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不良改善.doc_第1页
注塑不良改善.doc_第2页
注塑不良改善.doc_第3页
注塑不良改善.doc_第4页
注塑不良改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塑成型技术 技术篇(4) 改善技术 礼兴塑胶(深圳)有限公司尹小鹏2010.09.02目 录第 1 章 真空泡的改善 31,孔径间中不良改善 62,高度间中不良改善 103,外径间中不良改善 124,间中缩水的改善 13第 2 章 间中充填不足的改善 14第 3章 稳定性预装的使用改善 16第 4 章 在效成型吨位的改善 18 第 5 章 关于下料口温度的改善 24第 6 章 快速换模之称重确认 29 第 7章 掉落自动分号的改善 30 1,接装分号的改善 30 2,气动分号的改善 31第一章 真空泡的改善 在注塑产品中,我们剖开就不难发现,在塑胶的中心或边缘存在空洞,这些空洞有两种情况,第一部份是气泡,第二部份则是真空泡。气泡有空气泡与水蒸汽泡,这些通常就是因为材料干燥不好或模具排气不良所导致的结果。材料干燥不好的话,材料含有水份加热融溶后,融体内就会包含水蒸汽,并一同注入型腔形成空泡。模具排气不良的话,融体注入型腔的同时,型腔内的空气来不及完全排出,到型腔注满时,就会有部份空气存在于型腔末端,从而在末端位置或其附近,形成烧焦或空泡不良。对于气泡来说,路径清晰在此就不再做分析了。所谓真空泡,就是非空气或水蒸气所形成的空洞并以真空形式存在。如下图所示就是真空泡。 真空泡横剖图 1 真空泡的形成,是因为融体收缩产生的结果。假若成型一个长方体结构的产品,如下图: 产品示意图 当融体注入型腔后,型腔表面最先凝固并定型,继续射出,产品的中心持续流动直至射出结束或浇口冻结为止。此时型腔里面的融体不再流动,凝固层由外表面向中心位置推进。冷却的同时产品的体积一定会减少,此时最外层收缩会向里凹陷,但由于收缩的局限性与产品臂力的支撑,凹陷的程度是有限的。 外表向内收缩图示冷却的同时产品中心融体开始凝固并体积减少,中心位置必向外侧收缩拉伸,但由于外围已经凝固并封闭透不了气,大的体积已经定型,此时中心向六面拉伸使内部体积收缩减小,导致中心位置产生空洞。 中心真空泡产生示意图 真空泡形成的原因就是这样,都是相反方向收缩拉伸的结果。所有注塑成型产品都一定存在,只是存在的位置与程度不同而已。存在位置不重要与存在程度较小的真空泡,一般都不会影响产品的寸法与强度质量,所以我们并不关注它,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的产品中。 当真空泡的存在影响了产品外部形状,或是造成其产品的外形收缩不正常时,我们就会发现产品的异常,从而可以切开产品观察真空泡的空洞现像。 真空泡写真图 真空泡的存在形式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所有条件完全一样,注塑出来的产品有真空泡的影响就不一定一样了,射出结束后型腔内部融体自由收缩,所产生的真空泡也就不完全相同了,不确定它的位置,不确定它的大小,所以也就导致了产品的不稳定。对策:要消除真空泡,主要是从成形与模具上来解决,但不管是从哪一方面都是使其更有利于充填型腔、压实产品。比如射出压力增加,射出时间增加,模温升高等等。模具方面最显著的是浇口加大,当然主流道加大、分流道加大也有一定的作用。当然设备上的射嘴孔径加大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一, 孔径间中不良改善 孔径如下图所示,从正面看就是一个圆,从侧面看则是一个长方形,这两个方向能管的只是一个面而已,但从立体思维角度看,其孔径内臂则是一个圆柱体,如下图所示。 从面的角度看到的圆 从立体的角度看到的圆 孔径测量时用的是PG,那么PG只能检测到最小值,而比最小值大的地方都被辟空了,首先要确定的是孔径的规范性,若孔径是标准圆则不存在什么问题,但现实中塑胶产品并不存在完全标准的孔。所以孔径内侧任何位置的变化都会导致孔径值的变化。孔径的不稳定,也就是其最小值的位置产生变化或者是最小值的值产生变化。那么我们要改善它,就是想办法让其不要变化或是变化值减至最小。由于型芯是一定的,并脱模顺利的话,在模具上是不存在什么变量。条件是固定的,所以设备上的变量也是正常的波动值范围。那么它的不稳定性因素,就只有其产品内部分子活动及其外部收缩的不同而已了。