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计 题题目目 基基于于单单片片机机的的照照明明控控制制系系统统设设计计与与实实现现 KC021 1 摘要 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 农业 电 力 电子 智能楼宇等行业 微型计算机作为嵌入式控制系统的主体与核心 代替了 传统的控制系统的常规电子线路 同时楼宇智能化的发展与成熟 也为基于单片机的 照明控制系统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基于 AT89C51 的室内灯光控制系统及其原理 提出了有效的节能控制 方法 该系统采用了当今比较成熟的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 利用多参数来实现 对学校教室室内照明的控制 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该照明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器 分控制 器分别是以 AT89C51 单片机为基础 实现了通信 控制与显示等功能 文中详细地描 述了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 包括 键盘与 LED 显示电路 RS485 通信电路 照明灯控 制电路以及看门狗电路等 对于软件设计主要有主控制器 分控制器的有线通信程序 设计以及灯光控制 定时控制 键盘扫描与 LED 显示等程序设计 关关键键词词 灯光控制系统 AT89C51 单片机 节能 采集电路 Abstract I The Control System for Lighting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system of control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s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electric power electron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so on Microcomputer as the subject and core of the embedded system of control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system electronic circui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have established the substantial foundation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for lighting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 this paper the Indoor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T89C51 and its principle are introduced Some effective and energy saving control strategys of lighting system are brought forward The current system uses a relatively mature sensor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using multi parameter to achieve the school classroom indoor lighting control The system includ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in two parts The host controller of the control system for lighting is based on AT89C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 auxiliary ones are based on AT89c51 The system can do many jobs such as wired communication wireless data transmitting controlling and displa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the circuit at length including keyboard and LED display circuit RS485 communication circuit wireless transmitting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of lighting watchdog circuit etc The designing of software mainly includes the several programming such as wired communication lamplight controlling timed controlling keyboard scanning and LED displaying The wired communication programming function is that through Master slave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RS485 the host controller sends orders to the all auxiliary controllers or each one including turning on lighting turning off lighting