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doc_第1页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doc_第2页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唐末许多中原人民来到契丹境内,这主要因为A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乱B契丹势力不断扩大C契丹人需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D汉族人帮助契丹人向封建制过渡2契丹建国后,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要是因为A契丹与汉族矛盾尖锐B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吸引3下列各项中不是阿保机和元昊共同采取的措施是A提倡农业B任用汉官C创制文字D自称皇帝4宋辽的军事冲突,最重要的起因出自A边境贸易的破裂B辽政治的落后C幽云十六州问题D北宋统治者的中央集权措施5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A助长了契丹势力B延缓了北宋灭亡C缓和了民族矛盾D维持了长久和平6澶渊之盟的后果是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宋辽之间维持了和平关系 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BCD71012世纪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A契丹族建立的辽B女真族建立的后金C女真族建立的金D党项族建立的西夏8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戒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何时宋与契丹族政权的关系A澶渊之盟前B澶渊之盟后C宋金议和前D宋夏议和后9“宋之为国,始终以议和存,不议和而亡,盖其兵力本弱,而所值辽金元三朝皆当勃兴之运,无之所兴,非人力可争,以和保邦,犹不失图全之善策。”此话反映了A两宋兵力微弱B两宋受少数民族侵略较多C两宋苟且偷安,屈辱求和D投降妥协是保国之策10宋代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此诗,最佳分析是A榷场的设立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宋辽民族交往十分频繁C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D尽管战乱,但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制材料2: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材料3: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粕俱贱,科役之烦故也。余靖武溪集论河北榷盐回答:(1)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2)材料3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三、问答题(共10分)12唐宋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方式有何不同?其影响又有何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一、1A 2C 3A 4C 5D 6A 7B 8B 9C 10A二、11(1)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4分)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度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4分)(2)不全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制度转化。(2分)三、12不同方式:唐朝:挫败少数民族贵族进攻。如打败东突厥。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进行有效管辖。如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等。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册封怀仁可汗、云南王等。同少数民族“和亲”。如文成、金城公主入藏通婚。(4分)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以议和送“岁币”苟安。两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攻灭。(2分)相同影响:中原先进文化传入边地,促进了边地各少数民族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