式P4主桥边墩33.412.651矩形4.923.425.9678.993.0238根1.2嵌岩桩P5主桥主墩33.412.2圆端形7153.51.6936.0974.4046根1.8嵌岩桩P6主桥主墩33.416.249圆端形7153.6-0.5000.1730.6736根1.8嵌岩桩P7主桥主墩33.414.393圆端形7153.7-0.500-0.588-0.0886根1.8嵌岩桩P8主桥边墩33.417.618矩形4.923.421.0005.54.58根1.2嵌岩桩 图2.1-3主桥工程效果图各种材料及设备通过两岸便道到达连续梁的施工现场,P6#墩和P7#墩通过修建钢栈桥作为主要施工通道,P6#墩、P7#墩位在靠近墩身下游侧防撞墩基础上各设置1座塔吊进行物资垂直运输周转,施工用水采用瓯江水,施工用电均由两岸变压器接通至现场。现场施工具体布置情况见图2.3-1与图2.3-2。图2.3-1 施工场地临时设施平面图图2.3-2 施工场地临时设施效果图2.2 塔吊设计情况塔吊拟计划安装三台,P5#墩为地面安装,P6#、P7#墩为水中安装。P5#墩塔吊安装在P5#墩上游,采取常规安装方法,基坑开挖、钢筋绑扎、预埋件埋设及混凝土浇筑。P6#墩塔吊拟计划安装在P6#墩下游防撞墩顶面,防撞墩承台浇筑时,埋设预埋件与防撞墩承台钢筋相连。P7#墩塔吊拟计划安装在P7#墩下游防撞墩顶面,防撞墩承台浇筑时,埋设预埋件与防撞墩承台钢筋相连。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安排,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完成预计361天,暂定施工时间从2017年3月14日开始至2018年2月9日结束。实际施工开始时间按照方案审批完顺延。具体施工计划表4-1所示。合龙段及体系转换为先同时合龙两个边跨合龙段,再同时合龙两个中跨合龙段。塔吊安装时间均在0#块施工前完成安装。计划P5#墩塔吊安装时间为2017年4月份,计划P6#墩塔吊安装时间为2017年6月份,P7#墩塔吊安装时间为2017年8月份。2.3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太鹤大桥和塔山大桥之间,北起校场路与临江东路交叉口,南至江南大道,跨越瓯江,瓯江走向为北西-南东,宽约300m,里程K0+000-K0+080南岸坡分布道路管线、人防及瓯江干堤工程,该段标高为15.72-12.64m,相对高差约3.0m。里程K0+080-K0+180为河漫滩,该段标高为5.64-12.64m,相对高差约7.0m。里程K0+180-K0+440为河床位置,常水位标高为约3.0m,最大水深约6.0m,河底标高为-0.15-0.67m。里程K0+440-K0+507北岸坡分布道路及管线,距离周边建筑约18.0m,该段标高为7.54-14.79m,相对高差约7.0m 桥址南北两侧防洪堤已基本完成,局部绿化设施正在施工。拟建桥址处于浙东南剥蚀丘陵区瓯江河谷,覆盖层主要为冲积及冲洪积层,基底为燕山晚期花岗岩。2.4 气象特征 本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灾害性天气较多。流域内的降水,主要为春雨、梅雨和台风雨。梅雨和台风雨为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青田气象站多年平均雨日172日,日雨量10mm的时间为47日(青田气象站降水日数统计见表2-3)。本地3、4月份是西北季风减退和东南季风开始增强期,冷暖空气交汇,形成“春雨”。4月中旬至7月中旬,夏季风带来暖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本地有持续时间较长的锋面雨,阴雨连绵,降水集中,俗称“梅雨”。夏秋季本地区常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主要是较大的台风暴雨和局部雷阵雨及少量秋雨。受台风影响的时间一般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若夏秋季流域内受台风影响较少时,则易造成高温干旱。11月至翌年2月,冷空气控制本地,天气以晴冷为主,雨量相对较少,这四个月的总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6%。2.5 工程地质根据地质钻孔揭露结合工程地质测绘成果,桥址范围勘察深度以浅岩(土)层按其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工程力学性质差异分为4大层,由上而下分述如下:素填层(Q4ml):灰黄色、干燥,松散-稍密,由碎块石、粘土、卵石组成,总体硬质物占50-60%,碎块石大小2-20cm,部分大于35cm,卵石大小2-10cm,余为少量砂质充填。堆填时间约5-15年,局部分布。层顶标高15.726.73m,层厚12.501.50m。卵(漂)石(Q4al):灰黄色,稍湿-饱和,中密,受冲刷影响上部0-5m呈稍密状,主要成份为卵石、漂石,卵石占30-40%,大小2-18cm,漂石占20-30%,大小约35-40cm,部分大于80cm,含砾石10-20%,大小0.2-2cm,余为砂质充填。