regulating brightness of lighting controlling timed lighting etc Key words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AT89C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energy saving acquisition of signal 目录 I 第第一一章章 概概述述 4 4 1 1 课题研究背景 4 1 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 1 2 1 良好的节能效果和延长灯具寿命 4 1 2 2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 4 1 2 3 提高管理水平 5 1 2 4 较好的投资收益效果 5 1 3 系统设计 5 1 3 1 系统设计要点 5 1 3 2 系统设计思路 5 第第二二章章 硬硬件件电电路路设设计计与与实实现现 9 9 2 1 系统硬件总述 9 2 2 CPU 性能介绍 9 2 3 主控制机电路设计 9 2 3 1 键盘的接口设计 10 2 3 2 LED 数码显示的接口设计 10 2 3 3 看门狗监控电路的设计 11 2 4 分控制器的电路设计 11 2 5RS485 通信电路的设计 12 2 6 光信号取样电路 15 2 6 1 Microwire 串行总线性能介绍 15 2 6 2 TLC1549 的接口设计 16 2 6 3 TCL1549 的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17 2 7 人体信号采集电路 17 2 7 1 人体红外探头 18 2 7 2 比较电路 20 2 8 DS12887 时钟芯片接口电路设计 21 2 8 1 DS12887 接口设计及初始化程序 24 2 9 输出驱动电路设计 26 第第三三章章 系系统统软软件件设设计计及及实实现现 2 28 8 3 1 人机交互程序设计 29 3 1 1 键盘扫描程序设计 29 3 1 2LED 数码显示程序设计 30 3 2 照明启停控制程序设计 31 3 2 1 全部启停控制程序设计 31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II 3 2 2 单独启停控制程序设计 33 3 3 照明控制程序设计 35 3 3 1 全部定时控制程序设计 35 3 3 2 单独定时控制程序设计 36 3 4 RS485 通信程序设计 38 3 4 1 主机部分通信程序设计 39 3 4 2 从机部分通信程序设计 40 第第四四章章 系系统统可可靠靠性性技技术术 4 41 1 4 1 干扰产生的后果 41 4 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抗干扰设计 41 4 3 软件抗干扰技术 43 参参考考文文献献 4 44 4 致致 谢谢 4 45 5 前 言 1 前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育在全社会愈加被关注和重视 校园规 模也随着受教育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扩大 教室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为使师生有舒 适的教学和学习的环境 无论是教室的面积 设施和照度 校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都付出了十分的努力 但由于学校开放型的管理模式 以及全员的节能意识的淡薄 高校的教室在白天室内照度很高的情况下 仍然普遍存在开灯作业 即使室内无人或 人数很少的情况下 也是全部开启室内照明 夜间许多教室 即使仅有几个学生在教 室自习 但室内照明全部开启 绝不会有师生因为只有少数人而仅开几盏灯 长明灯 比比皆是 人走不熄灯的现象到处 存在 这种有形和无形的浪费 给校方的水电支出 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学校的水电支出约占全校经费支出的 1 4 1 5 电费支出占据 较重比例 其中主要能耗浪费较大的是 教室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而教室照明的浪费 源自予长明灯 白天亮灯 不合理使用照明以及旧灯管的不及时更换 能源短缺是 21 世纪国际面临的新课题 在寻找新的能源之外 节约能源 提高效 益也就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所以学校如何来节省电力能源也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从节约资源 对社会贡献 节省高校经费支出和学生的健康等多方面考 虑 高校教室照明的节电问题不得不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单片机的出现至今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了 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 促进微型计 算机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 的应用已经 渗透到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 军事 交通 通信等相关行业 而且也深入到家电 娱 乐 艺术 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并掀起了一场数字化技术革命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 是将中央处理单元 存储器 定时 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 微型计算机 因此一块芯片就构成了一台计算机 它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 智能仪器 仪表 尖端武器 日常生活中最广泛使用的计算机 