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00-669-0108 一、玉米叶片发红由缺钾引起滨海县滨淮镇杨道胜来电话说,当地有几千亩的玉米出现叶片发红现象,病叶上有铁锈样斑点,下部老叶发病重,有的田块新叶上也有病症,田间株发病率达到80%。这种情况在往年也有发生,一般都在抽穗的时候才开始出现,今年目前处于5-12叶期的玉米都已开始发病。他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今年会普遍出现这种情况,有没有救治的办法。接到电话后,记者电话采访了滨海县植保站站长吕卫东。据介绍,近期当地曾有多位农民反映了类似情况,经实地调查和分析,初步认为是由缺钾引起的,另有部分田块发生了玉米小斑病。由于前期阴雨天多,土壤中钾流失较多,加上玉米根系受渍吸收肥料的能力减弱,表现出叶片发黄等缺钾症状,玉米的抗逆能力也减弱,小斑病等病害容易发生。二、玉米与籽粒苋间种轮作值得推广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当家粮饲兼用作物,种植面积很大,在农牧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籽粒苋为苋科苋属一年生人工栽培饲料作物,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快、高产优质,粮、草、菜兼用,用途广泛。籽粒苋营养丰富,尤其以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而著称,并富含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海外一些学者把它称作是改善现代食物最理想的营养品,它被看作是一种可解决世界上饥饿问题极有发展前景的作物,印度用它做补充儿童饮食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瑞典用它制取浓缩叶蛋白,匈牙利广泛利用籽粒苋生产合成赖氨酸。目前我国用它制油茶、饼干、糖果、酱油及多维饮料,幼苗期做淡季蔬菜,它味道好于菠菜,又很少含草酸盐。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作青绿饲料,因它青绿多汁适口性好,全年可多次刈割,可青饲、青贮,还可调制干草加工草粉。青刈喂猪、鸡、鸭、鹅、兔均十分喜食,打浆养鱼效果更好。籽粒苋干草粉碎后可喂牛、羊、兔,还可按一定比例加在干混合料中喂猪、禽等。籽粒苋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是任何一种饲料作物所不及的,它每公顷可产青绿饲料15万公斤以上,因此,它是目前发展畜禽饲养业中首选的当家饲料作物。目前农村正处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变粮食、经济作物两元结构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要加速牧业发展,调整饲料青、精、粗结构,就要大力发展牧草饲料。既要稳定粮食生产,又要发展饲料生产,饲料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怎么去解决,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而玉米与籽粒苋间种轮作是解决该矛盾的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建议大力推广。(一)玉米间种籽粒苋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玉米间种籽粒苋形式新颖,有科技含量,简便易行。玉米品种繁多,生育期短则80天,长则140天;有单茎的有分枝的,在品种选择上有广泛的自由度。籽粒苋生长旺盛,全年可多次刈割,耐霜冻,青草期达160天以上。玉米间种籽粒苋,在玉米授粉前籽粒苋株高达到60-80厘米时即可刈割,不影响玉米的授粉和通风透光,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可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授粉后生长势逐渐减弱,再生籽粒苋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可不再刈割,让籽粒苋自由生长,侵占玉米行间发挥籽粒苋的生长优势,形成新的空间结构,再度有效利用水、肥、气、热等资源。到秋季,两份玉米秸加一份籽粒苋茎叶混合青贮,调制营养比较全面的青贮料,可用来喂牛羊。(二)玉米籽粒苋间种的比例间种以22或44为好,尤其是22更有利于玉米通风透光。条播时行距为55-60厘米。玉米的株距因品种而异,折合纯面积每0.067公顷以3 000-5 000株为宜,籽粒苋株距为20-25厘米。籽粒苋纯面积每0.067公顷播量为0.75公斤。