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诵读诗词传承经典 【摘要】古诗文教学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小学语文课本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蕴含大量人文资源的古诗词。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养成阅读优秀古诗词的习惯,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将中华民族优秀的的传统文化良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小学生 古诗词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30-02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纯,简单。与之相对的,我国的古诗词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之处,不仅蕴含深刻的内涵,意境也相当高远,不仅有对当代民生的思考,也有对后代美好江山的设想。不仅有豪情壮志,也有悲思无法释怀的感叹,拥有大量深刻的人文内涵,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从小阅读优秀古诗词的好习惯,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举多得。 一、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一)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学生最初能感受的古诗词的语言美在于古诗词的韵律节奏美。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诵咀嚼古诗词。这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韵律,平仄声。之后就是五言七律等。正是因为古代诗词家的重视,如今我们在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即使不用唱歌的方式,单就朗读也能够很顺畅,郎朗上口,感受到音乐感和节奏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朗诵古诗词的这一步骤,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古诗词拥有另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炼,直击要害,同时又能让读者产生想象。例如:王安石的破船瓜洲中,描写所处环境的美好,春风又绿江南一句话,就表达的淋漓尽致,整首诗用一个“绿”字,就将祖国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表达的透彻。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和之前美丽的大好河山相对应,自然的体现出作者的相思之情。全片不过二十字,着眼于“绿”和“还”,生动形象的将景色的美好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体现出诗词的精炼特点。 (二)意境开阔,让人浮想联翩 评价一篇古诗词的优劣,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这篇古诗词的意境。一篇古诗词,就算通体拙劣些,但意境到了,就能比全片华丽辞藻但没有意境的古诗词上一个台阶。意境有三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乃第一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乃第二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乃最高境界。学生能够领悟到诗词中高深的意境,不能够让学生进入作者的角度去感悟诗词,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境界。 例如:在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只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将滕王阁所处的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一句话包含了五个层次的意境,不愧是千古绝句。本句首先是色彩美,晚霞余光,孤鹜深色羽毛,水天一色。其次是动态美,孤鹜在飞,云霞在落,只有天空凌然不动。秋水静静流淌,多么美好的画面。再者是虚实美,秋水依稀倒映出天空的美景,微风吹过,波光粼粼,虚虚实实。然后立体美,在天边,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最终是想象之美,在如此美妙的风景中,王勃的思绪又在何方呢?引导学生感受着层层深入的境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意思。 (三)情感丰富,引人入胜 文字生动鲜活的关键就在于注入了情感。通过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情感给读者,是我们创作诗歌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了情感,只能是死板没有生气的文字,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给诗词注入了情感,就仿佛给木偶注入了灵魂,赋予了它存在的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感悟诗词的情感,可以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例如:悯农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耕种粮食的艰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是,要感激农民伯伯,要帮助他们一起耕种粮食。 这就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偏差,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就是浅显不到位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问学生,为什么要描绘农民伯伯,学生们回答种田太辛苦。我接着问,农民伯伯辛苦种地是为了干嘛呢?学生们回答是为了给我们粮食吃。最后我问,那么我们有更好的方式维护他们的劳动吗?学生们得到最终的答案,要珍惜粮食。这首描绘农民的诗歌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才得以流传,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准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情感,对诗歌有正确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多背。能够流传下的诗词都是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学生在不断的背诵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形成我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民生的思考,对朋友的一诺千金等,优秀的文化能够在大量的背诵中得到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背诵古诗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早读课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经验,带领学生多次通读一篇文章,学生凭借良好的记忆力可以自然的将整篇文章背诵下来。因此,我们只需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通读,学生自然就能够将古诗词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烂熟于心的古诗文进行思考探索,做到真正的理解。唯有了解背上的古诗词,学生才能够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才能够有效的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让学生有效的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教师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让学生通读烂熟于心是古诗词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式,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理解,转化。传承中华文化,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2金荣.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function()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 document.write();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渤海高中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宿舍达人活动汇报
- 校医院护理技术规范
- 江西省广昌一中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新技术集成实施方案
- 西方文明总体战略讲解
- 药厂实习汇报总结
- 少先队讲解员比赛
- 血液科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
-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
- 药品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 2025年度LNG船运分析报告
- 利用过程状态和设备参数预测电解铜箔产品质量的技术
- 一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个案
- 抢险物资规章管理制度
- 热控检修规程(2018修订版)
- 大疆无人机租赁合同协议
- GB/T 45455-2025成型模带头导套和带头定位导套
- 简述pdca工作法试题及答案
- T-JSQX 0013-2024 电动汽车变充一体充电设备技术规范
- 北京地铁桥隧结构运维监测技术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