本篇论文介绍了就是基于单片机 AT89C51 的室内灯光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本 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核心 其中上位机和下位机都是以 AT89C51 为基础 再连 接外围电路 通过现场总线 RS485 通信方式实现照明灯具的智能控制 系统通过人体 信号采集电路对人体信号采集和光信号采集电路对光信号采集以及相应的处理并输入 给单片机 单片机对输入信号判断并输出信号来控制学校教室内灯光的开关和亮度 第一章 概述 2 第第一一章章 概概述述 1 1 1 1 课课题题研研究究背背景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 通信 控制等技术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发展越来越迅猛 目前 国内大多数智能建筑存在效率低 能耗高的现象 就智能建筑的照明系统来说 许多 地方的灯经常是从早到晚开着的 不管这些房间或楼道是否有人 也不管有多少人 或者 当自然光照度很好时 灯不能及时关闭 反之 当自然光照度难以满足人的需 求时 又不能及时打开灯光 这种照明方式 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 而且不能满足人 对照明的基本需求 同时也给人的视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代照明除了满足人的基 本生活 学习要求之外 将更注重能量的节省和使用上的便利 以及满足人类工程学 的个性方面的要求 特别是近年来大厦内利用计算机工作的人员比例上升 不同视觉 要求的工作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 所以要做到合理 经济 节能 首先应采用 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如电光源 灯具 照明控制系统 因此 适应不同个人和工 作需要 结合自动调节与手动调节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已经成为必不可少了 而在大学校园的建设热潮中 各大高校和他们的建设者也意识到了智能照明的重 要性 相对商业楼宇而言 大学校园里的大功率动力和制冷设 备比重较少 照明灯具 则相对比重更多 所以控制教室照明是节能的关键 使用照明控制系统 更能体现其 在节能与管理方面的优势 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 而且还能节省开支 1 1 2 2 课课题题研研究究的的目目的的与与意意义义 1 1 2 2 1 1 良良好好的的节节能能效效果果和和延延长长灯灯具具寿寿命命 节能是照明控制系统的最大优势 传统的楼宇公共区域照明工作模式 只能是白 天关灯 晚上开灯 而采用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 可以根据不同场合 不同的人流 量 进行时间段 工作模式的细分 把不必要的照明关掉 在需要时自动开启 同时 系统还能充分利用自然光 自动调节室内照度 控制系统实现了不同工作场合的多种 照明工作模式 在保证必要照明的同时 有效减少了灯具的工作时间 节省了不必要 的能源开支 也延长了灯具的寿命 1 1 2 2 2 2 改改善善工工作作环环境境 提提高高工工作作效效率率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 合理地选用光源 灯具及性能 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 都能提高照明质量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具有开关和调光两种控 制方法 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照明场所的平均照度值 从而提高照度均匀性 同时 系统能根据不同的时间段 人们的不同需要 自动调节照度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3 1 1 2 2 3 3 提提高高管管理理水水平平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以自动控制为主 人工控制为辅的系统 在一般的情况下 不需要有人的参与 照明系统自动实现开关和调光功能 既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数 量 也排除了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的不定时开关 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生活秩序的 情况 1 1 2 2 4 4 较较好好的的投投资资收收益益效效果果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节能和节省灯具使用的同时 有效节省了电费与管理费用的 支出 根据一般的办公大楼运营的经验来看 节能效果能达到 40 以上 一般的商场 酒店 地铁站等节能效果也能达到 25 30 1 1 3 3 系系统统设设计计 1 1 3 3 1 1 系系统统设设计计要要点点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依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 将硬件和软件分开设计 硬件设计部分包括电路原理图 合理选择元器件 绘制线路图 然后对硬件进行 调试 测试 以达到设计要求 硬件电路是采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该方法保证设 计电路的标准化 模块化 硬件电路的设计最重要的选择用于控制的单片机 并确定 与之配套的外围芯片 使所设计的系统既经济又高性能 硬件电路设计还包括输入输 出接口设计 画出详细电路图 标出芯片的型号 器件参数值 根据电路图在仿真机 上进行调试 发现设计不当及时修改 最终达到设计目的 软件设计部分 首先在总体设计中完成系统总框图和各模块的功能设计 