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课题实施方案(自选).doc_第1页
油菜课题实施方案(自选).doc_第2页
油菜课题实施方案(自选).doc_第3页
油菜课题实施方案(自选).doc_第4页
油菜课题实施方案(自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菜重大病虫灾变规律及其关键防控技术研究实施方案(讨论稿)课题实施组已做试验:1、不同田块油菜(浙油50)菌核病发生情况及产量调查(由于密度、菌核病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浙油50 亩产有高有低,数据有些乱。)2、不同油菜品种抗冻害性试验及冻害原因分析浙油50、浙油28、浙油18、浙双8号、浙双72、高油605、秦优8号共7只个品种。以浙双72为对照。3、浙油50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流行模型研究4、浙双72油菜散直播(每亩30000株)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数据已算好,结果不错,文章没写)5、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试验6、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7、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8、43%戊唑醇SC、25%咪鲜胺EC等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9、油菜菌核病药剂筛选试验 40%菌核净、50%啶酰菌胺(凯泽)、25%咪鲜胺乳油、50%腐霉利、50%异菌脲、25%戊唑醇、50%多菌灵。天台的试验(未发)各地当前要做研究简述如下:1、机械播种与常规播种油菜田间各类病虫消长观察(要定点35块田,每块田0.3亩)。可参考11页油菜蚜虫测报调查方法,13页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注意观察记录病毒病等其它病虫。2、去年做的移栽(直播)油菜菌核病空间分布及危害损失率测定相互换再做。3、当地主要品种油菜(如浙油50、18等)苗期病害种类及整个生育期田间病虫消长观察(每个品种要定点35块田,每块田0.3亩)可结合第1项研究。4、(同一品种,同一播种方式)不同播种期(10月、11月、12月)油菜病虫发生情况调查。(要定点35块田,每块田0.3亩)一、预期目标(一)主要技术指标1、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且对菌核病抗性较好的油菜新品种1-2个。2、基本明确我市甘蓝型双低油菜(浙油50、浙油18、浙双72等)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3、基本明确我市甘蓝型双低油菜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经济阈值,制定相应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3、研究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高效、安全、环保型的生态防控技术。(二)主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1、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2、防治成本比非实施区下降15%以上;3、角果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田间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取得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油菜蚜虫种类和田间消长动态研究1、蚜虫种类调查在蚜虫发生盛期,分别在山区、平原、沿海油菜生产区各取蚜虫50-100头,送浙大或省农科院进行种类鉴定。承担单位:由市植物保护检疫站牵头,会同有关植保站取样送检。2、田间消长动态调查选择有代表的3块油菜田,并设立1块不防治区,按附件1油菜蚜虫测报调查方法进行系统调查。承担单位:椒江、临海、天台植保站3、蚜虫预测技术研究承担单位:临海、天台植保站(二)油菜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1、油菜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1)大田系统调查。见附件2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进行。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2)室内接菌调查室内种植无油菜菌核病的健壮植株5-10株,然后接入油菜菌核病或种植2-3株油菜菌核病株,每日观察健壮植株的侵染发病情况(包括侵染时间、菌丝长短等),并记录温、湿度,分析油菜菌核病消长动态。承担单位: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2、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试验方法如下:随机选取相近10块油菜田,每块油菜田随机连片选取30株长势相似(指植株高度、茎秆粗细)的油菜,挂塑料标签,分别编号A1、A2、A3A30,B1、B2、B3B30,C1、C2、C3C30,直至J1、J2、J3J30。在油菜菌核病危害稳定期调查病株率、病情指数;成熟期收获所有挂牌植株,考查单株结荚率、千粒重、产量等。承担单位: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3、油菜菌核病空间分布格局调查在油菜菌核病茎秆发病定局后(5月下旬),选择不同品种、发病程度的油菜田9块,采用连片法调查。