例1:Worm中心孔不稳定的改善302HN3153001/302F9095001产品图浇口0.48mm 中心孔不稳定,间中有小于下限0.01-0.03的不良NG产品横切图 侧面有真空泡的存在 原因; 由于浇口小,型腔实际受压不足,导致型腔中心空洞产生.空洞与中心孔之间的胶位收缩时,整体向内收缩.中心孔变成非标准圆,导致中心孔小于规格不良产生. 对策;1,成形条件改善无效果.2,产品进浇口加大 OK. 浇口0.48mm加大至0.80mm浇口加大至0.80mm后型腔受压得到改善,如下图示:改善后OK 真空泡消失例2:4P009174中心孔不稳定的改善臂厚真空泡产生导致不稳定 模具温度40度调至110度,中心针加大0.14mm,改善OK。二, 高度间中不良改善 从一个面到另一个面的高度,一般取最大值,即面到另一面最大点的高度。间中高度不良的原因与前面一样,由于型腔是一定的,并脱模顺利的话,在模具上是不存在什么变量。条件是固定的,所以设备上的变量也是正常的波动值范围。那么它的不稳定性因素,就只有其产品内部分子活动及其外部收缩的不同而已。例:VN0121000000高度不稳定改善状况不良内容:总高度不稳定 公差;5.45/5.45-0.05 波动值 0.02-0.04mm改善内容:1, 顶针板顶出面作避空 此方法无效果 2,模具5#.6#.7#.8#.9#板厚度光面 此方法无效果 3,成形条件改善其波动值,其它寸法先不管的情况下 压力;600至1500 速度;10至150保压时间;0.5至3.0 位置;5至9 此方法无效果 4,浇口加大 由于浇口小,融体在型腔流动中浇口就已经凝固,材料收缩得不到有效的融体补充,导致产品中心形成真空泡与高度方向外臂凹陷等缺陷,从而影响其高度产生不良。 浇口加大,能有效补充融体,避免了空洞与凹陷的产生,高度也就得以稳定。三, 外径间中不良改善 圆的外径取最大值,即圆周面上最大的径向直径之值。由于型腔是一定的,并脱模顺利的话,在模具上是不存在什么变量。条件是固定的,所以设备上的变量也是正常的波动值范围。那么它的不良产生因素,就只有其产品内部分子活动及其外部收缩的不同而已了。例:MK118F外径不良改善 5.753.854.75 以上外径分三段管理,其值相差较大,由于受压不足,中心有空洞产生收缩,所以4.75位置的中间段向内凹陷而最小。那么改善它就是尽可能的填满其空洞。成形改善内容; 压力;850 1150 模温;70 90 时间;5秒 6秒 冷却;14秒 7秒 三段差值, 改善前; 0.04-0.07 NG改善后; 0.01-0.03 OK四, 间中缩水的改善 由于产品受压不足,内部分子活动欠缺及其外部收缩的原因,导致产品外表面缩水或凹陷不良的产生。例:VS7067000000缩水的改善 上端平面缩水凹陷不良原因:浇口小型腔内部受压不足。对策:浇口点从0.33mm修整至0.4mm。 改善后效果确认OK。第二章 间中充填不足的改善 说明;在生产中经常发生间中个别成型不良。 原因:1,由于成型机射嘴部位的实际温度控制不到位,流动受阻导致有个别不良的产生。 、射嘴感温线安装不标准,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 、射嘴过长,加热不到位,局部温度控制受到限制低于设定温度。 、成型时设定温度偏低,即实际温度也低。 感温线直接被压在发热圈底下,感应到的只是发热圈的温度,而不是射嘴的温度长射嘴加热圈安装位置不统一,有过小或距离过远,加热不均,温控不准确对策:1,感温线安装在射嘴相应的感温小孔内,没有直接与发热圈接触,感应到的温度是射嘴的真实温度。 2,有效控制射嘴的长度,必要时才使用特殊性的长射嘴。第三章 稳定性预装的使用改善 预装功能主要是解决其塑化的均匀性,是在计量结束后进行的改善动作。 计量结束后,从减压开始时期开始,螺杆将以一定的加压压力,以设定好的加压速度压缩,并且螺杆以一定的逆回转角度前进,前进的长度即预充填距离。 预装功能的选择 预装功能使用前的标准模式时,最小缓冲,计量时间,最高压等都有一定的波动。 使用预装模式计量,所有数据都比前面稳定。 此功能因要追加动作,必会增加时间与增加出错的可能,固只用作适当的特别部品,普通产品并不适用,所以一般的普通产品还是用标准模式较好。第四章 有效成型吨位的改善 注塑成型机按吨位区分,有从小到大不同等级的N种机型。从模具安装的外表看,都选择了适当的机型进行生产,所以就有些产品,在15吨机生产,在30吨也可以生产。当此类部品在较大吨位机型生产的时候,其实它实际所需的锁模力是不需要那么大的,那么就会产生剩余锁模力,即造成浪费。