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民俗风情.doc_第1页
大冶民俗风情.doc_第2页
大冶民俗风情.doc_第3页
大冶民俗风情.doc_第4页
大冶民俗风情.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家乡大冶我的家乡是湖北大冶,是有名的矿冶之都,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下大冶市的地方文化及民俗风情。一矿冶名城历史背景古铜都大冶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早万年前,华夏先祖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3200年前,大冶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采铜矿、冶炼青铜;1093年前,吴国武昌节度使秦裴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设置大型采矿、冶炼机构青山场院;1031年前,南唐在这块文明的土地上设置县治,取“大冶炉冶”之意,定县名为大冶,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1月1日撤县建市。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正式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8月由湖北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旅游局和黄石市政府共同承办了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二大冶的文化大冶的方言属于南方语系的赣语,可以说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韵母很多。大冶的谚语是历代人民群众用精练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关于生产生活的经验语言艺术。谚语总是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衍生,不断记得下时代智慧的烙印。这里来举一些关于大冶谚语的例子。由于大冶矿产丰富,因此有许多关于矿的谚语。比如:“山上盛开铜草花,花下铜矿叫呱呱”,这句讲的是大冶铜矿的一个普遍现象,长着铜草花的地方下面就会有铜矿。“青石煤,麻石铁”。“进洞抽支烟,尝烟甜不甜”,这是指民间采孔雀石的探测方法,在坑道里抽烟有甜味附近就有孔雀石矿。三大冶的旅游大冶的旅游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这里举两个详细的例子。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南山头位于大冶市南部,东南接阳新县,西抵咸宁市,峻岭崇山连绵50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大冶地区革命根据地,也是鄂东南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先辈彭德怀、徐向前、滕代远、何长工、李灿等,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大冶市有名的革命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惠谭等,从这里走上了革命征途。威震大江南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十二军就诞生于南山头毛宕饶。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红三师、红五军、红八军、红十二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解决以后,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先后修建了将军亭、纪念碑、南山碑林,恢复了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金公祠旧址,“两市”市委、市政府并把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雷山风景区:位于大冶市城区以西十五公里的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共分四大景区:方广寺景区、大小口景区、小雷寺景区、石笋尖景区。各景区有宝塔、亭台、楼阁、庙宇点缀其中。雷山,是一道别致的怪石城,一副秀丽的风景画,一道流畅的山水诗。风景形胜星罗棋布,古树、洞、异泉、奇石自然形成,民俗风情神秘多彩,青铜文化丰厚。自古以来,慕名观光的游客不断。古今呤咏雷山石景的锦制华章数以千计。2001年,小雷山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同年11月向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商标;2003年10月被黄石市政府批准为“黄石市市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四大冶的特产大冶的特产比较多,在这里介绍几种比较有名的。印子粑:大冶刘仁八镇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当地人称作接菩萨)。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刘仁八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金牛千张:千张皮是金牛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到了宋代,此地商业日盛,油盐柴米布匹生意兴起,城乡豆腐店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品种花样翻新,千张皮也就大宗制作起来。 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和冬豆,七月乌豆、泥豆也行。制作方法和步骤大体是:先将豆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用手掐掉豆壳,豆壳浮于水面,用捞子捞去豆壳,再用清凉井水洗净豆子,然后磨成浆糊状,装进布袋,加入少量食油脚子,边掺清水边舀动,过滤出来汤状的豆汁,放进大锅煮沸后,倒进缸中,慢慢点进熟石膏水,俗叫点豆浆。边点浆边用水瓢在上面来回搅动,待出现小颗粒状为止,盖上木盖,待20分钟左右便成脑浆状,这就是豆腐脑。再用小竹帚搅匀,用瓢浇进事先放在专用木架上的木匣(匣约26厘米见方,10厘米高)内的棉布片上,浇一层盖一层布片,可浇至1米高以上,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术头压进匣内将水榨干,然后将布片从匣内取出,用手轻轻的一层层剥落,就成千张皮。