(三)品种的选择玉米最好选择极早熟、早熟品种,或极晚熟品种,如种植龙江早玉米、六月鲜等早熟品种,出苗60-80天可作鲜食玉米上市,上市的青玉米要比种普通玉米效益高3-5倍。早玉米收获后可再复种早玉米,秋天同籽粒苋秸混合青贮,用作饲喂牛羊。如选择晚熟玉米就选择生育期长的杂交玉米,还可种植分枝多穗玉米、高秆超大穗玉米、粮饲兼用玉米中原单32、英国红玉米等,实行玉米一年一熟制。从玉米秸同籽粒苋混合青贮角度来讲,玉米播期应推迟。在玉米前种春小麦,小麦地套种籽粒苋,小麦收获后再种玉米。也可采用小麦套种玉米,待小麦收割后再复种籽粒苋,实行间、套、复种。籽粒苋最好选择中熟的R104、K112和晚熟的K472,也可选用高秆晚熟的饲用籽粒苋,如湖南猪苋、威远水红天星苋等。(四)玉米籽粒苋轮作行之有效玉米为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籽粒苋为苋科双子叶叶菜类。玉米有庞大须根系,多为侧生根,而籽粒苋为粗大的直根系,它们虽都是喜水肥高产植物,但对光热和土壤中营养成分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实行玉米同籽粒苋轮作倒茬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气自然资源,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消灭草荒,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牧产品的成本,做到以农兴牧以牧促农,形成良性循环。农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实行玉米籽粒苋间种轮作制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实践中要因用而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相信群众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后,将会创出发挥本地优势、具有一定特色的种养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使玉米和籽粒苋同时充分利用地力、水、肥、气、热,通过畜禽转化产生连锁效应,创造更多的财富。三、玉米孕穗期的管理要点孕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搞好这时期的田间管理,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管理措施如下。1、重施孕穗肥玉米孕穗期,是雌穗小穗、小花分化的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植株需肥的高峰期。因此,玉米穗肥在雌穗小花开始分化时追施效果最佳。这时玉米植株的叶片数为:早熟品种可见叶12-15片、展开叶8-9片,中熟品种可见叶14-17片、展开叶10-11片,晚熟品种可见叶16-19片、展开叶12-13片。孕穗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底肥数量和植株生育状况等灵活掌握。一般土壤肥力低、基肥少,植株叶片淡绿、生长势较弱的地块要重施,以占总追肥量的60%-65%为宜;土壤肥力中等、植株生长健壮、叶片浓绿的地块,占总追肥量的50%-55%即可;土壤肥力高、底肥足,植株根系发达、叶片深绿、生长繁茂的地块,以占总追肥量的45%-50%为宜。2、浇足孕穗水玉米孕穗期,不仅是需肥高峰期,也是需水高峰期。这时期玉米植株生长的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27%-38%,故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75%。此期若土壤缺水,不但会影响玉米雌穗性器官的分化,而且会使果穗发育不良,穗小、粒少、秃尖严重,最终导致减产,减产率可达38%-54%。所以,玉米进入孕穗期,要浇足、浇透孕穗水,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水要求,为玉米健壮生长提供良好条件。3、及时中耕玉米生长期尤其是孕穗期,对土壤的通透性要求较高,及时中耕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含氧量,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蓄水保墒、促进根系下扎等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及时松土还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同时消灭杂草,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扩大根系的生长吸收范围。