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doc_第1页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doc_第2页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doc_第3页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巧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 关发祥(731700)材料型选择题是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的必考题型之一, 是将材料解析题与选择题有机的结合的新题型,有着强大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近年高考各地文综历史试卷中, 材料型选择题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大多高考历史试卷中材料型试题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材料选择题所占的比重达到80左右;以文字材料型试题为主,材料来源以文献报刊为主;图像、地图、数据类型大多以混合型材料试题的形式出现;根据对所给材料的考查形式是以内涵外延结合材料型为主,注意材料与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根据所用材料的程度,以直接摘取原始材料型的试题为主;多与其它类型试题相结合;命题形式与技巧日趋成熟性和灵活性。可见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至关重要,本文在重点分析近年高考文科综合典型材料型试题基础上,从题型特点、题型分类、题型结构、应试策略和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拔云见雨”的作用。一、题型特点纵观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历史试题,呈现出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巧设新问题,突出能力考查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为避免对死记硬背教材的现象,所提供的材料基本都是教材之外的;通过引入的文字材料、图表、图像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新颖的命题形式和巧妙的设问,让学生既有答题的感觉,又不乏答题的难度,不再如前几年文综历史给人以注重考查简单的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和再现的印象,考生需要在新情境中调动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它们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正确作答。其次该题型与热点时事和周年联系紧密,体现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着眼于考生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第三从材料选择来看,既可以是引文型材料、又可以是图表型、漫画型材料,材料的来源广泛、多样,与现实结合密切,体现出该题型不断创新性、新颖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第四在设问形式上,设问中常用“表明”、“说明”和“反映”等语句,并与其它题型相结合以增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二、题型分类首先根据试题所给材料呈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材料型、图像材料型、地图材料型、数据材料型和混合材料型等几种类型。文字材料型是该题型最常见的类型,以文字叙述为主,按材料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文献报刊类,即从历史文献、名人文集、名人名言、报刊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材料中摘取片断材料;二是文学传说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歌谣、楹联、传说等资料中选取的文字材料,但要注意的是从严格来讲文学传说等不能完全作为历史材料,因为文学作品允许虚构和夸张,传说更是掺杂了个人的主观认识,但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或传说等是对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三是考古实物类,从史料价值来看要优于前两种,考古新发现可以直接证明或否定传统观点,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便于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重点考查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图像材料型和地图材料型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各地文综试卷不可缺少的类型,图像材料型的材料可以是图片、画像、照片和漫画等材料,地图材料型的材料如按其性质可以是疆域图、形势图、路线图和水利图等,如按其内容又可以是综合性历史地图、专题性历史地图和局部性历史地图等,这两种类型融阅读性和赏析性于一体,题型新颖活泼,设问往往别具一格,既为考生设置了图文并茂的试题情境,也实现了对考生读图能力考查的目的;数据材料型主要是以数字作为试题的情境而创设的题型,通过数字或数字的变化来反映历史史实和历史现象的,其材料可以是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若干组数据和数据表格等,重点考查考生从数字来判断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能力或从数字的对比和变化中获取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混合材料型是上面几种类型的有机组合,如图像材料与文字材料相结合。其次根据对所给材料的考查形式可分为内涵材料型、外延材料型和内涵外延结合材料型:内涵材料型主要通过对材料进行提炼、归纳、概括来判断答案;外延材料型要通过运用教材和所学知识来判断最佳答案;内涵外延结合材料型是前两者的结合。都重点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揭示出历史事件特点、本质或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此外还可根据所用材料的程度,分为直接摘取原始材料型和材料整理型等类型。三、题型结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境和思路,向应试者提示试题的类型、限定条件和命题意图等有效信息。备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可分为正确选项、干扰选项、无关选项等,应试者要从中排除干扰选项和无关选项,对应试者的要求较高。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对比进行选择。 四、解题策略(一)解题原则:解题时可以遵循以下的“三选”、“三不选”原则,即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这个原则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或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要注意的是,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二)解题步骤:做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时一般可分为四步,即审、联、比、定。“审”即审题,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关键。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要审清试题的大背景。第二要审清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与方法,从而做到“对症下药”。第三要审清试题结构,把所有的限定条件,按照时空限定条件、程度限定条件、内容限定条件和逻辑限定条件等标准进行划分,并要注意隐含的限定条件。再要找到主干语,即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从而把握住试题的立意。再找到求答项,即题眼,明确选择的方向。最后还要将备选项的信息进行对比与分析,明确它与题肢的关系,从而更全面地把握试题的结构。“联”就是要求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题干与备选项相联系,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将知识与能力联系,做到试题分析的立体化、全面化和透彻化。 “比”是指通过对试题的细致分析,结合试题要求,对各备选项对比分析,选优去劣。“定”是指通过排除法、选优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三)解题方法:1、解答文字材料型重在读清材料,结合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材料所涉及到相关教材知识相联系,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例1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答案:D 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选项,但完整的分析材料,D选项更符合题意。例2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A 依据材料,洋务早期初开、清朝末年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三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可以判断这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阶段特征吻合。例3.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解析:B 通过审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中国的某一事件”表明是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列强“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表明列强干涉了中国进步民主运动,列强“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表明中国的革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通过分析比较,可知选项B和D符合,但列宁在1924年逝世,故D排除。2、解答图像材料型试题时,首先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图像和文字注释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对图片信息首先要分析其时间、空间等限定条件,其次分析其反映的问题实质,实现静态图像转换成动态的文字,最后分析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再作出正确判断。例4 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答案:D 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例5 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答案:C 注意对联中的“匹夫有责”、“莫教美利让四方”,即不希望将工商厚礼让给外国商人,反映了重庆商会的实业救国、与外“商战”的思想。例6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关键信息“1961年8月”、“1989年11月之后”和“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进行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美苏关系紧张,修建柏林墙;1989年拆除柏林墙,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再进一步分析图片内容,可知图4反映修建柏林墙,图5反映拆除柏林墙,故选B。3、解答地图材料型选择题之前要充分了解历史地图的主要功能,其功能在于表示人类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是对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因此解答该类试题一方面要利用图示对其所提供的信息即地图语言,包括疆域的变化、都城的迁移、行政区划的改变、地名的变化、河道的变迁等进行解读,找出前后的变化及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进行判断。例7 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 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可看出A项属于大河文明,C、D两项都属于海洋文明。西辽、西夏、金都是是与南宋朝并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是以游牧为主。例8 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解析:C 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上奥匈帝国的信息,可知该地图反映的战争是一战,这样排除A和D选项,其次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疆域的变化来分析,一战前原属俄国范围,一战后期为德国占领,依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胜利时,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1918年3月,苏俄政府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和约,规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属德军占领,据此可知答案为C。4、解答数据材料型试题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关键是要把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正确答案。例9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后应是A4.6 B.3个 C. 2.5个 D. 0.55个答案:C 1875-1895年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 1896-1911年清政府调整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19121913年,民国建立是资产阶级深受鼓舞,掀起兴办实业的热潮,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1914-1918年正好是在一战期间,由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因此在这四个时间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递增关系,故正确答案应是C。例10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析:B 通过材料中数据的变化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增长,而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再利用时间关键信息“1978年至1997年”可排除A和C,综合分析以上信息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城镇化进程加速的主要推动力。5、解答混合材料型试题关键就是要把解答材料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与原则与其它题型的解题方法有机结合。例11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解析:C 本题属于比较文字材料型试题,通过材料中关键信息 “ 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和“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知其属于洋务派观点,但要排除“冯桂芬”这一干扰信息,冯桂芬虽属早期维新派,但是他是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再运用比较法,找出比较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