拟定详 细的工作计划 然后进行具体设计 包括各模块的流程图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 具 进行代码设计等 最后是对软件进行调试 测试 达到所需功能要求 软件设计 的方法与开发环境的选取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系统由于是采用 51 系列单片机 本系 统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系统设计方法 先编写各个功能模块子程序 然后进行组合与 调整 经过调试后 达到设计功能要求 1 1 3 3 2 2 系系统统设设计计思思路路 系统的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上位机系统 2 下位机系统 3 通 信系统 这三部分共同完成了主控制器通过有线通信方式与分控制器进行信息交换 达到控制照明灯具的目的 有线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 2 1 所示 1 1 通通信信系系统统 该多机通信系统采用 RS 485 半双工主从式通信系统 主机可以发送数据或命令到 从机 从机主要负责对分布的照明灯具进行控制 用中断的方式接收主机发来的命令 第一章 概述 4 或数据并做出回应 图 1 1 有线通信系统结构框图 2 2 上上位位机机系系统统 系统的主控制器通过 RS 485 总线将数据或命令发送给分控制器 同时将信息送给 数码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并有看门狗电路对运行程序进行有效监视 主控制器硬件电 路结构如图 2 3 所示 分控制器接收主控制器的发来的数据和命令 通过可控硅电路 对照明灯具进行开关控制 并且利用实时时钟芯片对照明灯具进行定时开关控制 图 1 2 主控制器硬件电路结构框图 3 3 下下位位机机系系统统 分控制器硬件电路结构如图 2 4 所示 系统在单片机的控制之下完成数据的通信 显示 同时能够控制照明灯具 其硬件电路只是系统的实施工具 大量的工作是由软 件来完成的 这些程序是系统的灵魂 是负责完成硬件电路实现功能和与用户交互的 桥梁 是维护系统正常工作的工具 主控制器 RS485接口 分控制器 RS485接口 分控制器 RS485接口 分控制器 RS485接口 RS485总线 89C51 晶振 键盘 看门狗 数码显示及驱动电路 通信接口电路 电源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 图 1 3 分控制器硬件电路结构框图 室内灯光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作息时间 气候 人体等因素全天候自动模糊控制室 内照明电器的开和关 做到光线暗时开灯 雨天阴天时开灯 无人时关灯 光线亮时 关灯 晴天时关灯 休息时间关灯 在确保室内正常照明同时 可有效防止无人灯 无人时开灯 无效灯 光线亮时开灯 无限灯 休息时间开灯 从而达到节电 目的 根据上述要求 可以画出控制系统逻辑功能表 如表 1 1 所示 表 1 1 系统逻辑关系表 信号室内光信号人体信号时钟信号 参数自然光照度人体作息时间 电灯的开关状态 强无休息断 强无上课断 强有休息断 强有上课断 弱无休息断 弱无上课断 弱有休息断 逻 辑 状 态 弱有上课合 如果假设 室内光线强度为 A 光线弱时 A 1 光线强时 A 0 人体信号为 B 有人时 B 1 无人时 B 0 作息时间为 C 上课时 C 1 休息时 C 0 电灯开关状态为 D 合时 D 1 断开时 D 0 则表 1 1 可以转化为表 1 2 89C51 看 门 狗 晶振 时钟电路 光信号采集电路 人体信号采集电路 可控硅控制电路 第一章 概述 6 表 1 2 系统逻辑真值表 信号室内光信号人体信号时钟信号 参数自然光信号人体作息时间 电灯的开光状况 符号ABCD 0000 0010 0100 0110 1000 1010 1100 逻 辑 状 态 1111 由上述的真值表可得出系统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D A B C 第二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7 第第二二章章 硬硬件件电电路路设设计计与与实实现现 2 2 1 1 系系统统硬硬件件总总述述 系统以单片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外加多种接口电路组成 共有六个主要部分 AT89C51 芯片 光信号采集电路 人体信号采集电路 时钟控制电路 DS12887 输出 控制电路 定时监视器电路 如图 2 1 所示 图 2 1 系统硬件总述图 2 2 2 2 C CP PU U 性性能能介介绍绍 本系统采用了 ATMEL 公司 MCS 51 系列单片机中的 AT89C51 芯片 它是低压高性 能 CMOS 8 位微处理器 带有 4k 字节 Flash 闪速存储器 128 字节内部 RAM 15 个 I O 口线 两个 16 位定时 计数器 个 5 向量两级中断结构 一个全双工串行通 信口 2 2 3 3 主主控控制制机机电电路路设设计计 主控制器采用 AT89C51 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 AT89C51 是美国 ATMEL 公司生产的 低电压 高性能 CMOS 8 位单片机 片内含 4K bytes 的可反复擦写的 Flash 只读程序 存储器和 128 bytes 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 RAM 器件采用 ATMEL 公司的高密度 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 兼容标准 MCS 51 指令系统 片内置通用 8 位中央处理器 CPU 和 Flash 存储单元 主控制器系统的外围接口电路由键盘 数码显示及驱动电路 晶振 看门狗电路 通信接口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主控制器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图如 图 2 2 所示 AT89C 51 从机 1 从机 