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春栽培技术要点.doc_第1页
2011年大春栽培技术要点.doc_第2页
2011年大春栽培技术要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大春主要作物栽培技术要点大竹县月华乡农业服务中心水 稻一、科学布局,品种精配。应根据稻田肥力、海拔高度、水源条件、施肥水平等不同因素选择品种。山区选择生育期短的早中熟品种,平坝区选择生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主推冈优900、川农优527、泸优5号、冈优188、冈优158、冈优527、冈优198、冈优6366、Q优6号、富优1号、富优4号、川香优6号、川香9838、内香8518、优602、泸香615等。二、适时播种,旱育壮秧。1、种子处理:用清水将稻种浸泡24小时后,捞去秕粒,再放入药液中(用25%稻菌清5克兑水1.5公斤,浸泡稻种1公斤),浸种24小时,并用清水冲洗23次,再催芽播种。2、育秧方式:旱育秧(1)苗床地选择水源方便背风向阳的微酸性(PH66.5)沙壤土或菜园地(旱育抛秧,苗床地应选土壤粘重一点的)。每平方米用尿素60克,过磷酸钙150克,硫酸钾(氯化钾)50克,作底肥,并每平方米增施100克壮秧剂,以达到消毒、调酸、营养为一体的目的。也可用“旱育保姆”拌种,其方法是用清水浸种12小时后,沥干,不滴水时即可与“旱育保姆”均匀混合,达到消毒、调酸、营养的目的。按1.61.8米开厢,厢面宽1.4米、高1015cm,播前精细整地,药肥拌匀,床土要浇透水。使土层5cm达到湿透,再用细泥土填平厢面,然后播种,播后用细土盖种,实行双膜覆盖:即先在厢面上覆盖第一层,再用竹片起拱盖第二层膜,用泥将膜边封严实。()、播期播量。平坝浅丘区播期:3月上中旬;山区稍延后一周左右。每平方米播粉嘴谷:大苗50克,中苗100克,小苗150-200克。()苗床管理播期出苗期:以保温为主,膜内温度3035;出苗一叶一心期:膜内温度25,厢面发白干燥,补充适量水分;一叶一心二叶一心期:膜内温度20小苗移栽的可进行12天炼苗;二叶一心三叶一心期:遇寒潮盖膜,白天揭膜炼苗,追施一次苗肥(每平方米苗床地用50克尿素40克过钙10克氯化钾3000克水喷雾)。苗床期注意防治立枯病,可用3%广枯灵水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兼治恶苗病。三、科学肥水,健身栽培(1)施足底肥,一般中等肥力田亩施碳铵5080公斤,过磷酸钙5060公斤,氯化钾10公斤,深脚冷浸烂泥田亩增施硫酸锌23公斤。(2)早施分蘖肥,栽后710天施一次追肥,亩施碳铵1015公斤,或尿素58公斤(3)重视中后期施肥。采用底追一道清,或重底早追的田块,后期都要重视巧施穗肥、粒肥、保花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粒肥在始穗期和齐穗期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尿素12公斤兑水喷施。(4)科学管水。一生中实行浅水栽秧,薄水分蘖,足水孕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养到老。四、合理密植,规范移栽。1、宽窄行栽培中等肥力选用(3320)20cm,栽成宽窄行,亩植1.2万窝左右,大肥田(33+20)24cm,亩植1万窝左右。2、强化栽培。实行中小苗三角形移栽,其规格:大肥田按(5040cm),亩植3333大窝,约1万株,中等肥力田按(403540cm),亩植41004700大窝,约1.21.4万株。3、旱育抛秧。根据肥力情况,亩抛1.21.5万株。田应尽量耙平,抛秧时保持田面“花花水”,在抛栽前应把苗床地浇透,收旱后可起苗,让秧苗带更多的泥土,落泥定苗,先抛70%的秧苗,后用30%的秧苗补稀。五、强化预防,综防病虫。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创造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在苗床地(三叶期前)注重防治青枯病、立枯病。搞好带药移栽,在移栽前用75%丰登1000倍液喷雾,以防治苗稻瘟的发生,隔三天移栽。5月中旬防治一代二化螟。6月下旬防治纹枯病。7月上中旬(水稻破口期)防治穗颈瘟,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玉 米一、选用优质良种。