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可表达一个中心或多种感悟,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散文的特点及阅读对策: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对策:阅读时一定要抓住散文散在的材料中的神,同时要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说,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 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主要是借物象征性散文。这样写意象鲜明,由浅入深,意味深厚;例如合欢树野菊花(2) 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主要是游记体散文。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间地点随之变化,作者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作者则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比如说雪野里的精灵雾。(3) 以自然事理或者逻辑为线索,主要出现在议论性、随感性散文中。这样写可以让人沉浸在对事理的思考之中,领会渗透。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散文的意境以及认识空间无限宽广,没有定式,所以阅读者的个人认识和联想能力也需要无限宽广、深厚,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基本上没有就事论事的,所以其主旨和中心都比较含蓄蕴藉,追求表情达意的委婉,所以阅读的时候要抓住含义丰富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传达的深刻道理。阅读对策(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比如荷塘月色敦煌等。(2)读散文要抓住文脉,理清作者思路。盯住作者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值得注意的是散文的文脉从来都不会非常明显,需要读者细致耐心地加以搜寻,不能疏忽大意。抓住文脉就要在文章中画出来,以便给自己明确的阅读方向。散文的文脉借助联想展开,联想的方式有: 串联式联想:如雾。对雾的一贯看法眼前的雾文学作品中的雾模糊数学模糊的原理感谢雾。 辐射式联想:如野菊花以“野菊花”为中心生发开去,从多个角度来写“野性”。 假托式联想:如泥泞,托物象征。 对比联想:如古今对比碧云寺秋色敦煌 追忆联想:如我爱水怀表,很老了。 相关联想:如文赤壁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3)我们自己要多储备一些哲理认识,以达到与散文家共鸣的境界,也一定要关注文章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判断其写作意图。鉴赏散文具有独特的哲思美,需要开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观照世界,无论作者或读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时空,因而,无论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脱不了注定的死角。但历史社会文明的复杂性却时时提醒人们不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诠释世界,无限纷繁的世界、各式各样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为导引,开放性地接纳、理解,由此而拓展着自己的认识空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品位。3、 散文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比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灵活。阅读对策:明确各种类型的表现手法,跟诗歌鉴赏建立起沟通思维。寻找相通之处。散文的常见常考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等。散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2、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3、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4、.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语言答题的角度:(1) 积极修辞使用修辞手法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2) 消极修辞使用特殊句式短句的排比,给人以快速的流动感,象:卷地的狂风,爽利的冰雹,倾落的骤雨,震惊的疾雷,呵呵!千万铁甲中的金鼓的鸣声,无量数的健儿呐喊这种急促的节奏,快速的流动,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急风暴雨、电闪雷呜、瞬息变幻的气氛。长而散的句式,给人的流动感是缓慢的。这种流动,是很适合于娓娓叙事和绵绵抒情的,如:进屋里来便见你的影子更显得黯淡了,我就取笔在你的影子周围描出一个轮廓,你的影子渐渐的模模糊糊地,朦朦胧胧地化为缕缕的青灰的雾痕袅移着,我凝目望那烟子直扯着一根线穿出了窗棂以后,才觉到有些什么失掉了。我惘然对着你遗留下的黑曲线的轮廓掉下一滴泪来。这种缓慢的流动,好似一根扯不断的长丝那样袅娜、缠绵。句子的省略,或倒置,又常常给人以跳动、闪烁感。如:“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作者在“我曾”后面使用了省略号;后面,不说“便坐在窗口下默默的想”,而将一个“想”字,分成两个层次,在第一个“想”字后,跟进一个“默默的想”,形成一种流动的跳荡和闪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作者独自默想时的思绪活动状态。这里,排比、倒装、省略的句式造成一种跳荡、闪烁而又湍急的流动美。学会欣赏散文首先,要充分接受信息,整体感知内容,捕捉阅读初体验。欣赏这类文章,首先得尽可能充分地接受语言信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由此过渡上升到理解、分析、品味。敏锐地抓住第一印象,在文本欣赏中至关重要。这种直觉愈丰富、愈敏感、愈深刻,欣赏的成效愈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欣赏之初,绝不能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其中的某项内容,而应胸怀全篇,目有全文,整体把握欣赏对象。有如欣赏花朵,显然离不开对花瓣的欣赏,但“只摘花瓣的人是得不到花的真正美丽的”。其次,要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寻找新鲜独特的美点。“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深入细致地品析语言,是欣赏这类散文极其重要的一环。1、探究语言的外在形式之美。对偶、排比、省略、句子的长短、独特的符号以及句子的排列等外在形式都与内容息息相关。其独特醒目之处即蕴含有美点,细品之下,往往有惊人的发现。2、感知语言的内涵之美。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准确精当,朴实无华,清新明丽,不假雕饰,率真自然;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言近意远。这都需要我们仔细品评其中的韵味。3、感受语言的技法之美。散文的语言巧用修辞,善于联想,抑扬、呼应、曲直、相依相伴,不可不察。虚实、动静、繁简、曲直等相生相随,技法灵活。第三,要准确地把握结构之美,审视构思的独特魅力。欣赏散文,离不开对结构的欣赏,重点把握两条:1、理清线索。散文的线索要么以事为线,以时为线,自始至终描述某一过程;要么以情为线,曲折生动地展示感情流程;要么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几个片断,共同构成一组艺术形象;要么以空间为序,写尽场景的变幻更迭;要么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笔随人走。2、观照衔接。意大利意大利批评家卡斯特尔维特罗曾经说,“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优秀的文章,在头、腰、尾三处有着成熟的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多做比较,自然会领略其中的奥妙。