n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 图 2 2 主控制器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图 2 2 3 3 1 1 键键盘盘的的接接口口设设计计 键盘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即独立式按键和矩阵式键盘 本系统使用的是 4 4 矩阵 式键盘 第一行从左到右为 1 2 3 4 第二行为 5 6 7 8 第三行为 9 0 开 关 第四行为增值 减值 定时 确认 该形式的键盘 每个按键开关位于行列的交 叉处 采用逐行扫描的方法识别键码 矩阵键盘的列线从左到右分别与单片机的 P1 0 P1 1 P1 2 P1 3 相连 矩阵键盘的行线从上到下分别与 P1 4 P1 5 P1 6 P1 7 相连 每当按下一个键时 对应的行线与列线就会连通 这 样单片机就能检测出信号 并通过键盘扫描程序对键盘进行扫描 以识别被按键的行 列位置 2 2 3 3 2 2 L LE ED D 数数码码显显示示的的接接口口设设计计 数码显示与驱动电路由 74LS138 译码器 7447 TTL BCD 7 段高有效译码器 驱动 器 4 个数码管以及 5 个 A1015 三极管组成 由单片机的 P0 0 P0 3 口输出的四位 BCD 码 经 7447 芯片后 翻译成 7 段数码管 a b c d e f g 相应的段 并输出 点亮数码管相应的段 单片机的 P0 4 P0 5 口输出的信号经 74LS138 译码器后产生 的高电平信号加在 A1015 三极管的基极 控制三极管的导通 从而起到对相应数码管 P1 0 1 P1 1 2 P1 2 3 P1 3 4 P1 4 5 P1 5 6 P1 6 7 P1 7 8 INT1 13 RXD 10 TXD 11 XTAL2 18 XTAL1 19 T0 14 P2 0 21 P2 1 22 P2 2 23 P2 3 24 P2 4 25 P2 5 26 P2 6 27 P2 7 28 P0 7 32 P0 6 33 P0 5 34 P0 4 35 P0 3 36 P0 2 37 P0 1 38 P0 0 39 T1 15 89C51 INT0 12 RESET 9 RD 17 WR 16 EA VPP 31 ALE P 30 PSEN 29 VCC 40 GND 20 P1 0P1 1P1 2P1 3 P1 4 P1 5 P1 6 P1 7 a b c d e f g A B C D 7447 100 7 D4 A1015 4 RBI RBO LT GND VCC 30pF 30pF 12MHz D3D2D1 VCC 5V A B C VCC G2A G2B Y0 Y1 Y2 Y3 4 7K 4 74LS138 WDO RESET WDI MR VCC GND MAX813L 5V 5V 1234 5678 90关关 关关关关 5V 关 第二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9 的选通作用 4 个 7 段数码管都被接成共阳极方式 2 2 3 3 3 3 看看门门狗狗监监控控电电路路的的设设计计 本系统采用 MAXIM 公司的低成本微处理器监控芯片 MAX813L 构成硬件狗 与 AT89C51 的接口电路如图 3 1 所示 MR 与 WDO 经过一个二极管连接起来 WDI 接单片 机的 P2 7 口 RESET 接单片机的复位输入脚 RESET MR 经过一个复位按钮接地 该监 控电路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系统正常上电复位 电源上电时 当电源电压超过复位门限电压 4 65V RESET 端输出 200ms 的复位信号 使系统复位 2 对 5V 电源进行监视 当 5V 电源正常时 RESET 为低电平 单片机正常工作 当 5V 电源电压降至 4 65V 以下时 RESET 输出高电平 对单片机进行复位 3 看门狗定时器被清零 WDO维持高电平 当程序跑飞或死机时 CPU不能在 1 6s内给出 喂狗 信号 WDO跳变为低电平 由于MR端有一个内部250mA的上拉电 流 D导通MR获得有效低电平 RESET端输出复位脉冲 单片机复位 看门狗定时器清 零 WDO又恢复成高电平 4 手动复位 如果需要对系统进行手动复位 只要按下手动复位按钮 就能对系 统进行有效的复位 2 2 4 4 分分控控制制器器的的电电路路设设计计 图2 3 分控制器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图 分控制器采用低档型的 AT89C2051 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 AT89C2051 也是美国 ATMEL 公司生产的低电压 高性能 CMOS 8 位单片机 片内含 2K bytes 的可反复擦写 的 Flash 只读程序存储器和 128 bytes 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 RAM 兼容标准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0 MCS 51 指令系统 具有 15 线可编程 I O 口 该单片机具有体积小 成本低 结构简 单 性价比较高等特点 2 2 5 5R RS S4 48 85 5 通通信信电电路路的的设设计计 在各种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中 往往采用一台单片机作为主机 多个单片机作为从 机 主机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从机采集信号 实现现场控制 主机和从机之间通过 总线相连 如图 2 4 所示 主机通过 TXD 向各个从机 点到点 或多个从机 广播 发送信息 而各个从机也可以向主机发送信息 但从机之间不能自由通信 其必须通 过主机进行信息传递 图 2 4 单片机多机通信连线图 多机通信时 为了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在点到点通信时 采用了寻址技术 即主机 先发送一帧地址信息给各个从机 各从机接收到主机发来的地址信息后 便与本机的 地址号相比较 若相同 则开始与主机的通信 若不同 则不理睬主机发送的数据信 息 也不向主机发送信息 