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浅谈语文学科的情感渗透.doc_第1页
润物细无声浅谈语文学科的情感渗透.doc_第2页
润物细无声浅谈语文学科的情感渗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润物细无声”浅谈语文学科的情感渗透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注定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语文学科必然的属性之一。 曾几何时,纯粹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引入歧途,扼杀了语文学科的美感,或者也知道有美感,就是把它置于最次要的位置。结果学生变成了做语文试题的“机器”,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越学越没有兴趣。中国人学不好语文,中国人对学语文没有兴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其实,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东西。我们的汉语言更具有优美、隽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热情有加。写文章更是美差,因为作文是抒写自己美好情感、展露自己才华的绝好形式。那么语文课要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语文潜在的美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先有情,而且是积极健康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情感倾向和情感流露,都会在不经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流露出消极悲观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就会在教室中弥漫、散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情绪。体现在:其一,对讲授内容的全身心投入和浓厚兴趣。教师要调动自己积极的情感真正去“感动自己”,把自己信服的教给学生,把打动了自己的告诉学生,这样,师生合作的课堂就有了合作的基础。教师也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并获得学生的信任。如果教师讲的内容自己都感到无动于衷,缺乏真情实感,就很难用语言去启发人、教育人,也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正如一位伟人所言,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爱语文。爱语文首先要爱课本,中学语文课本,有一些课文感情色彩强烈。如以歌颂赞美、陶冶情操为主的散文春、黄河颂、观潮、海燕、紫藤萝瀑布;以表现人物感人事迹为主的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藤野先生、音乐巨人贝多芬;抒发作者情怀、表达“爱”的高尚主题的背影、老王、再塑生命;讽刺批判统治者的皇帝的新装等等,这些文章在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情感或叙或议,高潮迭起,极富感染力,读后使人记忆深刻。那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把握课文情感,使学生有所感,感而情至呢?春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以歌颂春天为主的诗意盎然的精美散文,不知曾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作者却赋予了它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景色峥嵘的景象,抒写出对春天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情歌。那些春的信息、春的美景、春的声响,都能通过作者生花妙笔表达出来。我在上这节课时用一首同学们熟悉的歌春天在哪里和几句有关春天的优美古诗词导入新课,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色满园关不住”,“春帆细雨来”等等,使学生闻到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的香气,脑际映入那火焰的炽烈气氛,彩霞的轻柔艳丽,冬雪的高洁纯净,从而体悟春的一切。那么,不难想象,学生的情感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进入那风和日丽、细雨如丝、山清水秀、百花争艳、草长莺飞的美妙的春天。人的动作、姿态是表达形体语言和思想感情的因素,也是新课标形式下教学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一个鲜明有力的动作,一个生动的神态,都能令人难以忘怀。如背影一文中对“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蹒跚”、“攀”、“缩”、“倾”、“探身”、“爬”等),不仅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经历,而且体现了“父亲”的慈爱之心。这使“我”为之心动,热泪潸然。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设计出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每一个动作的内涵,将心比心,就不难感悟那份催人泪下的、刻骨铭心的父爱。这种父爱,千百年来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反映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如果把眼光放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感受这种真挚的亲子之爱,而是更加真正地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之后拓展延伸,让学生仿写。一方面,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更深刻地体念父母的不易和对自己的恩情。对写得好的作文,把它反映给家长,这又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从而教育学生感恩亲人,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尊重师长。有一位学生一直很调皮,以自己为中心,与父母抗衡,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但再一次为完成作文而观察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之后,他对父母的态度有了巨大的改变。常言说:跨越两代人心灵阻隔的唯有亲情,而亲情的回归又必然纠缠着两代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理解。这种细微的难表的人伦之常情也必将引起学生那幼小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课文中,作者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学生把握了课文的情感,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势必与之产生共鸣,担忧人物的命运,关注事件的发展,特别是对一些设置悬念的结尾,更有意犹未尽之感,或推测、想象、假设人物,事件的种种结果。上这样的课我就引导学生通过“补充法”、“推广法”等,进行再创作。如皇帝的新装一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统治者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结尾,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揭开了荒诞无稽的骗局,揭开了皇帝的新装的奥秘,戳穿了游行大典的真相。可是,皇帝和大臣们依然不会自愿放弃他们的愚蠢与私欲而承认真理,仍就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那么,之后呢?故事会如何发展?于是,让学生发挥联相与想象,续写结尾,就可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当时生活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皇帝和大臣们的性格,体会文章主旨。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使联想更具丰富性、深刻性、清晰性。有一名学生,在训练中写到:当时参观游行大典的人群中有许多人是农民起义军。第二天,他们又给皇帝送去了一大车从各国各地收集来的漂亮衣物,乘着皇帝挑选新衣服的时机,起义军攻占了皇宫。其二,对学生的满腔爱心。要使学生对我及语文课产生认同,无疑要多接触学生。要以无私的爱心来对待学生。学生体验了我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就会产生对我的亲近感,愿向我敞开自己心扉,乐意听从我的教诲,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这里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架子,走进学生。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我认为只要备好课就行,老师的职责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其实不然,经过几年的教学我领悟到: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要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老师的态度很关键,要把架子放下,平易近人,多鼓励,少训斥,使学生在情感上能接受我,接受我所讲授的内容。在轻松的情绪下学习,要比情绪紧张地学习,效果好得多。 拉近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益友。教师对学生平等相待是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只有我们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发现他们潜在的长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待学习兴趣不浓、成绩不佳的学生,我不会有鄙视的态度,而是多给予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激励。在教以前二年二班时,有个学生情况很特殊,他叫赵宇,父母离异,平时只和年迈的姥姥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致使他有很多毛病,偷钱,浑身恶臭,当然学习成绩也很差,能就这样放弃他吗?当然不行。我一直就想找个机会鼓励他。正好那次上公开课题目是丑小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谈上完这课的感受,出人意料的是赵宇站起来发言,说自己平时热爱劳动,帮助班级,帮助同学做许多事。在结尾时我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丑小鸭,要想变成白天鹅要经历很多的磨砺,但只要我们怀揣希望,坚持不懈,那么梦想就会变成现实。就像赵宇同学,他做的事虽然很不起眼,但我相信,经过他的努力,同学们的帮助,他会越来越好,以后也会变成一只白天鹅。一番话说得他低下头,并且我注意到他那之后很长时间他都表现很好,成绩也提高了些。通过这个事例,使我坚信自己能成为学生们信赖的益友。 $ E9 w& t“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情感教育的至高境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全身心地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沟通彼此的心灵。在学习中,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自己的头脑装到学生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有人说,文章如酒,诚哉斯言!酒能深入人的肌体和血液。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像酒对肌体的渗透,更像春风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