要重点揣摩文章的开头之妙、过渡之巧、结尾之精。文章或者诗歌鉴赏题目、开头、结尾的作用题目1、 点出话题,明确对象;(如:谈美、拿来主义暗香)2、 暗示文体,确定题材;(如:马说、赤壁怀古)3、 解释缘由,引出内容;(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月)4、 设置线索,结构篇章;(如:项链、药)5、 抒发感情,统摄全篇;(如:书愤、喜见外弟卢纶总想为你唱支歌)6、 树立纲领,奠定基调;(如:春江花月夜、天净沙 秋思)7、 点明主旨,高彰中心;(如:劝学)8、 激疑设趣,吸引关注;(如:小鸟,你好!头上,一片宁静的蓝天彩色的荒漠)9、 假设否定,言外有意;(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题目的不同特点:1、 含蓄蕴藉式(河的第三条岸),2、 一目了然式(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 夸张幽默式(鉴赏家),4、 平易质朴式(吃饭),5、 温情脉脉式(记住回家的路),6、 悬念激趣式(绝妙的错误),、7、 引人遐想式(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开头的作用散文、小说、诗歌的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1、 开门见山,点题明目;(交代写作目的,写作主旨等。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 介绍交代,铺垫后文;(交代时间、时令、地点、立足点、人物、起因等。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3、 宕笔引题,由远及近;(由议论普遍道理入手,由其他人、物或者回忆入手,引出所写主要内容。如: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4、 总领全文,点题明旨;(以一些句子成为纲领,统帅全文。如:六国论。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5、 营造意境,渲染氛围;(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6、 借景抒情,奠定基调;(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7、 悬念设疑,引发兴趣;(如:丞相祠堂何处寻?)8、 反向入手,欲立先破;(如:鲁迅拿来主义写“送去主义”。)9、 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如:菊痴开始写老菊头爱菊。)10、 照应标题,呼应结尾;(如: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结尾的作用: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1、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如:声声慢)2、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如:荷塘月色)3、 与前对比,形成反差;(如:菊痴)4、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如:梦游天姥吟留别)5、 强化情感,深化升华;(如:蜀相)6、 想象留白,余音不绝;(如:酒婆)7、 揭示悬念,凸显人物;(如:汽车等着的时候)8、 直言不讳,直抒胸臆,(如:故都的秋)9、 委婉抒情,含蓄蕴藉;(如:赤壁怀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如:旅夜书怀春江花月夜联想想象抒情。如:扬州慢)雨霖铃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1、 比喻: 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 帮助人深入理解。(明喻:暗喻: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2、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一定会出现相关动词或者形容词.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把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物: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如:.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3、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种类: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4、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7、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8、 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例子(1):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例子(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例子(3): 秋,听说你已来到。9、 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0、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11、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12、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明 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 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13、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4、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 臧克家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15、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16、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1.谐音双关。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2.语音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例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17、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甲店宣传充值活动方案
- 笑脸摄影活动方案
- 社长个人活动方案
- 社工摆点宣传活动方案
- 石油分公司慰问活动方案
- 美甲充值送活动方案
- 美容店充值活动方案
- 碧螺春促销活动方案
- 第二次入户慰问活动方案
- 美术之星活动方案
-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
-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 2022年安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检查知识课件
-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检查表-(修订本)
- 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专题PPT
- GB∕T 40853.1-2021 高频感性元件 电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第1部分:纳亨级片
- 建筑识图题库及答案
- GDX2包装机组工艺流程简介
- 张家口至涿州公路张家口段(含连接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 异质结TCO设备:RPD与PVD比较分析(2021年).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