多机通信时 单片机的串行口只能工作在方式 2 3 此时单片机发送或接收的一 帧信息都是 11 位 1 位起始位 9 位数据位 1 位停止位 其中第 9 位数据发送或接 收是通过 TB8 或 RB8 实现的 当主机发送地址信息时 使 TB8 1 所有 SM2 1 的从机 都将产生中断 接收此地址信息进行比较 其中被主机呼叫的从机的 SM2 位被清 0 主机发送数据信息时 使 TB8 0 仅有 SM2 0 的从机才将产生中断 接收主机发来的 命令或数据信息 其余从机不予理睬 针对 RS232 的不足 出现了新的串行数据接口标准 RS 422 它采用平衡驱动和差 分接收的方法 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波和共模电磁波的干扰 发送端相当于两个单端驱 动器 发送同一个信号时 其中一个驱动器的输出永远是另一个驱动器的反相信号 于是两条线上传送的信号电平 当一条表示逻辑 1 时 另一条为逻辑 0 在干 扰信号作为共模信号出现时 接收器接收差分输入电压 只要接收器有足够的抗共模 电压工作范围 就能从地线的干扰中分离出有效信号 正确接收传送的信息 其最小 可区分 0 20V 的电位差值 由于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 RS422 在 1200 米距离内能把速率提高到 100Kb s 在较短距离内 其传输速率可高达 10Mb s 实现 了长距离 高速率下传输数据 主机 RXD TXD RXD TXD 从机 1 RXD TXDRXD TXD 从机 n 第二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11 采用 RS 422 实现两点之间远程通信时 需要两对平衡差分电路形成全双工传输电 路 在实际应用系统中 往往有多点互连 而不是两点直连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 在任 一时刻只有一个主控模块 点 发送数据 其他模块 点 处在接收数据的状态 于 是便产生了主从结构形式的 RS 485 标准 RS485 只能按半双工方式工作 因此发送电 路必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 但它只需要一对双绞线即可实现多点半双工通讯 本系统的有线通信方式采用 RS485 总线进行通信 RS485 标准支持半双工通信 只需三根线就可以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同时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 接收灵敏 度可达 200mV 大大提高了通信距离 在 100K bps 速率下通信距离可达 1200m 如 果通信距离缩短 最大速率可达 10M bps 在这里使用的是主从式通信方式 主机由 主控制器充当 从机为分控制器 主机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从机以中断方式接收和 发送数据 主机发送的信息可以传送到所有的从机或指定的从机 从机发送的信息只 能为主机接收 从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 主机与从机的通信电路图分别如图2 5 与图 2 6 所示 图2 5 主机通信电路图 RO RE DE DIGND A B VCC TLP521 4A 5 1K P1 0 1 P1 1 2 P1 2 3 P1 3 4 P1 4 5 P1 5 6 P1 6 7 P1 7 8 INT1 13 RXD 10 TXD 11 XTAL2 18 XTAL1 19 T0 14 P2 0 21 P2 1 22 P2 2 23 P2 3 24 P2 4 25 P2 5 26 P2 6 27 P2 7 28 P0 7 32 P0 6 33 P0 5 34 P0 4 35 P0 3 36 P0 2 37 P0 1 38 P0 0 39 T1 15 89C51 INT0 12 RESET 9 RD 17 WR 16 EA VPP 31 ALE P 30 PSEN 29 VCC 40 GND 20 TLP521 4B TLP521 4C 5V 5V5 1K 5 1K 470 5V 3 3K 3 3K 120 20 20 12V 7V 12V 7V MAX485 5 1K 5 1K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2 图2 6 从机通信电路图 主机与从机选用的RS485通信收发器芯片为MAX485 它是MAXIM公司生产的用于RS 485通信的低功率收发器件 采用单一电源 5 V工作 额定电流为300 A 采用半双 工通信方式 它完成将TTL电平转换为RS485电平的功能 MAX485芯片内部含有一个驱 动器和接收器 RO和DI端分别为接收器的输出和驱动器的输入端 与单片机连接时只 需分别与单片机的RXD和TXD相连即可 RE和DE端分别为接收和发送的使能端 当 RE端 为逻辑0时 器件处于接收状态 当 DE端为逻辑1时 器件处于发送状态 因为 MAX485 工作在半双工状态 所以只需用单片机的一个管脚控制这两个引脚即可 主机与从机 分别使用P2 6与P1 0脚进行控制 A端和B端分别为接收和发送的差分信号端 当A引脚 的电平高于B时 代表发送的数据为1 当A的电平低于B端时 代表发送的数据为0 在进行通信时只需要一个信号控制MAX485的接收和发送即可 同时将 A和B端之间加匹 配电阻 这里选用120 的电阻 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采用光电耦合器 TLP521对通信系统进行光电隔离 从机使用单片机的P1 0控制通信收发器MAX485的工作状态 平时置P1 0为低电平 使 从机串行口处于侦听状态 当有串行中断产生时判别是否是本机号 若为本机地址则 置P1 0为高电平 发送应答信息 然后再置 P1 0为低电平接收控制指令 继续保持 P1 0 为低电平 使串行收发器处于接收状态 若不是本机地址 使 P1 0为低电平 使串行 收发器处于接收侦听状态 RO RE DE DIGND A B VCC TLP521 4A 5 1K TLP521 4B TLP521 4C 5V 5V5 1K 5 1K 470 5V 3 3K 3 3K 120 20 20 12V 7V 12V 7V MAX485 