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_神经衰弱及抑郁的关系_程羽.pdf_第1页
亚健康_神经衰弱及抑郁的关系_程羽.pdf_第2页
亚健康_神经衰弱及抑郁的关系_程羽.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9 卷第 6 期 2 0 1 1 年 6 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ARCHIV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 29 No 6 Jun 2 0 1 1 中 华 中 医 药 1219 学 刊 亚健康 神经衰弱及抑郁的关系 程羽 李卫彬 袁萌 何裕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摘要 高强度的社会刺激 压力 竞争等导致的心身失常 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然而 现代生物医学却 没有为这些心身失常预留下足够的容身之地 1 因此 对本质大多是心身失调的 亚健康 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 迫切 2 通过厘清亚健康 神经衰弱及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 期冀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亚健康及其相关问 题 关键词 亚健康 神经衰弱 抑郁 中图分类号 R749 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17 2011 06 1219 03 Relationship of Sub Health Neurasthenia and Depression CHENG Yu LI Wei bin YUAN Meng HE Yu m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Psychosomatic caused by high strength social stimulation pressure competition is a usual phenomenon However Modern biological medicine do not reserve enough shelter for these psychosomatic disorders Sub health re search essenced of psychosomatic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nd urgent 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of sub health neurasthenia and depression and hopes to help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study on sub health and its related prob lems Key words sub health neurasthenia depression 收稿日期 2011 02 16 基金项目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2006BAI13B01 作者简介 程羽 1981 男 回族 云南昆明人 博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 体质学与亚健康 通讯作者 何裕 1952 男 浙江义乌人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体质学与亚健康 1基本概念 1 1亚健康 亚健康 是一个新生词汇 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 由前苏联学者 N 布赫曼通过研究提出 除了健 康状态 第一状态 与疾病状态 第二状态 之外 还存在中 间状态 第三状态 并命名为 The third status 中国学 者则趋向于将这种中间状态命名为 亚健康状态 3 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 亚健康 概念 范畴等尚无公认 的统一定文 但其所涉及的健康问题或健康状况其实早已 客观存在 如在 国际健康与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 Inter 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 中 或系统或散在地涉 及了许多亚健康的相关问题 4 通过对 ICD 10 5 类目的分析 亚健康是介乎健康与 疾病之间的一类状态或一个过程 它的发生 发展常与社 会 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 也 没有可明确的精神 心理障碍 只是涉及躯体上的不适 如 各种非特异性的虚弱 疲劳等 或检查结果有所偏离却不符 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或尚够不上亚临床标准 精神心理 上的不适 同样够不上精神医学 障碍 等的明确诊断 以 及社会生存意义上的适应不良 6 7 其本质大多是可逆的 心身失调 1 2神经衰弱神经衰弱 Neurasthenia 这个诊断名称在 我国相当习用 无论是医务人员 还是普通百姓都不陌生 1869 年 G M Beard 首次提出 神经衰弱 这个术语 其临 床表现为失眠 脸红 头部重压感等 这个诊断很快就为医 生们所广泛采用 神经衰弱成为世界各地诊所里最常见的 病种之一 甚至还成为了只有上层人士才会患的 美国 病 随着西方精神病学的传入 神经衰弱的诊断也开始 在中国流行 上世纪 80 年代 我国在 12 个地区进行精神病 学调查 发现在 15 59 岁的居民中 神经衰弱的患病率为 13 3 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 58 7 是我国当时最常见 的神经症 随着国内外对神经症研究的深入 有学者认为 神经衰 弱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 容易疲乏 情绪烦恼 入睡困难等 是各种因素引起脑神经 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 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暂时 失调而产生的大脑功能失调 一般认为神经衰弱与社会心 理因素 人格特质差异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因素 这三个因 素关系较为密切 8 精神活动能力下降 情绪心境变化与 躯体不适症状 三者则构成神经衰弱的基本概念 1 3抑郁在中 西医学发展史中 很早就出现了 抑郁 或与之相关的病症 不论是注重心理情绪还是生理病理 9121 第 29 卷第 6 期 2 0 1 1 年 6 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ARCHIV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 29 