孕穗期锄地宜浅不宜深,以3-5厘米为宜。4、虫害防治玉米螟是孕穗期玉米植株的主要害虫。它主要危害玉米的心叶、茎秆、雌穗和雄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茎折而减产。当田间虫株率达10%-15%时,就应用药防治。可亩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0.25公斤,掺细土2-3公斤制成毒土,撒入玉米的心叶内,每0.5公斤毒土可撒300株;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灌心,每公斤药液可灌66-100株;或用5% 1605乳剂0.55公斤,拌细沙50-100公斤撒心,每亩用量4-5公斤;或用有孔的作物秸秆沾药液插进玉米的雌穗中杀虫,此法既方便、节约,又可延长药效。四、玉米整秆沟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山西省陵川县地处太行山南端,境内平均海拔1300m,最高1791m,最低627m,相对高差1164m,年平均气温7.9,无霜期130天,10积温2755,年降水650mm,是一个典型的石质丘陵山区。自1991年推广玉米整秆覆盖技术以来,有效地缓解了土壤干旱,促使地力不断提高,使全县玉米平均单产达到6000kg公倾。1995年进行整秆、地膜二元覆盖技术,解决了单纯覆地膜严重消耗地力,单纯整秆覆盖导致地温下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该县农业科技人员,不断地探索,研究出整秆沟埋、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增大了蓄水保墒和增温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整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旱地玉米栽培技术在高寒山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 操作程序开沟:立秆收获玉米果穗后,割倒玉米秆,不刨茬,在1.3m带垄背中挖宽、深各26cm的沟。铺整秸秆:每次取8根整玉米秆,顺序摆放在沟内,头尾相接,均匀压实,然后将下一条沟内挖出的土盖在头一条沟内压实的秸秆上。当年不揭原玉米(双行)上的旧膜,不刨旧茬。施肥、去茬、揭膜、整垄铺新膜:来年春天播种前,在埋秆的沟上施肥(磷肥、碳铵、农家肥),然后刨旧茬,把旧茬摆在埋秆沟中间,再把揭去旧膜下的有墒土覆在其上6-locm厚,立即在新玉米垄上铺新 膜,即可在膜上打洞种两行玉米。马铃薯及其他改茬田推广该项技术,应在秋耕过的田内按1.3m带进行划行,在划好的行间,进行挖沟(北方农村用铁锹,边取土边后退,将取出的土依次压在头一条沟上,取完土后,宽深各26cm的沟即成)、埋秆、覆土,来年春天施肥、整垄、铺膜、播种,具体操作同上。2 增产机理增加土壤温度:由于覆膜有保温增温作用,秸秆在地温较高的条件下,腐烂较快。在腐烂过程中,同时释放热量,又提高了地温。据陵川县平城镇4月20日在整秆、覆膜双覆盖示范田测定,10-20cm土壤温度为19.9,比不覆盖田高3.4,比单纯地膜覆盖田高1。这种覆盖方式既增加了地温,又解决了秸秆覆盖地表降温的问题。提高土壤含水量:一是覆盖在地表的地膜具有保墒作用;二是埋在膜下的秸秆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三是秋后不刨旧茬,不揭旧膜,又使整个秋冬季和初春的土壤水分得到控制减少蒸发;四是秋冬季和来年初春期间的雨雪还能沿地膜渗入膜侧下储存,以供播种至苗期水分的需求。据1997年3月30日测定,0-5cm、5-10cm和10-20cm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7.9%、13.5%和17.7%。培肥地力:埋在沟内的秸秆当年基本能腐烂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挖沟深26cm,相当于深翻一次土壤,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的条件均得到改善,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并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分解利用,有效地培肥了地力。3 增产效果1997年5-8月干旱长达120天,全县未降过一次大于lomm的有效雨,推广整秆沟埋、覆膜670万公倾,玉米单产平均6450kg公倾。1998年为风调雨顺年,玉米平均单产9900kg公倾,比整秆覆盖增产8.19%。1998年秋到1999年春,推广整秆沟埋玉米20公倾,在遭受到从1998年9月到1999年6月中旬近10个月的持续严重干旱的情况下,1999年秋获得平均单产7925kg公倾的好收成,较同等条件下整秆覆盖玉米田增产8.75%。