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抱箍托架法”盖梁施工法.doc_第1页
“钢抱箍托架法”盖梁施工法.doc_第2页
“钢抱箍托架法”盖梁施工法.doc_第3页
“钢抱箍托架法”盖梁施工法.doc_第4页
“钢抱箍托架法”盖梁施工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钢抱箍托架法”盖梁施工法“钢抱箍托架法”盖梁施工法 摘要:介绍宁波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1标云龙公铁立交桥盖梁抱箍法施工,抱箍的设计计算,具体施工过程等。 关键词:抱箍 盖梁 牛腿 柔性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是浙江省水路交通“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和宁波市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起点位于鄞州区云龙镇,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云龙枢纽互通立交相接。 桥梁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盖梁支撑方法有满堂支架法,柱中预埋牛腿法等。但前述施工方法均存在不可克服的弊端,综合起来,抱箍施工法结构轻便,加工制作简单,占用空间小,经济安全,已经普遍运用于墩柱盖梁施工的过程中。 抱箍法简介 抱箍法,就是在盖梁施工时,用两端对称的半圆形钢带卡于其下墩柱上,钢带两端焊以牛腿,牛腿用高强螺栓连接,将横梁架于外伸牛腿上,利用钢带与墩柱混凝土的摩擦力支撑横梁传下的上部荷载-盖梁自重、模板、施工荷载等。 施工工艺 3.1钢抱箍的制作 箍身采用Q235规格14mm厚钢板卷制而成,连接板、牛腿盖板、加劲板采用20mm厚钢板,焊缝采用坡口焊接,焊接时采用有效措施防止抱箍体变形。钢抱箍不设环向加劲肋,以增加柔性。 3.2施工流程 钢抱箍制作承重试验安装横梁支架搭设盖梁模板、钢筋、砼等工序的施工卸除抱箍,进入下一个循环施工。 3.3钢抱箍验算、施工过程 3.3.1盖梁模板 模板均为钢模,厚度6mm。模板加工不再赘述。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2%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 3.3.2横梁 盖梁底模下部采用间距1.0m长度为2.0m的16型钢作横梁。 3.3.3纵梁 纵梁采用两根长度为12.0m的I45型钢,纵梁与抱箍牛腿采用U型螺栓连接,纵梁之间用8根20 圆钢做拉杆或者现场加固。 3.3.4抱箍 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14mm,半径700mm)制成,抱箍高度50cm,由12根M24高强螺栓连接。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m厚的橡胶垫。 3.3.5模板计算 假定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拉杆和竖带承受,模板不再验算。 3.3.6横梁计算 采用间距1.0m工16型钢作横梁,横梁长2.0m。横梁计12个,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特制三角支架。 1、荷载计算 (1)砼自重:G1=31.96m325kN/m3=799kN (2)模板自重:G2=54kN (根据模板设计资料,包含底模、侧模、端模) (3)横梁及纵梁:G3=5.33+19.3=22.2kN (4)施工荷载与其它荷载:G4=20kN 横梁上的总荷载:GH=G1+G2+G4+=799+54+20=873kN, qH=873/12=72.75kN/m 作用在单根横梁上的荷载GH=72.751=72.75kN 则作用在单根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H= GH/lH=72.75/1.9=38.3kN/m(式中:lH为横梁受荷段长度,为1.9m) 2、横梁抗弯与挠度验算 横梁的弹性模量E=2.1105 MPa,惯性矩I=1127cm4,抗弯模量Wx=140.9cm3。 最大弯矩:Mmax= qHlH 2/8=38.31.92/8=17.3kN?m = Mmax/Wx=17.3/(140.910-6)=122782122.8MPaw=160MPa满足要求 最大挠度:fmax= 5 qHlH 4/384EI=538.31.94/(3842.1108112710-8)=0.00275mf=l0/400=1.9/400=0.00475m 满足要求 3、纵梁计算 两个纵梁支承上部荷载G=799+54+5.33+20=878.33kN,单个纵梁需承受的竖向压力N为875.87/12/2=36.6kN/m。 