根据土壤肥力以及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土壤肥力高、泥脚深的选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土壤肥力浅的选生育期短的品种。主推渝卓11号,一丰113、禾盛玉818、中正三号、棉单9号、正兴1号、隆单9号、茂源618、爱农1号、升玉1号、川单14、永丰16等品种。二、适期播种。平坝区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山区延后一周左右。播种前晒种12天,用“两开一冷”温热水浸种58小时,进行催芽,籽粒粉嘴后进行播种,实行肥球育苗,双膜覆盖。三、推广乳苗移栽:移栽叶龄,一叶一心。抢晴天分级“双座”移栽,由于一叶一心时移栽,根叶数少,需水需肥量少,起苗容易,不易伤根,移栽成活率高。四、露地栽培1、移栽方式。在预留行种两行玉米,单株退窝23cm,双株退窝45cm,宽窄行栽培,窄行间距为40-50cm。亩植3000株左右。2、施肥。移栽前施足肥水,杜绝栽“白窝”,重施底肥(占40%),亩施复合肥50公斤(或碳铵40公斤,过钙5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锌肥2公斤,人畜粪水30担作底肥,移栽玉米后一周左右亩施碳铵1015公斤,猪粪水2030担作苗肥,在5月上旬小春收获前亩用碳铵1520公斤,猪粪水20担作拔节肥,玉米大喇叭口期(占40%),亩用碳铵40公斤,猪粪水30担施用(时间5月底至6月5日左右,抽雄前1015天)。五、地膜栽培1、施足底肥、底水。玉米移栽前37天开沟施肥,沟宽3033cm,沟深1317cm,底肥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全部土杂肥、磷肥、钾肥和40%的化学氮肥作底肥进行沟施,即亩施复合肥60公斤(或碳铵50公斤,过钙6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锌肥2公斤,土杂肥1000公斤,猪粪水30担,再用20%的氮素化肥和1000公斤猪粪水在厢面上全层施下盖膜,以解决玉米前期需肥。2、严实盖膜。移栽前37天盖膜,厢面土要整细,地膜严铺地面,四周盖严,移栽时窄行在1.2尺左右,移栽后用土密封移栽口,否则易造成膜内旱和草害的发生,同时也起不到增温的效果。3、重施攻苞肥。在大喇叭口期亩用碳铵40公斤,猪粪水3040担施用,在施攻苞肥的同时可以将地膜揭除,捡出废膜。六、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技术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技术,是针对我县生态气候条件玉米前期遭遇低温冷害,中后期出现季节性干旱情况,基于干湿交替理论提出的,有抑制玉米行间和株间蒸发,保墒抗旱,有效集纳盖膜后降水,使玉米根区处于干湿交替环境,有利于根系下扎,促使根系生长发育,可极大缓解传统地膜玉米后期早衰的问题,延长灌浆期,降低成本。总之就是有省膜、增温防草、保墒抗旱、防止早衰、增产增效等优点。该技术的关键是改80厘米幅宽的地膜覆盖大垄双行玉米为40厘米,盖在行间,实行膜际栽培,施肥后覆土起垄,做到垄高10-17厘米,垄宽33厘米,覆膜后四周用细泥土压严。(其他技术同地膜玉米)七、搞好人工去雄辅助授粉,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在雄穗抽出10-15cm时隔行(窝)拔出雄穗。二是辅助授粉,在花丝抽出3-5天时,于上午7-11时或下午5-6时取好花粉进行人工授粉,三是玉米雄花开过后及时用剪刀将雄花剪除,减少养分的消耗和蚜虫的为害。四是加强田间管理,主要是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的防治,还有中耕除草。红 苕一、选用良种。主要选用川薯101、南薯99、川薯27、川薯4号、南薯88、徐薯18。二、盖膜增温育苗。殡种期:3月上中旬。苗床地按1:56亩的比例留足,每亩本地殡苕种100公斤以上,殡种前用25%多菌灵兑成700-1000倍液浸种消毒,殡后用地膜起拱盖膜增温。做到增温保湿防冻,培育壮苗,一般苕苗出土后,每710天用水粪加少量氮肥追施提苗,为早栽备足壮苗。三、起垄早栽,科学管理。一要壮藤早栽,红苕的高产移栽期5月1020日,最迟在芒种前栽完红苕。二要施足底肥,小麦收后及时翻挖,深埋麦桩,开沟施足土杂肥2000公斤,草木灰200公斤,碳铵35公斤,磷肥25公斤。三要规范起垄,在玉米宽行中起垄,垄高2530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