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历分享.doc_第1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历分享.doc_第2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历分享.doc_第3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历分享.doc_第4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历分享.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一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尚未开始,硝烟便已经弥散开来。前几天基金委某处的老师来科大座谈,我有幸听取了今年基金申请的布置,并接受了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从座谈中获悉,今年基金申请需要注意两点:一个是基金限项规定并没有变化,仍保持3项,所以大牛们不用担心了;另一个是明确指出去年面上项目获得资助后今年不能再申请面上,包括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鉴于后者,我今年寒假应该可以有些空闲时间陪家人过年了。 不写基金申请书,的确可以轻松许多,因为想写好一份基金申请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台下十年功”的铺垫,还需要“台上一分钟”的表现。以往的研究基础很重要,申请书的书写也很重要,想获得专家的A评,就要做到充分准备。2009年博士毕业至今,博士后第一年申请青年基金并幸运获得三个专家的“优先”资助(2011-2013),而在受聘副高的时候又写了一份面上项目的申请书,幸运的是,五个评审专家也都给了较高的评价(2013-2016),于是今年不用再想着写本子了,好好做事情吧。当然,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今年不用写申请书,不过咱不能闲着,还可以把申请基金的经过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和我有一样经历或者需要基金资助的年轻朋友有所帮助。-篇幅原因,就说说青年基金的申请吧。 2009年6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之后,不再跟着博士导师开展工作,继而开始转入新的研究方向: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i.e. Richtmyer-Meshkov instability,RM 不稳定性)。这个领域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没有一点基础,所以一切从零开始,和新实验室的学生一起开展激波管实验,看激波动力学的书籍,看大量文献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到年底的时候,对这个领域基本上有了大致的印象,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实验方面,做了一些漂亮的结果。在2009年底学校做完基金动员大会之后,我便开始构思如何写青年基金的申请书。从开始想到最后动笔,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写哪个研究方向?如果写旧的研究方向,可能研究基础会好一些,但是写哪部分内容、该如何去执行是个难题,在这个方向没有学生可以一起开展工作,而且原实验室的导师和师姐已经有了两个基金项目了;如果写新的研究方向,将会有不少学生参与,容易取得研究成果,但是研究基础薄弱,尚未发表有代表性的论文。愁卅我也! 眼看快到春节了,再不写恐怕时间来不及,于是开始动笔,所选内容是新的研究方向:RM不稳定性。写了大概一周时间,把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码了一遍,等写到研究基础时特别是个人简介时,发现可写的东西太少了,居然连一篇相关的正式杂志文章都没有!这时候又开始犹豫了。春节的时候,赶上高中同学毕业十年聚会,刚好换换脑子,带着老婆孩子回到高中母校玩了两天,然后回老家待了一宿,之后又返回学校准备写本子。这一次,经过认真思考,确定还是拿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作为基础,写这个青年基金。 我的博士论文是流动聚焦技术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流动聚焦(flow focusing)是一种制备微纳颗粒的新技术,主要是利用高压流动的气体驱动液体从小孔流出形成锥-射流结构,射流因不稳定性最终破碎成小颗粒。我从2005年开始相关的实验研究工作,并逐步与射流的不稳定性理论研究相结合。期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2009年发表了一篇流体力学的top期刊JFM文章,也因此拿到了中科院院长奖。