千张皮食用时,可切成丝条状或3厘米宽的条条结成皮子花,用鲜鱼一起煮,味道鲜美,其中尤以鳜鱼焖皮子闻名远近。大冶、鄂州、成宁、阳新等地群众婚丧喜庆或节日,请客办酒席离不开它。席上第一道菜就端出千张皮,称“皮子席”。五大冶的习俗各地都有特别的习俗,这里详细介绍春节习俗和婚庆习俗。春节习俗1、时间。大冶地区过春节的时间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即一年的最后一天。由于要去各个比较亲近的亲戚家吃年饭,亲戚多的话,二十八九,大年三十,初一都可以吃年饭。、拜年。在大冶地区把大年三十过完后,年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拜年了,五伏以内的亲属都要相互拜年,拜年的形式是到对方家里去一下,送一点糕点和一两斤猪肉各种特产等。并且拜年时间还有讲究,大年初一是给最尊敬的亲属或者亲戚拜年,如给爷爷奶奶、父母、丈人丈母等拜年,在这一天拜年表示对这个人最尊重。大年初二是给过去一年家中有去世的人家拜年,如果谁家中过去一年有去世的亲属,那么这一天他的所有亲戚都要在这一天早上在他家族的祠堂里,给故去的人拜年。这一天你是不能到过年一年家中没有去世亲属的人家的家中去的,去了就是忌讳,是诅咒别人来年不好。一般没有事的人大年初二不出去,就是为了避讳。从初三开始,就是给除了上述两天以外的亲戚拜年了。时间越靠后,表示亲戚关系越疏。、上灯。在大冶地区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以及正月的十五、这四天必须把家中所有的灯都点亮,到处都灯火一片。据说这几天祖先会回家,因此点灯防止小孩受到祖先惊吓。为了避邪还要在家里人的床头,衣、鞋、饭菜等直接与人相关的物品上放上一把大蒜。在大年三十晚上家中男子还要去祖先坟上点上一盏灯,或送去祠堂晨。、游鼓锣。即在上灯的那六天,村中所有的青少年打着鼓锣到每家每户门口,到的人家必须放鞭炮,鞭炮越长表示越热情,还把糕点和香烟招待游鼓锣的人。、玩龙灯狮子灯。大点的村庄组织一个龙灯狮子灯的,组织村庄的所有女婿外甥在那段时间都要去帮忙,然后其它地方都去表演,祈祷给到的地方带来风调雨顺。、小禁忌。如大年三十那天米饭要做多点,年饭上必须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而且这条鱼一般只看不吃。过年期间吃饱了只能说“有了”,睡着了只能说是“享福”了,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摸地面,大年初一用过的水不能倒外面,必须倒在家里集中起来,等到初二那天再倒。过年时期也不能扫地把垃圾倒出去,意思是要把财气福气积累起来不能扫跑了。婚庆习俗订婚和结婚有一定的习俗,包括定亲、谢媒、亲家过门、女婿上门、报日、款媒、迎亲等程式。定亲:由介绍人介绍,或男女双方自愿定亲。 谢媒 :订婚时说合的媒人,有坐媒和跑媒之分,亲事一定,男女双方都要备办酒席,媒人坐首席,内外“三党”作陪,男方办早餐,女方办中餐,名为喝“毛准蛊”,表示婚姻已定。当年腊月,男家还要差人给媒人送去礼物,以作酬劳。次年正月,男女双方都要办春酒,名为喝“大准蛊”,表示谢媒之意。 亲家上门: 男女双方亲事确定后,先是女方父亲到男方家作客,男方办酒席,请“三党”作陪,亲家坐首席。有的地方,时兴岳父给女婿封“见面礼”,后由女家请客,过程相同,但见面礼要双倍。 女婿上门 :由男方选择良辰吉日,由媒人介绍人领到女家上门,并随带一些礼物。女婿回家时,女方也要“打发”礼物。此外,从订婚到成亲前,每年四时八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节礼,遇有红白喜事,男、女家互相送礼。 报日: 娶亲之前,由男方向媒人提出,经媒人征得女家同意后,决定喜期,并用红纸写好“报日书”,送到女家,名曰“报日”。报日时,男方一般要向女方送去食品、首饰、衣料等礼物,还要给女方的亲戚、亲房送去鲜肉和饼子等礼物。到出嫁时,女方的亲戚、亲房都要回送衣料、钱物等。报日后,由女方开出礼单,男方办齐礼品或礼金)送给女方,并要再次重谢媒人。 款媒 迎亲前夕要盛款媒人,款媒是由男方办酒席,请媒人坐首席,由内外“三党”作陪。餐后,男方将备办好的红纸包和香烟送给媒人,名为“谢媒” 抬嫁妆 :嫁妆主要由女方备办,也有的由男方各办部分送到女家。迎亲的头天或当天,媒人带领女婿和抬嫁妆人员到女方家,女方将箱子的锁匙交给女婿,女家为抬嫁妆的人“封礼”后,再把嫁妆抬往男方家里。迎亲: 迎亲喜日一旦选定,风雨无阻,不可更改。亲属和伴嫁的人“哭嫁”。第三天,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回娘家探亲,名为“回三朝”,但当天要返回婆家。如果男、女两家相隔较远,也有“回六朝”或“回九朝”的。 过去,男女青年结婚,大多选择农历的二月花朝、四月八、八月中秋、腊月八等时日,现在在元旦节、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结婚者较多,有的举行集体婚礼,有的外出旅行结婚。土主会“土主会”又称菩萨会、接土主老爷,是殷祖镇和刘仁镇一带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山民们把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绕果城里所有村庄游一周,直到三月初三送上山土主升天,历时近半个月。所到之处,村庄里锣鼓喧天,铳炮齐鸣,人山人海,十分壮观,村村都要举行祭典。每到一村,一般停留一个多小时,最长的停留一天,各家各户用印子粑堆粑山供奉,同时,由各家各户出粑,堆公粑山。历史上最高的粑山,曾高达丈余。全村的大小粑山均以公粑山为中心,摆在宗堂内大厅中,供奉土主菩萨。供品还有鸡、鱼、肉等。人们祈求土主菩萨保佑来年农业丰收,岁岁平安。还有婆婆领着儿媳妇跪拜,祈求添子添福,烧香还愿据村民介绍,“土主会”己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年的春天都要欢度一次,虽然是一种游神祝福庙会习俗,但它也是当地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民俗文化活动还具有祈求农业丰收,祈求人丁兴旺、繁衍子孙的功能。其中的供品“印子粑”,可以说是优秀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其制作者主要是农村妇女。其制作要求是一清二白三酥,十分考究。主要是以稻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这些米都是“米芯子”,用碓舂成粉,加清甜的山泉水揉和后,用“粑模”印成粑,蒸熟即可;如若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粑模”上刻有花卉,禽兽等各类图案,粑面上的花、鸟、鸡、鱼、龙、凤、猪、牛、狮子等,形象十分逼真,堆成的粑山,晶荧透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架菩萨”的活动中,体现了最原始的民间舞蹈形式,也是山民们喜闻乐见的娱乐艺术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之一。据介绍,“架菩萨”,先用两根长杠子夹绑住土主菩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