每块田调查2000株(取中央位置2040行,每行连续查10050株),逐行逐株记录茎病株数,并绘制田间分布实况图,以10株为一样方单位列成次数分布表,计算每块田的样本平均数()及方差(S2)。承担单位:临海植保站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4、油菜菌核病抽样技术研究(1)分析影响病株分布原因(2)确定理论抽样数(3)确定抽样方法承担单位:临海植保站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三)防控技术研究1、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1)物理防治技术试验研究黄色板诱杀有翅成蚜效果试验:不同使用时期效果试验:(油菜苗期、抽苔期、成熟期 )每亩经济有效使用数量试验:10张、15张、20张、25张。黄色粘虫板(规格为1520或2430cm/张,设置在田边)悬挂高度试验:处理1 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0cm处理2 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10cm处理3 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20cm处理4 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30cm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黑光灯诱杀效果试验:糖醋液诱杀效果试验 :选择蚜虫发生量相当(同一品种)但距离较远的2块油菜田, 1块田用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方为 酒:水:糖:醋=1:2:3:4)。具体方法:把配好的糖醋液置于上端开口的器皿内,于傍晚放于田边上风口处。另一块不防治,3天、5天、7天后比较防治效果。(3)药剂防治防治技术试验研究施药3个时期:苗期(3片真叶)、本田现蕾初期 抽苔期(苔高达10厘米)选用药剂:10%吡虫啉、10%烯啶虫胺、25%吡蚜酮等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2、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农业防治(1)油菜不同品种对菌核病抗(耐)性试验。供试品种:浙油50、浙油28、浙油18、浙双8号、浙双72(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提供),高油605(浙江大学油菜育种组,市售),秦优8号(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与三原县种子公司合作育成,市售)。直播(播种量每亩180克),每品种0.5亩,常规管理(整个试验期间只治虫不治病)。调查方法:于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期每品种调查60株的发病率,统计病情指数。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参照粮油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发病率(%)= (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 (病级株数*相应级数)/(株数总和*最高级数) *100承担单位: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 (2)摘除低功能叶片(黄叶、病叶、老叶)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于油菜盛花期,在不同类型(种植密度)田块中,每种选2块发病程度相近的田块,其中1块田摘除植株中下部的黄叶、老叶和全株的病叶,(将摘下的叶片带到田外处理),另1块保持原状(防治情况两块地相同),在病情稳定期调查发病情况,比较防治效果。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3)不同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方法(同一品种): 早播、正常、适当晚播对油菜菌核病影响试验。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台州市农科院生态所(4)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方法(同一品种):免耕直播、免耕移栽、翻耕移栽。是否要加上不同前茬作物?。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5)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方法(同一品种):试验设密度主要通过播种量来实现,设5个播种量处理:200g/666.7(或定苗时8000株)、250 g/666.7(或定苗时11000株)、300 g/666.7(或定苗时12500株)、350 g/666.7(或定苗时16000株)、400 g/666.7(或定苗时20000株),重复三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0(85m),周留保护行。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6)不同施N量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方法(同一品种):施氮量设6个处理,分别为每667m2用量:0、5、10、15、20、25 kg,病情稳定期查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率及三者的关系,选出适宜该油菜品种(菌核病危害较轻同时能获得高产)的施氮(纯N)量。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化学防治(1)不同药剂试验(防治次数相同情况下)防治菌核病药剂试验:选用药剂:40%菌核净WP 、2%菌克毒克AS、25%戊唑醇WP、50%腐霉利WP等药剂、50%异菌脲,以50%多菌灵WP或70%甲基硫菌灵WP为对照。