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doc_第1页
小麦纹枯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doc_第2页
小麦纹枯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doc_第3页
小麦纹枯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纹枯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小麦纹枯病又称小眼斑病,近几年随着种植方式、施肥、引种、气候的变化,该病从1995年起发病程度逐渐上升,现已成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一、发病症状小麦苗期感病后,病部初呈暗绿色小斑,后渐扩大呈云纹状大斑。潮湿条件下,病部出现白色的菌丝体,有时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病部表面产生褐色菌核。以病组织表面出现褐色菌核作为其诊断识别的依据。二、发病规律该病是角担菌属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无性阶段为禾谷丝核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腐生。秋播后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叶鞘和茎秆。田间发病过程分5个时期。 1、冬前发病期(秋播至越冬前)。三叶期前后始见病斑,后有扩展,但病株率低,严重度低。 2、越冬静止期。越冬期病菌停止生长,病害停止扩展,病情稳定。 3、早春发病期(返青至拔节)。小麦返青后病害在株间水平扩展,病株率增加,至拔节期,严重田块病株率达100%。4、发病高峰期(拔节至抽穗)。小麦拔节后病斑向上扩展,严重度增加,造成实性危害,严重田块出现枯孕穗。 5、停止发展期(抽穗后)茎秆变硬,阻止病菌扩展,病情稳定。发病重田遇风雨易倒伏。小麦生长中后期病部产生菌核。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优质抗病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增施农家肥提高抗性。清沟沥水,防止渍害、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通风条件。2、化学防治。3月中下旬将进入发病高峰期,生产上要及时展开防治,随着小麦进入拔节期,群体增大,田间郁蔽程度提高,纹枯病将进入水平扩展和侵茎危害盛期,正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用药:5毫升冠苗兑水10公斤加入乐斯农20毫升均匀喷雾兼防麦蜘蛛,严重田块10毫升冠苗兑水10公斤喷雾!高湿环境诱发大麦茎基腐病3月1日东台市东台镇大麦发生茎基腐病,病株茎基部腐烂,导致叶片发黄,最后整株枯死,田间发病率达20%。大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发病症状与纹枯病相似,但发病后没有眼状斑,通常第一叶鞘发病较重,第二叶鞘次之,逐渐向内部发展。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种坯内或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夏、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发病条件:温度由10上升到20时,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快,萌发率高,气温高于22萌发率明显下降,35停止萌发。菌丝生长温度为437,PH值为2.710.3,产孢子温度1135,适温为2024。病菌扩散需要经过降雨,孢子形成,侵染需要高湿,降水量多或高海拔地区凉爽、潮湿的春秋季节及暖冬气候都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茎基腐病病源与赤霉病病原同为镰刀菌,能危害小麦和大麦。去年苏中地区大麦上赤霉病发生较重,田间菌源充足。由于大麦起身拔节比小麦早,遇今年春季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植株易受冻,受冻植株抗病能力降低,病菌在高湿条件下侵入麦苗基部引起发病,严重的造成死苗!防治药剂可以选用防治纹枯病的药防治!连续阴雨蚕豆赤斑病严重赤斑病是蚕豆的主要病害,主要引起落叶、幼荚和茎秆发黑干枯,使结荚率减少、空粒率增加,重发年份损失率达40%以上,严重影响蚕豆产量和品质!今年开春后连续低温阴雨,田间湿度大,赤斑病发病早,本月7日、13日南通通州市植保站田间调查,病株率为100%,病叶率为90.84%,病指为23.17和25.83,发病程度为1975年以来同期第二位。综合分析今年蚕豆赤斑病将会偏重发生,近期气温的不断回升、阴雨天气再次出现,蚕豆赤斑病病情明显重于去年,预计在4月6日前后爆发,一些重茬、荫蔽较重、低洼潮湿的田块将严重受害。 据介绍,蚕豆赤斑病属常发性病害,每年都要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直接影响蚕豆产量和质量。蚕豆赤斑病发生严重时,平均损失达20%至30%,个别田块甚至减产50%左右。蚕豆赤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主茎,开始在叶的正面发生赤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后扩大成条斑,表皮破裂后形成裂痕,空气潮湿时病斑转黑色,病情持续发展叶片脱落,茎成光杆,枯萎变黑。建议抓住适期,搞好综合防治。一是清理蚕豆田间沟厢,疏通排水沟,调节田间湿度。二是增施磷、钾肥料,增强蚕豆抗病能力。三是剪除雄枝和重病枝。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