全场分布。层顶标高7.58-0.67m,层厚29.504.40m。夹粉砂(Q4al):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成份为粉砂,含少量砾石充填。主要分布于层。层顶标高0.81-0.77m,层厚2.001.60m。含粘土卵石(Q3al-pl):灰黄色,饱和,中密,主要成份为卵石,含量50-60%,大小2-16cm,含砾石20%,大小0.2-2cm,含粘性土10-20%,由上往下,粘性土含量呈增多趋势,含漂石5%,大小约30cm,部分大于60cm,余为少量砂质充填。与层卵(漂)石呈渐变过渡关系,局部分布。层顶标高-11.26-29.65m,层厚25.404.20m。-1全风化花岗岩(53(2):肉红色,饱和,中密,岩芯已风化成砂土状。局部分布。层顶标高-5.36-21.80m,层厚7.201.20m。-2强风化花岗岩(53(2):肉红色,中密-密实,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少量砂土状,碎块强度较低,锤击声哑。局部分布。层顶标高-7.56-26.86m,层厚8.400.90m。-3中风化花岗岩(53(2):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呈柱状-短柱状,少量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约1-3条/m,RQD=50-80%,岩石致密、坚硬。岩芯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65.5-109.4MPa,属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级。全场分布。层顶标高-11.93-42.75m,最大控制层厚15.80m。 -4微风化花岗岩(53(2):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完整,呈柱状-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较少,约1-2条/m,RQD=92-96%,岩石致密、坚硬。岩芯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87.3-120.4MPa,属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级。全场分布。层顶标高-18.07-46.32m,最大控制层厚13.30m。工程建设范围内河道宽度约 400450m,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局部河段下切很深,河床物质多为卵石,沿程有多处水深不足 1m 的浅滩,滩上流速较大,青田鹤城下游温溪大桥 7.3km 航道为感潮河段,尽管存在个别浅滩,总体水深良好,因近年来建筑采砂而疏浚河道,致使感潮河段有所上朔。现状瓯北水深较深,瓯南存在一定范围的浅滩区。P5、P6、P7#墩处地质情况详见表2.5.3-1。地质层名称地质层层底高程地质层层厚地基承载力卵(漂)石(Q4al)-14.2514.1350含粘土卵石(Q3al-pl)-23.95 9.7320-3中风化花岗岩(53(2)-29.855.91500-3微风化花岗岩(53(2)-37.357.530002.6瓯江水文情况 (1)气象特征 青田气象站位于青田县鹤城镇东门外米山坪“山顶”,东经 12017,北纬 2809,观测场拔海高度 57.1m。资料系列起始于 1971 年,观测项目有气压、气温、湿度、降水、积雪、积冰、日照、蒸发、地温、风、云等。据青田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18.3,平均水汽压 17.8hPa,平均相对湿度 76%,平均蒸发量 1414.0mm(直径为 20cm 蒸发皿的观测值),平均风速 2.4m/s,实测最大风速 17.7m/s,相应风向 NW(见表 2-2)。 本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丰沛。据观测资料统计,青田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736mm,多年平均雨日 172 天,其中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 10.0mm 的有 47天。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变化较大,其中 3 至 9 月七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82%。