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与通感的区别.doc_第1页
比喻与通感的区别.doc_第2页
比喻与通感的区别.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比喻与通感的区别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郝文光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运用了大量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的描绘了荷塘上面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的美景,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那么比喻和通感有什么区别呢?一.概念不同。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的一种修辞。比喻,也叫“譬喻”,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组成。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基本形式。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二侧重点不同。通感,既注重相似点,又侧重感觉的转移,是利用感觉相互沟通,使无以名状、难以言传的感受变得具体可感,从一种感觉领会到另一种感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变换感官的感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描述的,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比喻主要侧重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的样子与亭亭玉立的舞女相似,写出了叶子随风摆动的美感,显得具体可感。三修辞效果不同。通感主要凭借感觉器官的转移,凭借已有的审美经验,运用想象力,从而创造出具有多感性的新奇意象。而比喻是借助具体的喻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请看下面的句子: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例将视觉转换为听觉,光与影的和谐与名曲的优美相似,两种意象叠加,创造了更加温馨幽雅的氛围。例借助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以明珠、星星和美人比喻花儿,写出了花的闪闪发光、忽明忽暗和一尘不染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