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高寒山区实施整秆沟埋、地膜覆盖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五、玉米植株整齐度与高产有什么关系? 整齐度是指田间玉米植株的均匀一致性程度。玉米植株间差异较大,生产上很容易出现大小苗现象。玉米植株整齐度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植株高度是否整齐、生长发育进程是否一致、秸秆粗细是否相同、果穗大小是否均匀等。玉米植株整齐度与产量密切相关,整齐度越好,产量也越高。此外,植株整齐度好的田块,田间管理也比较方便。实现玉米高产要在合理密植前提下,提高田间玉米植株的整齐度。要提高玉米植株整齐度,首先要提高幼苗整齐度,而提高幼苗整齐度的关键是提高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夏玉米播种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保证地块平整,二要保证种子大小整齐,三要保证播种深浅一致,四要保证覆土均匀,五要保证种肥施用均匀,六要保证浇水一致。只有幼苗整齐一致,才能为实现玉米高产打下良好基础。六、杂交玉米种的贮藏 一、贮藏前消毒脱粒后的杂交玉米种子应风扬干净,防止杂交玉米在贮藏期间霉变,用50%辛硫酸或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洒空仓内外及周围环境(墙和楼板等)。新制的杂交玉米贮藏容器,在放置前也要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在仓缝、墙缝、板缝越冬的害虫。二、容器的建造和密封1、贮粮仓库的建造。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需贮藏杂交玉米数量,在便于防潮的地方,用砖和水泥建造圆形或方形的杂交玉米贮藏仓库,以便于与其他粮食隔离保管,达到防霉、防虫、防鼠的目的。2、围罩贮粮容器的制造。将0.35毫米厚的铁皮板裁成100厘米200厘米规格2块,在接头宽4厘米处打7个孔,用螺丝旋紧形成铁皮围罩贮粮容器。也可以用100厘米200厘米规格的2块纤维板代替铁皮板,制成同样大小的纤维板围罩贮粮容器。围罩制好后,在接头处用宽的透明胶布或纸糊好待用。使用时,用0.8毫米塑料薄膜包好罩底,再装入杂交玉米,然后用鲜牛粪或适量灶灰调成糊封糊好灶脚,封糊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再投药熏蒸。3、旧贮粮容器的改造。农户家中不规范的旧竹围、旧囤箩、旧木柜等贮粮容器,可按上述方法用胶布、纸贴实,或用鲜牛粪拌灶灰浆把里外糊平,待干后再用塑料薄膜一层或纸二层封糊里面,然后盛粮密封。三、药剂的使用方法1、磷化铝片剂熏蒸法。用编织结实、长宽均10厘米的布,将磷化铝片分片包扎好,用木棍将药包分上、中、下三层,零散地按每1000公斤杂交玉米6-8片磷化铝片,插入盛满杂交玉米的容器内,所插的药包距容器壁约10厘米。然后用0.8毫米塑料薄膜将容器口扎紧,使之密封,以便起到密闭熏蒸的作用。2、磷化锌酸化法。将杂交玉米装入贮藏容器内距容器口10厘米处,用3个大口径瓶,按1000公斤杂交玉米用药2克加8毫升酸醋的方法,先将酸醋放入瓶内插入粮面1/2,距容器内壁10厘米呈三角状,然后倒入磷化锌,迅速用0.8毫米塑料薄膜盖严密封罩口即可。3、保粮磷拌粮贮藏法。按每1000公斤杂交玉米用保粮磷400克拌均匀装入容器内,或者每装入杂交玉米30厘米(300公斤)撒一层保粮磷(100克)至盛满为止。4、防虫磷制药载体拌粮贮藏法。按每1000公斤杂交玉米用防虫磷有效成分30克或70%防虫磷制剂43克的标准,先将所需药剂加水1倍与1公斤米糠或锯末拌均匀制成药载体,再与相应数量的杂交玉米拌均匀入贮。5、敌敌畏熏杀法。用80%的敌敌畏50克,将旧棉絮浸湿后,放在铺好塑料薄膜的容器底部,垫上篾垫或草席片,装入500-800公斤杂交玉米,再用0.8毫米塑料薄膜封口熏杀。6、辛硫磷毒糠法。用50%辛硫磷2克加水100克拌米糠0.5公斤制成毒糠,再拌杂交玉米100公斤毒杀。七、栽培甜玉米四关键甜玉米又称“水果型玉米”、“蔬菜型玉米”。因其自身的生长特性,在栽培中需把握好以下4个关键。隔离种植甜玉米在种植时,要严格与普通玉米和其他品种的甜玉米进行隔离,以避免因互串花粉而降低其品质。一般情况下,两者间隔的距离须在200-300米。适宜浅播甜玉米尤其是超甜玉米,种子的颗粒比较秕,淀粉含量少,自身营养成分缺乏,发芽率较低,幼苗瘦弱,出土能力差,因而播种不可太深,与普通玉米相比要浅播,一般深3厘米左右即可。去除分蘖甜玉米在苗期可发生若干小分蘖,这些分蘖不但不能成穗,而且消耗养分和水分,使田间小气候变差,影响产量和品质。所以,在苗期管理中,一旦发现小分蘖应尽早去除。适时采收甜玉米采收的早晚对品质影响很大:采收过早,产量很低,风味差;采收过晚,产量虽高,但风味也差。