No 6 Jun 2 0 1 1 中 华 中 医 药 1220 学 刊 中 西方医学对抑郁的认识都有一段不短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 对抑郁的认识大致有两类 一是以生理为 主的说法 认为生理上的不健康会影响心理上的不健康 二是以心理为主的说法 主张医生只能医治小病痛 严重的 精神障碍还是属于哲学家的范畴 中世纪时期 基督教思想统治着整个社会 精神疾病患 者被认为是因灵魂犯罪而遭天谴 精神疾患特别令人恐慌 忧郁症在这段时期受到诬蔑 被认为是一种恶毒的病症 文艺复兴时期 抑郁 忧郁症 则被浪漫化 含义也多指深 刻 感伤 复杂 甚至包括天赋 患有严重抑郁 忧郁症 的 人 会得到众人的同情与尊敬 在这一时期 抑郁 忧郁 成为了一种 时尚 现代医学认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或情感 障碍 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 表现为哭泣 悲伤 失望 动 力缺乏 思维障碍 睡眠障碍 食欲减退 体重明显减轻等一 系列症状的疾病 是一种忧伤 悲哀或沮丧的负性情绪体 验 严重的抑郁症以频繁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 征 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 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 的抑郁患者会出现幻觉 妄想等精神性症状 9 中国古代关于 郁 的症状描述最早见于 内经 10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 中医学对 抑郁 的认识大多是 描述心理状态 情志致病也只是说明抑郁可以导致疾病 并 没有进一步的描述 2亚健康 神经衰弱及抑郁的关系 2 1亚健康与神经衰弱亚健康范畴中既有人们自觉症 状但各种检查结果正常 也可表现为检查结果有所偏离却 不符合临床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 的生理不适 也有抑郁 倾向 焦虑倾向等反映心理方面偏离健康的精神心理方面 异常 还有对现代社会生活中诸多因素无法很好适应 或与 周遭环境因素无法很好协调的社会适应障碍 是介乎健康 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状态或一个过程 它的发生 发展常与社 会 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 不应该能割裂 亚健康 范畴中的躯体 心理 社会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 而应强调 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混合体 表现为疲倦 自觉身心疲倦 衰弱 头痛 四肢疼痛 睡 眠障碍等症状的 神经衰弱 实质上是临床上的一个症状 群 很多学者倾向于视神经衰弱为一种心因性或反应性疾 病 是由心因性障碍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所致 抑 制过程和兴奋过程的弱化 及兴奋性和易疲劳性的增高 便 产生了一系列全身不适的症状 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 或脑的疾病 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工作压 力 生活环境等社会心理性因素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 神经衰弱主要症状之一的 疲倦 并非由于用脑或劳力过 度所致 其本质是严重或持续的心理矛盾冲突引起的情绪 性 心理性 疲劳 它是情绪性疲劳的结果 这与在一个涉 及了近千人的亚健康调查中 关于疲劳状态的结论 今天 的疲劳状态更多地是种心理感受 一种心身障碍 是如此 的类似 4 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者也有 交点 20 世纪初 美国工业化的急遽发展全面而深刻地改变 了美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 随着这场工业和社会变革 洪流到来的是大量沦为机器工业文明附庸的无产阶级在技 术革命的旋涡中迷惑 挣扎 生活所迫的工人不得不在节 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毫无间歇的疯狂工作 不停的重复 着单调而枯燥的低控制率劳动 各地诊所因此也越来越多 的出现以疲惫 头痛 失眠等为主症的 神经衰弱 英国 维多利亚时期 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 各种科 技发明与技术创新为经济带来新生力量 火车 蒸汽船 纺织机等机器的应用让英国一度成为 世界工厂 而与 此相伴的往往是工人们乏力 疲倦 疼痛等 神经衰弱 的 症状 21 世纪的今天 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 分工日益细化 财力 人力和学术等社会各种资源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积 聚 在如此优异的发展机遇面前 人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各 方面的压力和竞争 高强度 超负荷的工作 时刻保持紧张 情绪的心理状态 让人们身心憔悴 深刻体会到了疲倦 乏 力 虚弱 消化不良等 亚健康 状态的真实感受 神经衰弱和亚健康这两个医学概念虽然产生的时代和 社会背景不同 但二者确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且存在一定 的渊源关系 二者含义都不够确切 都涉及心身广泛领域 都有 疲倦 失眠 头痛 等非特异症状 原因大都由于紧张 的生活 繁忙的工作所致 但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多 是由于灰领 蓝领阶级因为生活所迫不断重复进行简单而 无味的低控制率劳动所致 后者则是因为社会压力大 竞争 激烈 心情高度紧张等导致白领阶级经常出现的一种心身 失调 或者可以这样说 前者是大工业的产物 是刻板的机 械化流水线工人更容易出现的病症 是躯体之累加上脑的 麻木疲劳 后者则是现代知识社会的伴随品 是信息爆炸 压力骤增的结果 是精神之累加上躯体少动的心身失调 其 主要症状更多地见于白领阶层 就具体机理而言 亚健康 不仅只 盯住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它涉及了更为广泛的心 身互动机制 累及了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等众多环 节 11 还更强调人的生理 心理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因此 存在于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中的亚健康 其研究范 畴更加科学 清晰和全面 神经衰弱究竟应该被视作一种疾病 一种情感状态 抑 或是一种行为 这种不清楚的定位好像是在一直寻找生物 医学的笛卡尔二元论与强调生理 精神 社会整体论的医 学模式之间的那座 桥 也许 亚健康就是这座桥 