梅雨和台风暴雨是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 表2.6.4-1 青田站气候特征值表月均极端最极端最平 均平均相平 均平均最大最大风温高气温低气温水汽压对湿度蒸发量风速风速速相应份()()(hPa)(%)(mm)(m/s)(m/s)风 向127.3-4.57.87262.52.613.0WNW229.3-3.78.77658.92.615.0NW332.5-2.711.07784.02.614.0W434.23.615.578112.02.417.0NW536.410.220.480131.12.317.7NW638.713.326.582139.52.112.0NW740.919.130.678202.92.416.0E840.518.029.679188.22.316.0NE938.514.124.779145.12.317.3NW1036.74.718.175122.02.217.3WNW1131.2-0.312.67289.52.312.3NW1225.8-5.38.56878.22.412.33G年40.9-5.317.8761414.02.417.7NW(2)降水特性 本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灾害性天气较多。流域内的降水,主要为春雨、梅雨和台风雨。梅雨和台风雨为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青田气象站多年平均雨日172日,日雨量10mm的时间为47日(青田气象站降水日数统计见表2-3)。本地3、4月份是西北季风减退和东南季风开始增强期,冷暖空气交汇,形成“春雨”。4月中旬至7月中旬,夏季风带来暖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本地有持续时间较长的锋面雨,阴雨连绵,降水集中,俗称“梅雨”。夏秋季本地区常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主要是较大的台风暴雨和局部雷阵雨及少量秋雨。受台风影响的时间一般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若夏秋季流域内受台风影响较少时,则易造成高温干旱。11月至翌年2月,冷空气控制本地,天气以晴冷为主,雨量相对较少,这四个月的总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6%。拟建大桥于瓯江(三溪口水电站二期泄洪闸 )上游6.7km,青田县瓯江四桥(步行桥)横跨瓯江,工程河段顺直。河道内河床边界由卵漂石及风化岩层,其中卵漂石层主要成分卵石、漂石,卵石占30%-40%,大小2-18cm,漂石占20%-30%,大小约35-40cm,部分大于80cm,含砾石10%-20%,大小0.2-2cm,余为砂质填充。全场分部。顶层标高7.043.22m,层厚27.5-15m,耐冲刷。两岸建有大堤,局部有护坡,迎水坡较缓。两岸大堤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构筑,堤顶距约330m。目前该河段河槽底宽约230m,河底最深点标高-1.17m。图2.6.4-3 桥位处河道断面图(3)自然条件项目位于丽水市青田县,属中亚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因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存在着垂直带。据县气象站1971-1987年观察统计,县城平均气温18.3度,是浙江省年平均最高的地区之一。 县内100米以下的河谷低丘地区,年平均气温18度;200-300米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400-600米的丘陵低山区年平均气温15-16度;8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4度以下。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9度。青田县年均降雨量174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79天,平均初霜期为11月30日,终霜日期为2月23日。图2.6.4-4 瓯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分布图青田县有瓯江贯穿全境。瓯江为浙江省第二大江,它位于浙江南部,古名慎江,曾名永嘉江、温江。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河源至河口黄华岐头全长384公里,落差1300米,平均坡降3.4。瓯江上游米位置建立控制闸,对瓯江的水文情势产生重大影响,水位流量受人为控制,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天然特性。另外瓯江受潮汐影响,也在实时变化,根据青田县水文站2011.3.192016.3.19年统计资料分析,瓯江上近几年最高水位+11.25m,发生在2014.8.20,设计三年一遇最高水位为+12.3m。近几年最低水位+1.93m。有图标所示年水位最高月份为7-8月,其余月份水位标高在+7.0m左右,与设计常水位标高一致。 