一般情况下,普通甜玉米在授粉后18-21天收获,而超甜玉米在授粉后21-24天采收为宜。八、早茬玉米粗缩病重毁耕播种晚夏玉米近两年灰飞虱发生量大,由其传播的玉米粗缩病在夏玉米上严重发生,各地有相当一部分大麦、油菜茬玉米因此而毁耕重种。这些重种的夏玉米播种期较晚,一般在6月25日至7月15日,产量往往不高。涟水县在几年种植晚夏玉米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经验,使亩产提高到430公斤。1、选用中早熟高产良种。选用苏玉9号、苏玉10号、郑单958等在晚播情况下生育期在85-95天的高产多抗型玉米品种,以发挥早熟高产优势。2、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由于晚播夏玉米生育期短,并且这些品种多属于中穗型品种,单株生产能力有限,应充分发挥其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的特点,增加种植密度,以多穗夺高产。适宜的密度,一般田块为每亩4500-4800株,高产田块为每亩4800-5000株。3、增加肥料投入。晚夏玉米需肥较多,要取得400公斤的较高亩产,每亩需施纯氮18-20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5公斤,磷钾肥可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在氮肥运筹上,采取前重后轻的原则,重施底肥、早施拔节肥、巧施穗肥,即底肥占60%、拔节肥占25%、穗肥占15%。4、开好田间一套沟。开好田间沟系可以防止芽期和苗期受涝害,有利于夺取高产。5、防治好玉米螟、蚜虫及大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掌握在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灌心防治。个别玉米品种易感蚜虫,可用吡虫啉喷雾防治。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6、人工去雄辅助授粉。去雄可以调节养分运输,促进雌蕊生长,使穗长和粒重增加,秃顶减少、籽粒饱满。去雄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时进行,隔行或隔株去雄,去中间留边行,去弱留强。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雌穗受精率,减少秃顶和秕粒,争取粒大粒饱,从而提高产量。在开花吐丝期的晴天上午9-11时用“T”形架在田间逐行触动雄穗,使其花粉散落。7、适当推迟收获。适当推迟晚夏玉米的收获期,可以增加玉米粒重。玉米适期迟收的标准是:苞叶松散枯黄、籽粒表面有鲜艳的光泽,胚基部出现黑色层。一般以玉米乳熟初期至乳熟中期收获的产量最高。九、玉米早间苗好处多玉米早间苗可以避免拥挤遮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为个体植株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节省土壤中的有限养分和水分。由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有限。提早间苗,可以使土壤中有限的速效养分集中供给所保留的个体植株。协调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生长。可以协调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的矛盾,使二者互相促进,地下部分根系健壮发达,地上部分植株粗壮而不徒长。减少间苗时的伤根、断苗现象。间苗时小苗次生根短,易于拔出,不至于伤害邻苗。间苗过晚,由于苗主根密而长,不易拔出,间苗时易断苗,同时还会把邻苗一起拔出,从而影响定苗质量,给以后的管理带来困难和麻烦。由此看来,农作物早间苗,定苗,不但可以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且还是一项有效的农业减耗、促产、增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几种农作物适宜的间苗适期是:玉米宜在34片叶间苗,56片叶定苗。十、移栽地膜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就是实行薄膜拱棚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的方法。它是针对玉米苗前期冻害、渍害两大气候性灾害,克服地膜单项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不易壮苗,而组装配套形成的春玉米壮苗早发新技术体系。使玉米播种基本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争得早苗、全苗和壮齐苗。