有了这些基础,写申请书的后半部分就比较容易了,现在的问题就变为:如何提炼出创新点来开展研究内容呢? 原实验室已经有两个相关的基金,一个是原导师申请的,刚结题,一个是师姐申请的,还在执行中,内容都与射流的不稳定性有关,特别是带电射流的不稳定性。如果再写不稳定性,内容就要有所不同才行,否则很难有创新性。而且最重要的,大尹老师说这个方向已经不是流体力学的主流,想获得资助必须花些心思。写单一的流动聚焦已经没有新意,而写带电射流的不稳定性又会和先前的基金内容冲突。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方向,就是把流动聚焦和电雾化、电纺丝等结合在一起来写,可能会好很多。不过,这个想法并不是第一次提出,2006年已经有文献报道了流动聚焦和电雾化相结合的方法,并发表在JFM上了。幸运的是,文献报道只涉及一种结合方法,尚有其他很多种结合方法尚未报道。有了这个想法,回学校后便开始专心写起来。直到元宵节,终于把初稿拿出来了。 然后,自己不断的修改,内容上、语句上、措辞上、段落上,都进行了细致的改进和提高。这期间和系里几个拿过基金的青年教师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并要到了他们的本子进行参考和揣摩。其中刘老师给了很多建议,他的基金每申必中,所以要多学习,他说本子的每个细节都要注意,一定要把本子给专业里的几个教授初评一下。这些建议左右了我对写申情书的认识。 过完元宵节,学校快要开学了,我自己感觉申请书已经没有问题了,于是才敢发给专业的几个老师看,而且信中措辞礼貌、谨慎和谦虚,其中,也给我们系的大牛、在JFM发表了很多文章、评审过无数基金、刘老师的老板陆老师发了一份。 我是下午给陆老师发过去的,到了大概晚上8点多,陆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大概说了不到两分钟,大意就是写的不错,很有可能获得资助之类,这时候他是在办公室打给我的,我认真听着,也征求着陆老师的意见。大概到了晚上10点钟,我的电话又响了,陆老师打过来的,这次是用手机打的,听得出来,他正在走回家的路上。不得不说,陆老师作为我们的院长,对年轻一代很关心和照顾。这一次,他终于憋不住了,给我好好的上了一课,至今难忘。 陆老师说话是很有艺术的,他第一次打电话并没有直接说本子的内容,而第二次打电话,也是先说本子写的不错,一般来说问题不大,不过还是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我知道陆老师这次对本子是有意见的,于是跟他说有什么意见就直接告诉我,我能承受得住。接下来的意见,就不只是一点点了,受益匪浅。 首先是标题。我的标题写的是电场与流动聚焦耦合作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我本意是想多场耦合是个难点热点问题,这样写能突出创新性。但是陆老师一针见血,说“电场”和“流动聚焦”不是对等的概念,怎么能耦合呢?他给我了具体的建议,也就是后来用到的标题。 其次是立项依据。大家都知道立项依据很重要,但是这部分很难写的好。除了按照基金委的要求书写外,还要主次分明,使用主题句!陆老师特别指出,立项依据内容比较多,但是用有限的字句概括,突出重点还是很难。怎样能够抓住评委的眼球,就是要用主题句把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使用主题句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节约评审时间!要记住:专家的时间不会浪费在没有层次的本子上的!引用论文要有代表性,尽量把该领域的代表作都能涉及到,国内外兼顾,但是不宜过多,青年基金30篇左右即可。 再次是研究内容。我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实验部分,一个是理论部分,一个是应用部分。表面上看三部分都写了,多完善啊。但是,这样写肯定是要挨批的!因为任何的研究都可以这样写,那还能显示出来想做什么吗?想解决什么问题么?还有就是,三个部分都写,20几万的青年基金,你能做的完么?!所以,研究内容一定要具体。根据我的立项依据、研究方案等,陆老师直接说了几点内容。看来陆老师真的把我的标书认真评审了。现在想想都感动的泪流满面啊 在解决的科学问题上,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简单地把研究内容罗列上去。一般两个就行了,写多了并不能加分。在创新点上,有些词语是不能用的,比如“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等评价性的字眼,这些应该是别人对你的评价,而不是自吹自擂。 那天不知不觉受教十几分钟,陆老师也该快走到家了。挂上电话,我赶紧拿出纸笔,记录了这几件重要的信息。 后来,博士导师又加入到基金的成员中,给基金增加了重要的砝码。即便如此,每天还是反复修改思量,字斟句酌,不断提高。快到截止时间了,我又发给几个老师评审,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我才提交。不过,在交到科技处之后,我又发现了其中有个标点符号使用不合适,而且比较明显,我问了一下刘老师,他说他以前发现问题都是到科技处直接替换的,要做到万无一失。听了他的话,我把申请书到科技处又重新提交了一遍,这才放心。 因为第一次申请基金,还是比较忐忑。不过已经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