但它 们绝不是简单机械的历史轮回 2 2神经衰弱与抑郁症我国长期存在神经衰弱发病率 高 就诊率低 误诊率高的现象 12 其中最易与神经衰弱 混淆 误诊的就是一直 陪伴 神经衰弱曲折历史的 抑 郁症 如果将中国精神科医生诊断为 神经衰弱 的病人 采用 DSM 标准进行重新诊断 87 诊断为抑郁症 另 6 诊断为心境恶劣 在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发展进程中 有着惊人相似的 历史经历 神经衰弱和抑郁症都曾有过被视为只有恶魔附 身才会得病的历史低谷期 也有过把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看 成只有天才才会患有的 时尚 和 特权 病的历史浪漫期 不仅如此 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还有着很多相似的临床症状 如神疲乏力 思维障碍 睡眠障碍 食欲减退等等 但这些 似乎仍不能完全解开围绕在神经衰弱和抑郁症之间的 谜 0221 第 29 卷第 6 期 2 0 1 1 年 6 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ARCHIV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 29 No 6 Jun 2 0 1 1 中 华 中 医 药 1221 学 刊 团 当我们不再机械的把单纯的生物医学做为 唯一 的 解释工具 而将生物 心理 社会 文化 哲学 宗教等概念引 入到 解释 体系的话 或许能明白很多东西 比如宋明时期 13 以 性与天道 为核心的 宋明理 学 极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欲望 所有的私念和欲望 都被无情的压制 正常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和疏发 身心受到 极大摧残 导致郁而不发的 郁病 多于其它时期 在这 种背景下出现的 神疲乏力 情绪低落 思想障碍 睡眠障 碍等 临床症状与反复从事单调 枯燥 简单的低控制率劳 动所导致的 神经衰弱 症状有本质上的区别 又比如 传统中国文化中 脸面 有着重要的特殊心理 地位 当人们觉得自己精神上出了 问题 时 一定会选择 大众认知的 神经衰弱 而不是带有神经病标签的 抑郁 症 谦虚 低调是中国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之一 人们 很少会表现出自我评价过高的心理特征 因为那样会被冠 以 自负 自大 等贬义称呼 而这样很容易造成一种抑郁 症不良的心理构建 吃苦耐劳的中国人较能忍受情绪上的 折磨 不会将情绪低落当做病态 更不会想到自己可能有抑 郁倾向 而这些情况 在西方很少出现 甚至是难以想象 的 上世纪 80 年代 Kleiman A 著书称 中国抑郁症的患病 率低于西方国家 诊断分类系统的差异并非导致患病率不 同的主要原因 患病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文化因素在这种 差异的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4 2 3亚健康与抑郁在 国际健康与疾病的诊断分类标 准 的最新版本 ICD 10 中 精神 神经症与心理领域中 Mild depressive episode 轻度抑郁发作 Persistent mood af fective disorders 持续性心境障碍 Anxiety 焦虑 Neuras thenia 神经衰弱 等症状 类目 清楚地体现了亚健康 与抑郁的关系 即心理领域中的 抑郁 包含在范畴涉及 生物 心理 社会等多领域的 亚健康 状态中 必须注意 的是 精神心理上的 亚健康 没有可明确的精神 心理障 碍 只是一些诸如抑郁倾向 焦虑倾向等反映心理方面偏 离健康的精神心理方面异常 因此 心理的亚健康状态 中 准确与 抑郁 相关的应该只是具有抑郁倾向的心理 异常 对于心理领域的 亚健康 状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亚健康的本质大多是可逆的心身失调 一些如抑郁 焦虑倾 向等常见的心理异常要及早及时的进行干预和疏导 如果 心理方面的异常得不到有效控制 很容易进一步转变为精 神 心理障碍 甚至是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 最终危及人体 心身健康 3思考 近代医学 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 然而 由于它认识自然与认识自我没有同步发展 忽 略了人类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 因此在 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 躯体医学的次第发展过程中 相继 出现了 医学与哲学分离 心与身分离 产生了 医生与 病人分离 的倾向 同时 生物医学对现代生产方式 生活 方式 行为方式改变而引起疾病谱和死亡顺位的变化感到 茫然 对其相应产生的现代文明病 癌症 心身疾病感到束 手无策 世界对医学目的和作用的反思 提出生物医学模 式必须向生物 心理 社会模式的转变 2 1947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首次提出多维度的 定义 即健康是指生理 心理及社会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 种状况 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虚弱 传统的生物学 健康 含义中开始有了社会学的含义 1989 年 WHO 进 一步提出了四维健康新概念 即 一个人在身体健康 心理 健康 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15 进 一步深化了健康的含义 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 体不虚弱的状态 而且还包含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 全面状态 亚健康 神经衰弱以及抑郁来自不同的时代背景 有着 地域 文化 政治 医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不能简单生硬的 将三者联系在一起 本文试图在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 式下 厘清亚健康 神经衰弱及抑郁之间的关系 以期对亚 健康范畴的界定有所帮助 对综合调整 干预亚健康状态提 出一些思路 同时 深深体会到 做为医学对象的 人 应 该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 医学所追求的模式和目的 也应该由传统生物学意义上无病即健康的 生物健康 转 向 心 身及社会适应健康 的现代多维意义的健康模式 医学的发展必须要走整体综合发展的道路 最后 借用鲁道夫 弗而秋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语 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而政治学不过是一种宏观意义 上的医学 参考文献 1 何裕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