试验方法:小区面积25-50 m2,重复3次,随机排列。油菜始花期、开花始盛期(主枝上40%-60%花朵开花)各用药一次,喷雾,药液量为75千克/亩,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挂牌定株10株,查病株数,第一次药前、第二次施药前和第二次药后10天及成熟期各查一次。统计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效,并进行方差分析。收获后测小区产量,单株结荚率、千粒重。防治霜霉病药剂试验:选用68精甲霜锰锌800倍液, 50烯酰吗啉1000-15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1000-1500倍,对照药剂75百菌清800倍液,清水对照处理。试验方法:小区面积25-50 m2,重复3次,随机排列。油菜开花始盛期用药,隔7天第二次用药。调查药前病指后,药后7天、14天、21天各调查一次。统计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效,并进行方差分析。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台州农科院生态所(2)不同防治时期试验方法(同一药剂,防治次数相同)在油菜抽苔期、开花初期、结果初期三个时期,分别用50%多菌灵WP300克/亩用药一次,后隔7-10天再次用药,以不用药为对照,其它田间管理照常。于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期每品种调查30-50株,分别记录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3)不同防治次数试验方法(同一药剂):处理1于始花期开始防治一次,病情稳定后查防效。处理2于始花期开始防治一次,7天后防第二次,病情稳定后查防效。处理3于始花期开始防治一次,每隔7天防一次,共防治三次,病情稳定后查防效。通过查防效和成本核算,得出最佳防治次数。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4)不同施药器械对试验方法(同一药剂和剂量及防治次数,不同施药器械):老式手动喷雾器、新型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机。油菜开花始盛期,采用常规喷液量下的防治效果。承担单位:临海、天台、仙居、椒江植保站 (三)灾变因子分析1、气候因子 2、品种因子3、栽培因子4、生态因子5、化防因子三、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新农药、新技术、新药械为主的集成技术,设立示范区和农民自控区(田)和不防治区(面积在0.5亩以上)。二O一一年三月油菜蚜虫测报调查方法1、调查方法与内容1.1蚜虫虫口基数调查选择油菜地3块,从油菜播种时开始,每10天调查1次,共查3-4次。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5株,共查25株。记载有蚜株数,计算有蚜株率。其中每点查一株,记载有翅、无翅蚜虫数,推算百株蚜量。结果计入表1。表1 蚜虫虫口基数调查表单位: 地点: 年度: 调查人:调查日期(月/日)调查株数(株)有蚜株数(株)有蚜株率(%)蚜量(头/株)有翅蚜无翅蚜平均百株蚜量(头)1.2系统调查1.2.1调查时间 油菜苗期至抽薹现蕾期虫情消长调查,从10月至次年3月中旬。1.2.2调查方法 固定有代表性的3块田,每5天调查1次。每块田固定5点,每点10株,共50株。记载有蚜株数,计算有蚜株率。每点中固定2株,共10株,分别记载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推算百株蚜量,结果计入表1。表1 蚜虫虫口基数调查表单位: 地点: 年度: 调查人:调查日期(月/日)调查株数(株)有蚜株数(株)有蚜株率(%)蚜量(头/株)有翅蚜无翅蚜平均百株蚜量(头)1.3花期至角果发育期虫情消长调查1.3.1调查时间 3月中旬至5月中旬1.3.2调查方法 从始花期至成熟期前7天,在原3块田内已固定的10株上,每5天调查1次。检查油菜主轴及第一次分枝上蚜虫发生情况,记载有蚜株数及每枝蚜虫发生的严重度,计算有蚜枝率和蚜情指数。结果计入表2表2 油菜蚜虫消长调查表单位: 地点: 年度: 调查人:调查日期(月/日)调查枝数有蚜枝数有蚜枝率(%)各级严重度数量(个)百株蚜量(头)蚜情指数0级1级2级3级4级蚜虫严重度分级标准以油菜分枝上部15范围内蚜虫密集度分4级。0级:无蚜虫;1级:蚜虫零星可见;2级:蚜虫密集的长度占1/3-2/3以下;3级:蚜虫密集的长度占1/3-2/3;4级:蚜虫密集的长度占2/3以上。蚜情指数=(各级枝数该级级数)/(调查总枝数4)1.4普查蚜虫在油菜苗期、抽薹现蕾期、开花结荚期开展3次普查。当系统调查田蚜量迅速上升时,开始进行普查,选有代表性田块10块,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数据记入表3。表3 油菜蚜虫大田普查表单位: 地点: 年度: 调查人:调查日期(月/日)油菜类型调查株数(株)有蚜株数(株)有蚜株率(%)百株蚜量(头)备注2、预测预报方法2.1蚜虫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测根据系统调查结果,当油菜苗期平均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抽薹现蕾期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即预示为害始盛期来临。当油菜出苗到5叶期,有蚜株率达到30%时,5叶期到抽薹阶段有蚜株率达到60%时,开花结角期有蚜枝率达到10%时,如日均温在14以上,7天内无中等以上降雨,预示蚜量将迅速上升。