结构力学计算: 1)、工45a纵梁E=2.1105MPa,惯性矩I=32240cm4,抗弯模量Wx=1430cm3。根据力学计算得知,最大弯矩出现在跨中,代入q后,M中=1.8q=1.836.5=65.7kN?m = Mmax/Wx=65.7/(143010-6)=45.9MPaw=160MPa 满足要求 计算时按最大挠度在梁端部考虑,由于盖梁悬出端的砼量较小,悬出端砼自重产生荷载也相对较小,考虑到横梁、三角支架、模板等方面刚度作用,现场施工时,在最先施工的纵梁上的端部、支座位置、中部等部位设置沉降监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据此确定是否需要预留上拱度。 3.3.7抱箍计算 1、抱箍荷载计算 每个盖梁按墩柱设两个抱箍体支承上部荷载,单个抱箍体处的反力为878.33/2=439.2kN,该值即为抱箍体需产生的摩擦力。 a、抱箍对墩柱的压应力1公式: B D1=KG 式中-摩擦系数,取0.35 B-抱箍高度取500?D-墩柱直径取1400? K-荷载安全系数取1.2G-传于牛腿上部的荷载取439.2KN c-墩柱抗压强度容许值,其值不大于0.8倍的轴心抗压强度,墩柱混凝土标号为C30所以0.820=16 Mpa 代入相关量得1=0.685Mpa?c= 16 Mpa符合要求 b、抱箍受力计算 (1)螺栓数目计算 抱箍体需承受的竖向压力439.2kN由M24的高强螺栓的抗剪力产生,砼与钢之间设一层橡胶,按橡胶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取=0.3,计算M24螺栓的允许承载力: NL=Pn/K 式中:P-高强螺栓的预拉力,取225kN-摩擦系数,取0.3 n-传力接触面数目,取1K-安全系数,取1.7 则:NL= 2250.31/1.7=39.7kN 螺栓数目m计算:m=N/NL=439.2/39.7=11.112个,取计算截面上的螺栓数20个。 则每条高强螺栓提供的施工预拉力: P=N/12=439.2/20=21.96KN225kN,故能承担所要求的荷载。 确定每个螺栓的初拧扭矩:T=K(P+P)dT-高强螺栓的终拧扭矩值 K-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扭矩值系数平均值,一般区0.13 d-高强螺栓的公称直径(mm)P-施工预拉力 T=K(P+P)d=0.13(21.96+2.196)24=75.37kN?mm 高强螺栓初拧扭矩值取50%,则Tc=0.575.37=37.69kN?mm (2)抱箍钢板高度 螺栓中心间距: 最大允许距离 12d=1224=288mm最小允许距离 3d=324=72mm取螺栓中心间距为 72mm,80mm 螺栓中心至边缘距离: 最大允许距离 4d=424=96mm最小允许距离 1.5d=1.524=36mm取螺栓中心至边缘距离为 40mm,100mm因此,可以取抱箍钢板高度为500mm。 (3)抱箍钢板厚度 验算抱箍钢板的抗剪强度,拟取3号钢板,其抗剪强度设计值fv125MPa,螺栓最大设计拉力 p10p=1021.96=219.6 则螺栓产生的应力为: p/(t0.5)125MPa,则钢板厚度满足 t3.5mm。现取钢板厚度t=14mm。 2、抱箍体的应力计算: 1)、抱箍壁受拉应力P1=20N1/2=1021.96=219.6(KN) 抱箍壁采用面板=14mm的钢板,抱箍高度为H=0.5m。 则抱箍壁的纵向截面积:S1=0.0140.5=0.007(m2) =P1/S1=219.6/0.007=31.4MPa=215MPa 满足设计要求。 2)、抱箍体剪应力 =(1/2RA)/(2S1)=(1/2219.6)/(20.007)=7.8MPa=125MPa 满足强度要求。 考虑到现场实际加工,螺栓竖向间距为95mm,在每两个螺栓间再焊接10mm后的加劲板,增强抱箍牛腿的刚度。 施工注意事项 4.1墩柱混凝土强度在养生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进行。 4.2抱箍制作过程中,焊条采用E43型,但最好采用E50型。 4.3钢抱箍连接板的螺栓是2排布置,外排螺栓施压时对箍身产生较大的偏心距,所以螺栓布置尽量紧凑,并且预紧螺栓一定按由里向外的顺序排列,确保螺栓受力。 4.4螺栓应首先进行预紧,然后用带扭力矩扳手进行检测。 4.5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人对抱箍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告。 结语 此方法应用于宁波象山港1标双圆柱墩盖梁施工,得到一致好评,由于技术先进,管理有方,施工进度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抱箍施工方法简单可行,效率高,虽然仍然存在一定的某些缺陷,但从各方面考虑此方法仍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盖梁施工支撑方法。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