绝大部份的产品在选择机型后都会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锁模力就不需要满负荷的设定,设定只需比理论锁模力稍大一些即可。有效成型吨位的成型实验例:部品A在30吨成型机生产1,普通成型,按机台的吨位,高压设定30吨成型。 产品品质OK30吨时的能量损失 2,有效吨位成型,按理论的吨位,高压设定5吨成型。 产品品质OK5吨时的能量损失 以上部品A在30吨成型机生产,高压设定30吨与5吨时,其产品品质都是OK的,那么从机器寿命,模具保护与能源节省方面考虑,都是选择5吨时更有利。所以生产中,在我们可以设定低吨位的前提下,就应该设定低的吨位成型。 实际所需吨位的验证例:理论所需锁模力G30,RU7-0767计算: 模具的投影面积 型腔的平均压力 锁模力 投影面积:23.141.65- 0.35 16.328 平均压力:550/ 锁模力:16.328 550 8980Kg(约9吨) 实际锁模力:10吨成型 10吨位成型和40吨成型时一样,产品都没有披锋5吨成型 5吨位成型时产品披锋很大 此部品的理论所需吨位是9吨,以上说明,大于或等于9吨成型时则OK,而小于9吨的5吨成型时则产生PL面披锋不良。但当选择8吨位成型时,也许也是OK的,因为型腔压力都有损失而小于理论的压力。以上总结,此部品就算是在40吨位机台生产也应该选择10吨锁模力即可。例:理论所需锁模力H11,129278001计算: 模具的投影面积 型腔的平均压力 锁模力 投影面积:13.140.8- 0.21.884 平均压力:1000/ 锁模力:1.884 1000 1884Kg(约2吨) 实际锁模力:2吨成型 2吨位成型和15吨成型时一样,产品都没有披锋 1.5吨成型 1.5吨位成型时产品有披锋 此部品的理论所需吨位是1.88吨,以上说明,大于或等于1.88吨成型时则OK,而小于1.88吨的1.5吨成型时则产生PL面披锋不良。以上总结,此部品就算是在15吨位机台生产也应该选择2吨锁模力即可。有效成型吨位技术的优点:1, 低吨位压力的电耗量小2, 低吨位压力的压力油耗量小3, 低吨位压力的哥林柱变形量小4, 低吨位压力的定模板牵引量小5, 低吨位压力的油路配件损耗量小6, 低吨位压力的曲轴承受时间长7, 低吨位压力的各零件的承受时间长8, 低吨位压力的模具承受时间长 综合来说,在产品品质确保的前提下,我们的实际锁模力要设定得越小越好,对设备,模具与能源方面都是有利的。 第五章 关于下料口温度的改善 说明: 下料口温度: 由上图可见在材料落下口附近就是炮筒后部段,一般落下口处有循环冷却水水路,所以在水路畅通的情况下,其落下口的温度都很低,上图所示,虽然后部温度有175度,但落下口却只有28度(加热功率为36.3%)。炮筒后部不断的加热,落下口又不断的冷却,这样在其后部与落下口之间形成一个能量相互冲突区域,冷却加重了炮筒后部加热段的负荷,造成能源浪费。 另一方面,落下口温度过低,则螺杆负荷更大,螺杆本身容易折损,并增加了电机或马达的负荷。 改善: 将冷却水关掉,或关小冷却水的流量,使用冷却水的流量来控制下料口的温度。冷却水没有开的情况下,由于后部的热传递作用,下料口的温度会上升,那么由于邻近部份温度的升高,后部加热段的热损失随即下降。此时与之前相比,则其加热功率就会下降,从而节约用电。 上图所示,后部温度还是175度,当落下口冷却水稍关时,则落下口温度上升并恒定在65度左右(加热功率为26.2%)。此时并不影响材料的落下,并节约用电,又保护了螺杆。实验测试: 机台;G20机型;NISSEI NEX300产品;RU6-0370 条件:只变更落下口冷却水的流量,其它不变。 1,通冷却水时的用电量机台显示为28.1度检测用时;1小时40分15秒总用电量;2.9832kwh平均用量;1.785kw/h 说明; 此时实验是在没有停机,没有异常,没有报警的持续生产中完成的,但在测试过程中包含了一体机的用电量。2, 不通冷却水时的用电量机台显示为63.8度检测用时;1小时40分30秒总用电量;2.7421kwh平均用量;1.637kw/h说明; 此时实验是在没有停机,没有异常,没有报警的持续生产中完成的,但在测试过程中包含了一体机的用电量。3,下料口运水与不运水的用电量比较 通冷却水时的用电量:1.785kw/h 不通冷却水时的用电量:1.637kw/h 结论; 下料口冷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