2.2油菜蚜虫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发生级别12345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苗期)3500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抽薹现蕾期)7000高峰期有蚜枝率(开花结角期)60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2 术语与定义2.1子囊盘萌发期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2.2 严重度分级指标0级:无病;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以上;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1)公式(1)中:I为病情指数, di为各严重度级值,l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发生程度预测3 发生程度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表1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程度12345茎病株率(X,%)1X10.010.0X20.020.0X30.030.0X40.0X40.0病情指数(I)0.5I5.05.0I10.010.0I20.020.0I25.0I25.0发病面积比率(Y,%)Y30Y30Y30Y30Y304春季子囊盘调查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表2 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田块类型菌核新萌发数 (个)累计萌发数 (个)萌发率(%)备注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调查方法:田间5点取样,每点固定50cm50cm(即0.25m2),记载子囊盘数量(菌核萌发后子囊已平展为盘状),计算子囊盘平均密度,查后将子囊盘摘除,结果记入表3。通过逐次调查,可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表3 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田块类型调查面积(m2)新出现子囊盘(个)累计子囊盘数(个)子囊盘平均密度(个/ m2)备注5 病情系统调查5.1 调查时间调查从春季子囊盘始见起,至油菜成熟收前3-5天结束。5.2调查地点选择当地主栽油菜品种,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类型田3块。5.3 调查方法每块田平行线取20点,每点按行连续调查10株,作标记固定,每5天调查一次。发病初期,调查记载叶发病株、茎发病株及其严重度,当茎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只查茎病株及其严重度,分别计算叶病株率、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4。表4 油菜菌核病田间病情系统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油菜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株)叶发病茎发病备注病株(株)病株率(%)病株(株)病株率(%)各级严重度发病株数(株)病情指数1236 病情普查6.1 普查时间于油菜盛花期(主茎开花株率达95%以上时)、终花期和成熟期各调查1次。6.2 普查地点和方法按品种、茬口和长势等各类型田共选择调查田不少于20块。每块田10点取样,每点查10株,发病初期调查叶发病株、茎发病株和茎发病严重度,当茎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只查茎病株及其严重度,分别计算叶、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5。表5 油菜菌核病大田间病情普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油菜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株)叶发病茎发病备注病株(株)病株率(%)病株(株)病株率(%)各级严重度发病株数(株)病情指数123病田率(%)7 预报方法7.1 短期预报油菜菌核病流行程度与菌源量、花期降水量、油菜生长势,以及油菜花期早晚和长短及花期与子囊盘盛发期吻合程度等有关。在其他因子一定情况下,春季气温回升早,油菜花期雨日多、雨量大且时段分布均匀,则当年病害大流行,反之则病情减轻。各地可依据当地气象预报,对当年的病害流行程度作出短期预报。7.2 中长期预报菌核病病情(茎病株率或病情指数)与上年12月的降水量、当年2月的日均温和盛发期(3月上、中期)雨日数以及子囊盘数量呈现正相关。各地可结合本地实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在盛发期前做出中长期预报。油菜菌核病测报模式报表 序号项目内容1油菜种植总面积(万亩)2甘蓝型油菜面积比率(%)3白菜型油菜面积比率(%)4芥菜型油菜面积比率(%)5油菜品种感病程度6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率 (%)7播种期(月/日)8前茬作物9当前发生程度10观测区平均子囊盘数(个/m2)11平均子囊盘数比上年同期增减()12观测区最高子囊盘数(个/m2)13观测区平均茎病株率(%)14平均茎病株率比上年同期增减()15观测区最高茎病株率(%)16普查平均病田率()17预计花期(月/日)18花期比历年早晚(天)19预计花期雨量比常年同期增减()20预计发生盛期21预计发生程度22汇报单位长江下游油菜生产技术规范产量品质目标:杂交制种亩产50公斤,常规种子繁殖亩产145公斤,大田商品菜籽生产亩产145公斤。杂交种子芥酸不高于2%,硫甙不高于30mol/g。原种一代芥酸不高于1%,硫甙不高于30mol/g。商品菜籽芥酸不高于5%,硫甙不超过45mol/g。