表2.6.4-6 近6年各月份瓯江最高水位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2011年3.54.14.125.494.575.484.365.264.793.946.644.132012年5.34.398.065.756.369.714.985.034.923.354.053.922013年4.024.065.394.885.56.643.934.213.56.883.176.862014年3.43.585.094.626.349.295.5112.264.693.933.313.172015年2.872.953.843.446.296.875.87.544.794.344.595.262016年4.434.243.655.564.203、塔吊基本性能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主桥主墩间距跨度为70+105+105+70m,最大跨度105m,所选塔吊大臂长度必须满足52.5m的旋转半径,现场选用臂长在55m。所用塔吊参数为: 塔吊型号为:QTZ80 塔吊自重为:1033.9kN 2股钢丝绳最大起重荷载为:40kN 4股钢丝绳最大起重荷载为:80kN塔吊额定起重力矩为:1000kNm 塔吊起升高度为:30m 塔身宽度为:2.5m4、塔吊基础定位及施工(1)塔吊基础定位详见施工平面图;(2)塔吊基础施工见“计算书”设计要求。基础施工前应由塔吊拆装队技术负责人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技术交底: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图、基础与建筑平面图、基础剖面图、基础表面平整度要求、预埋螺栓误差要求等,接底人为工程施工负责人,双方书面交接。基础施工应由塔机所有部门派专人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同时做好各个隐蔽验收纪录,如钎探纪录、地基隐蔽工程验收纪录等。施工完毕做好砼的养护,砼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安装塔吊;(3)顶面用水泥砂浆找平,用水准仪校水平,倾斜度和平整度误差不超过1/5000;(4)机脚螺栓位置、尺寸要绝对正确,应特别注意做好复核工作,尺寸误差不超过0.5mm,螺纹位须抹上黄油,并注意保护。5、场地及机械设备人员等准备(1) 在塔基周围,清理出场地,场地要求平整,无障碍物;(2)留出塔吊进出堆放场地及吊车、汽车进出通道,路基必须压实、平整;(3)塔吊安拆范围上空所有临时施工电线必须拆除或改道;(4)机械设备准备:汽车吊一台,电工、钳工工具,钢丝绳一套,U型环若干,水准仪、经纬仪各一台,万用表和钢管尺各一只;(5)塔吊安拆必须由专业的安拆人员进行操作。6、塔吊的安装及调试(1)、安装要求:轴销必须插到底,并扣好开口销。基脚螺丝及塔身连接螺丝必须拧紧。附墙处电焊必须有专职电焊工焊接。垂直度必须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2)、材料运输:各种材料及设备通过两岸便道到达连续梁的施工现场,P6#墩和P7#墩通过修建钢栈桥作为主要施工通道,P6#墩、P7#墩位在靠近墩身下游侧防撞墩基础上各设置1座塔吊进行物资垂直运输周转,施工用水采用瓯江水,施工用电均由两岸变压器接通至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及运输距离远近,装车、卸车各配一台25t吊车及数台运输车将塔机全部运至现场。(3)、塔吊的安装顺序:校验基础安装底架安装基础节安装三个标准节安装预升套架安装回转机构总成安装塔帽安装司机室安装平衡臂吊起12块平衡重(根据设计要求)拼装起重臂吊装起重臂吊装余下配重塔吊验收。各道工序严格按标准要求施工,上道工序未完严禁进行下道工序。(4)、塔吊的安装工艺:1)效验基础:检查基础预埋螺栓位置及高度,待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进行安装。2)安装底架:将已组装在一起的底架用25t吊车吊在混凝土基础上,用水平仪校正底架,平面度误差小于1/50,并拧紧地脚螺栓3)安装基础节及三个标准节:安装基础节及三个标准节时进行垂直度检验,其垂直度应控制在1/1000以内。安装时注意标准节上的踏步和梯子要和基础节相对应,拧紧四周的联接螺栓。4)安装预升套架:在地面上将爬升架的走台、栏杆等装好,并装上爬升机构、液压泵路,加好液压油,吊起后套装在基础节和标准节外面,调整导向滚轮,使滚轮与塔身的间隙为35mm,保证爬爪搁至塔身踏步的槽内。5)安装回转机构总成:在地面上先将上、下支座以及回转机构、回转支承、平台等装成一体,然后将这一部件吊起,安装在塔身节上,用销轴和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与爬升架和塔身标准节相联。6)安装塔帽:在塔顶上连好一平臂拉杆(左右各一根),然后吊起塔顶用四个销轴固定在上支座上,注意塔顶倾斜的一面与吊臂处于同一侧。7)安装司机室:在地面上先将司机室的电气设备检查好以后,将司机室吊起至上支座的平台上,然后用销轴将司机室与上支座平台联接好。