5 1K 5 1K RST Vpp 1 RXD P3 0 2 TXD P3 1 3 XTAL2 4 XTAL1 5 INT0 P3 2 6 INT1 P3 3 7 T0 P3 4 8 T1 P3 5 9 GND 10 VCC 20 P1 7 19 P1 6 18 P1 5 17 P1 4 16 P1 3 15 P1 2 14 P1 1 AIN1 13 P1 0 AIN0 12 P3 7 11 89C2051 第二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13 2 2 6 6 光光信信号号取取样样电电路路 光信号取样电路如图 2 7 所示 图中主要由光信号采集电路和 A D 模数转换电路 组成 其中模数转换是电路的核心 信号 经过采集送入 A D 转换电路 通过单片机处 理后 最终作为系统应用程序进行开关灯判断的依据 A D 转换器的位数应根据信号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来选择 使其有足够的数据长度 保证最大量化误差在设计要求的精度范围内 本系统中 信号的测量范围的电压 0 00 9 99V 精度 0 01V 在本次设计中选用了带串行控制的 10 位模数转换器 TLC1549 它是由德州仪器 Texas Instruments 简写为 TI 公司生产的 它采用 CMOS 工艺 具有自动采样和 保持 采用差分基准电压高阻抗输入 抗干扰性能好 可按比例量程校准转换范围 总不可调整误差达到 1LSB Max 芯片体积小等特点 同时它采用了 Microwire 串 行接口方式 故引脚少 接口方便灵活 与传统的并行方式接口 A D 转换器 例 ADC0809 0808 相比 其单片机的接口电路简单 占用 I O 口资源少 图 2 7 光信号取样电路 2 2 6 6 1 1 M Mi ic cr ro ow wi ir re e 串串行行总总线线性性能能介介绍绍 Microwire 总线是美国国家半导体 NS 公司推出的三线同步串行总线 这种总 线由一根数据输出线 SO 一根数据输入线 SI 和一根时钟线 SK 组成 但 每个器件还要接一根片选线 原始的 Microwire 总线上只能连接一片单片机作为主 机 总线上的其它设备都是从机 此后 NS 公司推出了 8 位的 COP800 单片机系列 仍采用原来的 Microwire 总线 但单片机上的总线接口改成既可由自身发出时钟 也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4 可由外部输入时钟信号 也就是说 连接 到总线上的单片机既可以是主机 也可以 是 从机 为了区别于原有的 Microwire 总线 称这种新产品为增强型的 Microwire PLUS 总线 增强型的 Microwire PLUS 总线上允许连接多片单片机和外 围器件 因此 总线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非常适用于分布式 多处理器的单 片机测控系统 要改变一个系统 只需改变连接到总线上的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数量 和型号 Microwire 总线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 2 8 所示 图 2 8 Microwire 总线系统典型结构 2 2 6 6 2 2 T TL LC C1 15 54 49 9 的的接接口口设设计计 图 2 9 TLC1549 引脚及与 A D 接口电路 TLC1549 采用了 Microwire 串行接口方式 其接口时序如图 2 9 所示 在芯片选 择 CS 无效情况下 I O CLOCK 最初被禁止且 DATA OUT 处于高阻状态 当串行接口 把 CS 拉至有效时 转换时序开始允许 I O CLOCK 工作并使 DATA OUT 脱离高阻状态 串行接口然后把 I O CLOCK 序列提供给 I O CLOCK 并从 DATA OUT 接收前次转换结果 I O CLOCK 从主机串行接口接收长度在 10 和 16 个时钟之间的输入序列 开始 10 个 I O 时钟提供采样模拟输入的控制时序 图 2 10 TLC1549 方式 1 时序图 在 CS 的下降沿 前次转换的 MSB 出现在 DATA OUT 端 10 位数据通过 DATA OUT 被发送到主机串行接口 为了开始转换 最少需要 10 个时钟脉冲 如果 I O CLOCK 第二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15 传送大于 10 个时钟长度 那么在的 10 个时钟的下降沿 内部逻辑把 DATA OUT 拉至 低电平以确保其余位的值为零 在正常 进行的转换周期内 规定时间内 CS 端高电平 至低电平的跳变可终止该周期 器件返回初始状态 输出数据寄存器的内容保持为前 次转换结果 由于可能破坏输出数据 所以在接近转换完成时要小心防止CS 被拉 至低电平 时序图如图 2 10 2 2 6 6 3 3 T TC CL L1 15 54 49 9 的的数数据据采采集集程程序序设设计计 AetAD TLC1549 数据采集 sbit ADCLK P1 0 sbit ADOUT P1 1 sbit ADCS P1 2 Void AetAD uchar i 1 w PickCount uint vol for w 1 w PickCount w ADCLK ADOUT 0 vol 0 ADCS 0 开启控制电路 使能 DATA OUT 和 I O CLOCK for i 1 i 10 i 采集 10 位串行数据 给一个脉冲 ADCLK 1 vol 1 if ADOUT vol 0 x01 ADCLK 0 ADCS 1 delay 21 两次转换间隔大于 21us P0 0 xff P0 口置初始输入状态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16 2 2 7 7 人人体体信信号号采采集集电电路路 人体信号采集由人体红外检测探头和比较电路组成 2 2 7 7 1 1 人人体体红红外外探探头头 人体红外检测探头由菲涅尔透镜 热释红外传感器 P2288 组成 1 菲菲涅涅尔尔透透镜镜 菲涅尔透镜作用有两个 一是聚焦作用 即将热释红外信号折射 反射 在PIR 上 第二个作用是将探测区域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 