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doc_第1页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doc_第2页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doc_第3页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由海产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及溯源工作提供参考,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市售海产品200份按国家标准GB/T-4789-20031及卫生防疫细菌检验2操作规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在200份样品中检出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5%。其中鱼类检出率67%,虾类检出率60%,贝类检出率16%。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学分型(群),以O3群居多,占19.0%(20/105),其次为O4、O11、O1群,未定群有32株占30.5%,K抗原未检出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O3:K6型流行株。结论本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存在着严重污染,以O3群居多。 【关键词】 海产品; 污染;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分型副溶血性弧菌是细菌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该菌在海产品中的污染情况,对其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必须提供有效的科学检测数据。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T-4789-2003方法,只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菌株进行定性检测,对正确评估及流行病学溯源的价值有限。本次调查除按常规和国标法作分离鉴定外还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本市南山区蛇口市场零售的新鲜海产品200份,其中鱼类100份、虾类50份、贝类50份。12 培养基 所用的增菌液及分离培养基均由北京陆桥公司提供。13 副溶血性弧菌免疫(O群、K型别)血清由日本生研株式会社DENKA提供,使用方法按说明书,在有效期内使用。14 细菌分离鉴定 鱼类采用鱼腮及鱼肉研磨、虾类采用研磨、贝类样取内脏增菌,第2d转种分离于 TCBS培养基,同时作第2次增菌后再转种分离,选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管,纯培养后作革兰染色、氧化酶、耐盐等试验,结果符合弧菌属特性者,进一步作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2 结果21 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在200份样品中检出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5%,详见表1。表1 不同样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略)22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O抗原鉴定,在10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检出11个O抗原群别,其中以O3群居多,详见表2。表2 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O抗原群别分布(略)23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K抗原鉴定,在105株菌的K抗原分型中,共检出14个K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有一株O2群凝集,但K抗原却不凝集,见表3。表3 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K抗原型别分布(略)3 讨论据以上结果看,受检的海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从不同种类看鱼类、虾类污染较贝类高,从不同标本整体污染情况看,鱼类、虾类样品比贝类高,鱼类比贝类污染程度要高3.2倍,虾类要比贝类污染程度高2.7倍。说明抽检的海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提示应加强卫生监测,同时,还应加强科学吃用海产品的卫生安全宣传。目前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已成为沿海地区夏秋季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发率已超过沙门菌、志贺菌等常见的肠道病原菌。据这几年的报导,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4。正是这样,人们往往认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与海产品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我们本次的检测结果,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抗原分布在11个O群里,检出较多的为O3群,占19.0%(20/105),其次为O4、O11、O1群,在检出的O3群中未检出O3:K6型。这与我们近几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监测结果5,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是O3:K6型,其它型别比例较少不相吻合,从流行病学溯源的角度分析不存在同源性。有报道在外环境及水产品等检出的菌株以O1、O4、O5群为主,在806株的副溶血性弧菌中只检出2株O3:K6型,仅占0.25%6,这说明O3:K6在外环境及水产品检率并不高。而食物中毒检出的却以O3:K6株为主。据有关报道6,7,对21株抗原群是O3的临床菌株检测,全部检出TDH基因,而对3株O3血清型的海产品菌株进行检测,没有扩增出阳性条带,O4、O5血清群共30株海产品菌株进行TDH基因检测时,仅有2份检出TDH条带,说明大多数海产品菌株不含TDH基因,与临床菌株的TDH高携带率有明显差别。这一现象,难以解释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高发生率与沿海地区及海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的相关性,有待今后在对检出菌株作基因检测分析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 (GB/4789-2003)北京,2003,4752.2 何晓青 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 北京 : 新华出版社,1989,482485.3 董雪,李继耀,王冰,等 沈阳地区2005年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分群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6):707708.4 张宏伟,付建荣,苏东,等 弧菌科细菌致急性腹泻的流行病菌学调查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45.5 黄锐敏,陈辉,袁月明,等 20042006年深圳南山区副溶血性弧菌菌群菌型分布及耐药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7):12751276.6 程苏云,翁景清,林香娟,等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血清型、耐药性及基因检测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2):1411142.7 程苏云,张俊彦,王赞信,等 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定量检测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2):336338.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