8)安装平衡臂:在地面上将平衡臂的走台、栏杆、起升机构、配电箱等装在平衡臂上,把两个拉杆按规定联接好并用铁丝固定,接好各部电线,然后将平衡臂吊起来与上支座用销轴联接,联接后抬起平衡臂成一角度至平衡臂拉杆的安装位置 ,安装平衡臂拉杆后,再将吊车卸载。9)吊起平衡重:先吊起2块平衡重放在规定的位置上。10)拼装起重臂:按说明书要求用相应的销轴把大臂装配在一起,在第一节和第二节联接后,装上小车吊篮,并用铁丝把小车和吊篮固定在臂架根部,然后把大臂放在1m高左右的支架上,使小车和吊篮离开地面,然后按说明书要求组装完其它臂架节。11)吊装起重臂:按说明书要求找好重心,穿好吊绳,吊臂两端系上拖拉绳,用汽车吊将吊臂总成平稳提升,保持吊臂处于水平位置,使吊臂能顺利安装到上支座吊臂铰孔上。吊臂与上支座联接完后,继续提升吊臂,使吊臂头部稍微抬起(用起升机构钢丝绳通过塔顶和吊臂拉杆的一组滑轮拉起拉杆,先使短拉 联接板能够用销轴联接到塔顶的拉板上面,然后再调整长拉杆的高度位置,使得长拉杆的连接板也能够用销轴联接到塔顶的拉板上面。然后缓慢放下吊臂,使拉杆处于张紧状态。12)吊装余下配重:最后吊起剩余平衡重放在规定的位置上。13)塔吊验收:塔吊安装完毕后要经过项目部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注意事项:安装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严禁酒后上班;非安装人员不得进入安装区域。安装拆卸时必须注意吊物的重心位置,必须按安装拆卸顺序进行安装或拆卸,钢丝绳要栓牢,卸扣要拧紧,作业工具要抓牢,摆放要平稳,防止跌落伤人,吊物上面或下面都不准站人。基本高度安装完成后,应注意周围建筑物及高压线,严禁回转或进行吊重作业,下班后用钢筋卡牢。(6)、塔吊的顶升作业1)、先将要加的几个标准节吊至塔身引入的方向一个个依次排列好,然后将大臂旋转至引进横梁的正上方,打开回转制动开关,使回转处于制动状态。2)、调整好爬升架导轮与塔身之间的间隙,以3-5mm为宜,放松电缆的长度,使至略大于总的爬升高度,用吊钩吊起一个标准节,放到引进横梁的小车上,移动小车的位置,使塔吊的上部重心落在顶升油缸上的铰点位置上,然后卸下支座与塔身连接的八个高强度螺栓,并检查爬爪是否影响爬升。3)、将顶升横梁挂在塔身的踏步上,开动液压系统,活塞杆全部伸出后,稍缩活塞杆,使爬爪搁在塔身的踏步上,接着缩回全部活塞杆,重新使顶升横梁挂在塔身的上一级踏步上,再次伸出全部活塞杆,此时塔身上方刚好出现能装一节标准节的空间。4)、拉动引进小车,把标准节引到塔身的正上方,对准标准节的螺栓联结孔,缩回活塞杆至上、下标准节接触时,用高强度螺栓把上下标准节联结起来,调整油缸的伸缩长度,用高强度螺栓将上下支座与塔身联结起来。5)、以上为一次顶升加节过程,连续加节时,重复以上过程,在安装完八个标准节后,这样塔机才能吊重作业。(7)、顶升加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自顶升横梁挂在塔身的踏步上到油缸的活塞杆全部伸出,套架上的爬爪搁在踏步上这段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套架相对顶升横梁和塔身的运动情况,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顶升。2)、自准备加节,拆除下支座与塔身相连的高强度螺栓,至加节完毕,联结好下支座与塔身之间的高强度螺栓,在这一过程中严禁起重臂回转或作业。3)、连续加节,每加一个标准节后,用塔吊自身起吊下一个标准节之前,塔机下支座与塔身之间的高强螺栓应连接上,但可不拧紧。4)、所加标准节有踏步的一面必须对准。5)、塔机加节完毕,应使套架上所有导轮压紧塔身主弦杆外表面,并检查塔身标准节之间各接头的高强螺栓拧紧情况。6)、在进行顶升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指挥,专人照管电源,专人操作爬升机构,专人紧固螺栓。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得登上爬升架的操作平台,更不能擅自启动泵阀开关和其他电气设备。7)、顶升作业须在白天进行,若遇特殊情况,需在夜间作业时,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备。8)、只许在风速低于13m/s时进行顶升作业,如在顶升过程中突然遇到风力加大,必须停止顶升作业,紧固各连接螺栓,使上下塔身联结成一体。9)、顶升前必须放松电缆,使电缆放松长度略大于总的爬升高度并做好电缆的坚固工作。10)、在顶升过程中,因把回转机构紧紧刹住,严禁回转及其他作业。如发现故障,必须立即停车检查,未查明原因,未将故障排除,不得进行爬升作业。(8)、调试标准:必须按塔吊性能表中的重量进行限位及力矩限位,各限位开关调 好后,必须动作灵敏,试用三次,每次必须合格。联结好接地线,接地线对称二 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7、塔吊的拆卸(1)、工地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通知塔吊安拆公司,由塔吊安拆公司派专人拆除。