进一步改善春玉米的生态条件,促进玉米始终沿着正常轨道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响水县采取移栽地膜栽培春玉米万亩,平均单产公斤,比单项覆盖地膜栽培增产9.8%。该方法也是实现以玉米为主多熟制的有效途径。 选用优良杂交种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膜增温总和达到26502800,进行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类型玉米杂交种。高产实践证明,掖单号、掖单号是目前本地区实现超高产的理想品种。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玉米杂交种掖单号、西玉号和苏玉号。这些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作用影响不大。 适时双膜育苗在原有单膜棚架育苗的基础上,于床面上加盖一层地膜。双膜育苗增温显著,比单膜增。能够加快苗床内土壤水分循环速度,促使种子吸水均匀,达到出苗整齐健壮。培育出早壮苗,适期移栽,充分发挥早苗早发优势。 培肥苗床:实行肥床育苗,选油菜苗床,旱育秧池为春玉米育苗苗床。并按比例留足苗床,钵径厘米育苗的,苗床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钵径厘米以上大钵育苗的,苗床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要在早春及时翻耕床土,让其充分凌晒,促其床土活化泡松。制钵前,清除苗床杂草,提高做钵的质量和效率。春玉米苗床应富含营养,这就要求一要改良钵床土壤,二要及时供应多元营养配料,三要科学地配制营养土。根据生产实践,春节前作畦宽1.5米,长4.5米标准床。用人畜粪300公斤400公斤,磷肥公斤,碳铵1.5公斤公斤、钾肥0.5公斤培肥制成营养土。再加入惠满丰毫升,掺和均匀,增加苗床营养,增强幼苗抗逆能力,提高玉米苗素质 制足钵数:床土、肥料和惠满丰充分拌和均匀,加水适宜后,每亩制钵4800个5000个。保证足够有效株数移栽。 适时播种:育苗播种适期为月15日20日,苗期15天20天,叶龄2.5叶3.5叶时,于月初移栽到大田地膜上。 培育壮苗:要精心育苗,培植壮苗。苗床浇足底墒水,每钵上播大粒种子粒粒,及时覆盖湿润细土1.5厘米厘米。平铺地膜,再拱棚覆膜,四周盖严,保温保湿促生长。齐苗后揭去平铺地膜。灵活补水,床面发白时及时浇水。高温中午及时通风降温。叶心期逐步揭拱棚膜炼苗,一般天左右。栽植前天,用活力素兑水喷苗,增强玉米抗性,培育出健壮抗性强的早壮苗。 及时移栽本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2,大约在月日左右,玉米苗已叶心时即可离床移栽。移栽要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讲课文档
- 2025陕西汉中镇巴县村镇建设管理站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7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银行按揭房屋买卖合同
- 建设工程分包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年8月四川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编外招聘2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插花艺术模拟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 2025年芜湖南陵县小学编外聘用教师招聘30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病历书写质量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 院感暴发演练脚本
- 《简爱》课本剧剧本
- 阳光晾衣房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 安宁疗护服务流程
- 肿瘤科实习生入科培训课件
- 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课件PPT
- 热分析DSC培训new
- 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
- 运动处方(课堂PPT)
- 第2章曲柄压力机
-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 FZ∕T 60021-2021 织带产品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