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探索的?1、有哪些阶级?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结果怎样? 2、并指出这三个阶段的特点?请同学们这三个阶段对应起来,回答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阶段, 洋务运动属于技术层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文化层面的探索。可以看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在思想文化层面上进行近代化探索的?教学过程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自然段,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辛亥革命的结局等内容,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分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则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利用袁世凯复古尊孔图片)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其爆发有历史的必然性。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教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 阵地, 口号(课件出示:青年杂志图片、有关人物图片及生平资料,北大红楼图片)学生学会对教材内容归纳梳理及对有关史料的分析等基本方法。教师:(2)进一步设问为什么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蔡元培的学术方针及其实质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总结:“兼容并包、百家争鸣”(蔡元培的治校方针,实际上为新思潮、新文化开拓了阵地。他当了北大校长后就骋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因此当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上一节课的教员西装革履,下一节课的教员则长袍马褂。比如辜鸿铭,他讲的是英国文学,脑后却拖着一条辫子,因为他是拥护满清帝制的。)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 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新青年迁到北大。(3) 对于“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个口号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及教材本目内容,思考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各指什么?(课件:利用图片、漫画)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让其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教师提出设问,(1)陈独秀提出二者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2)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3) 新文化运动期间,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你怎样看待这一口号?这个口号今天还适用吗?(利用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中的论述)(4) 比较近代前期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是如何对待孔子的?其原因是什么?(5)关于文学革命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鲁迅的狂人日记有关内容,并回顾语文教材中的祥林嫂,体会鲁迅先生是怎样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中著名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所体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先锋作用课件出示:鲁迅的狂人日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刘半农情歌、胡适乐观等作品。学生阅读后教师分析指出,胡适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提出“须言之有物”等文学改良八项主张,主要是内容和文体方面的改革,鲁迅出色的把反封建旧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刘半农创造“她”(5)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找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变化,并讨论发展变化的原因。(课件:利用攻占冬宫、李大钊的图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并回答问题。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教师总结: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辛亥革命及其之后反对北洋军阀的失败,使人们渐渐认识到单纯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已难以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之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性:1.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提问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对封建思想有什么样的冲击?新文化运动在这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2.它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4、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不过,新文化运动也有局限性:其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利用材料:钱玄同的一段话)教师强调课本上提到“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入手。一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近代化的因素的否定和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向往。二是大凡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时必须进行“矫枉过正”。即“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否则,艰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再次结合中国近代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讨论总结这一历程呈现的特点?学生课堂讨论教师总结: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再深入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推展到一个深层次的全面发展阶段。它成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又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序曲。本课小结本课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