(2)、塔吊的塔身下降作业:1)、调整好爬升架导轮与塔身之间的间隙,以3-5mm为宜,移动小车的位置,使塔吊的上部重心落在顶升油缸上的铰点位置上,然后卸下支座与塔身连接的八个高强度螺栓,并检查爬爪是否影响塔吊的下降作业。2)、开动液压系统,活塞杆全部伸出后,将顶升横梁挂在塔身的下一级踏步上,卸下塔身与塔身的连接螺栓,稍升活塞杆,使上下支座与塔身脱离,推出标准节到引进横梁顶端,接着缩回全部活塞杆,使爬爪搁在塔身的踏步上,再次伸出全部活塞杆,重新使顶升横梁在塔身的上一级踏步上,缩回全部活塞杆,使上下支座与塔身连接,并插上高强度螺栓。3)、以上为一次塔身下降过程,连续下降塔身时,重复以上过程。4)、拆除时,必须按照先降后拆附墙的原则进行拆除,设专人现场安全监护,严禁操作场内人流通行。(3)、拆至基本高度时,用汽车吊辅助拆除,必须按拆卸顺序进行拆除。(4)、注意事项同顶升加节过程。8、附墙装置的拆装当塔机高度超过独立高度时,应立即与建筑物进行附着。首先根据说明书确定附着点高度,下好预埋件。如果首道附着点不在指定位置上,附着点只能降低不能提高;如果附着点离建筑物较远,应重新设计计算,并经审批后方可施工。(1)、在升塔前,要严格执行先装后升的原则,即先安装附墙装置,再进行升塔作业,当自由高度超过规定高度时,先加装附墙装置,然后才能升塔。(2)、在降塔拆除时,也必须严格遵守先降后拆的原则,即当爬升套降到附墙不能再拆塔身时,不能拆除附墙,严禁先拆附墙后再降塔。9、塔吊的日常维护和操作使用9.1、维护与保养:(1)、机械的制动器应经常进行检查和调整制动瓦和制动轮的间隙,以保证制动的灵活可靠,其间隙在0.5-1mm之间,在摩擦面上不应有污物存在,遇有异物即用汽油洗净。(2)、减速箱、变速箱、外啮合齿轮等部分的润滑指标进行添加或更换。(3)、要注意检查个部钢丝绳有无断股和松股现象,如超过有关规定,必须立即更换。(4)、经常检查各部位的联结情况,如有松动,应予拧紧,塔身联结螺栓应在塔身受压时检查松紧度,所有联结销轴必须带有开口销,并需张开。(5)、安装、拆卸和调整回转机械时,要注意保证回转机械与行星减速器的中心线与回转大齿圈的中心线平行,回转小齿轮与大齿轮圈的啮合面不小于70%,啮合间隙要合适。(6)、在运输中尽量设法防止构件变形及碰撞损坏;必须定期检修和保养;经常检查节构联结螺栓,焊缝以及构件是否损坏、变形和松动。9.2、塔吊的操作使用(1)、塔顶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训练,持证上岗,了解机械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必须熟知机械的保养和安全操作规程,非安装维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攀爬塔机。(2)、塔机的正常工作气温为-2040度,风力不得大于6级。(3)、在夜间工作时,除塔机本身备有照明外,施工现场应备有充足的照明设备。(4)、在司机室内禁止存放润滑油,油棉纱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冬季用电炉取暖时更要注意防火,原则上不许使用。(5)、塔顶必须定机定人,专人负责,非机组人员不得进入司机室擅自进行操作。在处理电气故障时,须有维修人员二个以上。(6)、司机操作必须严格按“十不吊”规则执行。(7)、塔上与地面用对讲机联系。10、安全措施(1)、按建设部塔式起重机拆装许可证要求,配备相关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2)、上岗前必须对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带好安全帽,严禁酒后上班。(3)、塔机的安拆工作时,风力大于4级时和雨雪天,应严禁操作。(4)、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装置,保证安全生产。(5)、严禁高空作业人员向下抛扔物体。(6)、未经验收合格,塔吊司机不准上台操作,工地现场不得随意自升塔吊、拆除塔吊及其他附属设备。(7)、严禁违章指挥,塔吊司机必须坚持十个不准吊。(8)、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如不能满足要求,司机有权停止操作。(9)、拆装塔机的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案进行,严禁违规操作。(10)、多塔作业时,要按照防碰撞措施执行。(11)、汛期塔吊因按照防汛防护措施执行(12)、台风来临之前应按照防台措施执行11、塔吊的沉降、垂直度测定及偏差校正(1)、塔吊基础沉降观测半月一次。垂直度在塔吊自由高度时半月一次测定,当架设附墙后,每月一次(在安装附墙时必测)。(2)、当塔机出现沉降超过5mm,未安装附墙件前垂直度偏差超过4/1000,安装附着装置后垂直度超过2/1000,须进行偏差校正。在附墙未设之前,在最低节与塔吊机脚螺栓间加垫钢片校正,校正过程用高吨位千斤顶顶起塔身,顶塔身之前,塔身用大缆绳四面缆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起顶塔身当附墙安装后,则通过调节附墙杆长度,加设附墙的方法进行垂直度校正。