适宜范围:长江下游地区 3.1种子生产双低油菜品种(组合)繁种(制种)应选用自然隔离条件好,周边1000米内未种植其它油菜品种及十字花科其它作物,土壤肥力较好,排灌方便,病虫害发生较轻的田块,按照相关品种(组合)的繁种(制种)技术规程实施种子生产。播种前对原种(亲本)进行精选处理,保证原种(亲本)种子无病害、无虫害、无霉变,发芽率高。原种(亲本)纯度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大于95%,含水量低于9%。原种(亲本)种子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小于30mol/g(脱脂饼粕)。繁(制)种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防冻保苗,安全越冬;降温防渍,减轻病虫害发生;科学运筹肥料,控制田间杂草;提高繁(制)种产量。种子实行单独收脱,单独晒干,单独贮藏、运输,单独生产加工,严防机械混杂。 3.2品种选用根据茬口,季节及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高产、成熟期适宜,抗(耐)病、抗逆性强的双低油菜品种(组合)。种子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mol/g,油分含量不低于40%。江苏宁镇杨丘陵双低油菜区选择“宁杂3号”(苏优3号)、“苏优5号”、“宁油12号”、“杨油4号”等品种(组合)。江苏沿江双低油菜区选择“苏优3号”、“苏优5号”、“苏油1号”、“杨油4号”、“宁油12号”等品种(组合)。江苏里下河、沿海双低油菜区选择“宁杂3号”(苏优3号)、“苏优5号”、“淮杂油1号”、“宁油12号”、“杨油4号”等品种(组合)。浙江省浙北平原双低油菜区可选择“浙双72”、“华杂4号” 等品种(组合)。浙江省宁绍平原双低油菜区可选择“浙双72”和“沪油15” 等品种。浙江省金衢河谷丘陵区、山区和沿海岛屿区可选择“浙双72”、和“沪油15”等品种(组合)。上海市双低油菜区可选择沪油15、沪油16和核杂7号等。3.3种子处理3.3.1 晒种播前选择晴天晒种子46小时,提高发芽率。3.3.2 拌种用40%菌核净或50%多菌灵粉剂或50%速克灵粉剂拌种,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3.4轮作稻区实行水稻油菜水稻小麦3年轮作,旱地主要实行棉花、豆类或杂粮作物油菜轮作方式。不重茬,减轻菌核病危害。3.5育苗移栽3.5.1 育苗3.5.1.1 播种期最适播种期,浙江、上海及江苏沿江、苏南地区:9月20日9月底,江苏宁镇杨丘陵地区、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地区为9月上旬9月20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早熟品种适当迟播,迟熟品种适当早播。3.5.1.2 苗床地选择一般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地势高爽平整,靠近水源的田块。3.5.1.3 精细整地耕翻深浅一致,整地要做到细、平、实,土壤上松下实。3.5.1.4 施用基肥一是增施有机肥。每亩用腐熟的堆肥,厩肥80100担全层基施;二是增施硼肥。以硼砂为标准,每亩施用0.5公斤,均匀施入土中。3.5.1.5 播种每亩苗床播种量为0.50.75公斤。按畦称种,精播匀播。播后盖土23厘米,或用竹梢轻拍土表,使种子入土。3.5.1.6 浇水播前视天气、土壤墒情而定,如干旱,要浇足“底墒水”,播后浇透 “出苗水”。3.5.1.7 间苗、定苗齐苗后,去除丛生苗,棵棵放单,苗不挤苗。真叶期间苗,叶不搭叶,苗间距35厘米。3叶期定苗,间距9厘米左右,每平方尺留1213株左右,每亩留苗总数78万株。3叶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粉剂兑水50公斤喷匀,控旺促壮。3.5.1.8 追肥3叶期前根据墒情,补浇稀粪水,以水调肥,促平衡。5叶期后,如果苗势大小正常叶色褪淡、达到根粗叶健、矮壮塌棵的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移栽期,提前57天追好“送嫁”肥。一般每亩苗床用尿素57公斤兑水浇施。 3.5.2 移栽 3.5.2.1 耕地整地前作离田后,及时耕翻。耕翻深度2025厘米,耕深一致,不重耕,不漏耕。选择好墒情及时耙地,做到耙细、耙平,深度20厘米以上,结合进行人工整地,达到土面平,土壤实,开好田间沟系。人工辟行(沟),沟底要平,深度一致,沟深15厘米左右。 3.5.2.2移栽方法根据不同茬口、土质、劳力以及耕作制度等情况,可选用以下移栽方式。沟栽:南北向开畦,按规定行距在畦面东西向辟行(朝阳沟),按规定株距栽苗。穴栽:按规定的株行距在畦面打穴栽苗,每穴可栽13株。平栽:按规定株行距,直接在畦面栽苗。3.5.2.3 合理密植根据茬口,土壤肥力水平,苗势以及品种类型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移栽密度宜控制在70009000株/亩。行株距3545厘米2025厘米。早熟品种,移栽可适宜密些,迟熟品种,可适当稀些;早栽时,可稀些,晚栽时可适当增加密度。 3.6直播栽培 3.6.1 适期播种:播种期可比育苗移栽的推迟710天。 3.6.2 播种方法:直播油菜的播种方法有点播和条播。条播行距40厘米左右。下种均匀,深浅一致。点播是南方稻茬直播油菜的主要方法。 3.6.3 稻田套播油菜: 3.6.3.1 品种选用选择早熟、耐迟播、种子发芽势强,春发、抗倒、株高适中、株型紧凑、直立、抗病性好的双低油菜新品种。 3.6.3.2 播期和密度本区晚稻收获一般为10月25日10月底。稻茬直播油菜应尽量早腾茬、抢灭茬(灭茬深度3厘米左右),做到及时抢早播种。江苏南部地区稻茬套播期为10月20日25日,浙江、上海地区不迟于10月底。严格掌握57天的适宜共生期。每亩适宜密度(基本苗)为3万株左右。 3.7施肥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一般每每亩化肥施用量按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0公斤,折算成化肥或复合肥的实际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