使进入探测区域的移动物体 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 PIR 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 当人进入感应范围 人体释放的红外光透过镜片被聚集在远距离 A 区或中距离 B 区或近距离 C 区的某个段的同心环上 同心环与红外线探头有一个适当的焦距 红外 光正好被探头接收 探头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送入电子电路驱动负载工作 整个接收 人体红外光的方式也被称为被动式红外活动目标探测器 镜片主要有三种颜色 一 聚乙烯材料原色 略透明 透光率好 不易变形 二 白色主要用于适配外壳颜色 三 黑色用于防强光干扰 镜片还可以结合产品外观注 色 使产品整体更美观 每一种镜片有一型号 以年号 系列号命名 镜片主要参数 一 外观描述 外观形状 长 方 圆 尺寸 直径 以毫米为单位 二 探测范围 指镜片能探测的有效距离 米 和角度 三 焦距 指镜片与探头窗口的距离 精确度以毫米的小数点为单位 长形和 方形镜片要呈弧形以焦距为单位对准探头窗口 镜片与探头的配合应用 我们常用的是双源式探头 揭开滤光玻璃片 其内部 有两点对 7 14um 的红外波长特别敏感的 TO 5 材料连接着场效管 静态情况下空间存在红外光线 由于双源式探头采用互补技术 不会产生电信号输出 动态情况下 人体经过探头先后被 A 源或被 B 源感应 SaSb 产生差值 双 源失去互补平衡作用而很敏感地产生信号输出 见图 2 11 当人对着探头呈垂直状态 运动 Sa Sb 不产生差值 双源很难产生信号输出 因此 探测器安装的位置与人行走 图 2 11 信号产生输出示意图 第二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17 方向呈平行为宜 2 热热释释红红外外传传感感器器 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是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新型传感器件 现在已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原理上分析 它主要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热电偶都是基与热电效应原理的热电型红外传感器 热释电 红外传感器 以下简称 传感器 由敏感单元 阻抗变换器和滤光窗等三大部分组成 图 2 12 为它们的顶视图 其中较大的矩形部分为滤光窗 图 2 13 为底视图 图 2 14 为侧视图 P1 P2 为两个敏感单元 面积约 2 1mm2 间距 1mm 1 1 敏敏感感单单元元 当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时 由于 P1 P2 自身产生极化 在电容的两端产生极性相反 电量相等的正 负电荷 而这两个电容的极性是相反串 联的 所以 正 负电荷相互抵消 回路中无电流 传感器无输出 当人体静止在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时 照射到 P1 P2 上的红外线光能能量相等 且达到平衡 极性相反 能量相等的光电流在回路中相互抵消 传感器仍然没有信号 输出 同理 在灯光或阳光下 因阳光移动的速度非常缓慢 P1 P2 上的红外线光能 能量仍然可以看作是相等的 且在回路中相互抵消 再加上传感器的响 应频率很低 一般为 0 1 10Hz 即传感器对红外光的波长的敏感范围很窄 一般为 5 15um 因此 传感器对它们不敏感 从原理上讲 任何发热体都会产生红外线 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对红外线的 敏感程度主要表现在传感器敏感单元的温度所发生的变化 而温度的变化导致电信号 的产生 环境与自身的温度变化由其内部结构决定了它不向外输出信号 而传感器的 低频响应 一般为 0 1 10Hz 和对特定波长红外线 一般为 5 15um 的响应决定了 传感器只对外界的红外线的辐射而引起传感器的温度的变化而敏感 而这种变化对人 体而言就是移动 所以 传感器对人体的移动或运动敏感 对静止或移动很缓慢的人 体不敏感 它可以抗可见光和大部分红外线的干扰 2 2 滤滤光光窗窗 图 2 12 传感器顶图 2 13 传感器低图 2 14 传感器侧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18 制造热释电红外探测元的高热电材料 是一种广谱材料 它的探测波长范围为 0 2 20 m 为了对某一波长范围的红外 辐射有较高的敏感度 通常在传感器上加装 了一块干涉滤光窗 滤光窗是由一块薄玻璃片镀上多层滤光层薄膜而成的 滤光窗能 有效地滤除 7 0 14um 波长以外的红外线 例如 SCA02 1 对 7 5 14um 波长的红外线 的穿透量为 70 在 6 5um 处时下降为 65 而在 5 0um 处时陡降为 0 1 P2288 的 响应波长为 6 14um 中心波长为 10um 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辐射能 最强波长和温度的关系满足 m T 2989 um k 其中 m 为最大波长 T 为绝对温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6 37 5 即 309 310 5K 其辐射的最强的红外线的波长为 m 2989 309 310 5 9 67 9 64um 中心波长为 9 65um 因此 人体辐射的最强的红外线的波长正好落在 滤光窗的响应波长 7 14um 的中心 所以 滤光窗能有效地让人体辐射的红外线通 过 而最大限度地阻止阳 光 灯光等可见光中的红外线的通过 以免引起干扰 2 2 7 7 2 2 比比较较电电路路 比较电路如图 2 15 所示 由两个运算放大器组成 输入信号来自于红外人体探 头输出 比较电路中的基准电压分别由两个独立的分压电路得到 供电路比较所用 即运算放大器 D1 的 6 脚和 D2 的 1 脚电压分别为 0 45V 和 2 0V 图 2 15 人体信号比较电路 通过比较电路将相应的电压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