12、防碰撞措施(1)、安装根据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10.5的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起重机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的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米。”安装在垂直距离上满足规程要求。(2)、操作 1)当两台塔吊吊臂或吊物相互靠近时,司机要相互鸣笛示警,以提醒对方注意。2)夜间作业时,应该有足够亮度的照明。 3)司机在操作时必须专心操作,作业中不得离开司机室,起重机运转时,司机不得离开操作位置。 4)司机要严格遵守换班制度,不得疲劳作业,连续作业不许超过8小时。 5)司机室的玻璃应平整、清洁,不得影响司机的视线。 6)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听从指挥人员指挥,严禁无指挥操作,更不允许不服从指挥信号,擅自操作。 7)回转作业速度要慢,不得快速回转。 8)以上大风严禁作业。 9)操作后,吊臂应转到顺风方向,并放松回转制动器,并且将吊钩起升到最高点,吊钩上严禁吊挂重物。13、汛期防护措施1)做好雨期施工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塔吊司机掌握防雷电、防滑知识,严防安全事故,同时要做好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保证线路绝缘良好,线路不要和金属绑扎在一起,防止漏电,塔吊要安设避雷装置。 2)现场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及电闸箱等应增加防雨、防潮、防淹设施。 3)塔吊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如遇雷雨,严禁在塔架附近走动。 4)雨期施工期间必须派专人昼夜值班,并准备好抢险材料。 5)工作中遇到雷暴雨和四级以上强风应停止作业。6)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允许顶升作业。14、防台措施1)凡塔身设有标牌、横幅等悬挂物的,应立即清除;塔身上存有易坠物的,必须立即清除2)塔身螺栓必须进行全部紧固,塔身附着装置应全面检查,确保无松动、无开焊、无变形。3)严禁对塔吊前后臂进行固定,确保自由旋转。塔机的避雷设施必须确保完好有效,塔吊电源线路必须切断。15、防冲刷措施(1)地面硬化,在塔吊基础周围5m*5m范围内地面用混凝土硬化,硬化厚度10cm。第十四节、塔吊计算书 天然基础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80 塔吊起升高度H:塔身宽度B:2.5m, 基础埋深d:3.00m,自重G:1033.9kN, 基础承台厚度hc:1.50m,2股钢丝绳最大起重荷载Q:40kN, 4股钢丝绳最大起重荷载Q:80kN, 基础承台宽度Bc:6.0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钢筋级别:RRB400,基础底面配筋直径:22mm 额定起重力矩Me:1000kNm, 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30kN,标准节长度b:2.8m,主弦杆材料:角钢/方钢, 宽度/直径c:120mm,所处城市:浙江丽水市青田县, 基本风压0:0.3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D类密集建筑群,房屋较高,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z:0.84 。二、塔吊对承台中心作用力的计算1、塔吊竖向力计算塔吊自重:G=1033.9kN;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80kN;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kGQ1033.9801113.9kN;2、塔吊风荷载计算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风荷载体型系数:地处浙江丽水市青田县,基本风压为0=0.3kN/m2;查表得: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z=0.84;挡风系数计算:=3B+2b+(4B2+b2)1/2c/(Bb)=(32.5+22.8+(42.52+2.82)0.5)0.12/(2.52.8)=0.323;因为是角钢/方钢,体型系数s=2.354;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