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doc_第1页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doc_第2页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doc_第3页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doc_第4页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摘要 社会发展对农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现阶段农科大学生农业生活体验少、学生动手能力差,传统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通过改革现行的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逐步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实践中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实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Reform and Practice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of Crop CultivationTian Feng Ma ZengHua Ma Hui(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less experience and ability,Agricultural graduates face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traditional crop cultivation experiment clas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teaching.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time, teaching methods, and gradually made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practicing,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observe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on this basis, carry out innovativ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experiment so a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Key words Crop Cultivation Experiment Course;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time;teaching methods近年来,由于我国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学历层次的提高,本科生基本面对农业生产第一线,承担的科研工作较少,同时毕业生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就业,这一阶段处于人才观、就业观剧烈转变的时期。然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农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农科专业大学生不但懂得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种植作物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园艺园林、花卉生产、农机具的使用和汽车驾驶等基本知识及技能。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是作物栽培学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学科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不可替代的手段。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既是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要,也是体现高校的社会功能、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农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实践技能历来是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2。传统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已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教改势在必行。1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目前,农学学科招收自城镇、城镇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农业生活体验。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独生子女主动性较差,独立完成事情的经历较少。即便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对农业知识、田间生产劳动也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主要原因是家长要求学生注重应试考试、应付高考、而忽视了生产劳动,学生动手能力极差。传统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即在室外采集标本后在实验室内进行整理、识别、分类和鉴定等步骤,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种实习方式虽然细致全面,但是学生对作物田间的生长情况、环境小气候、田间管理、栽培技能等过程了解得不够深入,难以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更难以锻炼学生田间实践能力。按照原有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安排,现有的实验条件难以满足学生动手能力锻炼的要求。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有必要对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进行改进。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有一定实践教学改革经费,学校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主讲教师有丰富的作物种植经验,学生实验基地的建立为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可见,实施教学改革具备一定的条件。2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2.1 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基本以春小麦、油菜、马铃薯、蚕豆等农作物的露地栽培为主,而青海的冬小麦、玉米、蔬菜、道地中藏药材(羌活、大黄、秦艽、党参、花猫等)的种植面积扩大,栽培方式主要以保护地栽培、节水农业栽培为主。因此,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在保证传统农作物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当地新的作物种类和栽培方式,并对实验课内容融合重组,构建新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详细。列表或作图.列表与改革前进行比较,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详细。列表或作图。列表与改革前进行比较2.2 教学时间的确定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应当与当地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相符合,青海的农业区海拔高、纬度高、作物生长季短,一年一季。作物生长季主要在310月,跨2个学期,特别是暑假正是当地农作物生长最旺盛、农事操作最繁忙的时期。传统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只安排在每年的37月,导致大部分实验内容缺乏实验材料,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因此,应当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安排在2个学期。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根据实验材料的种植过程、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的时间确定,3月完成种子准备及播种的相关实验内容,45月完成苗期相关的实验内容,67月完成蕾花期相关的实验内容,8月以后完成荚期及成熟期相关的实验内容。 介绍这样安排试验时间的优势是什么2.3 教学过程的革新传统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室外采集实验标本,在室内观测、鉴定、测定等。学生在不了解标本的来源以及标本的生长地的气候、土壤、大田长势及田间管理的情况下,起不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也达不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因此,应当以实验地为基础、学生亲自种植实验材料,室外室内结合、完成实验内容。根据以上的思路,结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农学2009级1班和2班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教改实践。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改进并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效果,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师的责任3。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主讲教师根据社会需求、青海种植业现状以及学校的宏观教学安排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地点、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教改设计,以开设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农学2009级1、2班为教改主体,实施实验教学(图1)。教学对象:2009级农学1、2班学生学生分组:每班分为5组教改时间: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正常时间、种植实验需求的课余时间以及部分学生的暑假时间确定学生参与种植的作物种类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撰写种植计划教师审批根据课程要求的教学内容(农作物和药材),另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蔬菜等)来确定,所需种子和种苗由学校教学经费承担学生实施学生自主体验参与图1 改革后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在优劣的种子的辨别及种子处理,有机肥的施用、春灌、起垄盖膜等耕地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一些主要农事操作技术前,讲解操作技术的作用及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原理、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教师及时予以纠正。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材料,以自己种植的为主,不够的从其他组进行调剂。整个种植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参与,将知识学习与劳动体验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设计小实验4,如简单的密度试验、播期试验、播深试验、肥料试验等,让学生将自己家乡的作物种子作为实验材料作为教学综合实习的内容。这样既完成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提高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植物生长季节性的特点。2.4与其他实践教学、现代化实验农场的建设相结合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除了进行课内改进,还需要从横向与其他实践教学有机衔接,和现代化的实验农场基地的建设密切结合。结合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学习农业科研方法、手段及先进的生产技术;组织学生参观科研基地、科研成果示范基地以及附近的髙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利用学术报告会或聘请专家作报告,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农业科研动态、学术思想、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对课程专业素质的要求,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青海大学的实验农场虽然能够满足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但由于受实验设备、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完成一些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化、节水灌溉等)的实践。因此,学校试验基地要逐步实现种植园田化、观测智能化、灌溉自流化和全程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3 改革效果在完成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实验任务的同时,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达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进行底肥用量设计,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应用;通过整地技术的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作物播种前的整地、施底肥等环节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地膜覆盖实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了黑色地膜与白色地膜的区别,并掌握了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通过播种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要作物播种时的种肥、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各环节的方法技术;并掌握适宜播种期确定时应考虑的因素,适宜播种量的计算方法。通过种子准备与精选技术的操作,使学生能正确计算所需各品种数量、并独立备好、备足种子;根据种子生产方案准备生产资料;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物种植的不易及技术操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小粒作物(油菜、中藏药材等)在北方的春季播种出苗的艰难,这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农学专业的积极性。4 结语总之,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及其实验课程只有随着社会对作物产品的需求,更新调整其内容;根据当地当前主要种植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时间的调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毕业的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才能提高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证明: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亲自动手种植实验材料及自己感兴趣的作物,参与从种植材料的准备到种植材料收获的全过程,不仅完成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任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巩固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改对现阶段学生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